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霉素结合蛋白2a胶乳凝集试验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陈维贤;张莉萍;叶耀红;李兴禄

关键词:mecA基因, 青霉素结合蛋白2a,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胶乳凝集试验
摘要: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MRCoNS)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之临床无效.MRCoNS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机制是产生低亲和力的新型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该蛋白由mecA基因编码.本文对PBP2a筛选法[1]与PCR检测mecA基因的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其可靠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以寻找适合医院实验室检测MRCoNS的简单而可靠的方法.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凝血试验项目室内统计质控方法的设计

    为了获得优化的性能,质控方法必须具有尽可能低的假失控概率(Pfr) 和尽可能高的误差检出概率(Ped).假失控概率和误差检出概率将依赖于质控规则和在分析批上质控测定值的个数(N)[1].本研究对ACL 200凝血分析仪(IL试剂)进行质控方法的设计.其分析项目有PT、APTT和FIB.

    作者:王薇;李小鹏;武平原;王治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关系

    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有关已成为共识[1-2].为了进一步探讨ACE基因多态性是否与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有关,我们对此类患者的ACE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武;陶志华;陈晓东;林向阳;张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型特异性PCR基因分型

    目的建立一种丙型肝炎病毒型特异性PCR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对47份血液透析患者HCV RNA阳性的标本,用5′非编码区(5′-NCR)1、2、3、1b型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巢式PCR扩增分型.结果 47份HCV RNA样本43例可以分型;优势株为1b亚型,1b及1b相关型占总样本数的87.23%(41/47);7例为混合感染,占可分型数的16.27%(7/43).结论本组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HCV基因型的分布可能与地区流行及医源性传播有关,其同源性有待核苷酸序列分析加以印证.

    作者:李丽;张建琼;夏梅;孟继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医学检验是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等标本,通过目视观察、物理、化学、仪器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并强调对检验全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采取严密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从而为临床、为病人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临床医师根据检验结果或数据,结合采集的详细完整病史,进行系统周密的体格检查,运用上述实验的资料,再利用在不同病因下选择的其他辅助检查(如X线、心电图、超声波、同位素、内窥镜等)所提供的结果,进行科学思维及逻辑性分析,为预防保健、疾病诊断、治疗、科研积累等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顾可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读《重视和加强显微镜下形态学检查》一文深有同感

    读陈宏础教授<重视和加强显微镜下形态学检查>一文[临床检验杂志,2002,20(Suppl):110]后深有同感,这里谈些个人的经历和体会.

    作者:黄肖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清酸性α-醋酸萘酯酶的比色测定及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建立比色测定血清酸性α-醋酸萘酯酶总活性的方法.方法用α-醋酸萘酯为底物,在37℃、pH6.2的酸性环境中经酶水解产生α-萘酚,然后与重氮试剂固蓝B偶联反应显色测定.结果适pH 6.0~6.4,底物浓度为2 mmol/L,吸收峰波长为520 nm,线性范围0~2 500 U/L,酶促反应时间为20 min,显色反应时间为20 min,显色稳定时间为20 min,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67%和5.1%.血红蛋白1 g/L和胆红素172 μmol/L无干扰.枸橼酸钠、草酸盐、肝素、EDTA-K2常用浓度无抑制,氟化钠可抑制该酶活性.标本2~8 ℃冰箱保存7 d结果无变化.正常参考值(n=100)为(1 645±378.5)U/L(±1.96s).结论该方法简便实用,适于各级实验室开展,可作为评价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纤维化、肝脏合成功能异常的一项新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周玉贵;王传芳;陆晓云;金勇;刘昌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妊娠免疫产生抗c的病例报告

    笔者遇到1例polybrene法配血不合,检查发现为因妊娠而产生的抗c免疫性抗体,从而避免了相关输血反应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毅;薛敏;王玲;王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变化

    急性胰腺炎特别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过程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测定是提示坏死形成的重要指标,C反应蛋白(CRP)也是一种反映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标志.本实验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进行二者和细胞因子的检测,探讨二者对急性胰腺炎病情判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品娥;徐玉莲;张乐之;吴满武;沈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推片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工作实践,探索出一种易于制备良好血涂片的改良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梅;张洁;杨洪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γ-干扰素和腺苷脱氨酶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意义

    胸腔积液(胸液)是胸膜炎常见的临床体征之一.我们检测胸液中腺苷脱氨酶(ADA)和γ-干扰素(IFN-γ)以鉴别积液性质,报告如下.

    作者:王新宁;刘正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抽提模板的温度和杂交温育方式对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的影响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反向杂交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影响因素较多.本实验室通过对室温和低温条件下抽提HCV-RNA及不同杂交温育方式检测扩增产物的试验,探讨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赵铁军;杨军;段德新;缬英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沉痛悼念敬爱的刘恭植教授

    作者:许文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肺癌患者血清特异性组织多肽抗原的检测

    组织多肽抗原(TPA)由Bjorklund于1957年证实,其血清水平可反映细胞增殖情况[1].特异性组织多肽抗原(TPS)是用针对TPA上的关键表位M3的单克隆抗体检测TPA而发现的,现已被证实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其特异性更优于TPA.血清TPS水平与肿瘤细胞的DNA合成相关联,反映肿瘤细胞增殖分裂的情况,可用于观察治疗效果及早期复发的可能性[2].本文对58例肺癌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TPS水平用ELISA进行了测定,探讨其在肺癌诊断、组织分型、复发转移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意义.

    作者:廖秋林;陈铭声;赖日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核酸夹心杂交法半定量检测人IL-1α mRNA

    目的建立一种半定量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IL-1α mRNA的方法.方法确定RT-PCR反应体系及扩增循环的各项参数,确定酶联夹心杂交反应所需的试剂、试剂的配制及杂交反应的温度、时间.选择适数量的PBMC进行RT-PCR并用核酸夹心杂交法检测扩增产物.结果本方法检测IL-1α mRNA的灵敏度明显高于RT-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无非特异性阳性信号出现,重复性良好,操作简便.结论本方法是一种较好的定量检测IL-1α mRNA的方法,操作简便适合临床实验室.

    作者:张黎明;朱珊珊;李素珍;吕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液分析仪的室内质控方法探讨

    为监测同一标本在不同血液分析仪器间的差异,实现科内检验结果统一,我们用同一测定物对3台血液分析仪于常规标本检测中每天随时进行比对监测,计算其结果偏差.结果各台血液分析仪偏差均小于卫生部临检中心制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出现偏差的次数和偏差值大小均为:Hb<RBC<HCT<WBC<PLT,其中STKS血液分析仪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惠芳;周志英;程振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网织红细胞计数与分群测定及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确定健康成年人网织红细胞(简称网红)计数与分群的参考值范围,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用Bayer Advia 120血液分析仪检测655例健康成人和71例血液病患者的网红计数与分群,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网红百分数(RET)与绝对数(RET#)在男性与女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RET 0.0145±0.0043,RET#(71.86±22.71)×109/L,女性分别为0.0122±0.0041和(55.36±20.23)×109/L.低荧光强度(LFR)、中荧光强度(MFR)和高荧光强度(HFR)的网红百分数在两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血性贫血(HA)患者的RET#及HFR显著增高;白血病化疗后骨髓受抑的患者RET#、HFR不同程度减低.缺铁性贫血(IDA)患者铁剂治疗一周后,RET#及HFR中度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RET#重度减低,HFR中度增高.结论健康成年人网红百分数及网红绝对数的参考值范围与性别有关,网红分群与性别无关;血液病患者的RET#及HFR与健康成年人有显著性差异(P<0.01).

    作者:乐家新;丛玉隆;兰亚婷;彭文红;冉宝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例

    2002年我们从1例艾滋病患者血中分离培养出Penicillium marneffei(马尔尼菲青霉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易建云;蒋月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IL-10的动态观察

    目的动态观察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的IL-10水平,以其预测乙肝患者对IFN-α的治疗反应.方法用ELISA分别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IFN-α 2b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100 μg/ml)诱导下培养48 h后培养上清液IL-10的水平,20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23例干扰素应答患者PBMC IL-10水平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较治疗前显著降低.27例无应答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PBMC产生IL-10的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用IFN-α治疗后,高水平IL-10持续不降低,提示慢性乙肝患者对IFN-α无应答.

    作者:张宝华;王少扬;马卫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血清胰弹性蛋白酶-I连续监测法实验探讨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检测血清胰弹性蛋白酶-I(pancreatic elastase-I,PE-I).方法选择高敏感底物琥珀酰-(L-丙氨酸)3对-硝基苯胺(Suc-Ala-3pNA),在405 nm处测定产物吸光度的变化,得出PE-I的活性.结果适底物浓度为5.0 mol/L,Km为0.46 mmol/L,适pH为8.0,批内CV 2.81%,批间CV 4.59%,线性可达300 U/L.30例健康体检者此酶活性为(13±3) U/L,26例临床已确诊轻型胰腺炎(单纯水肿型)和18例重型胰腺炎(出血坏死型)此酶活性分别为(78±31) U/L和(139±45)U/L,胰腺炎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纯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E-I诊断急性胰腺炎敏感性85%,特异性93%,阳性预期值94%,阴性预期值8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可用于自动化分析.

    作者:朱广博;孙静;刘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应使用手工法计数血小板

    我们应用KX-21血液分析仪发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仪器法和手工法结果有很大差异.现将7例DIC病人血小板计数结果列于表1.统计结果显示,仪器法计数明显高于手工法.

    作者:贾得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