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2月始,我们把舒适护理模式与肿瘤病房整体化护理相结合,运用于化疗患者,使其愉快地接受化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血栓药主要分为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 Drugs)、抗血小板药(Antithrombotics Drugs)、溶栓药或称纤维蛋白溶解药(Thrombolytics,Fibrinolytic Agents)3大类别.近年来,具有高抗栓活性和低出血副作用的新一代抗凝血药--低分子肝素的出现使临床医师在防治血栓性疾病中有了更多的选择.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细胞外基质处于不断代谢更新、降解重构的动态平衡中.然而病理性重构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血管再狭窄,高血压,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近年来参与血管重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儿童癔症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如不引起重视,易致误诊误治.1999~2005年我们收治了16例误诊误治患者.其中院外误诊13例,本院就诊误诊3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脑卒中患者第1周内死亡通常由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引起,因此在脑卒中急性期减轻脑水肿对于阻止疾病发展,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1 急性脑卒中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早期漏诊率较高,我们自1999~2003年共收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早期漏诊患者3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汽南社区卫生服务站从2002年起,在西城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和西城区残疾人联合会的康复专家指导下开展了脑卒中社区康复工作的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7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组),并与应用维生素治疗的50例患者(对照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更有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原发性脑出血(primar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PICH,简写成脑出血-ICH)是指脑内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到脑实质,它有别于原发性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严格讲后两者不属于ICH范畴.在发达国家ICH占全部脑卒中的5%~10%,我国ICH所占的比例高于此数字,占15%~30%,有的地方可能更高.ICH的致残致死率极高,在30 d内的病死率为30%~52%,多因24 h内血肿扩大、严重脑水肿以及形成脑疝所致.幸存者以后每年有8%死于心肌梗死、猝死、颅外其他部位出血和肺炎等,多与首次ICH的合并症有关,只有1/3左右的病人到半年时生活才能够自理.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能有效控制气道炎症,是持续性哮喘患儿的首选治疗药物,能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降低住院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由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发生马尾综合征等神经毒性的报道逐渐增多,局麻药对脊髓神经的毒性也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局麻药脊髓神经毒性的临床表现、损伤部位、相关因素、发生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近30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年发生脑卒中事件200万,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20万,是发达国家死亡人数的总和.每年我国为缺血性脑卒中支付的医疗费用超过100亿人民币.2002年统计前十位疾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脑血管病均位居第二.预计到2020年,脑血管病将占世界疾病负担的49%.为此,各国政府对此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将是不堪重负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陈-施呼吸(CSR)﹞患者的心脏结构.方法应用睡眠初筛仪(瑞典博雅SC20)对住院的5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进行夜间睡眠呼吸监测.按呼吸紊乱指数(AHI)大小将患者分为两组,AHI<15者为不合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对照组),AHI≥15者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实验组);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白天动脉血气分析;每位患者做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左房内径、肺动脉内径及其他相关数值.结果睡眠中两组患者的低血氧饱和度、夜间氧减饱和度指数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白天清醒时两组患者血气分析PaO2、PaCO2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房内径、肺动脉内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1)CHF患者合并CSR显示左房内径及肺动脉内径明显增大;(2)CHF患者合并CSR可引起和加重夜间低氧血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与老年2型糖尿病(DM)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以对氧磷为底物测定老年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血清PON1活性.结果 2型糖尿病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老年人血清PON1活性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患者与老年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PON1活性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PON1活性在老年2型糖尿病及并发血管病变患者中均显著降低,提示PON1 活性的降低参与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不射精症是较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之一,也是不育的原因之一.多采用西医或中医方法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较少[1],尤其是麻黄素、化学假体、穴位注射结合的方法报道更少.1995年以来,我们对收治的82例不射精症患者采用了上述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心电图是院前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手段.ACS的心电图改变能够恰如其分地提示患者的严重心肌缺血或从心肌缺血发展到损伤进而发生心肌坏死的全过程,因此缺血、损伤、坏死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的3大特征,这种特征是ACS患者发病时心肌供血情况合理的解释,牢牢记住这3大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演变关系和发生机制,就能较好掌握ACS的心电图诊断.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方法对2003年用救护车送至我院的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去向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年内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6 646例,男女比为1.65∶1;年龄(40.18±21.05)岁;每天12∶00~15∶00和21∶00~24∶00为到院高峰时间;创伤、神经系统疾病、急性中毒、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居前5位.前6位疾病为颅脑损伤、四肢或身体未特指部位损伤、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或心梗、胸部心血管创伤;入院率为59.75%.结论 (1)新形势下急诊医学专业,特别是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务人员的培训要以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分类和疾病谱为依据,根据疾病谱确立急诊学科的技术建设重点和人才培养方向;(2)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对人类健康和急诊学科建设有重大意义,要重视男性的安全防范教育;(3)要根据患者的就诊高峰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与院内急救工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磷在脓毒症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磷钼酸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磷的含量,分析40例脓毒症患者血浆中磷的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并与30例非脓毒症患者及20例健康人对照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入组当天血磷含量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1),而血钙水平无明显变化.死亡组患者的血磷随病情恶化呈持续下降趋势(r=-0.958,P<0.01).结论检测血磷含量对于尽早发现脓毒症、判断其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特应性皮炎因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往往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恰当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可取得较好疗效.1 中医中药的辨证论治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