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 ~80%.患者能否成功救治与康复,与早期是否得到及时正确处理至关重要.我院急诊科2009 -11-2011-12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桂香;王运良;闫波;邵明璐;马红梅;李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属神经内科急症,脑出血量大时可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点[1],严重时可在短时间内死亡.2005-2011年我科采用YL-Ⅰ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原发性脑出血9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二凤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96例合并H型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治疗组( 10 mg)或依那普利叶酸复合制剂(10 mg∶0.8 mg) 治疗组,随访1 a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Hcy水平变化及脑梗死复发次数.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组脑梗死患者复发次数明显降低.结论 对H型高血压进行干预能有效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脑梗死的复发.
作者:胡玉婷;魏秀娥;朱本亮;袁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方式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的影响.方法 我院2011- 06-2012-03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496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方法的49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2组产程进展及对分娩结局、如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情况等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长于对照组,2组缩宫素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方法、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良好,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安全有效.
作者:尚利伟;杨利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特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有年轻化趋势.我科2009-01-12011-12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54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楚海波;董华丽;廉全荣;郭锐;赵高峰;封臻 刊期: 2012年第15期
脊柱骨折,特别是胸腰段骨折临床多见,属于严重不稳定性骨折,发生后部分患者可导致脊髓受压,出现较为明显的神经症状,如持续性重度疼痛等,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目前,关于脊柱骨折的治疗争议较大,有学者主张采取保守治疗,也有学者主张采取手术治疗,且关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也不同[2-3].
作者:姚靓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采集1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3分为预后良好,GOS<3分、植物生存和死亡为预后不良)]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等为解释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糖、并发症、CT环池形态、多发性损伤、体温、脑疝、合并伤、颅内血肿、白细胞计数、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收缩压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或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脑疝(OR=4.632,95% CI 2.195~9.778)、体温(OR=3.822,95% CI 1.845~7.917)、血糖(OR=3.096,95% CI 1.494~6.418)、年龄(OR=2.923,95% CI1.429~5.978)、GCS评分(OR=0.426,95% CI0.211~0.86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脑疝、血糖、体温、年龄、GCS评分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针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时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是降低死亡和致残、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宋宏恩;郭辉;曹海燕;吴朝辉;李庆菲;程建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我院自2008-2011年对脑室出血合并急性脑积水病人分别行经皮下潜行放置引流管及常规放置引流管侧脑室外引流术,结果表明皮下潜行放置引流管与常规放置引流管相比,能明显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兆龙;杨荣刚;王天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不同性别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症状与躯体功能状态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影响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 共纳入研究251例,测验患者功能状态、躯体症状、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等进行测量.结果 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身体功能状态更差;呼吸费力症状(β=-0.18)、踝部肿胀(β=-0.21)、疲劳(β=-0.23)和抑郁症状(β=-0.19)与女性的功能状态相关,男性则仅呼吸费力症状(β=-0.34)对其功能状态有影响.心理护理后患者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其躯体症状和功能状态也随之改善.结论 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均对女性心力衰竭的功能状态有影响,针对抑郁症状采取多元化干预可改善患者功能状态.
作者:寇金英;赵正焱;白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河南地区部分农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现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01 2011- 01我院门诊和住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 162例,1 a后随访,参考Mofisky-Green(MG)测评表进行依从性评判,分为依从性好组和依从性差组,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162例患者中依从性好者947例(81.5%),依从性差者215例(18.5%),2组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医患关系、发病次数、对缺血性脑卒中及他汀类药物知识的了解、医生随诊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依从性差者,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因素实施对策以提高服药依从性.
作者:贺蕾;张卉田;史德海;孙乾;张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复发与血同型半胱氨酸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50例复发脑梗死患者和51例未复发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对2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复发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颈动脉中重度硬化22例,未复发组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颈动脉中重度硬化与脑梗死复发呈正相关.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复发密切相关,颈动脉中重度硬化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脑梗死复发的预测指标.
作者:华键;周其达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牙髓神经过敏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实验组采用脉冲Nd:YAG激光联合光敏黏结剂,对照组单独采用光敏黏结剂分别对牙髓神经过敏症患牙进行治疗,观察即刻疗效和3个月后有效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即刻疗效93.64%,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有效率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激光与光敏黏结剂联合应用治疗牙髓神经过敏症具有较好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林红;王建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评估七叶皂苷钠结合物理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 对12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5~7 d的七叶皂苷钠治疗,每日20 mg静滴,配合牵引等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优95例(79.2%),良14例(11.7%),可7例(5.8%),差4例(3.3%),优良率90.8%.结论 七叶皂苷钠结合物理疗法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
作者:郑远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2009-01-2012-01我们共收治410例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其中30例患者继发癫痫,现将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01 - 201201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410例,其巾继发性癫痫30例,男18例,女1 2例;年龄38~78岁.
作者:程玉凤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康复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综合康复锻炼,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治疗前1d和治疗后60 d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经过60 d治疗,康复组无论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还是运动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综合康复锻炼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玉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机体某一部位因长期过度受压,由压力、剪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和深部组织的溃疡.压疮在长期卧床、全身营养不良、老年人中较常见,特别是瘫痪病人.而脑卒中病人出现瘫痪、昏迷、认知障碍、营养不良、自理能力差,极易发生压疮,所以,脑卒中病人属于压疮的高危人群.
作者:兰艳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01-2011-12我院收治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10%羟乙基淀粉500 mL静滴,1次/d,连续用药2周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与治疗前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2.9%,观察组9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较好.
作者:王占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长期高血压可导致严重多脏器损伤,对老年患者的心、脑、肾均可造成严重损伤,诱发多种疾病.我们采用长效硝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梅思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丁基苯酞软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200 mg口服,3次/d;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疗程均为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基苯酞软胶囊和长春西汀具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优于单用长春西汀,且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韩卓娅;吕丰收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巨大基底节血肿外科治疗的手术体会,改进手术方式,提高病人生存率.方法 12例巨在基底血肿患者均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治疗巨大基底节血肿,手术中采取顺序法剪开硬膜等手术方式.结果 按出院时GOS评分,良好1例,中残2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术前病情危重(双侧瞳孔散大)、高龄、血压较高、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巨大基底节血肿手术中,不断改进手术方式能明显降低术后病人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胡声斌;凌兴飞;熊海洋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