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赵玲;何若苹

关键词:乳腺癌, 并发症, 中医药疗法, 综述
摘要: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多因正虚邪实,治宜扶正祛邪为主.当代中医接触到的患者多是手术后或放化疗后的患者,此时患者主诉为手术后皮瓣坏死,上肢淋巴水肿,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出现的血象下降,放射性肺炎以及肝损害等局部和全身症状.本文将近年来有关该症状的中医药治疗作一综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福建岁时除害灭病民俗的中医内涵

    我国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早已认识到许多疾病的流行与某些害虫有关.研究岁时民俗也可借鉴古人除害灭病的有效措施和丰富经验.本文从端午·烟熏除毒、挥洒雄黄酒、雄黄入筒燃放及六月六·曝晒火虫、重阳节·插茱萸等民俗活动中,挖掘其有益健康的内容,对防疫或有裨益.

    作者:肖诏玮;李君君;黄秋云;林端宜;原丹;马榕花;黄绥心;施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郑钦安阴阳辨证特点概述

    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证;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钦安先生认为,临证至关重要且难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辨清阴阳.其始终立足于先天一元,提出万病起于一元损伤,而一元又分为元阴、元阳,诸病无非元阴或元阳之亏虚所致.此乃钦安先生辨阴虚、阳虚之根本,也是其独到之处.

    作者:牟典淑;刘力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腔积液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超声对腹腔积液的诊断是极其简便、迅速、准确的.能测量腹腔内积液量的大小,能观察积液内有无漂浮物,能对腹腔积液的穿刺起到定位作用.尤其对腹腔积液的病因起到初步诊断的作用,对临床医师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措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疹或疱疹为主要等征.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并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的Hp清除率分别为76%、80%,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改善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谢静;余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点穴止痛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观察辨证循经取穴持续点按,对胃溃疡、胆囊炎、输尿管结石、痛经等空腔脏器疾病引起的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对30例住院患者辨证循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持续点按,观察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发现,阳陵泉穴对胆囊炎、胆结石、输尿管结石止痛效果较好.足三里穴对胃肠道疾病止痛效果较好.三阴交、太冲穴对痛经止痛效果较好.结论 提示循经远取穴位持续点按有迅速镇痛效果.且有简单、方便、迅速的优点,用于空腔脏器疾病引起的疼痛尤佳,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枝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舒胆和胃胶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目的 探讨舒胆和胃胶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肝气犯胃型和胆胃郁热型BRG患者1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0例,口服舒胆和胃胶囊,对照组80例,口服达喜;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治愈率37.50%,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7.50%、20.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舒胆和胃胶囊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贺瑞兴;马永广;程健;寇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清空煎治疗偏头痛机理探讨

    偏头痛属中医头风、脑风等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管神经性头痛,主要由神经-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以反复发作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其发病急骤、痛势剧烈、止作无时、痛止如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且常伴恶心、呕吐、失眠、焦虑等自主神经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医学界公认的难治疾病.随着社会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精神和心理高度紧张,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国内外对偏头痛的预防、治疗方法及药物研究很多,虽可不同程度地缓解症状,但副作用明显,且复发频率无显著降低.

    作者:张晓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角膜溃疡的辨证治疗与临证心得

    角膜溃疡是眼科临床为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治疗不当,极易形成角膜穿孔,虹膜脱出,引发严重的眼内炎,导致患眼失明,甚至殃及健眼.笔者从事中医眼科临床20年,一直致力于角膜病的辨治,兹将辨证治疗与临证心得略述如下.

    作者:朱文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治疗下腰椎退变

    目的 总结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治疗下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半椎板或全椎扳切除、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患者28例.结果 28例随访4~28个月,平均11个月.临床评价:优14例,良13例,尚可1例.无一例出现永久性神经损伤手术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植骨密度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加深,钛网融合器无下陷,椎间隙高度无丢失,椎弓根螺钉系统无断裂和移位.结论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治疗下腰椎退变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王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临床应用

    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和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为典型特征的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病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病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是预防这些严重致死性疾病发生的根本措施.预防动脉硬化,在发达国家现在已经成为和预防癌症相提并论的大健康问题了.我们一般容易认为动脉硬化只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其实人们十几、二十多岁的时候病变也会悄悄的发展.

    作者:李亚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47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法.治疗组25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中医药治疗,对照组22例以西医治疗为主.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82.8%,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衰有较好疗效.

    作者:罗列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褚玉霞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经验

    本文对褚玉霞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褚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病的基本病机是肾虚血瘀,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以活血化瘀,软坚消癥,补肾益精为治疗的基本法则,临证选方用药颇具特点.

    作者:吴青燕;王占利;朱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医院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主任医师医疗查房示范

    临床疗效是中医学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主任医师查房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本文试图通过非小细胞肺癌的主任医师查房来探讨中医查房思路、规范化查房模式;西医的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分期、行为状态评分;中医辨证施治及随证加减、中成药应用;西医治疗及今后治疗计划.护理包括辨证施护和生活饮食起居调护.

    作者:殷东风;高宏;潘琳;李鹰;张洁;张宁苏;邢玉庆;朱颖;潘玉真;唐广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10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方法 18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02例,对照组85例.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维脑路通注射液静脉点滴.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1.3%、94.1%;对照组分别为50.6%、87.1%;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较满意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对促进患者康复,预防中风后遗症,具有特别临床意义.

    作者:叶志光;罗敏;杨兴平;叶立林;苏秀珍;李育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温肤活血止痛膏治疗手部冻疮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温肤活血止痛膏治疗手部冻疮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手部冻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局部涂抹温肤活血止痛膏;对照组39例,局部涂抹冻疮膏.一般治疗,包括保暖、运动锻炼、手部保养等措施,二者相同.1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温肤活血止痛膏治疗手部冻疮疗效可靠,是临床治疗冻疮的良好方药.

    作者:王全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知柏地黄丸合生脉饮化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0例

    更年期(现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变化.笔者自2005年9月至2008年8月间以知柏地黄丸合生脉饮化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晓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浅谈中医药在高血压防治中的运用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由多基因遗传、环境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全身性疾病[1].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通常所指的高血压,就是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多发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郜志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复苏困难的重症瓣膜病人心肌保护方法

    目的 总结9例复苏困难的重症瓣膜病患者成功复苏经验,尝试心肌保护新方法.方法 对经多次除颤不能复苏的重症瓣膜病患者,采用再次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温冷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持续灌注,待心脏复苏后再开放升主动脉的方法.结果 9例复苏困难的重症瓣膜病患者均自动复苏.结论 再次阻断升主动脉,行4:1半钾冷血停搏液诱停加纯温血(不含停搏液)持续灌注,待心脏复苏后再开放升主动脉的方法为复苏困难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成功复苏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冼明海;梁荣鑫;廖益永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慢肾消浊饮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6例

    蛋白尿是慢性肾炎主要特征之一,持续性蛋白尿不仅反映肾小球损伤,而且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是一个独立导致肾脏病变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减少和控制蛋白尿是预防肾小球硬化及进入肾衰竭的关键.2005年6月以来,我们观察治疗26例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天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