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凤林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四季流行,以晚冬早春多见,儿童常见,大多预后良好,但少数患儿留有一定精神运动和神经系统后遗症[1].对1995--2010年我院96例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简称腮脑)患儿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银霞;金超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病情况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2011年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26例GBS患儿病例,男14例,女12例.对26例患儿进行Hughes评价量表分级,并对患儿神经症状、住院时间、神经电生理测试结果、脑脊液(CSF)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26例患儿中高血压18例(69%),心动过速20例(77%),同时有高血压和心动过速17例.高血压和(或)心动过速患儿Hughes分级高于血压正常和(或)心率正常患儿.高血压和心动过速患儿住院时间较血压和心率正常患儿明显延长,CSF中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儿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其中急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21例,运动性轴索神经病2例,正常1例.24例患儿静脉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3~5 d,1例行血浆置换,1例仅接受支持治疗,均取得良好早期疗效.结论 GBS患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心动过速,且其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王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009-05-2011-10经临床证实的25例新生儿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 25例患者MRI于侧脑室旁见多发异常信号影,其中7例累及额顶叶或半卵圆区,5例累及基底节区,4例累及胼胝体,2例患者病变区可见小出血灶.结论MRI对新生儿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邵福明;孟祥;丁志伟;杜开先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脑脓肿病例的MR1影像,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26例患者均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脓肿,对MRI平扫和增强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MRI平扫,脓壁信号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脓液在T1加权图上为低信号,T2加权图上为高信号,弥散加权图上均表现为高信号,20例增强后脓肿壁呈显著环状强化,6例为不连续结节样强化,脓液不强化.结论 MRI增强和弥散加权对脑脓肿的诊断有特殊意义.
作者:石彦斌;郭淼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降压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B2组各70例;分别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后2组血压、心率与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值均显著降低(P<0,05),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心率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显效率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均能取得较好降压效果,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于心率稳定与疗效改善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冯新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白蛋白联合呋塞米对脑出血患者炎症反应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1 6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脏器功能支持、脱水降颅压等治疗,B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白蛋白注射液10 g静滴,2次/d,并在使用白蛋白后静脉推注呋塞米20 mg,连续应用10d.观察14 d内血乳酸、C反应蛋白(CRP)浓度和病死率.结果 A组患者血乳酸、CRP浓度和病死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应用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病死率.
作者:郝彦超;何蕴;罗志刚;赵春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学习困难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55例学习困难儿童和56例学习优良儿童分别进行智力、行为测试,家长问卷等调查分析.结果 155例学习困难儿童的总智商均值低于学习优良儿童(P>0.05),其中边缘智商儿童占37.42%,有两项以上行为问题的儿童占78.7%.结论 儿童学习困难是多元性因素所致,智力因素是先决条件,非智力因素如生长环境、教育环境、注意力缺陷、多动、违纪等均是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
作者:朱晓华;方拴锋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群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在中国,脑血管病是第一位的致残原因和第三位的致死原因[1].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较高,每年将有200万的新发病例,其中20%~30%在急性期死亡,是神经内科住院的常见病种,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作者:谈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长期高血压可导致严重多脏器损伤,对老年患者的心、脑、肾均可造成严重损伤,诱发多种疾病.我们采用长效硝苯地平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梅思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评估七叶皂苷钠结合物理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 对12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5~7 d的七叶皂苷钠治疗,每日20 mg静滴,配合牵引等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优95例(79.2%),良14例(11.7%),可7例(5.8%),差4例(3.3%),优良率90.8%.结论 七叶皂苷钠结合物理疗法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
作者:郑远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头颅磁共振表现,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7-01 -2011 -12收治的17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病人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重,神经系统定位广泛,病灶主要分布在双侧枕叶、双侧丘脑、双侧中脑、双侧小脑、双侧颞叶等部位,致残、致死率极高.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心房纤颤、吸烟、饮酒等.结论 TOBS起病急,进展快,症状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溶栓治疗时间窗可适当放宽,头颅MRI及MRA为主要检查手段.
作者:段红霞;钱洪军;王保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不同性别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症状与躯体功能状态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影响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 共纳入研究251例,测验患者功能状态、躯体症状、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等进行测量.结果 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身体功能状态更差;呼吸费力症状(β=-0.18)、踝部肿胀(β=-0.21)、疲劳(β=-0.23)和抑郁症状(β=-0.19)与女性的功能状态相关,男性则仅呼吸费力症状(β=-0.34)对其功能状态有影响.心理护理后患者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其躯体症状和功能状态也随之改善.结论 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均对女性心力衰竭的功能状态有影响,针对抑郁症状采取多元化干预可改善患者功能状态.
作者:寇金英;赵正焱;白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 ~80%.患者能否成功救治与康复,与早期是否得到及时正确处理至关重要.我院急诊科2009 -11-2011-12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桂香;王运良;闫波;邵明璐;马红梅;李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对脑卒中后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 选择4~5个月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HBO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术后3h对HBO组大鼠开始高压氧治疗.梗死后5d、10d、14d以横木行走试验(BWT)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同时进行TTC染色与梗死体积测量.结果 术后第5天模型组与HBO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14天模型组与HBO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肢体功能恢复较模型组好.从第5天开始,高压氧组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明显缩小(P<0.05),一直持续至第14天.结论 缺血性脑梗死后,早期反复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并可明显缩小梗死灶体积.
作者:马明明;王雪晶;李玮;张杰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采集1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3分为预后良好,GOS<3分、植物生存和死亡为预后不良)]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等为解释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糖、并发症、CT环池形态、多发性损伤、体温、脑疝、合并伤、颅内血肿、白细胞计数、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收缩压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或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脑疝(OR=4.632,95% CI 2.195~9.778)、体温(OR=3.822,95% CI 1.845~7.917)、血糖(OR=3.096,95% CI 1.494~6.418)、年龄(OR=2.923,95% CI1.429~5.978)、GCS评分(OR=0.426,95% CI0.211~0.86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脑疝、血糖、体温、年龄、GCS评分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针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时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是降低死亡和致残、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宋宏恩;郭辉;曹海燕;吴朝辉;李庆菲;程建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颅内血肿碎吸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 -01 - 2011-06入住我科的脑出血碎吸术后患者74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观察2组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颅内血肿碎吸术后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措施比常规护理可更好预防术后再出血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宋晓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治疗颅脑外伤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82例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82例患者中,49例去骨瓣减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59.8%,23例出现1个以上并发症.结论 骨窗不够大、下界不够低、硬膜不缝合及脑脊液流体动力学的改变为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严密监测、早期发现和恰当治疗可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董平;阿木吉尔图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400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急性脑卒中患者400例,并发肺部感染65例,感染率16.25%.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史、糖尿病史及住院期间侵入性操作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关(P<0.05);高龄、住院时间>3周、有意识障碍及吞咽障碍、慢性肺部疾病史、低白蛋白血症及肾功能不全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并发肺部感染组病死率8.4%,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组的1.6% (P<0.01).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并影响其预后.
作者:任桂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合并文拉法辛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心理干预合并文拉法辛)和对照组30例(单用文拉法辛),疗程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8、12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对照组2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合并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远期疗效好.
作者:赵玉香;刘爱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胶质瘤再手术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1-2011 -12收治的38例复发性脑胶质瘤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再手术后症状改善23例,无变化6例,恶化9例,切口愈合不良7例,切口脑脊液漏4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癫痫5例;再手术存活期1~90周,中位存活期47周,平均存活期85.3周.结论 复发性脑胶质瘤再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采取合适的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存活质量.
作者:魏少伟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