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常霞
对35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MAP)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全面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使该组患者全部治愈.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龙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在方证对应原则指导下,运用经方治疗消化性溃疡.例举消化性溃疡四逆散证、半夏泻心汤证、大建中汤证,述说中医治病应不拘泥于现代医学病名诊断,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辨证论治,方药对应才能效如桴鼓.
作者:宋银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研究的中西医概况.方法 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进行述略.结果 西医只针对高血糖及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的影响进行综述,中医相关研究从古代、现代及近代研究状况进行较全面的综述.结论 中医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论述较少且欠前瞻性、大样本、系统性研究,故今后我们可以参考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统计学等方法,拟用大样本前瞻性的统计学调查,开展糖尿病并发脑中风的中医证候研究是今后研究方向.
作者:高颜华;张会琴;赵峰;王改仙;周铭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以公开发表的论文文献为依据,了解中国遗传性代谢病的有关学术渊源、研究轨迹与新动态.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KNIMD医学文献编辑软件和CNKI、万方和维普等检索系统,全面系统地对中国从1967~2010年收录的遗传性代谢病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遗传性代谢病按年代的论文发表数量、遗传性代谢病的10大病种分布及其对基因突变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截止到2010年,CNKI、万方和维普等检索系统共检索到遗传性代谢病论文7089篇.从年代分布看,发表的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近20年来文献量猛增,占总文献的79.95%,尤其是鸟氨酸转氨甲酰酶缺乏症(OTC)、苯丙酮尿症(PKU)等小分子遗传性代谢病病种报道增多;从遗传性代谢病的病种文献分布看,涉及的病种越来越多,但基因突变研究及酶活性检测的文献较少,约占4.70%.结论 中国遗传性代谢病以肝豆状核变性、苯丙酮尿症等病的文献较多,分别达2725篇、989篇.从遗传性代谢病文献统计看,中国遗传性代谢病文献多以临床病例报告发表为主,而有关基因突变分析、酶学活性检测的文献约333篇仅占4.70%.由此可见中国遗传性代谢病的分子学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和加强.
作者:赵建华;王鷁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食管异物的发病原因及诊断方法,了解食管异物取出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8至2008年收治348例食管异物病人,采用表麻下异物取出术.结果 348例患者除1例因术前合并胸腔感染转胸科治疗外,32例较小异物入胃,其余全部取出.结论 食管异物为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虽尚不立即威胁生命,但仍需及时正确地救治,如处理不当,可带来严重后果.
作者:常建玉;仝照全;王金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按时取穴针法加TDP照射治疗鼻渊的效果.方法 将84例患者分子午流注针刺加TDP照射50例为观察组,针刺取穴加TDP照射34例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8%,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2.9%,总有效率91.9%.两组疗效经χ<'2>检验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按时取穴针法加TDP照射治疗鼻渊治愈率明显提高.
作者:周莹;周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背痛是针灸临床常见疾病.笔者在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也门共和国荷台达革命医院工作期间,运用皮肤针叩刺拔罐治疗背痛3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启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提高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经排粪造影检查证实直肠前突深度≥30mm的48例患者,其中观察组26例,采用PPH术+消痔灵注射术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经直肠黏膜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比较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26例仅一例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为96.2%,无感染及明显后遗症;对照组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8.结论 PPH+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直肠前突具有疗效好、痛苦小、微创、并发症及后遗症少等优点.
作者:卢泽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医辨治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6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吸氧、抗感染、祛痰、解痊、通畅呼吸道等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辨证后同时以中药方祛痰纳气补益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经统计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优于对照组的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治配合西药治疗慢阻肺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戴荣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冠心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常规吸氧,休息及运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拜阿司匹林,降脂药物),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同时,配合中医冠心汤加减治疗(全瓜萎15g,薤白15g,半夏15g,枳壳15g,桂枝12g,丹参30g,川芎15g,葛根30g,三七8g,人参12g),观察用药前后心肌耗氧指数,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发作相关情况,用药前后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心肌耗氧指数,硝酸甘油消耗量,症状控制时间、心电图改变、血液流变学和CRP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冠心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王云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是探讨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手术前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普外术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手术前对治疗组病人针对个人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心理护理,对照组病人只接受简单的心理指导.结果 实验组心理护理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问题和行为.
作者:王玉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任何部位时所引起的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不孕、局部结节性包块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中医文献中没有相应的病名,但在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癥瘕等病的有关内容中可见类似内异症的记载.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健康.西医治疗除采用手术治疗外,一般应用假孕疗法、假绝经等疗法抑制卵巢功能,使异位内膜萎缩达到治疗目的,但常具有水肿、痤疮、骨质疏松、肝脏损害等副作用,造成患者依从性不高且有很高的复发率.
作者:李红梅;刘亚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以体质辨识为切入点,通过辨体与辨病、辨证相结合,探讨COPD稳定期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规律,从而为COPD稳定期规范化方案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筛选符合临床证候诊断标准的患者180例,通过疾病、中医证候、症状疗效等判定,经统计学处理分析,评价COPD稳定期规范化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结果 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达80%,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82.8%,症状疗效评价总有效率88.3%.结论 从体质辨识治疗COPD稳定期方案有效,简便易于执行.疗效评价标准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方案经济,依从性好.
作者:仕丽;王檀;张海洋;赵东凯;张丽秀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分析针对周围性面瘫采取保暖避风措施后,对面瘫恢复的影响度.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防治措施的依据.阐述周围性面瘫需要避风的重要性.方法 避风组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严格采取避风措煎.门诊自然组,不刻意避风,居行条件同发病前.结果 避风措施是周围性面瘫治疗过程中必须采取的防护措施.
作者:韩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明确丹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 丹参为中医活血化瘀代表药,含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上已被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并且疗效显著.结论 丹参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广阔前景.
作者:马美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胃脘痛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经过三十余年的临床观察、总结分析,认为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肝胃郁热,火邪犯胃;久病入络,胃络破损;脾胃虚寒,中阳不运;郁热伤阴,胃络失养为临床常见证型,并提出前述五种证型的治疗方法,具有执简驭繁之佳径,可显著提高该病的辨证治疗效果.
作者:牛常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自动气压止血带是有效的止血器械,用于肢体手术,大限度地制止创面出血.为了创造无血手术术野常需要使用气囊止血带,可以减少手术中失血,便于手术操作,减少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但使用不当则可发生止血带副损伤,严重者可引起肢体肌肉坏死或神经损伤.我院自2007年以来,268例使用自动气压止血带,进行术中止血,临床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杨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联合用药(麻黄碱地塞米松滴鼻液,地塞米松,通窍鼻炎胶囊)治疗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20例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口服地塞米松,通窍鼻炎胶囊,鼻部滴用麻黄碱地塞米松.逐周减量,连续4周.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一年,显效87例(72.50%),有效28例(23.33%),无效5例(4.67%),总有效率达到95.83%,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联合用药治疗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利平;杨子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口服中药加直肠给药、微波照射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对2007年2月至2010年3月60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按奇数、偶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30例,治疗组采用直肠给药加口服中药、微波照射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对照组仅口服中药.结果 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有效.结论 综合治疗较单纯口服中药疗效显箸,方法简便、安全,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唐海燕;孙立军;张帆;陈玉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表明,研究型教育模式是大学培养具有创新品质高层次人才的基本途径.护理高等教育应注重培养和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参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过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人才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者:姚祚星;陈锦秀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