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凉;张寿宝
肝硬化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各种慢性肝炎病情迁延不愈,均可发生肝纤维化,终导致肝硬化.肝硬化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法,因此应重在预防.肝硬化的预防包括肝炎和肝纤维化的防治.
作者:姚希贤;房红梅;孙玉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时氧自由基(OFR)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112只,制作心肌IRI模型,设青、老年组;各组分设缺血1小时,再灌注3、6、12和24小时时相点,用免疫组化法测ICAM-1蛋白表达水平,用酶法测定中性粒细胞(PMNs)浸润数,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用黄嘌呤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TC染色法测定梗死范围.结果心肌IR时,青、老年组ICAM-1蛋白质表达、PMNs 浸润、心肌梗死范围、MDA含量均明显增高,SOD活性显著降低.但MDA、SOD达峰、谷值的时间早于ICAM-1表达及PMNs浸润的峰值.这些指标老年组变化更明显.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时,OFR的增加促进了ICAM-1表达的上调,继之激活PMN,产生大量的OFR使心肌损伤加重.这种变化在老年大鼠中表现尤为显著,可能是导致其损伤较青年组严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何坪;司良毅;何有力;陈祖禹;崔凤容;江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 病例简介例1:男,60岁.1995年7月10日使用了化学护发液(七日香护发液)4小时后即感觉右眼及右侧头面部红肿和瘙痒.来医务室就诊,检查发现右眼肿胀、眼结膜充血严重,右前额部皮肤红肿,初诊为过敏性皮炎,给予扑尔敏、维生素C等治疗2天,症状不见缓解.
作者:吕文;刘云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截瘫病人由于恢复较慢、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过重,大多数病人转入家庭护理.但截瘫病人主要的三大并发症:褥疮、泌尿系感染、坠积性肺炎的家庭护理尤为重要,如护理不当可危及生命.现介绍1例截瘫35年患者由于重视了三大并发症的家庭预防及护理,至今未出现褥疮、泌尿系感染、肺炎.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潘长玲;刘志芳;李华莹;王震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肝硬化(Cirrhosis of liver)是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引起肝实质弥漫性损害,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性反应,残存的肝细胞形成再生结节、纤维组织再生形成纤维隔,终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形成假小叶)及血管重建,肝脏变形、缩小、变硬,进一步引起一系列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作者:南月敏;蒋树林;姚希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澳大利亚拥有完善的卫生保健体系,澳大利亚国民均享有全民医疗保险照顾,30%的澳大利亚人还参加了私人医疗保险照顾.澳大利亚老年卫生保健的服务方式包括:社区服务、医院服务、护理之家和老年公寓.在社区服务中,全科医生发挥主要作用.社区服务项目:社区护理、家庭和社区照顾、日间照顾.医院服务包括急诊和住院康复,急诊服务是对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提供服务,当他们好转以后,如果需要可以住院进行康复治疗.护理之家和老年公寓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还为照顾者提供交替班服务.在澳大利亚,卫生资源包括老年保健服务正逐渐从医院向社区转变,一些新的服务也正在发展中,如流动照顾服务和姑息照顾服务等.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心城区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的现状.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中心城区居民3016人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的需要量.结果居民两周患病率为76.6‰,慢性病患病率为200.4‰.慢性病按病种划分居前5位的是: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糖尿病和慢性胃、肠炎.影响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职业等.结论慢性病是重庆市中心城区主要卫生问题,儿童、老年人应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
作者:唐晓君;戴启常;陆圣玉;练雪梅;沈润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 肝硬化诊断典型患者诊断并不困难,诊断要点如下[1]:(1)有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血吸虫病、营养障碍、中毒性肝炎及慢性肠道感染史等.(2)多有肝掌、蜘蛛痣、黄疸等肝功能减退的表现及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腹水等门脉高压征象.(3)肝脏质硬有结节感.
作者:白文元;房红梅;姚希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儿,男,12岁.主因发热10天,皮疹7天,双下肢无力1天入院.患儿入院前10天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5℃~39.5℃,流涕、轻微咳嗽.7天前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从耳后、颈部开始逐渐波及颜面,然后蔓延至全身.一天前皮疹渐消退,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和行走.伴排尿困难,咳嗽无力,呼吸渐急促,伴喘憋.患儿家居农村,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发病前半月接触过麻疹病人.
作者:刘俊英;申鲁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在杨浦区两个街道无业有家精神病人治疗情况及经济状况.方法应用上海市精神卫生办公室<无业有家精神病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与有家及工作的病人进行对照.结果调查组在年龄分布上与对照组无差异;在婚姻、文化程度、人均收入(除200~300元一项外)、疾病分类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无业有家精神病人生活质量、就医条件、康复措施较差,更需社会的关注.
作者:肖凉;张寿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阿司匹林(ASA)作为解热镇痛药广泛用于临床已有百年历史,近年来发现ASA具有某些新用途,如用于心脑疾病、胆石症及心脏介入术后预防血栓形成等.由于此类药物多采用简便、易为病人所接受的口服给药方法,因此,服药后导致胃粘膜损伤的机会亦越来越多,现就近几年来有关研究做以下概述.
作者:范传玲;马士娥;马荣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随肝硬化发病机制逐渐阐明以及活血化淤为主中药对肝纤维化取得的良好疗效,本病治疗应针对病因及相关因素进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作者:姚冬梅;姚希贤;姚洪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国自1978年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以来,预防接种成了社区医院的日常工作之一.我院预防保健科常年负责昆明市西坝地区常住及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1995~2001年,预防接种中发生17例急症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宁;张丽梅;周树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BF)或称为菌膜,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生存而特有的生命现象.BBF是指细菌吸附于惰性物体如生物医学材料或机体粘膜表面后,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蛋白等多糖蛋白复合物,使细菌相互粘连并将自身克隆聚集缠绕其中形成的膜状物[1].BBF作为一种屏障可保护细菌逃逸抗菌药物的杀灭作用和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成为潜在的感染源,导致了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难治性.故关于生物被膜耐药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医学、药学及微生物学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就BBF的形成、相关感染及防治措施进展情况加以综述,供临床参考.
作者:赵侠;鲁云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绝经后取环是计划生育工作中难度较大的一项手术.为了减轻受术者的痛苦,避免取环造成机械性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我院于2000年1月~2001年11月分别应用米索前列醇与利多卡因给138例绝经后妇女取环,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超促排卵刺激后免疫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所获卵子数、受精率、卵裂率及妊娠成功率的关系.方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50例,分为两组: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美国B-D公司的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测定每例患者用药前及HCG日IgG、IgA、IgM、C3及CD3、CD4、CD8、CD4/CD8、CD20、CD25、CD+3CD+25的水平并记录各个患者的卵子数、受精数、卵裂数.结果 50例患者超促排卵刺激前后IgA、CD4含量及CD4/CD8比值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IgG、IgM、C3、CD3、CD8、CD20、CD25、CD+3 CD+25的含量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妊娠组超促排卵刺激后IgA含量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非妊娠组超促排卵刺激后IgM、C3、CD4的含量及CD4/CD8比值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促排卵刺激后IgG、IgA、IgM、C3的含量与获卵子数、受精率、卵裂率无直线相关;CD25、CD+3CD+25与所获卵子数无直线相关,与受精率、卵裂率呈负相关.结论超促排卵刺激会影响免疫指标的变化,而免疫指标的变化会影响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的成功.
作者:左一鹏;李建业;朱淑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两个社区的全人口结核菌自然感染情况.方法对两个社区的常住人口(其中有结核菌素试验禁忌证、外出3个月以上的人及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除外)做结核菌素试验后72小时测量局部反应.结果两个社区全人口自然感染率与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率分别为30.2%、5.4%;位于城市、农村的社区全人口结核菌自然感染率分别为40.1%、22.4%,按年龄标化后分别为39.3%、22.7%,两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率分别为2.6%、7.6%,按年龄标化后分别为2.4%、7.9%,两者间差别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个社区结核菌自然感染严重,两社区面临的结核病防治任务艰巨.
作者:王国杰;徐吉英;邢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近几年来,我院致力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娜;谷忠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MI)患者新近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相关因素.方法按照治疗方法,将34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磺脲类组,胰岛素组,二甲双胍类组,单纯饮食疗法组,分析各组治疗后新近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新近冠状动脉事件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增加1岁危险率1.02)、吸烟(危险率1.36)、高血压病(危险率1.05)、LDL增高(危险率1.53)、HDL降低(危险率1.72)、使用磺脲类药物(危险率1.3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陈旧性MI患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应选择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类药物治疗,严格控制血压,积极降低LDL,提高HDL,避免单纯使用磺脲类药物.
作者:于力;刘怀霖;裴瑞泽;杨庆之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