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FK506的动态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张波;曹利;张天晓;朱彤;府伟灵

关键词:移植术, 免疫抑制剂
摘要:免疫抑制剂FK506(tacrolimus,普乐可夏,他克莫司)是从土壤真菌提取的一种具有强大免疫抑制作用的大环内酯类新型免疫抑制剂[1].其免疫抑制作用是环孢菌素A(CsA)的1 0~100 倍,现已成功应用于肝脏、肾脏、心脏等实体器官移植[2,3],但该药具有类似Cs A的毒副作用.因此,FK506的血药浓度监测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心脏移植术后全血FK506的浓度,指导临床用药,以达到佳治疗效果.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用新的水溶性吡啶偶氮染料作显色剂自动分析血清铁

    我们以水溶性新吡啶偶氮染料2-(5-溴-2-吡啶偶氮)-5-[(N,N-二羧基甲基)氨基] 苯酚(5-Br-PADCAP)为显色剂,建立了血清铁自动化比色测定的新方法.临床应用表明, 该法快速、简便,使用的水溶性吡啶偶氮染料不污染生化分析仪管道,适合全自动分析.

    作者:连国军;孟东娅;胡晓芳;李宝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6S rRNA基因在脑脊液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脑脊液(CSF)病原菌的检测鉴定主要是通过培养和免疫学方法,但都存在明显的不足[1 ,2].目前,大多数致病菌的16S rRNA基因都已测序完成,采用PCR技术扩增16S rRNA基因,用于细菌的鉴别和分类,在脑脊液病原菌检测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其近年来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毅;韩金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生儿脐血细胞检测分析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已在国内普及,成人血细胞各项参数正常参考值调查已有较多报道.然而 ,新生儿脐血细胞各项参数正常参考值调查至今报道尚少.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简报如下.

    作者:尹卫东;刘克芹;刘晨;胡晓燕;商万军;李红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不洁注射引起臀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例

    不洁注射引起的分枝杆菌感染多为龟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尚未见报道.2001年8月,我院从一骨科病人臀部软组织慢性感染的脓液中分离出1株.报告如下.

    作者:李珍大;邵海枫;陆维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乙醇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中乙醇含量

    目的建立血清中测定乙醇浓度的乙醇氧化酶法.方法基于乙醇氧化酶氧化乙醇产生乙醛和H2O2 ,偶联Trinder反应生成醌亚胺,可在500 nm波长比色测定,通过优化反应体系中各主要成分和测定条件,建立了本法.结果本法的灵敏度0.5 g/L时, A500 nm, 1 cm> 0.08; 线性范围0.125~5.0 g/L;批内CV为1.02 %, 批间CV为2.76 % ; 本法(Y)与气相色谱法 (X)比较;Y=1.06X+0.12,r=0.989.结论本法的灵敏度较高、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和准确性均较好,适合临床实验室急诊测定用.

    作者:王向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6株马红球菌鉴定及药敏分析

    Rhodococcus equi(马红球菌)于1923年首次发现并命名为Corynebacterium equi( 马棒状杆菌).后经细胞壁结构分析,发现本菌与棒状杆菌属有较大差异,因此将其归属为马红球菌.马红球菌是一种需氧、革兰阳性的多形性杆菌 ,对人类为机会致病菌,但近年来常有感染报道.本院从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26株马红球菌 .现将其鉴定及药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美荣;胡丽萍;邓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尿核基质蛋白22是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及检测复发的指标

    目的探讨检测尿中核基质蛋白22(nuclear matrix proteins 22,NMP22 ) 含量对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诊断及检测复发的意义.方法用NMP22试剂盒(ELISA) 检测24例BTCC患者手术前、后48份尿标本及15份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的尿标本. 结果 24例BTCC术前尿NMP22含量中位数为71.5 U/ml;15例泌尿系良性疾病对照组为11.0 U/ml,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以尿NMP22 18 U/ml为cut off值,诊断BTCC的灵敏度为 95.8% (23/24),特异性为 86.7% (13/15).24例BTCC患者术后尿NMP22 中位数为45.0 U/ml,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随访发现术后肿瘤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尿NMP22的中位数分别为60.0 U/ml和 12.0 U/ml,两组差异显著(P<0.01). 结论尿NMP22测定是一种无创伤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BTCC辅助诊断指标,并可望用于判断术后有无复发.

    作者:罗春丽;吴小候;蒲军;蔡小钟;陈宏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溶组织阿米巴痢疾并发细菌性痢疾一例报告

    2001年7月24日,我们从一例急性溶组织阿米巴痢疾的粪便中培养分离出福氏2a型志贺菌, 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CR-SSCP快速鉴别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研究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鉴别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方法通过设计两对引物分别扩增16S rDNA两条片段,根据SSCP电泳图谱与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的相似性鉴别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结果 98株临床分离株中,经细菌学鉴定93 株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用引物Ⅰ、Ⅱ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进行PCR-SSCP分析, 有81株与标准株有相似图谱.用引物Ⅲ、Ⅳ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PCR-SSCP分析,均显示出与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不同的电泳图谱.结论 PCR-SSCP可快速鉴别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

    作者:靳晓红;刘元东;彭佐林;苗仲水;吴雪琼;张俊仙;杨坤;程绪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己糖激酶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葡萄糖的结果偏低

    我室在采用HK法测定AMI患者血中葡萄糖浓度时,曾发现与临床不符的低葡萄糖病例,经葡萄糖氧化酶法重测,证明为假性降低.我们相继积累了26例心肌酶不同程度升高的AMI患者标本进行了这项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立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Am亚型伴同种抗体抗C引起血型鉴定及配血困难1例分析

    1 病史简介刘某,男,22 y.外伤术中输O型全血800 ml,一月后因贫血第二次输血出现血红蛋白尿. 由基层单位送检,送检报告显示盐水法血交叉配血主侧配合,次侧呈混合外观.经本中心重新取样鉴定血型,查找并确定输血反应原因.

    作者:张雅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疟原虫检查的微量浓集法

    传统疟原虫检查法,薄血膜虫体形态完整,易辩认,但虫量太少,易漏检,且检查费时,厚血膜则溶血时间太长,虫体形态有所改变,很难辩认.而传统浓集法虽显著提高了检出率, 有利于虫种鉴别,但需抽取静脉血,操作较繁琐,不适于大规模普查,且其镜检范围只限于离心后的表层红细胞,易漏诊.微量浓集法则克服上述缺点,该法根据受间日疟侵袭的红细胞比正常红细胞轻,而受恶性疟、三日疟、卵形疟侵袭的红细胞则比正常红细胞略重的原理 ,用毛细管采血,通过高速离心分层,分别取离心后的底层血和与白细胞交界的表层红细胞,涂片染色镜检.现将操作方法简介如下:

    作者:王成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EG沉淀提取法在提取HBV DNA中的应用

    血浆HBV核酸模板提取质量对HBV DNA定量检测起重要作用.本文参照文献[1] 建立了PEG沉淀提取制备HBV核酸模板方法,并用于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

    作者:陈晓东;陶志华;王忠永;周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的制备和鉴定

    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作为人体肠道中的生理性菌群,在婴幼儿保健以及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和治疗某些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已受到普遍重视.关于双歧杆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尤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也有一些报道,但从分子水平及分子模拟机制激活、调节免疫应答来防治肿瘤的研究,还较罕见.我们拟通过制备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研究双歧杆菌和人体免疫活性细胞分子作用规律,探讨双歧杆菌抗肿瘤分子机制.本文对制备合格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作一报道.

    作者:王钦富;韩慧;赵彩红;张丹;张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死胎心脏组织中HBV DNA表达的初步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B,HBV)的垂直传播是导致新生儿发育不良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人群中众多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重要原因[1].HBV DNA已被证明是H BV复制的标志[2,3].为了解胎儿心脏组织中是否有HBV DNA存在,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

    作者:刘伟;赵伟;罗婵;刘兰侠;王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用健康人血浆替代血凝质控物的探讨

    目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 ib)试验的质控物主要依赖进口,其价格较贵.我们在德国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上利用前一天的正常血浆替代后一天的血凝质控物,同时可作PT、APTT、TT、Fib四项指标的检测,经近一年的临床应用,认为是目前一般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德祥;苏畅;张文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血镁引起抗凝静脉血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降低及纠正方法

    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常见原因有采血不顺利,未及时混匀,血液分析仪不能准确分辨的过大、过小血小板,室温过低,EDTA依赖性凝集[1,2].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高血镁也能引起抗凝静脉血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降低.为研究其干扰程度及纠正方法,我们进行了体内外的实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CR检测Rh血型C/c基因型

    目的建立Rh血型系统C/c基因分型的方法,检测人群中C/c 基因频率.方法用快速盐析法抽提样本DNA,用PCR检测C/c基因型.结果本组RhD阳性人群中,C基因型频率为0.674,c基因型频率为0.326.RhD阴性人群中,C基因频率为0.234,c基因频率为0.7 66.结论 RhD阳性与阴性人群C和c基因频率存在明显的差异.RhD阳性人群以C为主,RhD阴性人群中以c为主.

    作者:朱发明;严力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中CD45设门的重要性

    免疫分型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具有特异性强、客观等优点,从而降低了急性白血病形态学的误诊率.但也应注意到,所用的试剂质量、标本处理及染色方法等对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不进行监测有可能导致结果的失真.本文就流式细胞术(flow cyto metry,FCM)白血病免疫分型中CD45设门的重要性谈些体会.

    作者:巩文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选择素凝集素样结构域和红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的构建

    目的构建P-选择素凝集素样结构域与红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pDsRed1-N1/L),以进一步明确P-选择素不同表位与功能间的关系,为阐明P-选择素生理病理意义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质粒pCDM1/cDNA凝集素样区,用T4连接酶将其插入载体pDsRed1-N1;经酶切和测序对插入片段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通过酶切和序列分析确定重,组 pDsRed1/N1的片段为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结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pDsRed1-N1/L 融合基因成功,为红色荧光蛋白作为生物标记分子来研究P-选择素分子的构效关系打下基础.

    作者:王丹艺;倪培华;宋巍;应雅韵;周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