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检测T细胞亚群技术的改进

彭群新;顾国浩;史进方;程利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 酶法检测, 细胞脱落, 浸泡处理, 酶技术, 玻片, 预处理, 稀盐酸, 乙醇, 水洗, 染色
摘要:我们自1993年以来,对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pAAp)桥联酶技术反复摸索,对原技术 [1]作不断改进,改进要点介绍如下:(1)玻片预处理的改进:原法按稀盐酸浸泡→水洗→95%乙醇浸泡处理,此处理的玻片30%左右出现染色不佳,细胞脱落等情况.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HLA-B 27对强直性脊椎炎的诊断价值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机体内具有高度多态性的抗原系统.HLA-B27是HL A-B位点上的一个重要等位基因,它与许多疾病呈强相关[1],尤其是强直性脊椎炎(AS).因而HLA-B27测定成为临床A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我们用血清学技术对本院门诊及住院的骨科病例142例,进行了HLA-B27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雪明;毛伟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336株中耳炎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我们于1995年11月至1999年1月,从门诊中耳炎患者325份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366株, 进行病原学及抗生素敏感试验,报告如下.

    作者:庞君容;何晓兵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Parasight-F试剂盒快速诊断云南恶性疟

    评价Parasight-F试剂盒快速诊断云南恶性疟的现场应用价值.用Pa rasight-F试剂盒检测187例疑似恶性疟病人血样,与镜检法进行比较.检出恶性疟(包括4 例混合感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8.7%;其敏感度与原虫密度呈正相关(趋势卡方χ2=34. 54,P<0.01);检测10例间日疟患者血样无交叉反应.培训每个卫生技术人员,可在3 0 min内学会.试剂盒在常温下保存一年以上仍稳定.整个测试过程可在7~10 min内完成. Parasight-F试剂盒诊断恶性疟快速、方便,适合于医院门诊及个体诊所快速诊断恶性疟患者.

    作者:杨亚明;李春富;李菊升;刘惠;张国森;张翔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大细胞比率(P-LCR)及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血小板粘附率(PAdT )进行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金萍;朱秀云;丁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纤维气管镜灌洗液厌氧培养及分析

    肺部感染多是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但是用常规取材法做厌氧菌培养不易检出厌氧菌. 本文采用纤支镜导管支气管肺泡灌洗法(FBCBAL)[1,2],对55例常规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的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厌氧菌培养,提高了厌氧菌的检出率.

    作者:蒋笑平;张玉林;虎建恩;夏熙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大小测定及意义

    初步建立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大小的测定方法并探讨其意义.采用20~160g/L非变性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12~16 ℃,125V,电泳24小时)分离LDL亚组分并进行凝胶扫描测定LDL颗粒大小的分布.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LDL亚组分分布有差异,前者以小而致密的B型为主,而后者以大而疏松的A型为主.结果表明,测定LDL颗粒大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测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赵凤丽;王拥军;周卫东;陈保生;薛红;周茗;杨静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血清VEGF水平的测定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多器官、多组织受累及血中含有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与肝素结合的糖蛋白,相对分子量34 ~42 ku,至少有4种异构重排形式,分别由121、165、189和206个氨基酸组成.

    作者:董巍;洪华;张丁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从胸水中分离出1株人赭杆菌

    我们从一例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标本中分离到1株Ochrobactrum anthropi(人赭杆菌), 报告如下.

    作者:张全华;雷殿刚;魏莲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儿童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胞浆抗原检测的意义

    为分析儿童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AMLL)免疫表型、胞浆抗原表达特点,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67例儿童急性白血病(AL)进行免疫分型,发现AMLL 7例,其中5例T/B AMLL,T/髓细胞(M)及B/M AMLL各1例.2例T/B AMLL结合膜抗原胞浆抗原表达诊断.结果表明免疫表型、胞浆抗原检测对儿童AMLL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学兰;柴忆欢;李建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全髓白血病1例报告

    全髓白血病(Panmyelosis)是骨髓中红、白及巨核三系细胞同时异常增生的一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亦称红白巨血病[1].

    作者:肖景珠;张连贵;戚大梁;赵慧斌;张健;李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的研究现况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是存在于前列腺细胞膜上的组织特异性抗原,由于其在前列腺癌分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将其研究现况综述如下.

    作者:王卫萍;武建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5例急性白血病病人进行免疫表型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均表达髓系抗原,部分同时伴有淋系抗原(CD7)表达,急性淋系白血病均表达淋系抗原,少数伴有髓系抗原(CD13、CD33)表达.1例慢粒急淋变既表达髓系抗原标记,又表达B系抗原标记.结果表明,白血病免疫表型是急性白血病诊断与分型的重要手段,但仍需结合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检测.

    作者:邱莲女;周永列;皇甫梅生;夏晓华;林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骨感染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在炎症过程中血清水平的高低与病情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为了探讨骨感染时TNF、IL-6和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相关因素,检测了23例患者血清TNF、IL-6和CRP,以探讨TNF、IL-6和CRP测定用于骨感染辅助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招云;陈淑英;施新萍;凌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脑脊液中肠道病毒RNA

    肠道病毒(EV)可引起各年龄组感染,其中EV性脑膜炎、脑炎和心肌炎是较严重的感染.因其EV血清型繁多,病原学诊断困难[1].本文探讨一种适于临床检测EV RNA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作者:陈宗波;李福年;董永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冷凝集素综合征引起配血困难1例分析

    冷凝集素引起配血困难是常见的现象,一般只需将患者红细胞用37℃生理盐水洗涤并在37℃做交叉配血,可有效地排除冷凝集素的干扰,但本病例患者有所不同,与多名同血型供血员交叉配血均有凝集现象,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军;单卫民;赵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残留溶血剂影响单通道血细胞分析仪MCV和HCT的测定

    一些医院使用单通道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更换溶血剂后发现有时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出现假性增高,进而影响HCT、MCHC等计算参数的准确性.为了探讨其中的原因,我们进行了一些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乐家新;黎晓晖;丛玉隆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直接测定法

    基于选择性抑制法的原理,通过对聚阴离子和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实验,以及试剂配方和实验条件优化实验,建立了直接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方法.本法的线性范围达3.9 mmol/L,批内CV为1.45%~2.02%;总CV为1.71%~3.14%,和PTA法比较:Y=0.9923X+0.052,r=0.9834,n=66.加入HDL组份的回收率为100.1%,本法的特异性好,加入LDL-C达6.5mmol/L,VLDL-TG达8mmol/L,胆红素<140μmol/L,血红蛋白<9.6 g/L对结果无影响.本法的总误差为6.0%~7.3%,达到NCEP提出的≤13%的分析目标,适合临床常规应用.

    作者:杨昌国;许叶;吕邦太;罗敏;徐炜峰;胡荣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固相红细胞粘附试验作血小板交叉试验

    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refractory)是血小板输注治疗中的一大障碍,已越来越被临床医师所重视.

    作者:傅启华;金蕾;严力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血清Amy和ALP同工酶的变化

    肺唾液型淀粉酶同工酶(sAmy)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已得到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证实.我们通过对41例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患者血清淀粉酶(Amy)和碱性磷酸酶(ALP)同工酶的实验分析,期望能进一步明确这些同工酶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牛华;翁维明;许绍辉;于嘉屏;王爱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淀粉酶不同测定方法间血清标本与人源提纯酶测定结果互换性的研究

    研究淀粉酶不同测定方法间人血清标本与人源性提纯酶测定结果的互换性.采用七种常用的淀粉酶测定方法测定80份血清标本及人源提纯酶Ap(从人胰瘘透析液提制)、Au(从人尿提制),以IFCC推荐方法(G)为基准,与其它六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并对血清淀粉酶与人源提纯酶的反应性进行比较.结果:七种方法间血清淀粉酶测定值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接近1.0,截距接近0.用以上各方法测定Ap的反应性均与人血清淀粉酶相近,具互换性;Au在底物为麦芽庚糖的方法中与人血清淀粉酶的反应性相似,而在底物为麦芽三糖的方法中与人血清淀粉酶不同.结果表明,Ap在各方法间与血清内源性淀粉酶反应性相似,可以作为淀粉酶参考品的酶制剂应用于临床生化检验.

    作者:史利宁;孟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