学术投稿

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马媛;郝海芳

关键词:糖尿病, 妇科肿瘤, 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肿瘤病人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通过回顾20例妇科肿瘤病人合并糖尿病的治疗经过,分析手术前、中、后治疗方法,加以总结.结果20例中良性肿瘤合并糖尿病13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7例.肿瘤发生前糖尿病诊断已成立者5例,15例为住院后术前检查所发现.20例术后刀口7天拆线,均甲级愈合.术前、术中、术后均用普通胰岛素控制糖尿病,补糖以5%的等渗液为主.结论积极进行围手术期管理确保血糖、尿糖稳定在允许的范围内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bcl-2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bcl-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浸润癌中过度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及57例宫颈癌中bcl-2蛋白的表达,并以11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结果bcl-2蛋白在CIN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bcl-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不仅表达阳性率(94.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54.5%)(P<0.01),而且表达强度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bcl-2蛋白在宫颈癌临床Ⅲ期中的过表达(64.3%)明显高于临床Ⅱ期(22.2%)(P<0.05).结论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不仅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而且与宫颈癌的发展有关.

    作者:王晓丽;尚菊战;李明众;宋天宝;王梅;任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不输血的可能性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不输血的可能性.方法对105例围术期输血与150例围术期未输血的食管癌患者的围术期用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前、后外围血Hb含量,RBC、BPC计数,BT、CT、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CD4+/CD8+进行比较.结果输血组与未输血组Hb含量,RBC、BPC计数,BT、CT测定无差异(P>0.05),出血量无明显差异(360+50ml与330+50 ml,P>0.05),围术期库用血量有极显著差异(P<0.05),输血组患者术后免疫学指标受抑程度明显重于未输血(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围术期输血可进一步加剧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受抑程度,只要手术操作熟练,可以减少或避免库存血的输入量.客观上存在不输血顺利完成的可能性,食管癌手术围术期不输血不影响手术质量,且有利于恢复.

    作者:田雪玲;曹丽;徐世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双曝光照相技术在鼻咽癌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鼻咽癌放射治疗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Kodak EC-L oncology cassettes片盒和Kodak EC-Lfilm胶片对在直线加速器治疗的鼻咽癌病人进行照射野的双曝光拍片,然后与模拟定位机的治疗计划片比较.结果双曝光照相技术成像清晰,遮挡组织和未遮挡组织经过两次曝光的成像反差明显,应用在直线加速器下治疗的鼻咽癌病人,检验定位与治疗摆位的照射野及组织位移的变化.结论采用双曝光照相技术及验证可以减少摆位误差,确保放射治疗计划实施的准确性.

    作者:黄峻;刘少鹏;温志祥;肖达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DFH与D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DDP、5-FU、HCPT(DFH)方案与DDP、5-FU(D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性作用.方法DFH组(A组)给DDP 50 mg/m2ivdrip d1~3(水化、抗呕),5-FU 750 mg/m2ivdrip d1~5,HCPT 10 mg/m2ivdrip d1~5.DF组(B组)给DDP 50 mg/m2ivdripd1~3(水化、抗呕),5-FU 750 mg/m2ivdrip d1~5.两组均28天为1周期,完成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性作用.结果A组CR 7例,PR19例,CR+PR 76%,1年以上生存率为56%(19/34),2年以上生存率为41%(14/34);B组CR 2例,PR 12例,CR+PR 58%,1年以上生存率为46%(11/24),2年以上生存率为25%(6/24).两组相比,A组疗效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毒性反应稍高于B组,但多为Ⅰ~Ⅱ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FH方案是晚期食管癌的有效化疗方案.

    作者:宋高武;李发强;张冬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131Ⅰ-chTNT单克隆抗体瘤体内注射治疗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131Ⅰ-chTNT(131Ⅰ标记的肿瘤细胞核单克隆抗体)瘤体内注射治疗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25例肺癌患者采用131Ⅰ-chTNT注射液,每人2次,每次0.8 mCi/kg瘤体内直接注射.结果有效率48%,CR:8%,PR:40%.仅2例发生气胸,骨髓抑制0~Ⅱ度.结论131Ⅰ-chTNT瘤体内注射疗效高,毒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应用观察.

    作者:李田;于力克;陈文萍;徐兆强;蒋长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管癌放疗反应的超前护理

    目的为了解超前护理对食管癌放疗反应的效果.方法对173例食管癌住院放疗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88例在放疗反应出现前3~5天进行护理,85例放疗反应出现时实施护理.结果超前护理可降低放疗反应(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进行超前护理可缩短因放疗反应中断治疗而延长的住院时间7.68天.

    作者:王绍霞;李冬琴;许秀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小肠恶性间质瘤误诊、复发一例

    患者男,59岁,因小肠平滑肌肉瘤术后2年,发现腹部包块1周,于2001年2月22日入院.2年前因腹胀、腹部包块在外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屈氏韧带30cm处有一直径8cm肿块,术后病理示:小肠平滑肌肉瘤;4月前又因腹部包块再次在该院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距回盲部约60cm处一直径10cm肿块,术后病理示:小肠平滑肌肉瘤复发;1周前,再次因腹部包块就诊本院,术中见肠系膜及膀胱表面多发性结节,大小不等,直径0.5~14cm,术中共切除结节36枚,术后病理示:恶性间质瘤(中度恶性).因本例曾诊断过平滑肌肉瘤,故进行免疫组化,结果为:CD34(+),Vimentin(+),NSE灶状(+),S-100(+),SYN(±),SMA(-),des(-),复习前两次手术病理切片,免疫组化得出相同的结果,故诊断为小肠恶性间质瘤术后复发.

    作者:王亚军;常东民;党诚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皮肤多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一例

    患者,男,38岁,1年前左脚底部不慎被铁钉扎伤,伤口不愈合,流出黑水,经局部手术和药物治疗后愈后.3个月后,在伤口旁又出现皮肤破溃,流出黑水并发现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胸部两侧皮下20多个大小不等肿块,大者约4cm×3cm×2cm,小者约2cm×2cm×1cm.该患者于2000年6月来我院外科就诊.体检:身高165cm,体重60k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经正常,体温、脉博、呼吸正常,血压14.5/12kPa.

    作者:张凯;赵洪魁;刘丽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DNA倍体分类与癌组织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DNA倍体分类的某些生物学特性的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00例恶性肿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了DNA含量分析,并对癌组织不同倍体类型与某些生物学特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把癌组织DNA倍体类型分为:二倍体(D)、近二倍体(ND)、四倍体(T)、非整倍体(AN)和多异倍体(M).后四种倍体类型统称为DNA异倍体(H).癌组织DNA类型不同,其增殖活性明显不同.从D→ND→T→AN→M,其SPF和PI逐渐升高;在DNA异倍体肿瘤患者中,其癌旁组织DNA异倍体检出率也逐渐升高;另外DNA异倍体患者癌旁组织异倍体检出率显著高于二倍体者(P<0.05).结论癌组织DNA倍体类型从D→ND→T→AN→M,其SPF、PI和癌旁组织DNA异倍体的检出率均逐渐升高.这表明从D→ND→T→AN→M,肿瘤细胞恶性度愈来愈高.这为癌组织DNA倍体分类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作者:周振英;朱月清;吴晓柳;沈宗丽;王亚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CME方案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价CME方案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接受CME方案化疗:CTX 500mg/m2静冲,第1、8天;MIT 8 mg/m2静脉滴注30分钟,第1天;VP-16 60 mg/m2静滴,第2~6天.每4周重复疗程.结果症状24小时缓解者1例,1~2天缓解者2例,3~4天缓解者9例,5~7天缓解者2例,7天以上缓解者4例.CR 3例(16.7%),PR 12例(66.7%),NC 3例,PD 0例;有效率(CR+PR)83.4%.结论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可首选化疗.

    作者:郭兴来;亓兵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脑转移瘤的放射治疗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1990年10月~1999年1月我科共收治脑转移瘤36例,26例采用60Co外照射,先予常规分割全颅放疗中平面剂量35~40Gy,后缩野针对病灶,常规分割放疗15~20Gy,多发病灶不缩野.放疗时给予脱水治疗.结果26例完成放疗者24例,其中半年生存率54%,1年生存率为13%.结论对恶性肿瘤出现脑转移病人,积极治疗仍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作者:王辉;任光平;吴志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药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中晚期肝癌5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中晚期肝癌的预后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病人随机分成2组,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29例,中药配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29例.全组58例,25例肝动脉化疗,33例化疗栓塞;单个肿瘤22例,多个肿瘤36例;5.7~8.0 cm 6例,8.1~10.0 cm 27例,>10.0 cm 25例.结果肿块越小,预后越好(P<0.001);TAI+TAE预后明显优于TAI(P<0.05);中药配合介入3、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介入治疗(P<0.05).结论中药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块大小及治疗方法.

    作者:胡宏莲;陈焕朝;徐少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肝癌病人的心理护理

    原发性肝癌大多有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史,在确诊时已属晚期.临床上常采取保守治疗,如何为其提供佳护理,提高生命质量,使病人能够舒适、安静、有尊严地度过人生后阶段,这是护理人员的职责,也是病人家属极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做好晚期肝癌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谈几点个人体会.

    作者:付兰香;周翠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原发灶不明的上颈部转移癌13例放疗分析

    1993年5月至1996年5月在本科治疗的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18例,其中,转移灶位于上颈部者13例,位于下颈及锁骨上区者5例.对转移灶位于上颈部给予根治性放射治疗,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麦茂;李江涛;陈沃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注入高聚金葡素与顺铂联合治疗癌性胸水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聚金葡素与DDP联合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3例采用高聚金葡素与DDP联合胸膜腔内灌注;对照组13例单用DDP灌注.结果治疗组癌性胸水控制有效率为83%,对照组有效率为54%(P<0.05),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下降低于对照组.结论高聚金葡素与DDP联合用药治疗癌性胸水疗效高,副作用小.

    作者:徐爱兵;谭清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颈内静脉插管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常用于危重病人抢救或需长期输液治疗的病人,也适用于化疗给药.我科自1998年起对外周血管细穿刺难度大;首次化疗后,再次化疗血管难寻以及使用静脉泵化疗者,予颈内静脉留置化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其应用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赵海剑;姚秀琴;孔庆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放射治疗晚期胃肠癌梗阻性黄疸

    目的探讨晚期胃肠癌肿梗阻性黄疸有效治疗途径.方法1988年1月至2000年1月住院患者32例,使用单纯体外放疗19例晚期胃肠癌梗阻性黄疸,并以内科综合性药物治疗13例对照.结果放疗组19例,CR+PR 16例(84.2%);生存期>6个月16例(84.2%);药物组13例,CR+PR 2例(15.4%,P<0.01).结论晚期胃肠癌梗阻性黄疸采用单纯体外放疗,疗效确切,无严重副作用,是当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戴禄寿;吴晓安;章志勇;雷衍凡;雷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神经母细胞瘤增殖、凋亡与休眠消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神经母细胞瘤的增殖、凋亡的改变,结合神经母细胞瘤的分化,以探讨增殖、凋亡的改变与神经母细胞瘤休眠消退的关系.方法肿瘤休眠消退组:神经母细胞瘤休眠消退6例,男4例,女2例.取组织制作成石蜡切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增殖细胞,计算增殖细胞占细胞百分比,求得增殖指数(PI).运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计算凋亡细胞占细胞百分比,求得凋亡指数(AI).结果休眠消退病例中5例凋亡指数大于9%,5例增殖指数大于13%,6例增殖率减凋亡率均小于4%.结论增殖指数小于13%,凋亡指数大于9%,特别是增殖指数减凋亡指数小于4%,神经母细胞瘤休眠消退的可能性大.

    作者:毕红梅;何延兴;毕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胸腰段椎管内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附21例报告)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诊断,以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94年10月至2000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椎管内肿瘤21例进行了分析讨论,其中硬膜外肿瘤12例,髓外硬膜下肿瘤5例,髓内肿瘤4例.位于腰段15例,胸10到胸12者6例.本组病人均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采用腰背部正中切口.经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5例,室管膜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胶质瘤1例.结果本组病人肿瘤全切除15例,部分切除3例,行肿瘤活检椎板减压3例.术后痊愈14例(占67%),有效5例,无效2例.本组就诊时有13例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率达62%.结论椎管内肿瘤早期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常表现为慢性腰背痛、坐骨神经痛等,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延误治疗,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王东玉;陈辉;郭亮;王民;杨志清;李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肿瘤细胞采集器对胸腹水中恶性细胞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采集器对胸腹水中恶性细胞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肿瘤细胞采集器对65例胸腹水进行过滤、涂片、HE染色.结果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52.3%,可疑阳性12.3%,阴性35.38%,其中临床拟诊断为恶性者细胞学阳性率为78.12%,临床未明确诊断者细胞学阳性率为42.42%.结论肿瘤细胞采集器采集瘤细胞的方法可提高胸腹水恶性细胞的诊断阳性率,优於离心沉淀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郝俊杰;姚建斌;张三申;肖郑生;赵成生;张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南省抗癌协会,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