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家新;丛玉隆;兰亚婷;彭文红;冉宝春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sELAM-1)的检测在大肠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0例大肠癌、25例大肠良性病变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ICAM-1和sELAM-1水平,并比较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转移、无转移sICAM-1和sELAM-1水平变化.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sICAM-1和sELAM-1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患者及正常人(P<0.01);大肠癌患者术后血清sICAM-1和sELAM-1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有转移的大肠癌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无转移的患者(P<0.01),而sELAM-1水平相差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sICAM-1 和sELAM-1水平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大肠癌新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陈瀑;张宏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动态观察干扰素-α(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的IL-10水平,以其预测乙肝患者对IFN-α的治疗反应.方法用ELISA分别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IFN-α 2b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100 μg/ml)诱导下培养48 h后培养上清液IL-10的水平,20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23例干扰素应答患者PBMC IL-10水平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较治疗前显著降低.27例无应答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PBMC产生IL-10的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用IFN-α治疗后,高水平IL-10持续不降低,提示慢性乙肝患者对IFN-α无应答.
作者:张宝华;王少扬;马卫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amp D基因突变与持续高产 Amp C酶的关系.方法对53株细菌用三维试验方法检测Amp C酶,进行等电点测定和amp D基因扩增,2株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 32株阴沟肠杆菌中9株检出Amp C酶,检出率为28%,12株枸橼酸杆菌有3株检出,检出率为25%.其余细菌没有检出.能被邻氯西林抑制的条带主要有7.96、8.7、8.8和8.9.有2株三维试验阳性而amp D基因扩增阴性.对2株亚胺培南中介其余抗生素耐药的细菌amp D基因测序,结果突变主要发生在表型的C′-末端.阴沟肠杆菌主要在101、149、155、166位氨基酸发生改变,枸橼酸杆菌主要在95、158、164位氨基酸发生改变.结论 amp D基因突变可导致AmpC酶C′-端氨基酸改变,从而使Amp C酶去阻遏持续高产,并导致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因此有必要在临床常规检验中推广三维试验方法检测Amp C酶.
作者:张嵘;郑芳;金亚平;张正良;朱百荣;周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组织多肽抗原(TPA)由Bjorklund于1957年证实,其血清水平可反映细胞增殖情况[1].特异性组织多肽抗原(TPS)是用针对TPA上的关键表位M3的单克隆抗体检测TPA而发现的,现已被证实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其特异性更优于TPA.血清TPS水平与肿瘤细胞的DNA合成相关联,反映肿瘤细胞增殖分裂的情况,可用于观察治疗效果及早期复发的可能性[2].本文对58例肺癌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TPS水平用ELISA进行了测定,探讨其在肺癌诊断、组织分型、复发转移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意义.
作者:廖秋林;陈铭声;赖日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监测同一标本在不同血液分析仪器间的差异,实现科内检验结果统一,我们用同一测定物对3台血液分析仪于常规标本检测中每天随时进行比对监测,计算其结果偏差.结果各台血液分析仪偏差均小于卫生部临检中心制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出现偏差的次数和偏差值大小均为:Hb<RBC<HCT<WBC<PLT,其中STKS血液分析仪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惠芳;周志英;程振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气管切开时,气道呈开放状态,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我们对179例气管切开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分离,并用Vitek 32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及做药敏试验,结果如下.
作者:居会祥;王国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种半定量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IL-1α mRNA的方法.方法确定RT-PCR反应体系及扩增循环的各项参数,确定酶联夹心杂交反应所需的试剂、试剂的配制及杂交反应的温度、时间.选择适数量的PBMC进行RT-PCR并用核酸夹心杂交法检测扩增产物.结果本方法检测IL-1α mRNA的灵敏度明显高于RT-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无非特异性阳性信号出现,重复性良好,操作简便.结论本方法是一种较好的定量检测IL-1α mRNA的方法,操作简便适合临床实验室.
作者:张黎明;朱珊珊;李素珍;吕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胸腔积液(胸液)是胸膜炎常见的临床体征之一.我们检测胸液中腺苷脱氨酶(ADA)和γ-干扰素(IFN-γ)以鉴别积液性质,报告如下.
作者:王新宁;刘正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烟曲霉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原发性皮肤曲霉菌病;也可以引起外耳道、副鼻窦以及眼的感染.肺部大面积烟曲霉菌感染的报道较少见.烟曲霉菌毒力大,且容易被忽视,以致误诊漏诊,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近收治1例肺部烟曲霉菌感染的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文博;席云;王谭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们从1例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培养出念珠地丝菌(G.candidum),报告如下.
作者:李华信;马周建;杜美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毒鼠强作为杀鼠剂使用已有约50年历史,它不但对啮齿类动物有剧烈的毒杀作用,而且对所有温血动物都有剧毒,中毒后死亡率极高,且无特效解毒剂.因误食毒鼠强引起人员中毒死亡的事件一再发生.由于外观与食盐、碱、面粉等极为相似,毒鼠强近年来也屡次成为犯罪分子首选毒物[1].本文拟就毒鼠强的理化性质、毒理学特点、中毒症状、救治措施及其检验方法作一概述.
作者:李克;武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又称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是继心钠肽(ANP)后利钠肽系统的又一成员,因首先从猪脑分离而得名[1],实际上它主要来源于心室.近年来研究发现血BNP水平有利于判定心脏功能、评估心衰患者预后,本文对此综述如下.
作者:曹兴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离纯化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研究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用比密1.073 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成人骨髓MSC,体外扩增,观察细胞生长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MSC表面抗原表达及细胞周期,染色体技术分析骨髓MSC遗传特性.结果成人骨髓MSC培养3 d后有散在呈针尖状的贴壁细胞,7~10 d后形成集落或融合呈纤维状;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4~6)×105个细胞,10代可获得(1~5)×1010个细胞,5~6代以后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13、CD29、CD44、CD71表达阳性,CD3、CDl4、CD33、CD34、CD38、CD45、HLA-DR不表达;染色体核型正常;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0/G1期:79.48%,G2/M期:6.10%,S期:14.42%.结论人骨髓MSC体外具有较好的增殖更新能力,3~6代的人骨髓MSC作为组织工程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许文荣;张锡然;钱晖;朱伟;孙晓春;胡嘉波;顾可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菌群失调所致的肠道疾病逐年上升.而应用新鲜粪便染色快速检测细菌的量及杆菌、球菌比,是及早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的一个有效依据.现将145例腹泻患者粪便染色镜检细菌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嵘;管琳;朱江;雷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构建含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反义cDNA(ahAT1)的腺病毒穿梭质粒,观察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的表达,为ahAT1抗高血压、PTCA术后再狭窄及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定向克隆法将人AT1R cDNA反向插入到穿梭质粒pACCMVPLPA的CMV启动子之下,即获得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CMV.ahAT1.以脂质体包裹质粒并转染VSMC,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鉴定此质粒对VSMC表达AT1R的影响.结果 AT1R cDNA成功地反向插入到pACCMVPLPA载体,与对照组相比,pAd/CMV.ahAT1明显抑制了VSMC的AT1R表达(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反义人AT1R cDNA的腺病毒穿梭质粒,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得到了有效表达.
作者:涂明利;王汉琴;涂远超;王家宁;黄永章;王卫民;杨桂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急性胰腺炎特别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过程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测定是提示坏死形成的重要指标,C反应蛋白(CRP)也是一种反映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标志.本实验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进行二者和细胞因子的检测,探讨二者对急性胰腺炎病情判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品娥;徐玉莲;张乐之;吴满武;沈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血液分析仪的安装使用,对空气的净化要求很高,而目前半数以上检验科无专用隔离净化房,直接安装在门诊检验科使用.由于血液分析仪的吸样针都是开放式暴露在外,吸样针的上方还有一个孔,与机内相通,灰尘很容易进入机内,直接影响计数结果,甚至造成堵孔;尤其半自动血液分析仪,它的稀释杯本身在机外,更需采取防尘措施.
作者:张家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病历摘要1.1 患者1,秦××,男,34岁,1年前行肾移植手术,一直在服用环孢素A.因HBV标志物多项阳性,肝功能TBil 40.3 μmol/L,ALT 168 U/L,AST 440 U/L入院.经护肝、降黄疸治疗,TBil仍持续升至271.1 μmol/L,ALT 128 U/L,UN 16.8 mmol/L,Cr 243 μmol/L.后转至ICU人工肝支持治疗,行2次血浆置换术.术后精神食欲尚可,因咳血,并出现双侧胸痛,低热,血常规提示有感染,给予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痰培养,3次均检出烟曲霉菌,1周后因病情加重死亡.
作者:武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lo-β-lactamase,M-β-L)按Bush分类,属于3型酶[1],不仅能水解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且能水解碳青霉烯类.由于目前的ESBL菌感染的治疗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首选,临床上出现了一些亚胺培南耐药菌,给治疗带来困难.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检测M-β-L的方法,我们对国外介绍的检测法进行了摸索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怡;周毓敏;赵旺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2年我们从1例艾滋病患者血中分离培养出Penicillium marneffei(马尔尼菲青霉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易建云;蒋月婷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