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我院于2002-03~2010-07对21例外伤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采取CT定位单管置入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58岁.平均31.8岁.有原发昏迷病史6例,无昏迷病史15例;头疼21例,伴恶心呕吐7例.受伤部位:额顶5例,颞顶14例,枕顶2例.术前GCS评分10~15分,其中10~13分8例,>13~15分13例.有明显颅骨骨折14例,其中1例为开放性粉碎性凹陷骨折(骨折范围<1 cm).无明显颅骨骨折7例.出血量:21例患者入院时均经CT检查证实为硬膜外血肿,术前查CT部分患者血肿量较前略有增加,均无明显脑挫伤及脑内血肿.
作者:崔丙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抗凝治疗的意义.方法 将65例急性脑梗死合并AECOPD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31例,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10 d.2组治疗前及第28天均行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抗凝治疗10 d后评价2组AECOPD治疗效果.结果 第28天,治疗组E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P<0.05);治疗组ADL水平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抗凝治疗10 d后治疗组AECOPD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AECOPD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不但能够提高AECOPD治疗效果,而且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
作者:黄毓华;黄铿伟;赵楚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愈风宁心片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01~2010-12收治的150例神经性头痛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愈风宁心片进行治疗,7 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 150例患者中,痊愈108例,显效24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5.3%.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愈风宁心片治疗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石红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6例脑出血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56例低钠血症患者在给予补钠及对症治疗后血钠均恢复正常.结论 低钠血症是脑出血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原因可能与呕吐、利尿、脱水剂应用及脑性耗盐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有关.
作者:李爱丽;王五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甲状腺不规则切除术遵循了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外科治疗原则且临床上易于掌握,能预防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损伤,减少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和肿瘤的复发率,减少了副损伤.柘城县人民医院2006-01~2010-01行不规则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6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128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对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12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38例患者脑室形态恢复正常;随访发现1例分流管阻塞行分流管置换术.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目前已成为治疗脑积水的一种主要的手术方式,可通过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苏明明;金澎;宋海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单盲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及常用脑血管病治疗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用脑血管病治疗剂治疗,疗程14 d.结果 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邹利添;古金花;陈国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及生存质量的疾病.应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技术,可有效预防发生脑缺血及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引起的脑梗死.2008-03~2010-03我院行支架置入术治疗脑动脉狭窄患者1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景春;吕会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98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给予依那普利治疗,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90.82%,患者脑血管血流速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得以较大改善(P<0.05).结论 依那普利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华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RLN)对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41例甲状腺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组(189例)暂时性神经损伤3例,永久性神经损伤1例,总损伤率2.11%;未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组(52例)暂时性损伤2例,永久性损伤2例,总损伤率7.70%,2组神经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常规解剖显露喉返神经时能显著降低喉返神经损伤.
作者:马九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 、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血脂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ACA及GMP-140,用 CHOD-PAP及GPO-POD法测定其血脂水平,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的全血PLT数量.结果 ACA的水平在急性脑梗死组明显升高,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CA水平变化与GMP-140、血小板、血脂指标改变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ACA在急性脑梗死的病理效应中同GMP-140、血小板、血脂共同发挥作用,或促进诸如GMP-140、血小板、血脂等危险因素在急性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且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
作者:张敏;段惠玲;朱美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早期临床和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早期(发病72 h内)TOBS的临床资料和影像特点.结果 TOBS常有脑部多个区域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为病灶具有多发性,常累及幕上、幕下或丘脑双侧,病灶多位于丘脑、中脑、颞叶、枕叶、小脑等.本组34例中,治愈12例,好转16例,死亡6例.结论 TOB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早期即有特点,二者结合尤其MRI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尽早溶栓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早期出现意识障碍病例预后较差.
作者:王会喜;白宏英;高敬平;韩东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及评估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依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将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及对照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予病灶侧局部密贴式降温带治疗,对照组使用全头颅密贴式降温帽进行亚低温治疗.对2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cCR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进行动态浓度监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动态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量、发病时间、入院时NSE、hcCRP浓度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亚低温治疗后2组血清NSE浓度在第3天、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第14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CRP浓度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HSS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入院时及第7天、第14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出现明显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低血压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应激性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无差别(P>0.05);继发肺部感染发生率观察组为5.8%,对照组为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在达到理想的病变侧头部降温目的 的,对健侧头部及全身影响和不良反应均较小,且复温无条件及时间的限制.而在减轻出血后神经元的损害、降低患者血清NSE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达到降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改善预后方面优于全头颅性亚低温治疗.
作者:范元;梁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介入栓塞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探讨介入栓塞此类动脉瘤的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1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例微小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结果和术中操作.所有患者均全麻下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 (其中13例采用单纯弹簧栓塞,7例支架辅助,2例球囊辅助).结果 22个动脉瘤中,致密栓塞17例,瘤颈残留1例,瘤腔残留4例,未出现弹簧圈移位和载瘤动脉血栓栓塞事件,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术后一过性轻偏瘫1例,死亡1例.结论 介入栓塞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效果可靠;规范且熟练的操作,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和介入材料的合适是微小动脉瘤治疗成败的关键.
作者:徐浩文;付振强;孙石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与糖尿病合并深感觉障碍的关系,揭示SEP对糖尿病合并深感觉障碍的定位价值,并将诱发电位结果与神经传导(NCV)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在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中的关系.方法 对52例糖尿病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双侧胫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测定,对两组SEP各波潜伏期及波幅的均值进行t检验.同时对52例患者均进行双下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与SE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SEP的P4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9波幅及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P与NCV不相关(P>0.05).结论 SEP为糖尿病并发深感觉障碍中枢段病变提供了早期诊断的客观依据,SEP与NCV检测不相交.
作者:蔡慧敏;付志新;陈江云;张宁;陈明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2005-01~2010-01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98例个体化常规治疗,治疗组10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应用纳洛酮,连续14 d,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3天、7天、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8.0%,对照组8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显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68.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纳洛酮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脑细胞保护剂.
作者:吕爱红;王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弥散系数(ADC)值和磁共振波谱(MRS)、术中快速冰冻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对比分析,为胶质瘤术前、术中诊断和分级提供更详实的依据.方法 对37例脑胶质瘤患者行磁共振检查,测定肿瘤实质部分、对照侧ADC值、其比值(rADC);测定脑胶质瘤中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水平及其比值,将结果与术中和术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1~2级)ADC值和rADC值高于高级别胶质瘤(3~4级)(P<0.05),与肿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NAA/Cho和NAA/Cr与肿瘤级别呈明显负相关(P<0.05),Cho/Cr与胶质瘤级别呈正相关(P<0.05),磁共振病理分级与病理分级准确率81.7%.结论 ADC值和MRS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有相关性.
作者:赵东晖;李庆军;何建芳;方学文;卢义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弥可保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单侧)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单侧)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弥可保组)40例,在常规激素、抗病毒药物及理疗的基础上给予弥可保0.5 mg im qd.对照组40例,给予VitB120.5 mg im q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采用2009年中国针灸<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修订案)[1]中面神经功能主观检测评分表进行面神经功能的测评,以评价疗效.结果弥可保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提高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弥可保及VitB12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单侧)均有良好效果,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作者:刘新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收治的36例重型颅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标准:恢复良好6例(16.7%),中残9例(25.0%),重残6例(16.7%),植物生存3例(8.3%),死亡12例(33.3%).结论 对重型颅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及早明确诊断,进行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刘保国;何黎明;余英教;朱飚;李平安;李冲;郭铭;梁晓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帕罗西汀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前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对2009-01~2010-12住院的90例乳腺癌患者在术前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估,将HAMA评分≥14及HAMD评分≥17的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根治手术+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改良根治手术治疗.观察4周,比较2组术后精神情绪变化及手术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与术前基线检查相比,术后1周研究组HAMD评分大于对照组(4.3±1.6、2.7±1.5;F=0.81,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研究组HAMD和HAMA评分均大于对照组(HAMD:12.4±1.4、5.5±1.9,F=1.9,P<0.05;HAMA:9.3±2.1、4.5±1.3,F=5.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创面愈合天数明显缩短(9.0±2.1、19.9±5.8,F=9.914,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实验组患者焦虑缓解率(80.0%,36/45) 高于对照组(33.3%,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抑郁情绪缓解率(88.9%,40/45) 也高于对照组( 46.7%,21/45)(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前给予帕罗西汀抗抑郁焦虑治疗较单纯手术治疗疗效更好.
作者:李文涛;王冰;冯淑曼;张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