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王凤秀;贾邢倩
目的分析以心房起搏为基础的生理性起搏治疗慢快综合征(SFS)的疗效.方法对3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伴心房颤动(Af)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安装以心房起搏为基础的生理性起搏器.术后分别于1、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1年后每年随访1次.观察起搏器工作状态,有无Af及其它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24例患者未发Af,6例服用胺碘酮后未复发,2例有较多的房早而长期服用拮抗剂,2例转为持续性Af.结论 SFS者安装以心房起搏为基础的生理性起搏治疗,疗效肯定.
作者:姜正南;侯建民;吴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32岁.因股骨干骨折入院.查体心脏未见明显异常,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胸片、心脏彩超、血脂、心电图均正常.术后病人忽然心慌、胸闷、胸痛、气短.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112次/min,心电轴右偏+116°,QRS时限增宽但小于0.12s.V1、V2导联QRS波呈现rSR′型(图略),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图略).结合病史、症状,急性肺栓塞诊断成立.给予溶栓治疗后,病人的症状开始缓解,恢复正常后复查心电图示正常.
作者:刘敏;宋斌斌;管爱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近来,我们观察到1例脑挫伤患者在QRS波终末部出现明显的J波,并随着脑挫裂伤的好转,J波逐渐变小,后消失,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慧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性,40岁.临床诊断:特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频率72次/min,P-R间期0.18s,QT间期0.40s,可见连续5个快速的宽QRS波;特征:①QRS波前有P'波,P′-R间期0.16s,为房性心动过速;②异位心房率200次/min,房室传导比例1:1,房性QRS波时间0.16s,V5~V6呈R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作者:罗少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性,76岁.患冠心病10多年,心慌气短2h急来院.做心电图后以室上速静脉注射西地兰0.4mg后终止.
作者:周理;王晓梅;魏志梅;周春霞;安小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心房颤动(Af)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1998年1月~2001年12月共进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5 884例,检出持续性Af 161例,占2.7%.现对其中出现长R-R间期(指>1.5s)者的病因、发病年龄、性别、发生时间、频率、长度、次数报告如下.
作者:刘苓;刘蓉;阚瑞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心梗(MI)后心血管死亡率上升的机制包括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冠脉再栓塞.体液中儿茶酚胺水平上升或交感神经兴奋可加重心肌缺血的程度和心律失常的频率.β-受体阻滞剂能通过削弱交感神经活性所致的负面影响,阻滞MI后心脏结构重塑的病理过程,但β-受体阻滞剂同时也抑制左心室功能,成为促进MI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作者:谢连英;蒋萍;田锦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者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差异.方法对CHD者165例(A组),按国际心脏病学会(ISFC)和WHO临床命名标准分为5型,对照组(B组)150例.均记录24h DCG,进行HRV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①A组HRV时域和频域指标较正常人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性,P<0.05.②A组各型HRV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者HRV降低;不同类型CHD者之间HRV降低无显著差异性.
作者:曾春芳;姚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50岁.风湿性心脏病30余年,长期服药.因腹泻,一日数次,水样便入院.体检:BP:130/80mmHg.听诊:呼吸音粗糙,双肺干湿罗音.心前区稍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节律不齐,心音强弱不一.二尖瓣区可闻及Ⅲ/6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作者:罗东光;纪明月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左室肥厚(LVH)是一项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伴LVH的高血压(EH)患者,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现对68例EH伴LVH者的QTd变化特点、彩色二维超声心动图多普勒心脏的检查及舒张功能损伤程度进行同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燕;张宏才;朱小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及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早期静脉溶栓者心电监测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的主要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对66例26~66岁AM者施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同时进行心电监测RA的发生情况.结果 57例临床判定冠脉再通(再通率为86.4%).RA的发生以室性早搏(69.7%)、房性早搏(69.7%)及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56.1%)为主,其次为窦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24.2%).临床特点多为阵发性,可自行终止;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仅发生于冠脉再通组.结论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是溶栓后的特殊类型,作为一项无创性心电监测指标,具有判定冠脉再通,溶栓成功的可靠临床价值.
作者:闫忠华;刘书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性,32岁.因突发昏厥来我院就诊.口述:近2年来反复发作心慌、眩晕、近几日曾多次发生昏厥.体检:心界不大,心率56次/min,超声心动、脑CT均无异常,两肺阴性、肝脾未触及.同时作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P-R间期0.18s,Q-T间期延长达0.52s.随即收入院观察.
作者:陈小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窦性QRS波沿着基线发生尖端扭转很少见,现就本院遇见的4例分析报告如下.例1 患者男,53岁,农民.发热、胸痛20余天,呼吸困难1周入院.20d前突然发热,体温38℃,经抗炎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但呼吸困难无缓解,左胸呼吸音低,叩诊浊音,胸部X线片示左胸中等量积液,B超见左胸第6~10肋液性暗区,前后径10.3cm;心包未见积液.
作者:罗道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QT离散度(QT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其定义为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长QT与短QT之差(QT大-QT小)[1].大量临床研究显示QTd可作为反映心律失常的有效指标.QTd<50ms为大致正常,≥50ms有临床参考价值,≥80ms则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预测价值[2].本文主要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时与QTd的关系.
作者:陈月英;沈磊;黄景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者P波离散度(Pd)对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DCG)和超声心动图(UCG)监测并测量计算大P波间期(Pmax)、小P波间期(Pmin)和Pd.根据DCG检出的房性心律失常按Kleigar分级标准分为轻度房性心律失常组和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组.用UCG检测左心房内径.结果 EH者左心房内径增大发生率为73.2%,其严重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比例为82.74%,左心房内径正常者为16.8%,差异有显著性.左心房增大者出现Pmax和Pd增大,Pd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max增大者发生严重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比例为82.76%,Pmax正常者为25.93%,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左心房增大与Pd增大有关,是EH者发生严重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鹰;唐耀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急性脑出血(ACH)者临床上可出现类似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表现,称为脑心综合征.现对我院5年来收治的130例ACH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蒋兆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对50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合并左心室肥厚(LVH)(A组)的心电图诊断,与40例单纯完全性LBBB(B组)对照.结果 A组RⅠ+SⅢ、SⅢ>RⅡ、SV2、SV3、SV3>SV2、RV6>RV5、SV1+RV5、SV3+RV6、SV1+SV6等指标,与B组相比P<0.01,SV3>2.7mV,敏感性为89.2%,准确性为85.3%,特异性为87.9%;其次为SV3>SV2,敏感性为58.1%,准确性为61.6%,特异性为73.6%;SV3+RV6>4.3mV,敏感性为68.8%,准确性为63.7%,特异性为74.1%;RV6>RV5,敏感性为52.4%,准确性为60.4%,特异性为70.6%.结论 SV3、SV3+RV6>4.3mV、SV3>SV2、RV6>RV5、QRS>0.15s是LBBB合并LVH的有效参数.
作者:刘淑君;周映;侯红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46岁.5小时前发作心动过速就诊.本次无诱因突发心悸、胸闷、大汗淋漓、呼吸急促.既往有两次发作史,家族中无相同病史.一般情况差,神智清楚,烦燥不安,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无湿性罗音,心界向左扩大,无明显杂音,律齐,HR 184次/min,血压测不出,腹软,肝脏肿大剑下5cm,肋下3cm,边钝质中等,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侧踝关节轻度水肿.
作者:杜云惠;唐咏;山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是临床常见的一组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已作为一种根治方法被广泛应用.部分患者在射频前反复发作室上速,应用异博定、心律平虽能有效地终止,但这些药物半衰期相对较长,有可能抑制旁道或多径路,从而影响射频消融的顺利进行.ATP作为一种较强的治疗室上速的药物,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应用于临床,但易出现严重副作用未能广泛应用.本文报告在射频消融术过程中应用艾吉伴(腺苷)终止25例窄QRS波室上速,观察其终止室上速的疗效及电生理效应如下.
作者:钟志欢;柏本健;孙文琴;刘峰;韩虹;吴洪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36岁.于2003年10月26日晚饭前饮52度白酒约9两左右,晨3h睡眠中突感心前区疼痛,为压榨性疼痛,并向左肩放射,口服止痛片2片无好转,故急来我院就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即刻心电图示:Ⅰ、aVL导联ST抬高0.1mV,V1呈弓背抬高0.2mV,V2~V5导联呈上斜型抬高0.2~0.4mV且ST段形成单向曲线图.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院.
作者:邢亚坤;段彬彬;李纯芝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