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的制备和鉴定

王钦富;韩慧;赵彩红;张丹;张丽娟

关键词:双歧杆菌, 交叉吸收, 单因子血清
摘要: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作为人体肠道中的生理性菌群,在婴幼儿保健以及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和治疗某些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已受到普遍重视.关于双歧杆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尤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也有一些报道,但从分子水平及分子模拟机制激活、调节免疫应答来防治肿瘤的研究,还较罕见.我们拟通过制备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研究双歧杆菌和人体免疫活性细胞分子作用规律,探讨双歧杆菌抗肿瘤分子机制.本文对制备合格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作一报道.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P-选择素凝集素样结构域和红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的构建

    目的构建P-选择素凝集素样结构域与红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pDsRed1-N1/L),以进一步明确P-选择素不同表位与功能间的关系,为阐明P-选择素生理病理意义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质粒pCDM1/cDNA凝集素样区,用T4连接酶将其插入载体pDsRed1-N1;经酶切和测序对插入片段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通过酶切和序列分析确定重,组 pDsRed1/N1的片段为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结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pDsRed1-N1/L 融合基因成功,为红色荧光蛋白作为生物标记分子来研究P-选择素分子的构效关系打下基础.

    作者:王丹艺;倪培华;宋巍;应雅韵;周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的制备和鉴定

    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作为人体肠道中的生理性菌群,在婴幼儿保健以及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和治疗某些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已受到普遍重视.关于双歧杆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尤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也有一些报道,但从分子水平及分子模拟机制激活、调节免疫应答来防治肿瘤的研究,还较罕见.我们拟通过制备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研究双歧杆菌和人体免疫活性细胞分子作用规律,探讨双歧杆菌抗肿瘤分子机制.本文对制备合格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作一报道.

    作者:王钦富;韩慧;赵彩红;张丹;张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中CD45设门的重要性

    免疫分型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具有特异性强、客观等优点,从而降低了急性白血病形态学的误诊率.但也应注意到,所用的试剂质量、标本处理及染色方法等对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不进行监测有可能导致结果的失真.本文就流式细胞术(flow cyto metry,FCM)白血病免疫分型中CD45设门的重要性谈些体会.

    作者:巩文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6株马红球菌鉴定及药敏分析

    Rhodococcus equi(马红球菌)于1923年首次发现并命名为Corynebacterium equi( 马棒状杆菌).后经细胞壁结构分析,发现本菌与棒状杆菌属有较大差异,因此将其归属为马红球菌.马红球菌是一种需氧、革兰阳性的多形性杆菌 ,对人类为机会致病菌,但近年来常有感染报道.本院从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26株马红球菌 .现将其鉴定及药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美荣;胡丽萍;邓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改良PCR-ELISA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操作简单、灵敏、特异的PCR-ELISA.方法采用短DNA片段扩增,其中上游引物5′端标记有生物素,使PCR扩增产物的一条链上带有生物素,随着PCR反应的结束,P CR反应液中的地高辛标记的探针与PCR产物中的生物素标记的DNA链杂交,形成杂交产物,然后杂交产物通过生物素与微孔板上固定的链霉亲合素结合,被固定在微孔板上,后用ELIS A 检测被固定的杂交产物.结果该方法可以检测出1×101拷贝的HBV DNA 模板,对10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HBSAg(+)、HBeAg(+)、抗HBc(+)的血清100%(30/3 0)检出HBV DNA;HBsAg(+)、抗HBe(+)、抗HBc(+)的血清HBV DNA阳性为78.6%(22/28);HBsAg(+)、抗HBc(+)的血清 HBV DNA阳性为66.7%(16/24),其余为阴性.非乙型肝炎血清的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该PCR-ELISA操作简单,方法灵敏、特异.

    作者:郭晏海;张菊;崔大祥;赵锦荣;闫小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微波法消毒检验报告单的评价

    检验报告单收受和操作的过程中易被污染,成为院内传染的媒介.甲醛熏蒸法消毒有强烈的刺激性,污染环境.微波在各种领域中已被广泛使用. 本文设计了微波处理检验单的有效方法,并与甲醛、臭氧相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晓渊;张文海;侯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FK506的动态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免疫抑制剂FK506(tacrolimus,普乐可夏,他克莫司)是从土壤真菌提取的一种具有强大免疫抑制作用的大环内酯类新型免疫抑制剂[1].其免疫抑制作用是环孢菌素A(CsA)的1 0~100 倍,现已成功应用于肝脏、肾脏、心脏等实体器官移植[2,3],但该药具有类似Cs A的毒副作用.因此,FK506的血药浓度监测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心脏移植术后全血FK506的浓度,指导临床用药,以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张波;曹利;张天晓;朱彤;府伟灵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D-3200血细胞五分类仪图形异常分析及处理

    本文报告我科使用Abbott CD-32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图形异常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

    作者:王小卫;曾立明;朱平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体内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并通过与其相应受体CD120a(p55) 或CD120b(p75)结合,发挥抗肿瘤、抗病毒感染的作用,诱发炎症反应以及刺激某些正常细胞的生长.TNF基因与MHC基因紧密连锁,编码TNF的基因位于HLA-B以及HLA-C2位点之间的 HL A-Ⅲ抗原基因簇内,包含若干多态性位点.

    作者:鞠少卿;钱绩虎;王惠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死胎心脏组织中HBV DNA表达的初步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B,HBV)的垂直传播是导致新生儿发育不良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人群中众多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重要原因[1].HBV DNA已被证明是H BV复制的标志[2,3].为了解胎儿心脏组织中是否有HBV DNA存在,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

    作者:刘伟;赵伟;罗婵;刘兰侠;王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Am亚型伴同种抗体抗C引起血型鉴定及配血困难1例分析

    1 病史简介刘某,男,22 y.外伤术中输O型全血800 ml,一月后因贫血第二次输血出现血红蛋白尿. 由基层单位送检,送检报告显示盐水法血交叉配血主侧配合,次侧呈混合外观.经本中心重新取样鉴定血型,查找并确定输血反应原因.

    作者:张雅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噬菌体肽文库的筛选方法

    噬菌体显示技术是将化学合成的随机核苷酸序列与噬菌体外壳蛋白Ⅲ或Ⅷ进行融合,从而将各种短肽表达于不同的噬菌体表面.该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筛选能与特定的靶分子相结合的特异性短肽,如抗体分子、受体分子、核酸分子以及某些碳水化合物等.

    作者:张明娟;杨军;吕卓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CR-RFLP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基因多态性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TNF R2)第6外显子基因多态性的方法.方法用碘化钾法从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其TNF R2包括编码196位氨基酸残基在内的第6外显子基因,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NIa Ⅲ酶切后干含溴化乙锭的35 g/L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紫外灯下直接观察 TNF R2的基因型.结果通过观察电泳条带可确定TNF R2的三种基因型,196R/R纯合子、196M/M纯合子、196M/R杂合子分别出现一、二、三条条带;江苏地区健康汉族人TNF R2第6外显子各基因型的频率为:196M/M 61.6%,196R/R 5.6%,196M/R 32.8%;等位基因的频率为196M 77 .9%,196R 22.1%.结论 RCR-RFLP是一种高效敏感、简单快速、准确可靠的分析TNF R2基因多态性的方法,适于普通实验室开展.

    作者:王小飞;钱绩虎;王惠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用健康人血浆替代血凝质控物的探讨

    目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 ib)试验的质控物主要依赖进口,其价格较贵.我们在德国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上利用前一天的正常血浆替代后一天的血凝质控物,同时可作PT、APTT、TT、Fib四项指标的检测,经近一年的临床应用,认为是目前一般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德祥;苏畅;张文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EG沉淀提取法在提取HBV DNA中的应用

    血浆HBV核酸模板提取质量对HBV DNA定量检测起重要作用.本文参照文献[1] 建立了PEG沉淀提取制备HBV核酸模板方法,并用于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

    作者:陈晓东;陶志华;王忠永;周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看《临床检验杂志》的质量

    任何科学研究大都是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进行的.作为一篇科学研究论文,应该具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以反映科研工作的继承性,也表现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和自己的科研依据.科技文稿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和参考文献的质量如何,直接反映了该论文的质量,也反映了刊载该论文期刊的质量[1].我们从文后参考文献和期刊论文的被引用率这一角度,研究了<临床检验杂志>所刊论文质量,并观察了医学检验三种核心期刊所刊论文的被引用率,同时把<临床检验杂志>与被IM收录的医学核心期刊文献被引用率进行比较分析 .

    作者:周金元;贾维娜;刘红光;刘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oulter STKS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Coulter STKS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能分出正常结果,而在感染,骨髓异常增生等时外周血粒细胞颗粒异常增多,分类结果假阳性率明显升高.现就所遇10例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张杰;徐以南;钱敏;陆琳;周芸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的制备和鉴定

    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作为人体肠道中的生理性菌群,在婴幼儿保健以及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和治疗某些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已受到普遍重视.关于双歧杆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尤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也有一些报道,但从分子水平及分子模拟机制激活、调节免疫应答来防治肿瘤的研究,还较罕见.我们拟通过制备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研究双歧杆菌和人体免疫活性细胞分子作用规律,探讨双歧杆菌抗肿瘤分子机制.本文对制备合格双歧杆菌单因子血清作一报道.

    作者:王钦富;韩慧;赵彩红;张丹;张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荧光定量RT-PCR检测白血病多耐药基因及其临床意义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导致的化疗失败是肿瘤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临床MDR的出现常与多药耐药基因(mdr1)过度表达有关,我们在Light-CyclePCR仪上对mdr1 定量的技术方法和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穆会君;谢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生儿脐血细胞检测分析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已在国内普及,成人血细胞各项参数正常参考值调查已有较多报道.然而 ,新生儿脐血细胞各项参数正常参考值调查至今报道尚少.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简报如下.

    作者:尹卫东;刘克芹;刘晨;胡晓燕;商万军;李红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