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琳;席加秋
目的 观察手法推拿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手法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结果 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推拿手法配合中药治疗之后,临床治愈38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11%,疗效满意.结论 中医手法推拿和中药热敷、口服的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靠.
作者:郭文娟;赛日吉玛;叶飞;白成宝 刊期: 2011年第18期
1 资料与方法我院自2008~2010年收治老年性肝病患者59例,其中并发多脏器衰竭32人,(表1)既往有各种感染中40人,(表2)发病前有发病诱因者28人.
作者:白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临床观察益气托邪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与复发率,进行客观评价.方法 治疗组60例采用益气托邪汤并用低剂量泼尼松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补中益气汤并用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月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2组患者2年内复发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6.97%,对照组为83.33%;复发率治疗组 26.67%,对照组为 40%.复发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益气托邪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陈金亮;王殿华;胡军勇;苏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有效发挥大学教学功能,必须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在大学教学系统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支持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调节者,是教学活动的反思者、创造者.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积极进行教师职能角色转变,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方法改革.
作者:李朋伟;张景亚;王宪龄;殷鹏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为主、视觉刺激综合训练为辅的疗法,治疗各类儿童弱视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伊犁州中医医院眼科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门诊弱视儿童,对资料较完整的775人,1334只眼,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脾胃虚弱型占弱视儿童发病的76.3%,肝肾不足型占弱视儿童发病的23.7%;按全国儿童斜弱视防治学组诊断标准要求,其中屈光不正型弱视624眼,屈光参差480眼,其它类型230眼.年龄4~8岁532例,9~15岁241例,15~18岁2例,按弱视程度分析,轻度191例,中度320例,重度264例.治疗以口服中药汤剂为主,治以益气健脾或治以养血滋阴,补益肝肾,20d1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同时联合应用综合视觉刺激疗法,对其疗效做统计分析.结果 经以上疗法综合治疗后,治愈812眼,治愈率60.9%,进步307眼,无效215眼,总有效率83.9%.结论 ①弱视治疗的关键在儿童时期,早诊断,早治疗.②中医药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通过以健脾理气为主,并加以补肾以促进整体发育,促进眼肌眼球的发育,为治疗儿童弱视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配合必要的强化适宜的光学信号刺激视网膜的训练,也是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步骤.
作者:苑园;许婷婷;刘彦;许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针灸配合药物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入院治疗的134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20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可达94.0%;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71.6%.2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配合药物治疗脑血管病临床效果显着,优于单独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深广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氟作为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营养素,它的化合氟化物具有防龋作用,是可以利用的,问题在于如何科学利用.应用氟化物防龋是20世纪口腔预防医学领域取得的引人瞩目的重大成就之一.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龋病流行情况得到了实质性的控制,这与广泛应用氟化物防龋密不可分.
作者:司继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局部微态平衡失调时,入侵机体引起感染.特别是对住院病人,其机体抵抗力低,更易感染.
作者:薛秀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定喘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之患者64例,均给予定喘汤加减并据临床症状给予随证加减,每日1剂.结果 显效35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92.59%.结论 定喘汤加减可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且临床疗效显着.
作者:王健俐;刘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为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对母体的损害,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与围生儿的关系及适应证的变化.方法 对近20年来部分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适应证有了明显变化,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剖宫产新生儿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在一定范围内均有下降.结论 剖宫产率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要提高产科质量不能依赖剖宫产率的提高,而要依靠整个围产医学的发展.
作者:张淑英;刘会霞;刘文华;张太平;张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通过对经络腧穴电特性研究方法的回顾,发现既往经络腧穴电特性的研究方法仅对体表电特性进行研究,干扰因素多,重复性差,未能客观反映经络腧穴电特性的全貌,因此提出使用可在体内使用的电极针,探测经络腧穴在不同深浅解剖层次实时动态的电信号,避免了传统研究方法的影响因素,使检测结果相对稳定,并为经络腧穴电特性的在体研究提供新方法.
作者:吴薇薇;高建芸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睡眠障碍.临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时寐时醒,或彻夜不寐为其证候特点,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的失眠发病率约为26.5%[1],失眠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刘艳骄;杨建宇;李彦知;周少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生胃痛;若劳倦内伤,久病脾胃虚弱,或禀赋不足,中阳亏虚,胃失温养,内寒滋生,中焦虚寒而痛;亦有气郁日久,瘀血内结,气滞血瘀,阻碍中焦气机,而致胃痛发作.
作者:于海跃;郭文韬;张立国;谭磊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以方剂学基本知识点为逻辑主线,将传统方剂学课程分解为理论方剂学、实验方剂学、临床方剂学三个密切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以模块为单元,分阶段组织教学,构建多元化、分段式、全方位的方剂学模块化课程群,既可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基础与临床脱节,又能为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作者:王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硝普钠为一种速效和短时作用的血管扩张药,对动脉和静脉平滑肌均有直接扩张作用.血管扩张使周围血管阻力减低,因而有降血压作用.血管扩张使心脏前、后负荷均减低,心排血量改善,故对心力衰竭有益.
作者:李剑颖;伊献丽;袁泉;宋岗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症(NSTE-ACS)患者的保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随机的方法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每日3次.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2组在用药的安全性上无差异,加用麝香保心丸组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83.3%.结论 对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能提高内科保守治疗疗效.
作者:罗亚敏;王传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1993年法国Assicot等发现的一种急性感染早期诊断的炎症标志物,作为一种新的、具有创新意义的细菌感染等疾病的实验指标,它有助于临床感染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及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作者:王玉芳;孟凡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心肌病(DDM)是一种由于心脏下部分腔室(即心室)的结构改变和心肌壁功能受损所导致心脏功能进行性障碍的病变.其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栓塞及心力衰竭等.病因一般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遗传、药物中毒和代谢异常等有关.按病理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等.
作者:郭会军;杨建宇;李彦知;曹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中医经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以及研究进展.方法 总结近年的相关文献,包括中医经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的临床观察以及对经方成分等的研究.结果 经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往往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其药物成分中往往含有较多抗过敏成分.结论 经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佳.
作者:朱庆文;杨建宇;李彦知;闫玉琴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气管切开病人的呼吸道护理,从而控制或减少呼吸道感染,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86例重度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方法.结果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13例病人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外,73例(占84.9%)病人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7例发生肺部感染,占8.1 %.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杨芳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