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骨窗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体会

段海涛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微骨窗人路, 手术
摘要:我院神经外科2008 2011年采用微骨窗人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6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31例,女25例;年龄45~78岁,平均67岁.有明确高血压史,平时血压160~180/90~100mmHg.临床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不同程度肢体无力、活动受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7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头颅磁共振表现,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7-01 -2011 -12收治的17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病人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重,神经系统定位广泛,病灶主要分布在双侧枕叶、双侧丘脑、双侧中脑、双侧小脑、双侧颞叶等部位,致残、致死率极高.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心房纤颤、吸烟、饮酒等.结论 TOBS起病急,进展快,症状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溶栓治疗时间窗可适当放宽,头颅MRI及MRA为主要检查手段.

    作者:段红霞;钱洪军;王保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面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由外伤、颞骨肿瘤、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面神经瘫痪的疗效.方法 对 35例面神经损伤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外伤性面瘫21例,面神经纤维瘤所致面瘫3例,化脓性中耳炎所致面瘫11例.行面神经端端吻合12例,神经移植3例.面神经水平段或垂直段减压术8例,面神经膝状神经节至茎乳孔减压10例,全程面神经减压2例.结果 随访6~12个月,面神经功能分级(House-Brackman分级标准)由术前的Ⅱ级8.57%、Ⅲ级22.86%、Ⅳ级34.29%、Ⅴ级28.57%、Ⅵ级5.71%,恢复到Ⅰ级14.29%、Ⅱ级34.29%、Ⅲ级34.29%、Ⅳ级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减压术和神经移植仍是治疗面瘫的有效手段,且应在早期进行手术.

    作者:李国宾;贾素侠;陈旻生;黄闻玲;律银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鞘内注射化疗的观察及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L)是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不能被有效杀灭,常为白血病复发的根源[1],也是白血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对预后有重要影响[2].临床多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脑脊液及颅脑影像学异常、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我院2008 -02 - 2011-06对32例CNSL患者行三联鞘内注射治疗226例次.现报道如下.

    作者:鲍亚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降压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B2组各70例;分别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后2组血压、心率与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值均显著降低(P<0,05),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心率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显效率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均能取得较好降压效果,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于心率稳定与疗效改善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冯新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预防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治疗颅脑外伤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82例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82例患者中,49例去骨瓣减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59.8%,23例出现1个以上并发症.结论 骨窗不够大、下界不够低、硬膜不缝合及脑脊液流体动力学的改变为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严密监测、早期发现和恰当治疗可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董平;阿木吉尔图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神经内科病房介入病人综合管理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对2009-04-2012-01我院神经内科病房31例患者施行介入治疗,男21例,女10例,年龄44~75岁,平均64岁.其中14例实施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13例进行脑血管(包括颅内外)支架植入术,4例施行脑梗死急诊动脉溶栓术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神经内科规范治疗,施行介入造影,治疗前2h均静脉输液泵或微量泵人尼莫地平[1],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作者:郝莉莉;郭锐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技术对急性脊髓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对急性脊髓炎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对36例根据病史、体征、脑脊液、磁共振临床确诊的急性脊髓炎患者于发病2周内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并于12周后复查.正常对照组为30例健康者.结果 急性脊髓炎患者MEP异常形式主要表现为锥体束传导阻滞、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12周后复查显示,锥体束传导阻滞患者预后较差;而锥体束传导延迟、波幅降低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不仅能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而且对判断预后提供帮助;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显示锥体束传导延迟和波幅降低者预后较好,锥体束传导阻滞者预后较差.

    作者:王少平;张海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30例脑卒中继发性癫(癎)临床观察

    2009-01-2012-01我们共收治410例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其中30例患者继发癫痫,现将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01 - 201201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410例,其巾继发性癫痫30例,男18例,女1 2例;年龄38~78岁.

    作者:程玉凤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皮下潜行放置引流管在侧脑室外引流中的作用

    我院自2008-2011年对脑室出血合并急性脑积水病人分别行经皮下潜行放置引流管及常规放置引流管侧脑室外引流术,结果表明皮下潜行放置引流管与常规放置引流管相比,能明显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兆龙;杨荣刚;王天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丁基苯酞软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120例分析

    目的 观察丁基苯酞软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200 mg口服,3次/d;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疗程均为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基苯酞软胶囊和长春西汀具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优于单用长春西汀,且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韩卓娅;吕丰收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盐酸法舒地尔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常见病,以眩晕、呕吐为主要表现,且起病突然,反复发作,个别病例症状缓解困难,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趁势.作者在实践中联合应用盐酸法舒地尔与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群;张国勇;马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在颅内血肿碎吸术后患者的应用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颅内血肿碎吸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 -01 - 2011-06入住我科的脑出血碎吸术后患者74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观察2组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颅内血肿碎吸术后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措施比常规护理可更好预防术后再出血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宋晓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方式对产程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方式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的影响.方法 我院2011- 06-2012-03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496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方法的49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2组产程进展及对分娩结局、如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情况等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长于对照组,2组缩宫素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方法、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良好,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安全有效.

    作者:尚利伟;杨利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儿童保健门诊学习困难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学习困难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55例学习困难儿童和56例学习优良儿童分别进行智力、行为测试,家长问卷等调查分析.结果 155例学习困难儿童的总智商均值低于学习优良儿童(P>0.05),其中边缘智商儿童占37.42%,有两项以上行为问题的儿童占78.7%.结论 儿童学习困难是多元性因素所致,智力因素是先决条件,非智力因素如生长环境、教育环境、注意力缺陷、多动、违纪等均是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

    作者:朱晓华;方拴锋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硝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评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长期高血压可导致严重多脏器损伤,对老年患者的心、脑、肾均可造成严重损伤,诱发多种疾病.我们采用长效硝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梅思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再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再手术治疗对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9例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再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解除颅内高压、切除复发胶质瘤与周围坏死的脑组织,术后与第1次手术病理分级一致者12例,病理分级升级者27例.对39例患者进行1~3 a的随访观察,1 a存活率79.5%(31/39),2 a存活率30.8%(12/39),3 a存活率10.3%(4/39).结论 复发性脑胶质瘤的再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但应注意再手术适应证.

    作者:白新学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六味地黄汤结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我科用六味地黄汤治疗急性肝肾阴虚型脑梗死5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疗指南》[1 ]及中医内科学肝肾阴虚型症候标准口]:均以突发肢体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经头颅CT或MRI证实脑梗死,中医证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作者:刘耀东;孙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9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临床观察

    脊柱骨折,特别是胸腰段骨折临床多见,属于严重不稳定性骨折,发生后部分患者可导致脊髓受压,出现较为明显的神经症状,如持续性重度疼痛等,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目前,关于脊柱骨折的治疗争议较大,有学者主张采取保守治疗,也有学者主张采取手术治疗,且关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也不同[2-3].

    作者:姚靓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高压氧对脑卒中后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

    目的 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对脑卒中后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 选择4~5个月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HBO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术后3h对HBO组大鼠开始高压氧治疗.梗死后5d、10d、14d以横木行走试验(BWT)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同时进行TTC染色与梗死体积测量.结果 术后第5天模型组与HBO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14天模型组与HBO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肢体功能恢复较模型组好.从第5天开始,高压氧组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明显缩小(P<0.05),一直持续至第14天.结论 缺血性脑梗死后,早期反复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并可明显缩小梗死灶体积.

    作者:马明明;王雪晶;李玮;张杰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脑卒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脑部出血或出血性损伤等症状,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消化道出血是脑卒中患者常见、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达49%~88%,很多患者即便好转,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选取我院2010 - 07-2011 - 12收治的68例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对临床治疗进行分析与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克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