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核基质蛋白22是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及检测复发的指标

罗春丽;吴小候;蒲军;蔡小钟;陈宏础

关键词:尿核基质蛋白22, 膀胱移行细胞癌, 诊断, 复发检测
摘要:目的探讨检测尿中核基质蛋白22(nuclear matrix proteins 22,NMP22 ) 含量对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诊断及检测复发的意义.方法用NMP22试剂盒(ELISA) 检测24例BTCC患者手术前、后48份尿标本及15份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的尿标本. 结果 24例BTCC术前尿NMP22含量中位数为71.5 U/ml;15例泌尿系良性疾病对照组为11.0 U/ml,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以尿NMP22 18 U/ml为cut off值,诊断BTCC的灵敏度为 95.8% (23/24),特异性为 86.7% (13/15).24例BTCC患者术后尿NMP22 中位数为45.0 U/ml,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随访发现术后肿瘤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尿NMP22的中位数分别为60.0 U/ml和 12.0 U/ml,两组差异显著(P<0.01). 结论尿NMP22测定是一种无创伤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BTCC辅助诊断指标,并可望用于判断术后有无复发.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用新的水溶性吡啶偶氮染料作显色剂自动分析血清铁

    我们以水溶性新吡啶偶氮染料2-(5-溴-2-吡啶偶氮)-5-[(N,N-二羧基甲基)氨基] 苯酚(5-Br-PADCAP)为显色剂,建立了血清铁自动化比色测定的新方法.临床应用表明, 该法快速、简便,使用的水溶性吡啶偶氮染料不污染生化分析仪管道,适合全自动分析.

    作者:连国军;孟东娅;胡晓芳;李宝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己糖激酶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葡萄糖的结果偏低

    我室在采用HK法测定AMI患者血中葡萄糖浓度时,曾发现与临床不符的低葡萄糖病例,经葡萄糖氧化酶法重测,证明为假性降低.我们相继积累了26例心肌酶不同程度升高的AMI患者标本进行了这项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立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的制备和鉴定

    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作为人体肠道中的生理性菌群,在婴幼儿保健以及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和治疗某些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已受到普遍重视.关于双歧杆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尤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也有一些报道,但从分子水平及分子模拟机制激活、调节免疫应答来防治肿瘤的研究,还较罕见.我们拟通过制备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研究双歧杆菌和人体免疫活性细胞分子作用规律,探讨双歧杆菌抗肿瘤分子机制.本文对制备合格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作一报道.

    作者:王钦富;韩慧;赵彩红;张丹;张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改良PCR-ELISA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操作简单、灵敏、特异的PCR-ELISA.方法采用短DNA片段扩增,其中上游引物5′端标记有生物素,使PCR扩增产物的一条链上带有生物素,随着PCR反应的结束,P CR反应液中的地高辛标记的探针与PCR产物中的生物素标记的DNA链杂交,形成杂交产物,然后杂交产物通过生物素与微孔板上固定的链霉亲合素结合,被固定在微孔板上,后用ELIS A 检测被固定的杂交产物.结果该方法可以检测出1×101拷贝的HBV DNA 模板,对10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HBSAg(+)、HBeAg(+)、抗HBc(+)的血清100%(30/3 0)检出HBV DNA;HBsAg(+)、抗HBe(+)、抗HBc(+)的血清HBV DNA阳性为78.6%(22/28);HBsAg(+)、抗HBc(+)的血清 HBV DNA阳性为66.7%(16/24),其余为阴性.非乙型肝炎血清的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该PCR-ELISA操作简单,方法灵敏、特异.

    作者:郭晏海;张菊;崔大祥;赵锦荣;闫小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巨分子酶与临床疾病的关联

    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改善,巨分子酶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对临床检验结果所造成的干扰越来越明确.究竟巨分子酶是怎样一种物质?血清中出现巨分子酶有何临床意义?它们的出现与临床哪些疾病相联系?本文以作者检测出的巨肌酸激酶(CK)和巨乳酸脱氢酶(LD)为例,就上述问题进行回顾和探讨.

    作者:王爱华;于嘉屏;顾鹏飞;陈军;樊笑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选择素凝集素样结构域和红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的构建

    目的构建P-选择素凝集素样结构域与红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pDsRed1-N1/L),以进一步明确P-选择素不同表位与功能间的关系,为阐明P-选择素生理病理意义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质粒pCDM1/cDNA凝集素样区,用T4连接酶将其插入载体pDsRed1-N1;经酶切和测序对插入片段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通过酶切和序列分析确定重,组 pDsRed1/N1的片段为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结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pDsRed1-N1/L 融合基因成功,为红色荧光蛋白作为生物标记分子来研究P-选择素分子的构效关系打下基础.

    作者:王丹艺;倪培华;宋巍;应雅韵;周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微波法消毒检验报告单的评价

    检验报告单收受和操作的过程中易被污染,成为院内传染的媒介.甲醛熏蒸法消毒有强烈的刺激性,污染环境.微波在各种领域中已被广泛使用. 本文设计了微波处理检验单的有效方法,并与甲醛、臭氧相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晓渊;张文海;侯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用糖原染色鉴别骨髓涂片中马尔尼菲青霉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及黑热病杜利小体

    目的提高骨髓涂片中马尔尼菲青霉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及黑热病病原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荚膜组织胞浆菌病及黑热病各一例骨髓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及糖原染色(高碘酸-雪夫反应,PAS)分析病原体形态.结果在骨髓涂片中三种病原体用常规瑞氏-姬姆萨染色不易区分,而在PAS染色下属于真菌的马尔尼菲青霉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胞壁染红色且清楚,胞内容物不着色;相反,黑热病杜利小体胞膜不着色或着色浅或颗粒状而不连续,而其胞内容物染红色,较胞膜着色深而清楚.PAS染色易将真菌与原虫区分,而两种真菌的区分主要靠繁殖方式不同,马尔尼菲青霉菌通过分裂繁殖 ,菌体变长呈腊肠状并形成横隔分裂成二,而荚膜组织胞浆菌则通过芽孢繁殖,形成单个窄颈芽孢.结论骨髓中PAS染色可鉴别马尔尼菲青霉菌、荚膜组胞浆菌及黑热病杜利小体.

    作者:莫武宁;邓卓霖;甘宝文;李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草酸钙结晶对UF-100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红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尿中草酸钙结晶体对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红细胞结果的影响. 方法用确认的血尿、草酸钙结晶尿和血-草酸钙结晶混合尿分别作UF-100分析. 结果 UF- 100对单纯性血尿中的红细胞分辨力较高,不易误认为结晶,但草酸钙结晶易被误认为红细胞.结论草酸钙结晶影响UF-100对红细胞的检测结果,当红细胞的荧光强度<18( ch)或红细胞荧光分布宽度标准差>18(ch)时,需进行离心镜检,以提高尿液检验质量.

    作者:武蓉珍;刘胜勇;徐丽珍;陈东红;吴日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乙醇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中乙醇含量

    目的建立血清中测定乙醇浓度的乙醇氧化酶法.方法基于乙醇氧化酶氧化乙醇产生乙醛和H2O2 ,偶联Trinder反应生成醌亚胺,可在500 nm波长比色测定,通过优化反应体系中各主要成分和测定条件,建立了本法.结果本法的灵敏度0.5 g/L时, A500 nm, 1 cm> 0.08; 线性范围0.125~5.0 g/L;批内CV为1.02 %, 批间CV为2.76 % ; 本法(Y)与气相色谱法 (X)比较;Y=1.06X+0.12,r=0.989.结论本法的灵敏度较高、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和准确性均较好,适合临床实验室急诊测定用.

    作者:王向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死胎心脏组织中HBV DNA表达的初步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B,HBV)的垂直传播是导致新生儿发育不良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人群中众多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重要原因[1].HBV DNA已被证明是H BV复制的标志[2,3].为了解胎儿心脏组织中是否有HBV DNA存在,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

    作者:刘伟;赵伟;罗婵;刘兰侠;王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不洁注射引起臀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例

    不洁注射引起的分枝杆菌感染多为龟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尚未见报道.2001年8月,我院从一骨科病人臀部软组织慢性感染的脓液中分离出1株.报告如下.

    作者:李珍大;邵海枫;陆维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中CD45设门的重要性

    免疫分型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具有特异性强、客观等优点,从而降低了急性白血病形态学的误诊率.但也应注意到,所用的试剂质量、标本处理及染色方法等对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不进行监测有可能导致结果的失真.本文就流式细胞术(flow cyto metry,FCM)白血病免疫分型中CD45设门的重要性谈些体会.

    作者:巩文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的制备和鉴定

    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作为人体肠道中的生理性菌群,在婴幼儿保健以及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和治疗某些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已受到普遍重视.关于双歧杆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尤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也有一些报道,但从分子水平及分子模拟机制激活、调节免疫应答来防治肿瘤的研究,还较罕见.我们拟通过制备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研究双歧杆菌和人体免疫活性细胞分子作用规律,探讨双歧杆菌抗肿瘤分子机制.本文对制备合格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作一报道.

    作者:王钦富;韩慧;赵彩红;张丹;张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EG沉淀提取法在提取HBV DNA中的应用

    血浆HBV核酸模板提取质量对HBV DNA定量检测起重要作用.本文参照文献[1] 建立了PEG沉淀提取制备HBV核酸模板方法,并用于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

    作者:陈晓东;陶志华;王忠永;周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溶组织阿米巴痢疾并发细菌性痢疾一例报告

    2001年7月24日,我们从一例急性溶组织阿米巴痢疾的粪便中培养分离出福氏2a型志贺菌, 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Am亚型伴同种抗体抗C引起血型鉴定及配血困难1例分析

    1 病史简介刘某,男,22 y.外伤术中输O型全血800 ml,一月后因贫血第二次输血出现血红蛋白尿. 由基层单位送检,送检报告显示盐水法血交叉配血主侧配合,次侧呈混合外观.经本中心重新取样鉴定血型,查找并确定输血反应原因.

    作者:张雅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尿核基质蛋白22是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及检测复发的指标

    目的探讨检测尿中核基质蛋白22(nuclear matrix proteins 22,NMP22 ) 含量对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诊断及检测复发的意义.方法用NMP22试剂盒(ELISA) 检测24例BTCC患者手术前、后48份尿标本及15份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的尿标本. 结果 24例BTCC术前尿NMP22含量中位数为71.5 U/ml;15例泌尿系良性疾病对照组为11.0 U/ml,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以尿NMP22 18 U/ml为cut off值,诊断BTCC的灵敏度为 95.8% (23/24),特异性为 86.7% (13/15).24例BTCC患者术后尿NMP22 中位数为45.0 U/ml,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随访发现术后肿瘤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尿NMP22的中位数分别为60.0 U/ml和 12.0 U/ml,两组差异显著(P<0.01). 结论尿NMP22测定是一种无创伤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BTCC辅助诊断指标,并可望用于判断术后有无复发.

    作者:罗春丽;吴小候;蒲军;蔡小钟;陈宏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看《临床检验杂志》的质量

    任何科学研究大都是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进行的.作为一篇科学研究论文,应该具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以反映科研工作的继承性,也表现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和自己的科研依据.科技文稿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和参考文献的质量如何,直接反映了该论文的质量,也反映了刊载该论文期刊的质量[1].我们从文后参考文献和期刊论文的被引用率这一角度,研究了<临床检验杂志>所刊论文质量,并观察了医学检验三种核心期刊所刊论文的被引用率,同时把<临床检验杂志>与被IM收录的医学核心期刊文献被引用率进行比较分析 .

    作者:周金元;贾维娜;刘红光;刘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分离胶制备的血清对常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分离胶制备的血清对有关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 ,对分离胶分离的血清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测得结果与常法分离的血清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分离胶血清与常法血清的绝大多数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结论选择各种真空采血管必须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判断其是否适合临床检验工作质量要求,并使用新鲜的样本,这是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保证.

    作者:李勇;陈大宁;庄一义;强宏娟;汪俊军;史利宁;屈步华;刘效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