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东光;纪明月
患者女性,32岁.因突发昏厥来我院就诊.口述:近2年来反复发作心慌、眩晕、近几日曾多次发生昏厥.体检:心界不大,心率56次/min,超声心动、脑CT均无异常,两肺阴性、肝脾未触及.同时作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P-R间期0.18s,Q-T间期延长达0.52s.随即收入院观察.
作者:陈小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50岁.风湿性心脏病30余年,长期服药.因腹泻,一日数次,水样便入院.体检:BP:130/80mmHg.听诊:呼吸音粗糙,双肺干湿罗音.心前区稍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节律不齐,心音强弱不一.二尖瓣区可闻及Ⅲ/6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作者:罗东光;纪明月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者P波离散度(Pd)对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DCG)和超声心动图(UCG)监测并测量计算大P波间期(Pmax)、小P波间期(Pmin)和Pd.根据DCG检出的房性心律失常按Kleigar分级标准分为轻度房性心律失常组和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组.用UCG检测左心房内径.结果 EH者左心房内径增大发生率为73.2%,其严重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比例为82.74%,左心房内径正常者为16.8%,差异有显著性.左心房增大者出现Pmax和Pd增大,Pd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max增大者发生严重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比例为82.76%,Pmax正常者为25.93%,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左心房增大与Pd增大有关,是EH者发生严重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鹰;唐耀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性,73岁.剧烈持续性胸痛3h入院,向左肩部放射,伴四肢湿冷,恶心、呕吐.有高血压病20年,规律服药,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体检:脉搏36次/min,血压70/45mmHg.神志清楚,口唇紫绀,皮肤湿冷,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早搏,心率46次/min,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缓,频发房性早搏,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诊断:AMI、心源性休克.
作者:赵世印;谭华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9岁.因咳嗽、咳痰来院门诊.体检:T36.8℃,P 82次/min,R 18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X线透视及心脏无异常.静息时心电图(图1A)示:Ⅱ、Ⅲ、aVF、V4~V6导联P波倒置、aVR导联P波直立,P-R间期0.10s,心率81次/min,考虑非阵发性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
作者:许金兰;丁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女,8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A、B 2条为CM5、CM1、同步描记的DCG.窦性P-P间期0.63~0.74s,频率81~95次/min.A条P1~4,P7~10呈2:1传导,B条P1~4呈2:1传导,自P5起呈3:2传导,所有窦性下传心搏的P-R间期固定为0.16s,颇似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AVB).
作者:刘弈;刘东;李国冰;沈文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7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为3导同步24h DCG不同时段的V5导联片段.图1B 2条为连续记录.图1A(12:08:08):窦性P-P间期0.734~0.710s(81~84次/min).P-R间期0.15s,QRS波为室上性.T波倒置.
作者:秦地茂;周从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性,76岁.患冠心病10多年,心慌气短2h急来院.做心电图后以室上速静脉注射西地兰0.4mg后终止.
作者:周理;王晓梅;魏志梅;周春霞;安小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对50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合并左心室肥厚(LVH)(A组)的心电图诊断,与40例单纯完全性LBBB(B组)对照.结果 A组RⅠ+SⅢ、SⅢ>RⅡ、SV2、SV3、SV3>SV2、RV6>RV5、SV1+RV5、SV3+RV6、SV1+SV6等指标,与B组相比P<0.01,SV3>2.7mV,敏感性为89.2%,准确性为85.3%,特异性为87.9%;其次为SV3>SV2,敏感性为58.1%,准确性为61.6%,特异性为73.6%;SV3+RV6>4.3mV,敏感性为68.8%,准确性为63.7%,特异性为74.1%;RV6>RV5,敏感性为52.4%,准确性为60.4%,特异性为70.6%.结论 SV3、SV3+RV6>4.3mV、SV3>SV2、RV6>RV5、QRS>0.15s是LBBB合并LVH的有效参数.
作者:刘淑君;周映;侯红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特别是重度中毒,常可引起心肌损伤,并被认为是死亡的重要原因.心肌损伤的直接证据是血中心肌酶升高和心电图异常.
作者:叶忠;王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72岁.自觉胸闷、头晕5d.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V1导联,基本心律是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42~52次/min.延迟出现的过缓的心室波R-R均齐,频率46次/min,呈室上性.
作者:马伟;王凤秀;贾邢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性,76岁.因心悸、头昏、气急1月余就诊.体检:心律绝对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胸片正常.临床诊断:冠心病.
作者:罗晓晖;许传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16岁.因心慌心悸伴双下肢无力5d入院.查体:T 36.5℃,R 19次/min,P 92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92次/min,律不规整,心音较低,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肌力3级,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邹建峰;彭志宏;顾法霖;宋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性,40岁.临床诊断:特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频率72次/min,P-R间期0.18s,QT间期0.40s,可见连续5个快速的宽QRS波;特征:①QRS波前有P'波,P′-R间期0.16s,为房性心动过速;②异位心房率200次/min,房室传导比例1:1,房性QRS波时间0.16s,V5~V6呈R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作者:罗少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左室肥厚(LVH)是一项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伴LVH的高血压(EH)患者,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现对68例EH伴LVH者的QTd变化特点、彩色二维超声心动图多普勒心脏的检查及舒张功能损伤程度进行同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燕;张宏才;朱小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睡眠期疾病的一种,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新近许多研究表明,SAS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多种病理和病理生理学改变,可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质量.SAS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关注,现报告如下.
作者:季英敏;张剑;徐凤琴;牛云枫 刊期: 2004年第04期
QT离散度(QT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其定义为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长QT与短QT之差(QT大-QT小)[1].大量临床研究显示QTd可作为反映心律失常的有效指标.QTd<50ms为大致正常,≥50ms有临床参考价值,≥80ms则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预测价值[2].本文主要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时与QTd的关系.
作者:陈月英;沈磊;黄景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目前通用的诊断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标准.方法将220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心室肥厚者的心电图,与220例超声心动图排除左心室肥厚者的心电图进行对照.结果目前通用的判断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标准,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低(P<0.05,但QRS电压对时间的积分却是判断左心室肥厚的较好指标.)结论 QRS电压对时间的积分应是判断左心室肥厚的较好指标.
作者:郭媛;刘培良;杨东;隋文乐;钟敬泉;张庆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心脏血管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而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占70%以上[1].早期诊断、发现心血管病变是非常重要的,而心电高频成分是心肌病变时出现的心电信号改变的一部分,是ECG所测不到的.近40年来,大量动物实验、病理组织及临床研究证明,心肌在发生病变时,其高频心电成份增加.现报告100例如下.
作者:陆黎萍;徐慧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窦性QRS波沿着基线发生尖端扭转很少见,现就本院遇见的4例分析报告如下.例1 患者男,53岁,农民.发热、胸痛20余天,呼吸困难1周入院.20d前突然发热,体温38℃,经抗炎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但呼吸困难无缓解,左胸呼吸音低,叩诊浊音,胸部X线片示左胸中等量积液,B超见左胸第6~10肋液性暗区,前后径10.3cm;心包未见积液.
作者:罗道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