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硝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评价

梅思军

关键词:硝苯地平, 特拉唑嗪,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长期高血压可导致严重多脏器损伤,对老年患者的心、脑、肾均可造成严重损伤,诱发多种疾病.我们采用长效硝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脑病18例诊治体会

    高血压脑病属于内科急危重症之一,需要紧急救治,否则将导致严重的心脑功能损伤而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科2007-01-2012-03收治的18例高血压脑病患者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般资料本组18例患者中男13例,女6例;年龄35~77岁,平均50.5岁;入院时测血压200 ~ 280/120~160mmHg.

    作者:杜华;关海森;范波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微骨窗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体会

    我院神经外科2008 2011年采用微骨窗人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6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31例,女25例;年龄45~78岁,平均67岁.有明确高血压史,平时血压160~180/90~100mmHg.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不同程度肢体无力、活动受限.

    作者:段海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H型高血压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96例合并H型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治疗组( 10 mg)或依那普利叶酸复合制剂(10 mg∶0.8 mg) 治疗组,随访1 a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Hcy水平变化及脑梗死复发次数.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组脑梗死患者复发次数明显降低.结论 对H型高血压进行干预能有效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脑梗死的复发.

    作者:胡玉婷;魏秀娥;朱本亮;袁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住院治疗的4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我院住院治疗的非脑血管病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判定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48例患者的左、右颈总动脉IMT以及颈总动脉的内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7例(77.08%)患者颈动脉内形成斑块,对照组13例(27.08%)患者颈动脉内形成斑块.观察组颈动脉内斑块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脑梗死有密切关系,通过超声对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进行检查,有助于对脑梗死早期诊断,以便做到及时预防、及时治疗,可有效减少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王永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预防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治疗颅脑外伤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82例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82例患者中,49例去骨瓣减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59.8%,23例出现1个以上并发症.结论 骨窗不够大、下界不够低、硬膜不缝合及脑脊液流体动力学的改变为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严密监测、早期发现和恰当治疗可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董平;阿木吉尔图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尼莫地平联合他汀辅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老年人逐年增多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有效治疗手段不是很多,因而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重要.我院自2008-11-2009-10在使用尼莫地平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辅酶Q10治疗缺血性脑卒中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卫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6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400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急性脑卒中患者400例,并发肺部感染65例,感染率16.25%.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史、糖尿病史及住院期间侵入性操作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关(P<0.05);高龄、住院时间>3周、有意识障碍及吞咽障碍、慢性肺部疾病史、低白蛋白血症及肾功能不全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并发肺部感染组病死率8.4%,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组的1.6% (P<0.01).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并影响其预后.

    作者:任桂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皮下潜行放置引流管在侧脑室外引流中的作用

    我院自2008-2011年对脑室出血合并急性脑积水病人分别行经皮下潜行放置引流管及常规放置引流管侧脑室外引流术,结果表明皮下潜行放置引流管与常规放置引流管相比,能明显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兆龙;杨荣刚;王天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6例脑脓肿患者影像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脑脓肿病例的MR1影像,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26例患者均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脓肿,对MRI平扫和增强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MRI平扫,脓壁信号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脓液在T1加权图上为低信号,T2加权图上为高信号,弥散加权图上均表现为高信号,20例增强后脓肿壁呈显著环状强化,6例为不连续结节样强化,脓液不强化.结论 MRI增强和弥散加权对脑脓肿的诊断有特殊意义.

    作者:石彦斌;郭淼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9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临床观察

    脊柱骨折,特别是胸腰段骨折临床多见,属于严重不稳定性骨折,发生后部分患者可导致脊髓受压,出现较为明显的神经症状,如持续性重度疼痛等,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目前,关于脊柱骨折的治疗争议较大,有学者主张采取保守治疗,也有学者主张采取手术治疗,且关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也不同[2-3].

    作者:姚靓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两种方法治疗牙髓神经过敏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牙髓神经过敏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实验组采用脉冲Nd:YAG激光联合光敏黏结剂,对照组单独采用光敏黏结剂分别对牙髓神经过敏症患牙进行治疗,观察即刻疗效和3个月后有效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即刻疗效93.64%,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有效率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激光与光敏黏结剂联合应用治疗牙髓神经过敏症具有较好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林红;王建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巨大基底节血肿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巨大基底节血肿外科治疗的手术体会,改进手术方式,提高病人生存率.方法 12例巨在基底血肿患者均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治疗巨大基底节血肿,手术中采取顺序法剪开硬膜等手术方式.结果 按出院时GOS评分,良好1例,中残2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术前病情危重(双侧瞳孔散大)、高龄、血压较高、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巨大基底节血肿手术中,不断改进手术方式能明显降低术后病人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胡声斌;凌兴飞;熊海洋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综合治疗及预后

    目的 分析临床早期综合治疗新生儿缺血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预后情况进行总结.方法 82例缺氧缺血性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及常规治疗,对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观察早期综合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智力及发育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并发症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过程中,介入早期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书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心理干预并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合并文拉法辛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心理干预合并文拉法辛)和对照组30例(单用文拉法辛),疗程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8、12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对照组2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合并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远期疗效好.

    作者:赵玉香;刘爱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再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再手术治疗对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9例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再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解除颅内高压、切除复发胶质瘤与周围坏死的脑组织,术后与第1次手术病理分级一致者12例,病理分级升级者27例.对39例患者进行1~3 a的随访观察,1 a存活率79.5%(31/39),2 a存活率30.8%(12/39),3 a存活率10.3%(4/39).结论 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再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但应注意再手术适应证.

    作者:白新学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高压氧对脑卒中后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

    目的 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对脑卒中后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 选择4~5个月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HBO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术后3h对HBO组大鼠开始高压氧治疗.梗死后5d、10d、14d以横木行走试验(BWT)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同时进行TTC染色与梗死体积测量.结果 术后第5天模型组与HBO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14天模型组与HBO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肢体功能恢复较模型组好.从第5天开始,高压氧组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明显缩小(P<0.05),一直持续至第14天.结论 缺血性脑梗死后,早期反复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并可明显缩小梗死灶体积.

    作者:马明明;王雪晶;李玮;张杰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疼痛护理对普外科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外科手术是治疗许多疾病有效且效果确切的手段,但手术本身对患者也是一种伤害,由于对机体组织、结构的破坏,基本上所有患者在手术后都会感觉到手术切口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适.虽然目前随着麻醉镇痛药物的不断研发和应用,很多疼痛患者可利用有效的镇痛措施得到缓解,但麻醉药的使用或多或少会带来一定不良反应,而且价格高昂[1].

    作者:李瑞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丁苯酞软胶囊防治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200 mg/次,3次/d,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再发率、高敏C、反应蛋白( hs-C RP)、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显效率80%,总有效率98%,对照组分别为50%、70%;12个月后再发率分别为2%、16%;2组疗效、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s CRP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明显改善预后.有助于预防脑梗死再发.且使用安全.

    作者:董凤林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54例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特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有年轻化趋势.我科2009-01-12011-12采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54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楚海波;董华丽;廉全荣;郭锐;赵高峰;封臻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30例脑卒中继发性癫(癎)临床观察

    2009-01-2012-01我们共收治410例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其中30例患者继发癫痫,现将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01 - 201201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410例,其巾继发性癫痫30例,男18例,女1 2例;年龄38~78岁.

    作者:程玉凤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