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房扑动酷似房性心动过速1例

洪梅;刘劲松

关键词:心房扑动, 异位心律, 心电图诊断, 心律失常, 锯齿状, 等电位, 传导比, 杂音, 心率, 体检, 频率, 男性, 患儿, 房室
摘要:患儿男性,6岁.因心律失常人院.体检:BP 100/70mmHg,心率140次/min,律不齐,未闻及杂音.心电图(图1)示:异位心律,律不齐.Ⅱ、V1可见锯齿状F波,等电位线消失,F-F间期为0.28s,频率214次/min,每出现1次或2次F波即有1次QRS波,室率为120次/min.心电图诊断:异位心律,心房扑动(房室传导比例为1~2:1).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潜艇人员疗养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目的旨在了解潜艇人员疗养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本文对63例长航后潜艇人员分别在疗养前及疗养后,通过12导联体表同步心电图进行了QT离散度的检测,并与63例未行长航的潜艇人员进行配对性t检验分析.结果潜艇人员长航后在疗养前与疗养后QT离散度具有显著差异,经过疗养后潜艇员的QT离散度也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结论疗养对长航后潜艇员恢复健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强;彭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室性早搏二联律伴1:1室房传导

    患者男性,28岁.既往身体健康,有窦性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史.主因突感心慌、胸闷就诊.查体:心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早搏,各瓣膜无杂音.

    作者:王春兰;宿志庆;孙熙旋;赵东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DDD起搏器不同起搏方式心电图改变1例

    患者男,69岁.患高血压、冠心病十余年,因双束支传导阻滞(一度AVB伴间歇性LBBB)安置全自动DDD型双腔起搏器5年,近日前来复诊.心电图(图1上行)示:整帧心电图时而为自身心律,心率68次/min,一度AVB,P-R间期0.24s~0.26s,频发性室性早搏;时而为双腔起搏心律,起搏脉冲频率70次/min,起搏器房室传导间期(A-V)为240ms-280ms.心室起搏信号V之后的QRS形态各异,为室性融合波.

    作者:党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阵发性尖端扭转型房扑1例

    患者女性,60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因胸闷、心悸就诊.图中起始部P波消失,代之以F波.而R1~R10间F波为正向,形态锯齿状,其间无等电位线,为Ⅱ型房扑,随后R10~R13间F波由正向逐渐变浅并由正向变为负向,即由Ⅱ型房扑转变为Ⅰ型.

    作者:魏留臣;王春兰;徐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成对室早伴逆行P波1例

    患者男,54岁.临床诊断:心悸待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规则,频率79次/min.12导联心电图示右室上部室性早搏(PVS).

    作者:任燕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连发的房性和室性早搏2例

    例1男,71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右半结肠癌.图1为术后当天突发心悸、胸闷时急诊描记.Ⅱ导联示窦性心律,125次/min,P-R间期0.14s,有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有窦性P波,因P-R间期明显短于窦性P-R间期,可判为室性起源.

    作者:刘云;阳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电击伤所致心脏损伤及心电图改变

    目的了解电流流经体内的途径与心脏损伤程度及心电图改变关系.方法对50例电击伤患者,21例(A组)心脏在电流入口(即触电部位)、出口间,29例(B组)心脏不在电流出入口间,均作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及入院24h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出院前心电图检查.结果A组的CK-MB为(31.9±3.2)u/L,其中17例CK-MB异常,心电图异常4例.B组CK-MB为(12.5±2.5)u/L,其中4例心肌酶异常,心电图全部正常.结论在电击伤患者中,心脏在电流流经途径之间,其所受损伤程度远大于其它途径.

    作者:刘鸿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诱发心律失常.方法对TET者455例根据试验结果分为阳性组(A组),阴性组(B组).分析2组诱发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发生时间及年龄关系.结果出现心律失常106例(23.30%),其中A组74例(74/175),占42.28%;B组32例(32/180),占11.43%.A组严重心律失常显著高于B组.A组运动过程出现11例(14.86%),运动后28例(37.84%),运动过程及运动后35例(47.30%).结论随着年龄增加,A组心律失常亦随着增加,而B组则无此规律.阳性组较易诱发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建议把严重心律失常作为TET阳性诊断标准;TET存在一定危险性,需引起高度注意.

    作者:梁海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加速性交接性心动过速伴房早房性融合波

    患者男性,20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PⅡ、Ⅲ、aVF、V1~V6倒置(逆行P波),Ⅰ、aVR P-直立.P-R间期0.09s,心室率90次/min.为加速性交接性心动过速.

    作者:任珍;祁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室早诱发逆向性房室结双径路

    患者男,8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缺血型心肌病.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6次/min,P-R间期0.25s,一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时间0.08s,V5导联ST段下降0.05mV,Q-T间期0.50s.梯形图示室早(PVS)发放的激动沿房室结快-慢径路顺序逆传心房.从Ⅱ导联看出PVS后面跟随2个逆行P'波,第1个P'波受阻未下传心室,第2个P'波又沿快径路折返回心室,产生了完全性室性反复搏动.因快径路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至0.28s.

    作者:杨丽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导联同步记录显示极速型尖端逆转性房扑1例

    尖端逆转型房扑已不断见诸于文献,但未见同步记录中显示者,对于深入认识此种类型房扑受到一定限制,现报告1例.

    作者:梁智春;刘黎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肺栓塞的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

    肺栓塞(PT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PTE的心电图改变主要由其病理生理所决定.PTE发生后,机械性阻塞肺血管,肺血管床横截面积减少,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增高.PTE主要通过肺动脉压增加和右心室负荷加重影响心电图改变.

    作者:谢连英;蒋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巨大J波1例

    患者女性,53岁.车祸1小时人院.急查颅脑CT示:广泛性脑挫裂伤,生化全套均正常(钾、钠、钙、氯、乳酸脱氢酶、肌酶激酶、羟丁酸脱氢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94次/min,QRS波时限为0.08s,Q-T间期0.42s,STⅡ、Ⅲ、aVF、V2~V6压低0.05~0.3mV,TⅠ、Ⅱ、Ⅲ、aVF、V2~V6直立(图略).3h后再次复查心电图(见图1):窦性频率减慢,心率59次/min,QRS波时限为0.08s,Ⅰ、Ⅱ、Ⅲ、aVF、V2~V6导联见巨大J波,J波时间达0.09s,振幅高达0.50mV,Q-T间期延长达0.64s,个别导联见室性早搏,患者入院第2d病情恶化,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作者:马筱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V1、V2导联R/S>1的心电图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

    通常情况下,V1、V2导联R/S<1,V1V2导联R/S>1,可见于正常变异、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右心室肥厚(RVH)、心肌梗死(MI)、间隔支传导阻滞、室间隔肥厚、A型预激综合征(WPW)、右位心、气胸、急性肺栓塞、Brugada综合征.综合分析方可做出准确诊断,现对R/S>1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乔燕燕;汪吉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吞咽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男性,26岁,因车祸致右上肢及左下肢骨折,于2003年7月在本院外科住院治疗,入院后第3d早上进食馒头时吞咽过快,突然出现胸闷、心悸,心脏听诊:心率明显增快,>160次/min,立即给予床边心电图检查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80次/min,见图1);开始给予刺激迷走神经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约2h心内科医生会诊后,给予5%葡萄糖20ml+异搏定5mg静脉注射,静注结束时心律转为窦性心律;患者自觉心率变慢.

    作者:笪星星;钟美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动态心电图诊断变异型心绞痛1例

    患者女性,64岁.因反复胸部灼烧感3~4d入院.常规心电图示T波改变.入院时体检:BP 140/78mmHg,心率9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无殊.

    作者:莫丹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心电向量图对起搏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起搏心电图是自主心律与起搏节律的混合体.近十年来随着起搏器功能的日趋完善,起搏心电图表现得越来越复杂多变,成了目前心电领域的一个难点.

    作者:陈德芳;曹明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大小与房颤关系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狭窄者左心房大小与房颤的关系.方法对RHD二尖瓣狭窄的301例分为A组(房颤组)和B组(非房颤组),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检测两组左房大小,统计左心房大小均数标准差.结果左房前后径A组(54.2±7.32)m,B组(45.5士6.00)m(P<0.01).A组中合并有中度或重度二关瓣狭窄、关闭不全者,其左房前后径为(58.59士10.61)mm,其余为(51.58士8.07)mm(P<0.01).结论RHD二尖瓣狭窄病者伴房颤的左心房内径较无房颤组大,提示左房增大与房颤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陈海庆;周琳妮;谢伟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梗死致3分支阻滞伴右束支阻滞平面下方起源的室性并行心律

    患者男性,60岁.因脑梗死于2002年10月18日入院,临床为了解心律失常申请作心电描记.

    作者:杨妙珍;李楠;许士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54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儿童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特征,ST段改变情况及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作过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54例小儿动态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均有不同性质的心律失常,其中室性早搏(PVS)53例(98.15%),PVS二联律、三联律占PVS总数0.01~0.36%,多形性PVS 9例,多源性PVS11例,室速3例,无RonT现象;偶联间期<400ms 10例,401~599ms24例,>600ms 19例;PVS提前指数平均(1.45±0.30),平均易损指数(0.54士0.09),早搏以白天为主有33例(61.11%),夜间为主有16例(29.62%),昼夜均见4例(7.40%),剧烈活动后早搏减少者6例,室上性早搏23例(42.59%);受试者ST段均无缺血型改变;对窦房结功能影响不大.结论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PVS检出率较高,PVS二联律、三联律发生率低,单源性、多源性都可见,偶联间期,提前指数,易损指数与成人无差别,没有特征性.

    作者:秦地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