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芙蓉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特点是不可逆的慢性气道阻塞.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相互关联,是COPD发生的两大主要原因.其他的一些疾病也可使气道出现不可逆性的阻塞.如支气管扩张、肺泡纤维化、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虽然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可导致COPD的发生,但它们的症状和体征有所区别.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以大气道粘液分泌过多的炎症以及粘液腺扩大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疾病,病人表现为咳嗽、咳痰,每年发作至少3个月,连续两年以上.
作者:梁万年;周纯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伤害的发生现状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宣武区姚家井小区60岁以上老年人135人,对其过去1年内伤害发生的情况和生存质量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社区的老年人伤害发生率为29.5%;独居、高龄、心理健康状况差为伤害的危险因素;伤害与生存质量有关.结论伤害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应予以积极防治;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保健是预防和降低伤害发生、改善和提高其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瓮学清;顾晨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肝硬化(Cirrhosis of liver)是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引起肝实质弥漫性损害,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性反应,残存的肝细胞形成再生结节、纤维组织再生形成纤维隔,终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形成假小叶)及血管重建,肝脏变形、缩小、变硬,进一步引起一系列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作者:南月敏;蒋树林;姚希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自1999年10月~2001年10月用博来霉素联合白细胞介素-2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水3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义明;张水兰;赵玉民;孙晓萍;邵俊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两个社区的全人口结核菌自然感染情况.方法对两个社区的常住人口(其中有结核菌素试验禁忌证、外出3个月以上的人及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除外)做结核菌素试验后72小时测量局部反应.结果两个社区全人口自然感染率与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率分别为30.2%、5.4%;位于城市、农村的社区全人口结核菌自然感染率分别为40.1%、22.4%,按年龄标化后分别为39.3%、22.7%,两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率分别为2.6%、7.6%,按年龄标化后分别为2.4%、7.9%,两者间差别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个社区结核菌自然感染严重,两社区面临的结核病防治任务艰巨.
作者:王国杰;徐吉英;邢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全科医学作为临床二级学科促使医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科医师将面向社区,以人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对不同性别、年龄、病种的人群提供全方位预防医疗保健服务,肩负起保障社区广大人群身心健康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医疗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优良的职业个性(清晰的全科理念、强烈的人文情感、较强的团队精神、出色的管理能力等).全科医师优良职业个性养成来自于全科医学教育的两个阶段,即学校教育阶段和规范化培训阶段.在学校教育阶段促成全科医师优良职业个性养成,可以为优良职业个性在规范化培训、社区医疗服务阶段的发展巩固奠定良好基础,为更好地从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良好的素质保障.因此,全科医学教育中,在强化提高医疗专业技术同时,培养在校医学生的优良职业个性显得十分重要.我们以360名医学专科三年级学生为对象,对医学生全科医学学校教育阶段优良职业个性培养方法进行探索.
作者:刘志军;龚晓会;马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1岁.2002年5月因面色苍白、乏力曾到外院治疗,因贫血,血肌酐>707μmol/L,而诊断为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给予保守治疗效果差,贫血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多尿(>2500ml/d)、四肢肌肉和腰部疼痛.因欲做肾移植而于8月初到某市级医院就诊.
作者:彭用华;王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同一病因可发展为不同病理类型的肝硬化,而同一病理类型的肝硬化又可由多种病因演变而成.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常见,北美、西欧则以酒精性肝硬化多见.
作者:姚希贤;南月敏;姚冬梅;张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诊断与抢救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致残率很高,约8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此问题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证实早期康复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着重探讨早期康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继发性损伤的影响.
作者:李绍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从1990年1月起我们从收治的呼吸衰竭(呼衰)病人中筛选出386例行呼吸机治疗,间断应用简易呼吸机净化气道,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蔼丽;李永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普外科自1998~2002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50岁以上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癌肿急性穿孔的病人26例,就其临床诊治和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苏新建;李玉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超促排卵刺激后免疫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所获卵子数、受精率、卵裂率及妊娠成功率的关系.方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50例,分为两组: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美国B-D公司的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测定每例患者用药前及HCG日IgG、IgA、IgM、C3及CD3、CD4、CD8、CD4/CD8、CD20、CD25、CD+3CD+25的水平并记录各个患者的卵子数、受精数、卵裂数.结果 50例患者超促排卵刺激前后IgA、CD4含量及CD4/CD8比值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IgG、IgM、C3、CD3、CD8、CD20、CD25、CD+3 CD+25的含量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妊娠组超促排卵刺激后IgA含量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非妊娠组超促排卵刺激后IgM、C3、CD4的含量及CD4/CD8比值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促排卵刺激后IgG、IgA、IgM、C3的含量与获卵子数、受精率、卵裂率无直线相关;CD25、CD+3CD+25与所获卵子数无直线相关,与受精率、卵裂率呈负相关.结论超促排卵刺激会影响免疫指标的变化,而免疫指标的变化会影响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的成功.
作者:左一鹏;李建业;朱淑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MI)患者新近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相关因素.方法按照治疗方法,将34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磺脲类组,胰岛素组,二甲双胍类组,单纯饮食疗法组,分析各组治疗后新近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新近冠状动脉事件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增加1岁危险率1.02)、吸烟(危险率1.36)、高血压病(危险率1.05)、LDL增高(危险率1.53)、HDL降低(危险率1.72)、使用磺脲类药物(危险率1.3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陈旧性MI患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应选择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类药物治疗,严格控制血压,积极降低LDL,提高HDL,避免单纯使用磺脲类药物.
作者:于力;刘怀霖;裴瑞泽;杨庆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在杨浦区两个街道无业有家精神病人治疗情况及经济状况.方法应用上海市精神卫生办公室<无业有家精神病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与有家及工作的病人进行对照.结果调查组在年龄分布上与对照组无差异;在婚姻、文化程度、人均收入(除200~300元一项外)、疾病分类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无业有家精神病人生活质量、就医条件、康复措施较差,更需社会的关注.
作者:肖凉;张寿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香菊流浸膏对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小鼠体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感染病毒组和感染服药组,对比观察服药前后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转化反应,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血素的水平变化.结果淋巴细胞转化率,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及血清溶血素在感染服药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香菊流浸膏可使感染病毒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有提高机体抗病毒的作用.
作者:董岩;张美芳;王建平;李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澳大利亚拥有完善的卫生保健体系,澳大利亚国民均享有全民医疗保险照顾,30%的澳大利亚人还参加了私人医疗保险照顾.澳大利亚老年卫生保健的服务方式包括:社区服务、医院服务、护理之家和老年公寓.在社区服务中,全科医生发挥主要作用.社区服务项目:社区护理、家庭和社区照顾、日间照顾.医院服务包括急诊和住院康复,急诊服务是对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提供服务,当他们好转以后,如果需要可以住院进行康复治疗.护理之家和老年公寓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还为照顾者提供交替班服务.在澳大利亚,卫生资源包括老年保健服务正逐渐从医院向社区转变,一些新的服务也正在发展中,如流动照顾服务和姑息照顾服务等.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发生情况.方法用问卷法调查72例居家和65例老人院痴呆患者.结果两组痴呆患者激越行为发生率分别为86.1%和90.8%,主要表现为反复问问题、骂人、不恰当地处理物品、藏东西、徘徊等;其中不恰当地处理物品、身体攻击及徘徊的发生率老人院痴呆患者与居家痴呆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居家痴呆患者藏东西的发生率与老人院痴呆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某些激越行为在中重度痴呆患者更多见,还与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明显相关.结论激越行为在痴呆患者中普遍存在,表现多样,可结合不同场所、不同程度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从而有针对性地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王志稳;肖顺贞;刘宇;李宁;肖菊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儿,男,12岁.主因发热10天,皮疹7天,双下肢无力1天入院.患儿入院前10天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5℃~39.5℃,流涕、轻微咳嗽.7天前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从耳后、颈部开始逐渐波及颜面,然后蔓延至全身.一天前皮疹渐消退,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和行走.伴排尿困难,咳嗽无力,呼吸渐急促,伴喘憋.患儿家居农村,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发病前半月接触过麻疹病人.
作者:刘俊英;申鲁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30岁.2001年11月25日晚7时与他人一起饮酒后,自觉头昏、恶心,并呕吐胃内容物多次,无发热、腹痛、腹胀等不适.次日中午由社区医师出诊患者家中.体检:P 72次/min,有力、规则,血压100/60mmHg,精神稍差、四肢温暖.心肺(-),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异常包块,未叩出移动性浊音.给予10%葡萄糖液500ml,加入肌苷,VB6、Vc,能量合剂等以及17-复合氨基酸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于晚8时液体输完,排尿一次约400ml.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恶心及呕吐停止,无发热及腹痛.晚9时30分入睡至12时均无异常表现.
作者:刘明友;胡文彬;纪道安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