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建东;于建刚;朱建琴
目的 探讨延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方法.方法 局麻下颅骨钻孔骨窗大小2.5 cm×2.5 cm.清除血肿,计量血肿与CT计算值比较,残留血肿<20 ml,放管关颅.结果 4例活动性出血行大骨窗进行止血清除后失语2例,智力减退2例,92例痊愈.结论 延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费用低,恢复快,患者及家属更易接受.
作者:景恒心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03~2009-10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30 d、60 d、180 d、360 d等时间段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CRP浓度,统计2组病人1年内脑梗死复发的例数.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钙组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阿托伐他汀钙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并把血清CRP水平维持在较低位置,降低了脑梗死的复发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可明显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并具有抗炎作用,能将CRP水平维持在较低的位置,降低了脑梗死复发率.
作者:谭泽梁;蓝崧;杨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ING4及HIF-1α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星形细胞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星形细胞瘤标本及11例正常脑组织中ING4和HIF-1α的表达.结果 ING4在正常脑组织和星形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2.4%;Ⅰ~Ⅱ级和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在正常脑组织和星形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71.1%;在Ⅰ~Ⅱ级和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2%、9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G4和HIF-1α基因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分级有密切关系,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树鹏;牛光明;陶胜忠;张鹏远;宋乐;尹先印;苏芳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是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群体,她们不但要有高尚的情操,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护理服务市场化趋势,给护理专业自主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激烈的社会竞争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护士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护士日益增加的专业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这将给护理职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帮助护士缓解压力已成为一个医院管理者的责任.
作者:董保英;王凤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大脑皮质存活素(Survivin)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 (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模型制作成功后1、3、5、7 d处死大鼠,采用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Survivin 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Survivi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而Caspase-3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应用rhGH可上调Survivin表达及下调Caspase-3表达,抑制神经元的凋亡.
作者:郭耀强;白宏英;曾志磊;刘海涛;方李鸿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SAH[1].本病以青壮年多见,典型病例临床诊断并不困难,根据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脑膜刺激症阳性以及腰穿发现血性脑脊液或者头颅CT扫描发现阳性改变等即可明确诊断.SAH常并发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是导致高残疾率及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国内外学者认为3 d内行DSA检查,发现病灶早期行手术治疗是好方法,由于多种原因3 d内未行DSA检查,多数病人需在神经内科度过急性期.此期治疗相当关键.我科从2000-06~2009-0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SAH 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有运;张天霞;朱德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我们于2006-06~2009-04对289例急性脑卒中不同体温者进行预后观察及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选择按脑卒中诊断标准[3]确诊者289例,男166例,女123例.年龄40~65岁,平均(52.13±8.69)岁.体温37℃~40℃.其中急性脑梗死158例,脑出血9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ency score,NDS)30~4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y daily liviing,ADL)70~80.发病6 h内入院,入院时心、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既往体格健康,无家族史、感染及脱水,生存7 d以上者.
作者:冯继贞;王峰;赵淑霞;李新立;夏强;刘群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高低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0例脑梗死患者CRP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1)脑梗死患者中CRP阳性率为56%,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大面积脑梗死较一般脑梗死CRP阳性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刘彦书;韩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弥散成像(MRA-DWI)不匹配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符合溶栓标准且溶栓前行1.5 T超导磁共振(MRI)检查的3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根据MRI检查结果分为MRA-DWI不匹配组及MRA-DWI匹配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溶栓治疗后第1天及第14天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治疗后第14天MRA-DWI不匹配组基本治愈率50.00%,总有效率94.44%, MRA-DWI匹配组基本治愈率5.55%,总有效率66.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48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1.11%、5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弥散成像不匹配能准确预测缺血半暗带,指导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作者:秦树巧;张殿印;侯玉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有创动脉压监测法是经周围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的一种方法.可通过换能器测量血管内整个心动周期的压力变化,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并将其数值和波形显示于监护仪荧光屏上[1].有创直接动脉压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各种外因(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的影响,准确可靠,随时可取值[2].因此有创动脉压监测的应用对指导危重症患儿的临床治疗、判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景钰;单丹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所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由于工作负荷大、地位低、职业认同感低,职业暴露、职业风险升高,而工资及福利待遇低,晋升及深造机会太少,经常倒班,护理工作未被患者及社会承认等原因,护士职业压力感高于普通人群.作为这一群体里有特殊性的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更大.护士工作压力的高低与她们身心健康、工作满意程度以及患儿和家长所提供的护理质量息息相关.面对这些压力,我院儿科门诊护士采取了良好的应对措施,消除压力源,效果满意.
作者:贾新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脑梗死后容易并发院内感染,多数为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后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方法 收集2005-01~2008-08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患者,参照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并发肺部感染前及并发肺部感染后不同时期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评分的变化.结果 共收集并发肺部感染病例85例,感染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24.3±5.2)分,感染后评分为(35.6±8.4)分,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例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死亡7例,病死率8.23%;838例无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死亡31例,病死率3.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并发肺部感染后明显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并发肺部感染可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程立山;高朋杰;陈晶;宋亚彬;宋宏杉;郭柳彩;张立志;冯俊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2.5 h视频脑电图(VEEG)在小儿发作性疾病诊断中的适用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1084例具有发作性症状的患儿进行2.5 h,包括清醒0.5 h,睡眠2 h的VEEG监测.结果 1084例中,平均记录2.5 h.247(22.8%)记录到临床发作,其中170例(68.8%)伴同步癫癇性放电,837例(77.2%)在监测中没发作,其中491(58.7%)有癫癇样放电,以NREM Ⅰ~Ⅱ期多.结论 2.5 h视频脑电图包括清醒和睡眠两部分,且时间长度安排合理,操作方便,是一种医生、家长、患儿都满意的脑电图检查方法.
作者:张俊;李湘蕾;陈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化素养教育与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化意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护理缺陷分析、典型病案讨论、责任护士经验交流总结、自我管理考核、职业礼仪培训,确保护理人员规范的职业行为.结果 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8%.结论 护理人员的职业化素养教育与管理是新形式下医疗改革的需要,符合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作者:闫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公民的法制观念逐渐提高,尤其是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责任举证倒置,病人在医疗服务中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医疗护理纠纷是困扰整个卫生系统棘手的问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一旦侵犯了病人的权益都有可能引起护患纠纷,因此防范护患纠纷是护理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作者:王巧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血糖对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96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及胰岛素干预组,各组分别于术后6 h、24 h、3 d、7 d 4个时间点取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Bax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高血糖组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Bax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胰岛素干预组上述指标均低于高血糖组(P<0.01),而高于假手术组,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糖能增加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和Bax的表达,降糖治疗对脑神经细胞凋亡起保护作用.
作者:范顺太;李平;王金兰;娄季宇;白宏英;陈江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精神异常型病毒性脑炎临床上较常见,但并没有正规的命名,常被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疾病[1].为了增强对此病的了解,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现对2004-01~2007-03我院收治的72例精神异常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忠祥;代义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氧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手术、脱水、止血、防感染、脑细胞代谢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除常规治疗外,应用高氧液500 ml静滴,2次/d,液体量计入当日输液总量,连续2周.分别于伤后治疗前和治疗后1 d、7 d、14 d抽血行血气分析检查,1个月后根据GOS评分判断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1 d、7 d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临床良好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氧液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广泛肺挫伤患者,早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改善脑缺氧,提高该类病人抢救成功率.
作者:谭宗德;林爱龙;钱晟;程新富;刘宗霖;张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脊髓梗死的临床及MRI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11例脊髓梗死病例的临床及MRI资料. 结果脊髓梗死急性起病,呈卒中样病程.主要表现为疼痛、瘫痪、分离性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MRI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高信号.横轴位显示病变位于脊髓前2/3区域.结论 脊髓梗死表现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MRI可多方位、多参数扫描,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齐连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支架成形术在治疗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50侧颈动脉狭窄进行支架成形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及脑血流值的变化.结果 48例患者中50支颈动脉接受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均成功解除,技术成功率100%, 48例患者术后脑血流值均有明显改善,其中39例(81.2%)临床症状症状消失或好转,术中栓子脱落1例,治疗后恢复.术后30 d随访42例,再狭窄2例,死亡2例.结论 支架成形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鹏;张希中;崔红凯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