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哮喘病人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软件

孙丽萍;蔡映云;李君荣;何建平

关键词:哮喘病人, 管理和教育, 自我治疗, 教育和管理, 管理与教育, 自我预防, 自我评价, 全科医生, 炎症疾病, 哮喘防治, 卫生组织, 设计编制, 疗效考核, 控制, 基本知识, 电脑软件, 病情监测, 医院, 社区, 气道
摘要:哮喘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单纯依赖医院和医生难以有效控制,需要社区卫生组织对哮喘病人进行长期的教育和管理,病人在全科医生的指导下掌握哮喘防治的基本知识(包括对病情的自我评价、自我预防、自我治疗).以达到控制和治疗哮喘的目的,为方便哮喘病人的病情监测、疗效考核及防治需要.本文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编制的哮喘病人自我管理与教育的电脑软件.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利福平治疗婴儿脓血便30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7年6月~1999年10月应用利福平治疗婴儿脓血便30例,临床疗效观察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12个月,其中≤6个月14例,6~12个月16例.病史中有发热者17例,伴呕吐4例.

    作者:李静;佟建宁;曲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股动脉注射654-2及普鲁卡因治疗糖尿病肢端溃疡22例疗效观察

    糖尿病肢端溃疡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常迁延不愈.有时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仅用降血糖及抗感染等治疗效果欠佳.我们于1995年2月~1999年2月,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用股动脉注射654-2及普鲁卡因治疗2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伯泠;汤二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病人对社区护士的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病人对社区护士的认识水平和需求.方法本文对来我院就诊及将要出院的208位病人随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是非常需求的,对社区护士的水平要求很高.但病人对社区护士的认识还不够,观念还未转变.结论通过分析现存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1)健全社区护理的组织管理系统.(2)看清形势,转变观念,大力宣传.(3)开拓思路,多渠道地加快社区护理人才培养.(4)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护理道路.

    作者:张建华;贺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索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对424例观察对象进行1:1的病例对照研究,初步估计和分析了脑卒中的比值比、归因危险百分比、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结果吸烟、饮酒、高血压与脑卒中显著相关,高血压患者有吸烟行为会提高脑卒中发病率,而有饮酒行为并不提高其发病率(P》0.05),脑卒中归因于吸烟、饮酒、高血压的归因危险百分比分别是63.04%、74.51%、91.75%,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分别是27.66%、22.84%、67.95%.结论预防高血压,并对其生活行为方式加以干预,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作者:黎燕宁;黄高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美国的社区医疗保健及医疗保险一瞥

    [编者按]我刊特约编委周达生教授在旅美期间仍然十分关注国内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近,他们夫妇伉俪将一年来对美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切身体会及感受整理出来,献给国内全科医学领域的同道和广大的《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的热心读者们.

    作者:周达生;戴梅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流行性癔症21例调查

    目的探讨流行性癔症的发病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了1998年3~4月在本市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发生的流行性癔症,对患者采取分散隔离,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等措施.结果21名流行性癔症患者在2个月内得到控制,2个月后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心理素质较差是流行性癔症发病的首要条件,而环境因素则是促成癔症流行的重要诱因.

    作者:曹兆贵;缪金生;吕文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烧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浅Ⅱ度、深Ⅱ度烧伤创面、残余创面抗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治疗组清创后应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涂于创面的表面,对照组应用1%磺胺嘧啶银霜覆盖创面,共治疗119例烧伤患者(即222个创面),包括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残余小创面及供皮区创面,并观察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创面表面细菌培养用药前与用药中的情况以及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对全身情况的影响.结果浅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组(10.25±1.69)天完全愈合,对照组(13.15±2.03)天愈合;深Ⅱ度创面治疗组(18.10±2.72)天愈合,对照组(21.2±3.64)天愈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前细菌培养阳性率是38.8%,治疗中降至9.0%;对照组用药前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2.7%,治疗中降至25.4%;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未出现疼痛、过敏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烧伤创面可促进上皮化、加速创面愈合、有效地防治创面感染,该药应用简便、适用于社区、基层常见的中、小面积浅度烧伤治疗.

    作者:李迟;于东宁;覃凤均;陈忠;孙永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早期误诊原因分析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又称川崎病.因本病于发病10日内如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迅速控制急性期症状及降低冠状动脉(CA)损害的发生率[1],故早期诊断、治疗对患儿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姚静婵;胡国华;王有成;季秀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硫酸镁的临床应用

    镁是人体内主要阳离子之一,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近年来由于对其药理研究的深入,已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现结合文献概述如下.

    作者:孙玉国;刘云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有机磷中毒15例死亡原因分析

    有机磷中毒在小儿急性中毒中所占比例较大,虽然近年来抢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多种原因导致患儿死亡,现就我科救治的有机磷中毒48例中死亡的15例分析如下.

    作者:冯永歌;刘建军;申敏;孙君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几种疾病临床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病,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查阅本市3所医院1990年~2000年1月份病历,急性阑尾炎共3466例,其中误诊15例,误诊率4.33%.现作者就遇到的几例较为典型的、非常见的误诊病例予以介绍分析:

    作者:邵去非;王佩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活动与预后的临床观察

    我院对1993~1997年来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根据欧美国家对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早期活动早期出院的康复方案进行治疗[1],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孟传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海南琼海某农村老年人常见病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居民常见病的分布状况.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1999年5月对琼海市中原镇农村253名6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了17种常见病的入户调查.结果农村老年居民的患病率为70.75%.老年人同时患两种以上疾病的占16.2%.农村老年居民中前10位的常见疾病为白内障、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骨关节病、贫血、慢性胃炎、胃溃疡、中风、糖尿病、冠心病.结论提示以老年人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以高血压作为慢性病防治的重点疾病,坚持早期治疗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作者:汤小兰;张开金;李阿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焦虑与惊恐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加拿大的Fleet等综合了6个研究报告的结果后提出,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合并焦虑与惊恐发作,必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将明显增加心血管并发症和心源性猝死;治疗则需抗焦虑与心血管病同治,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

    作者:杨菊贤;陈启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之健康档案研究

    建立一套标准、规范、电子化的城市社区家庭个人健康档案模式及可接通互联网络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为社区医生提供完整的、系统的居民健康状况数据,是社区医生掌握居民健康状况的基本工具,进行社区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进行社区卫生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陈春涛;程茂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全科医学的发展应该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

    在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下,推行全科医学模式有一定的困难.本文用经济分析的方法,说明导致这一困难的原因和机制.全科医学的发展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在我国建立和发展全科医学模式,关键在于改革现行的医疗体制.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前提下,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始终是全科医学模式顺利发展的首要问题.

    作者:张文萍;孙洛平;章锁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腹部创伤基层救治173例分析

    腹部创伤后,往往首先就诊于基层社区医疗机构,伤情变化快,诊治较棘手,死亡率高.为了积累基层诊治腹部创伤的经验,提高社区救治水平,我们分析了1986年1月~2000年4月救治的173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龙千里;张文春;杨秀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病是许多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对防止和减少脑卒中、冠心病事件、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以及控制高血压病的进一步发展都有明显效果,并可减少病死率.

    作者:张云;侯子龙;陈立;王长芹;葛建云;刘芳;王凤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时的凝血与溶血系统改变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的凝血与溶血系统主要指标的改变,探讨HP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HP阳性患者和HP阴性对照各60例,测定凝血系统主要指标-纤维蛋白原(Fb)和溶血系统指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并对HP阳性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进行测定.结果HP阳性患者组的Fb为(3.34±0.45)g/L高于对照组的(2.96±0.52)g/L(P《0.05);t-PA为(0.78±0.12)kIU/L低于对照组的(1.25±0.13)kIU/L(P《0.05);PAI为(9.75±1.24)kAU/L高于对照组的(6.37±1.03)kAU/L(P《0.05);HP阳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凝血和溶血系统指标改变,增加冠心病的危险.

    作者:王化改;霍喜娥;郝玉明;李永军;李秉礼;李占军;王学智;孙泽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全科医疗中心房纤颤患者的识别:一项筛检方法的介绍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65岁以上人群有5%患此病.虽然房颤病人普遍使用抗凝剂后其中风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并未因此而治愈.既使大部分房颤患者有条件将房颤记录下来,但他们不会较容易地与医学记录相区别,这可部分解释抗凝剂使用不够的缘故.采用对筛检人群服用地高辛和由有经验的护士触诊脉搏的方法,对部分老年人进行一次调查研究,以筛检房颤或房扑患者.该试验符合医德的原则.

    作者:杨松;郭建群;刘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