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薇
平衡也是硬道理养生保健,“平衡”二字非常重要.我在外边经常做健康讲座,谈养生保健,重点就是讲平衡:要健康,先平衡;只有平衡,才能健康.平衡也是硬道理.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指出了:“体壮曰健,心怡曰康”.健康的内涵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那么,如何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呢?
作者:赵仲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加快推动有关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法规政策建设,开展保健食品市场专项整顿,规范保健食品标签标识,依法开展保健食品清理换证,打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夸大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保健食品质量安全.什么是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作者:杨胜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以及与之相关的多重耐药微生物(超级细菌)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而中国的抗生素滥用程度尤令人担忧.滥用抗生素资源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仅表现为不良反应增多和治疗费用的增加,而且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蔓延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所有抗生素包括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抗真菌药物将作为处方药.同时,对抗生素实施分类管理制度,停止抗生素在大众媒体广告的审批.
作者:杜小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内科医生”啤酒→心脏病实验证明,如果保持每天喝1杯啤酒,就会大大降低患心脏病的可能性.必须提醒大家的是,啤酒可以治病也可致病,关键是饮用的量.如果每天饮1杯就可预防心脏病,1天饮2杯或以上反而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作者:周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在全球的每个角落都有爆发,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中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列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公共安全特征决定了食品药品安全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对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是中央对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部署.
作者:寇林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一般来说,中药特别是汤剂口感大多都比较苦,有的人受不了这种“苦”,不加糖就喝不下去.尤其是孩子哭闹拒绝服用时,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喝下去药,往往在中药里加些糖,以此来减轻药的苦味,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喝汤药时好不要加糖.从中医观点来看,糖也是一味药.白糖性凉,红糖性温.民间流传的药方中,用白糖煮茶水可以祛火;用红糖煮生姜、葱白可以祛寒,治风寒、感冒等.但是,中药讲究药性,每味药都有酸、苦、甘、辛、咸等不同药性,补益药多属味甘,服用时一般口感较好.苦味药多用于清热,因而其“苦”是有一定目的的.
作者:静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肝脏,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部,像一顶歪戴在胃肠道右上方的小帽子.隐蔽在肋骨的后面.当这个部位感到不适、痛苦悲伤时要想到肝脏.当受到外力的撞击时,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位置.肝脏是身体里面大的一个实质性的器官(反之,胃肠、肺等是属于中心有空腔的器官).一般有1.5千克重.为什么肝脏要有那么大的体积和那么大的重量呢?其实,是由肝脏在身体里负担的重要效用决定的,因为,肝脏是人体功能多的器官.
作者:黄立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问:近年来,为了保护口腔健康,清新口气,很多人喜欢咀嚼口香糖,一日三餐后均用盐水漱口,有的人更是一吃东西过后就用盐水漱口,请问这样的方式对口腔健康有益吗?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答:口香糖是不少人非常喜欢的食品之一,他们认为,嚼口香糖可以清新口气,使得牙齿干净清洁,有利于牙齿健康,甚至有些人图省事用嚼口香糖代替刷牙、漱口.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常吃口香糖不仅不能保护好牙齿,反而会损害牙齿健康.由于口香糖中含有糖分,尽管嚼过一段时间之后,口香糖已不再甜,但它原有的糖分已经渗透附着到牙齿上或者牙齿间隙,同时会在人的口腔内发酵,产生酸性物质,经常食用口香糖不仅不能保护牙齿,反而会导致对牙齿的腐蚀,造成龋齿等.
作者:彭永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由于化妆品导致的皮肤病急剧增加,已成为医学界、美容界及化妆品界的专家们研究的一大课题.身边的朋友也总是在抱怨:每次买化妆品都提心吊胆.目前,化妆品的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香料、色素和防腐杀菌剂,这些含量不高的添加成分,大多数为有机化学合成产物,往往成为皮肤的致敏源,而且不会对肌肤有任何益处.
作者:张少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某大学研究人员新的一项分析结果显示,白米饭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尤其是在亚洲国家.白米饭摄入量大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风险比摄入量小的人群高27%,亚洲人群中这一相对风险比更高.这一研究3月15日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
作者:凌建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化妆品是一种日用化学工业用品,目前世界上约有7 000多种化学物质作为化妆品的原料,这些以原料和添加剂作为化妆品组分的化学物质,大多是人工合成的,其中不少对人体能产生一定的急、慢性危害,如可使人体过敏、刺激皮肤黏膜,甚至有些化学物质可使人生病,以致诱发癌症等.在化妆品中常见的化学毒物为汞、铅、砷、甲醇及雌激素等.而引起皮肤功能障碍的原料中危险的是香料,其次为色素和防腐杀菌剂,它们被称之为化妆品的“三害”,比例为香料占50.6%,色素占43.9%,防腐杀菌剂占4.9%.
作者:孙绍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形有三,表、里、枢,合称三部.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三部为病,则表部形成太阳病,厥阴病;里部形成阳明病,太阴病;枢部形成少阳病,少阴病,合称六病.
作者:马文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伪劣药品的识别药品是人们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物质.家庭储存或正在使用的药物,为了安全有效,在购置时应该明确所购药品是否是伪劣药品,可从药品的包装和外形上加以鉴别.看标签:购买整瓶、整盒的药品,要先看标签印刷得是否正规,项目是否齐全.国家规定:药品的标签必须印有注册商标、批准文号、药品名称、产品批号、生产企业.其中商标和批准文号尤为重要,如果没有或印刷得不规范,即可视为假药.
作者:何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如饮料瓶、矿泉水瓶、塑料购物袋、塑料奶瓶等.然而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些塑料制品如果使用方法不当,就会使有毒有害物质溶入食品,对人体带来危害.如双酚A,它是添加在由聚碳酸酯(PC)材料制作的太空杯、餐具、水壶和婴儿奶瓶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它可以让塑料产品变得无色透明、耐用、防摔,在加热时会溶到食物中.有报道称:双酚A不仅会导致心脏病,还会导致糖尿病和某些肝脏疾病,影响胎儿及儿童的大脑发育,甚至增加患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又如去年台湾省的“塑化剂”风波,其“塑化剂”就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主要用在聚氯乙烯(PVC)保鲜膜等软塑料里,以增强颜色和柔韧度,在高温及油脂环境下会释放出来.研究表明,塑化剂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干扰内分泌,使男子精子数量减少、运动能力低下、精子形态异常,严重的会导致睾丸癌.因此,我们在选择家用塑料制品时,要学会辨识塑料,以达到健康使用塑料制品的目的.
作者:潘丽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发病率高,目前治疗效果并不好,且并发症多,可导致多器官与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而且病程长,给患者及家庭社会造成巨大负担,糖尿病在中医上属于消渴,病因多为禀赋不足,素体阴虚,复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病机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若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致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若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疮疡、痈疡、泄泻、水肿、中风,严重影响生命质量.
作者:王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2011年10月,身体一直健康的王女士突然觉得眼睛和脸部出现浮肿,不久,浮肿蔓延全身.经医院检测,王女士患上了肾病综合征.到北京就医后,检查发现,王女士血液中汞含量达到36纳克/毫升,尿液中汞含量超过54纳克/毫升,都超出正常标准的十几倍,因此确认王女士的肾病综合征是由汞中毒导致的.进一步分析王女士的生活习惯后,医生将怀凝的重点锁定在了她使用的美白化妆品上.经相关检验部门检测,其所用的一款美白祛斑化妆品中汞含量为39453毫克/千克,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化妆品中汞含量不得超过1毫克/千克,这款产品的汞含量超标近4万倍;另外一款化妆品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的6万多倍.
作者:董海原;陈永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食品安全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是广大百姓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2011年,我国发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双汇瘦肉精、雨润烤鸭问题肉、地沟油、牛肉膏、染色馒头、毒豆芽、波及多行业的“塑化剂”风波等,每次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都牵扯着国人的神经,令人触目惊心,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曝光的同时,也不断地丰富着公众的化学知识,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日前,全球大的独立公关公司爱德曼新发布的2012年度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显示,受到“瘦肉精”和“塑化剂”等事件的冲击,中国的食品行业信任度很低.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作者:黄中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一直以来,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若干问题议论很多,其中无偿献血对献血者健康是否有影响有特别的关注.毕竟,献血也是“出血”,人们把血液都看得弥足珍贵;少数献血者还会出现头昏、头晕、心慌等献血不良反应,给献血者带来不适;加之20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地方因不规范采集血浆引起艾滋病感染事件,在人们脑海中留下的阴影挥之不去……因此,人们对无偿献血心存疑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血液不能人工制造,医院救治患者也不可一日无血,只能依靠无偿献血.这就需要我们对献血与健康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顾虑,动员更多的健康、适龄公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作者:凌建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疾病总是在以各种形式侵害着人们的健康,身体肿块危害也甚是可怕.九大“吓人”肿块有啥大病兆一定要知道!1.口腔里的肿块如果口腔出现白斑,用任何方法也无法消除,特别是白斑的中央出现了红色,或是红斑的中央变白,可能就是口腔癌的病兆.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身在职场,我们总会为许多事情忙得焦头烂额,有时一点点的小事也会成为我们爆发的导火索,哪些是职场人的心理雷区呢?我们来细数这些职场上的心理雷区.心理雷区之一:过度紧张对象:没有太多经验的职场新人症状:考试、笔试等统统没有问题,一旦到了面试,从前一天晚上开始就觉得紧张、失眠、大脑混乱,面试的时候,脑子常常是一片空白,说话结结巴巴,好像突然舌头大了一圈,更有甚者会紧张到胃痛、心跳加速,面色潮红.
作者:张扬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