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未下传房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酷似2:1房室传导阻滞1例

黄丽焓;钟杭美

关键词:房性期前收缩, 二联律, 房间隔缺损, 收缩期杂音, 三尖瓣返流, 肺动脉高压, 心脏超声, 心律不齐, 肺呼吸音, 超声检查, 右房, 血压, 胸骨, 心率, 心悸, 女性, 患者, 查体
摘要:患者女性,17岁.因反复心悸10余年,超声检查发现房间隔缺损半月而入院.查体:血压100/60mmHg;心率86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期前收缩,呈二联律,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P2>A2;双肺呼吸音清.心脏超声示:右房、右室大,左房高限,房间隔缺损、三尖瓣返流,肺动脉高压.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间歇性心房间阻滞1例

    患者男性,63岁.因头痛、头晕、心悸入院.查体:血压 180/140mmHg;超声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左心房扩大.临床诊断:①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②高血压病;③肾移植术后.

    作者:曹丽萍;马一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单心室心电图1例

    患者男性,9岁.因发现心脏杂音9年入院.患者系足月顺产,出生后易感冒,1月时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未经任何治疗,此次要求手术治疗来我院.查体:体温36.8℃,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0mmHg.发育较差,营养一般,口唇及面部无发绀,头颅无畸形,轻度杵状指,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自如,双肺语颤正常对称,无胸膜摩擦感,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

    作者:伍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11例糖尿病高渗昏迷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糖尿病高渗昏迷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属内科急症,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随着人们对其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较前有所下降.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者11例,作一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黎冰;巴红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关注细节 强化可操作性 提高识图能力

    心电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更是经验科学.心电图诊断是通过操作来实现的,其中蕴藏着很多经验性的体会和领悟.这已成为广大心电研究者的共识.

    作者:方炳森;朱力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β受体亢进综合征1例

    患者女性,51岁.因感背部不适1月就诊.既往有高血脂、高血压史.查体:血压 130/80mmHg;神清,自动体位;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律齐,心率88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X线胸片及心脏超声检查均正常.图1A为12导联同步记录中的Ⅱ、Ⅲ、aVF及V3~V5导联.P波、QRS波及T波正常,仅ST段水平下移>0.05~0.10mV,心电图报告为下壁、前壁ST段改变.4d后作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发现.临床诊断:β受体高敏综合征.给予普萘洛尔10mg,一日三次,10d后复查心电图(图1B)示:窦性心动过缓,Ⅱ、Ⅲ、aVF及V3~V5导联ST段恢复正常.符合β受体亢进综合征心电图改变.

    作者:王梅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度窦房阻滞交接性逸搏-夺获二联律1例

    患者男性,60岁.因胸闷、头昏1年,加重1月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5次/分;呼吸18次/分;神志清;心律不齐,无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Ⅱ导联示:在一个长间歇(2.12s~2.18s)后出现QRS波群,其前无P波,其后T波内有一个窦性P波下传心室,R′-R间距0.68s,并重复出现.心电图诊断:①高度窦房阻滞;②交接性逸搏-夺获二联律.

    作者:靳怡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窦性期前收缩2例

    例1 患者男性,57岁.因右肺肿块性质待定,行术前检查.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98次/分,P-R间期0.13s,QRS时间0.09s,提前出现的P波与窦性心律P波完全相同,其QRS波形与窦性心律QRS波群也完全相同,提前搏动至下一个心搏的间隔等于一个窦性周期,即等周期代偿间歇.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频发窦性期前收缩短阵二联律;③T波改变.

    作者:宋灼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房室双腔起搏伴一度心房传出阻滞及假性室性融合波

    患者男性,68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双腔起搏器入术后3年.查心电图示:心房起搏心律,起搏间期固定为780ms,起搏频率77次/分.Ⅰ、Ⅱ、Ⅲ、aVL、aVF、V5、V6导联P'波直立,aVR、V1~V3导联P′波倒置,心房起搏电极位于右房上部.P'-R间期0.21s,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起搏脉冲落入QRS波群之中,形成假性室性融合波.标肢体导联R+S<0.5mV,QRS波群低电压、V1呈rsr'型,QRS时间0.09s,局限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ST段下降0.05mV伴T波倒置.Q-T间期0.40s(图略).图1示:心房起搏后脉冲距其后起搏的P'波时距固定为0.06s,心房起搏伴一度心房传出阻滞.心电图诊断:房室双腔起搏伴一度心房传出阻滞及假性室性融合波.

    作者:卢亦伟;卢喜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短Q-T间期1例

    患者男性,76岁.因咳嗽、咳痰、气喘、心悸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糖尿病10余年.查体:体温37.5℃;脉搏115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60/110mmHg.临床诊断:①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②高血压病;③糖尿病.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115次/分,P-R间期0.18s,Q-T间期0.28s,QRS时限0.10s,Ⅱ、aVF导联ST段下降0.05mV,Ⅱ、Ⅲ、aVF、V4、V5、V6导联T波倒置.图1B示:未见窦性P波,考虑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室率64次/分,Q-T间期0.30s,QRS时限0.10s,V1~V6导联ST段抬高0.15~0.60mV,T波直立.

    作者:索涵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快速型心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征1例

    患者男性,45岁.因交通事故外伤于2006年2月16日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6.9℃;血压140/96mmHg.心尖区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尖区雷鸣样舒张期杂音,心率150次/分,不规则.两肺少许干啰音.X线检查示:左心室扩大.超声心动检查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扩大.M型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前叶呈城墙样改变.心电图检查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QRS时限0.14s,R-R间距不规则,Ⅰ、aVL、V6导联呈R型,V1~V3导联呈QS型,V4导联呈rS型,各导联可见大小不等的δ波.心电图诊断:快速型心房纤颤合并预激综合征.

    作者:李莉;树俊莲;席晓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交接性心动过速1:1逆向传导前向双层阻滞1例

    患者男性,66岁.因心悸10年入院.曾住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拒做心脏起搏治疗,该次又因心律失常住院.

    作者:汪志华;陈万春;朱华芳;汪蔚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并行收缩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不典型文氏型传导阻滞

    患者女性,54岁.因头晕3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及短阵室速史,临床诊断:①高血压病;②短阵室速.入院后予以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治疗无效,后改用可达龙口服,4d后室速减少至消失.

    作者:余雪君;陈万春;朱华芳;汪志华;汪蔚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心房颤动合并间歇性预激综合征1例

    患者男性,78岁.间歇性胸闷、气短10余年,加重3d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查体:体温36.5℃;血压 115/60mmHg;心界向左下略大,心率平均167次/分,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均,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图1)可见P波消失,肢体导联上可见大小、形态不一的f波,R-R间距不齐,频率160~170次/分,QRS波形态不一,有三种图形:①房颤波从交界区下传的窄QRS波;②宽大畸形的QRS波,V1~V3呈rS型,V4~V6呈R型,QRS波起始部有Delta波,激动从旁道完全下传;③第三种心室波介于上述两种图形之间,呈多变性及易变性.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合并间歇性B型预激综合征.

    作者:卢铖;看晓玲;蔡晓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瘦肉精中毒心电图改变1例

    患者男性,16岁.因晚饭1h后感手抖、头胀、面红、出汗、心悸及胸闷,逐渐加重2h前来就诊.查体:血压 120/70mmHg;皮肤潮湿;心界不大,心律不齐,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可闻及Ⅰ、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四肢肌张力正常,双手震颤.血清钾2.7mmol/L,其余均在正常范围.查心电图(ECG)示:P波消失,代之一系列形态、频率、电压均不相等的f波,R-R间距绝对不等,平均心室率99次/分,V4~V6导联ST段水平型下移0.05mV,Ⅰ、V5~V6导联T波低平.

    作者:王永虹;樊忠喜;李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应用谷维素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价值

    室性期前收缩(PVS)中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我院2005年~2006年门诊心电统计数据表明,按每日工作量平均20人次计算,每月大约有600多人次.PVS约占就诊总人数的10%左右.本人抽样统计了1d 32例的门诊就诊心电图者中就有4例PVS患者.PVS在各种心律失常患者中占首位.其发病原因大致有两种:①发生在健康人中的PVS可能与精神和体力疲劳,情绪紧张,过多吸烟、饮酒、喝咖啡有关;②器质性的PVS,有冠心病、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本文结合经验和有关文献,选择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良性PVS、恶性PVS 16例,对他们应用谷维素治疗并进行跟踪随访.

    作者:刘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DDD起搏器心室起搏障碍1例

    患者男性,72岁.近日来自觉头晕、胸闷,来院复查.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年前植入DDD双腔起搏器,起搏参数设置:下限频率65次/分,上限频率110次/分,A-V间期180ms.动态心电图分析:A、B两图为同一份动态心电图记录,只截选CM5导联,图A为白天记录.起搏方式为VAT方式,上行窦性心律84~89次/分,呈心室跟踪心房1∶1起搏;中行呈3∶2心室起搏;下行呈2∶1心室起搏.

    作者:王凤秀;贾邢倩;马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二度Ⅱ型房室阻滞、房性及交接性逸搏心律1例

    患者男性,78岁.临床诊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电图示:P波规则出现呈双峰,Ⅱ、Ⅲ、aVF、V5、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QRS波群呈室上性.RV5+SV1=6.8mV(4.0mV+2.8mV),TV4~V6倒置,u波宽大(图略).图1为Ⅱ导联,Ⅱa~Ⅱc为连续记录,Ⅱd为Ⅱc后隔行记录.全图窦性P波呈双峰,前峰大于后峰,P-P间距0.67~0.75s左右,频率80~89次/分,下传的P-R间期0.18s,部分P波未下传.Ⅱa P6提前发生,前峰小于后峰,P′-P间距(偶联间期)0.45s,为起源于右房上部的房性期前收缩.

    作者:王永成;周从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分布规律的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时间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美国Marquette 8000及新世纪2000动态心电图(DCG)分析系统进行24h心电监测,按6Am~12Am(A组)、12Am~6Pm(B组)、6Pm~12Pm(C组)、12Pm~6Am(D组)4个时段统计分析室性期前收缩(PVS)发生数及高危级别PVS发病数及发生率.结果 A组为发生频率高时段,日间发作频率高于夜间.结论 冠心病者室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昼夜分布规律,适时适量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为防治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梁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局限性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伴窦律2:1房室传导阻滞1例

    患者男性,82岁.因反复咳嗽、气喘30余年,心悸、气短伴少尿、水肿10d入院.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自发性气胸.入院后4h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继之血压下降,意识不清.急查心电图(图1)示:Ⅱ导联出现三种形态P波,其中P1~5、11~13为双峰P波,峰间距为0.05s,P波时间为0.12s,P-P间距缓而不齐,互差达0.26s,呈2∶1下传心室.另见P6、7、9、10波为小而孤立,形态异于窦性P波与异位P'波,频率约180次/分,均未下传心室.

    作者:黄显娥;陈涛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长R-P'间期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分析

    长R-P'(F)间期>1/2R-R间距或R-P'(F)间期>P'-R间期,此类长R-P'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上主要有:①房性心动过速;②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③持久性交界性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④2∶1心房扑动等.以上所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都有长R-P'间期的心电图特征,临床上要予以鉴别.

    作者:田路;吴建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