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哮喘的药物治疗

董宗祈

关键词:儿童哮喘, 药物治疗, 非急性发作期, 个体化, 用药方案, 给药量, 哮喘防治, 吸入治疗, 缓解期, 副作用, 叙述, 口服, 方法
摘要:药物治疗的好方法是吸入治疗,吸入的药量仅为口服给药量的1/1000~1/5000,副作用甚微.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非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各期的药物治疗不尽相同,个体化的用药便显得特别重要,所以本文只可能介绍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而不可能对个体化的用药方案进行一一叙述.现根据儿童哮喘防治中常用的药物做些介绍.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脂康与辛伐他丁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

    高脂血症靠饮食控制效果并不理想,临床寻找安全有效的调脂药物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作者将血脂康与辛伐他丁的降脂疗效做了临床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瑞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中关村医院保福寺社区卫生服务站废约原因调查

    中关村医院于1999年二月正式启动了这一新的服务模式,中关村地区的居民都可与中关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建立服务合同,实行家庭医生服务制,发放家庭医生服务卡.

    作者:张双立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和hMSH2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表达,来揭示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胃癌演化过程中可能作用机制,并探讨导致胃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基因机制.方法用PCR方法检测5个微卫星位点MSI表现;并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hMLH1、hMSH2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慢性胃炎组中MSI的阳性率分别为58.82%(30/51),21.05%(12/57).肠型胃癌与弥漫型胃癌的MSI阳性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所有标本中仅检测到1例hMSH2表达缺失,异常表达的病例为胃乳头状腺癌.结论MSI在散发性胃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均起到了一定作用,hMLH1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是导致胃癌MSI的重要因素.

    作者:徐垚;杨秀颖;邢军;耿鑫;张维铭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生化丸在药物流产中应用50例分析

    自1999~2000年作者观察了50例早孕者药物流产配合服用生化丸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魏素萍;王鸿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澳大利亚医疗保健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1澳大利亚医疗保健制度概述澳大利亚的医疗保健体系主要由强制性的全民医疗照顾制度和自愿性的私人健康保险制度构成.

    作者:颜清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儿童哮喘的病因和社区预防

    1哮喘的病因引起哮喘发病的原因很多,可以是内因或外因,内因主要为遗传因素,外因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虽然重要,但从现代观点看环境因素较遗传因素更为重要.

    作者:郑华城;胡皓夫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曹家渡街道高血压病人管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人的管理及社区卫生服务状况.方法对上海市静安区曹家渡街道3个小区共1013名高血压病人的管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及测量其血压.并对不同类型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为75.1%、控制率为48.9%.影响其管理状况的因素主要是性别、职业、劳动强度、自我卫生服务要求、认知水平.结论本社区的卫生保健工作开展较好,但高血压病人的控制尚不够理想,今后需加强.

    作者:杨柯君;卫志华;万俊香;蔡泳;沈贻谔;李洋;高玉珍;杨明健;傅东波;傅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间歇性跛行19例误诊分析

    自1991~2001年我中心共诊治间歇性跛行63例,其中19例误诊,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国宝;林海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抑郁症

    多娜@格林,43岁.因为头痛找鲍拉@诺克斯医生看病,她及其家人长期找诺克斯医生看病已有13年了,诺克斯医生明白多娜正经受着许多令人伤心的事情.

    作者:David R.Grube;梁万年;卢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主动脉夹层13例误诊分析

    主动脉夹层(aotic出ssection,AD)是心血管系统的危重疾病.我院1994年1月~2002年3月共收治18例,其中13例误、漏诊,现分析如下.

    作者:周贤斌;齐激扬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思考病例(36)--请你做一次全科医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家庭病床在三级甲等医院中发展的特点

    我院是一所具有83年历史的综合性医院,开设床位860张,全年门诊量60万人次,出院病人2万人次.是江苏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之一.根据卫生部精神1984年开设家庭病床,通过15年来发展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管理模式,目前纳入社区医疗管理.根据我院15年来统计资料分析就我院在家庭病床服务特点、卫生资源利用,发展趋势等进行探讨.

    作者:王伟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秦巴山区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贫困山区婴幼儿不同阶段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及损伤因素.方法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婴幼儿不同月龄晨尿CMC-DNA;母亲问卷了解本次妊娠经过,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发育情况;对其中45例母亲孕期CMC IgM(+)者,同时检测分娩后2周内乳汁CMC-DNA.结果先天感染组婴幼儿均为母亲孕期CMC感染者;母亲孕期CMC原发性感染者与复发性感染者子代CMC先天感染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围生期感染组与围生期无感染组的母亲乳汁CMC-DNA阳性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围生期感染组婴幼儿以母乳喂养为主,出生体重偏低.获得性感染组家庭人均年收入为734.00元,低于无感染组的1281.48元(P<0.05).先天感染与围生期感染组婴幼儿症状性损伤与早期喂哺CMV-DNA(+)母乳有关,但与喂哺CMV-DNA(+)母乳持续时间无关.结论宫内传播是CMV先天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原发性感染者明显,围生期感染与早期喂哺CMV-DNA(+)母乳相关,低出生体重与家庭经济状况差应视为婴幼儿CMV感染的高危因素.

    作者:史晓薇;李芬;韩蓁;于学文;李燕琴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静滴多抗甲素致速发性超敏反应2例

    1病例简介患者1,男,12岁,学生.因头痛、头晕、呕吐2天就诊.体温37℃,脉搏70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20/60mmHg.咽部微充血,扁桃腺不肿大.

    作者:董世兰;管同勇;都振利;穆焱成;耿秀云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江苏省不同经济地区社区居民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不同经济地区社区居民常见病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健康状况.方法对江苏省不同经济地区4城市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28245名居民进行入户询问调查.结果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南京市为44.9%、徐州市为37.0%、昆山市为28.4%、濉宁市为23.9%,4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55岁以上居民患2种及以上疾病的患病率为35.0%,患1种为30.1%,高血压患病率为10.3%.结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中慢性病的病种及患病率也有所不同,应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时有所侧重,老年人仍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

    作者:张开金;李学信;李森;荆瑞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急性胸痛的危险分层和临床对策

    对急性胸痛病人(尤其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处理是临床难点之一,如何对急性胸痛病人进行快速危险分层和治疗,而且既要减少病人的危险性,又要减少病人的治疗费用,究其临床对策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戎其飞;苏恩本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谷参肠安、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疗效观察

    自1996年以来,我们对3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谷参肠安(成都蓉信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柳氮磺胺吡啶(SASP)保留灌肠进行治疗,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锡波;张银华;高茜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儿童哮喘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好方法是吸入治疗,吸入的药量仅为口服给药量的1/1000~1/5000,副作用甚微.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非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各期的药物治疗不尽相同,个体化的用药便显得特别重要,所以本文只可能介绍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而不可能对个体化的用药方案进行一一叙述.现根据儿童哮喘防治中常用的药物做些介绍.

    作者:董宗祈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社区营养(5)--特殊人群的营养

    社区的特殊人群包括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这四类人群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由于各自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他们的健康与营养关系十分密切.

    作者:张爱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Holter监测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规律的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方法对确诊的48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Holter监测,观察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的次数、时间及其与活动状态的关系.结果486例冠心病患者中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335例,共698次,累计时间为3526分钟.其中619次与活动有关.6:00~12:00为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高峰期,在此期间共发作389次,累计时间为2100分钟.具有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为13.02%,高于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的4.72%.两组死亡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有一定的规律,掌握该规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降低心脏猝死及预防心肌缺血的发作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