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荣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疗效以及总结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防治及临床观察.方法 2006-06~2008-04期间,选择我院儿科住院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19例,在其发病后6d内接受血浆置换治疗,血浆分离速度3~5ml/min,一次置换血浆的量占患者体重的4%,治疗次数≥2次.结果 14例患者痊愈后出院,5例患者好转后出院退出治疗.结论 血浆置换是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治疗过程中正确的临床观察为该治疗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作者:李素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复习有关文献,对我科122例微创术中16例再出血进行总结及原因分析.结果 本组16例病人中短拔管时间48h,长6d,经 CT证实血肿清除率为95%~98%,死亡6例,病死率37.5%.结论 多靶点微创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创伤轻微、疗程短.高龄体弱和重要脏器有疾病的患者也可采用.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很好方法,可降低其致残率及病死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王宏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护理继续教育,从广义上讲.就是建立在已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对过去所掌握的知识、技术和工作方法不断加以改进的终身学习过程,在职护士的护理继续教育也是提高护士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我国的继续护理学教育起步比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概念,尽管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中取得不少成绩,但还存在内容局限性大,仅局限于护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缺乏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内容[1],尤其是健康教育和医患沟通技巧等知识.三年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对全院护士强化健康教育和沟通技术的培训和应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总结如下.
作者:陈爱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0岁,因交通意外致头部外伤后昏迷入院,入院时颅脑CT检查示: 右额颞顶区急性硬膜下血肿,脑组织挫伤,脑疝形成.
作者:毕建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进展性卒中的有效措施,从而改善急性进展性卒中的预后.方法 将9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6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部皮下注射,2次/d,连用7d,同时尿激酶30万U+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连用5d,余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46例,血塞通500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共14d.结果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卒中有明显疗效,使用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付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的起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效果, 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6例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以动眼神经损害为主,激素治疗头痛症状在48~72h内迅速缓解,眼肌麻痹症状恢复较慢,2例10d左右缓解,3例随访2个月缓解,1例随访4个月好转,6个月时仍有轻度复视.结论 Tolosa-Hunt综合征老年人多发,急性起病,头痛伴眼肌麻痹,激素治疗敏感,头痛症状缓解快,眼肌麻痹恢复慢,预后良好,头颅影像检查有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李照凯;郭雅聪;郭月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在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 对4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2组在年龄、性别及APACHⅡ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监测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分析,观察自主拔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HR和RR减慢、MAP降低、SpO2和动脉血气结果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自主拔管率要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应用咪达唑仑治疗,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用药安全.
作者:李拥军;李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通心络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了解通心络发挥作用的病理生理基础及作用环节.方法 将我院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基础治疗加脑复康.治疗组:基础治疗加通心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疗效、肢体功能康复及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肢体功能康复、认知功能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治疗脑梗死疗效可靠,通过消除体内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性损伤及微小循环障碍等,从而保护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体积,改善血脑屏障,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王宗元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急危重症,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我科自2004-10~2006-10,采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雪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注意用抗凝及脱水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针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2周后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78.62%,对照组有效率52.91%,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有效.
作者:张素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我科在1998-2006年从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中共做脑脊液置换239例,脑脊液置换测得的脑脊液压力变化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玉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动脉的主干或其分支血管痉挛,狭窄或闭塞,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作者:林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脑干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发生率在创伤中常属前位或仅次于四肢骨折.如何避免或减轻损伤对脑功能的影响,提高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则至关重要.
作者:杨永荣;贾红岩;刘秀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近20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和痴呆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伴有血管性因素的认知功能障碍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笔者就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概念、意义、流行病学特点、分类、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汪皖君;王新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神经精神性狼疮的效果.方法 对72例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应用鞘内注射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I及脑脊液分析.结果 66例(91.7%)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35例(48.6%)患者复查头颅CT或MRI有好转,并且治疗后脑脊液压力下降.结论 甲氨蝶呤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是针对神经精神性狼疮行之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徐建银;刘泽有;郑献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多由于缺氧或产伤引起.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为主要特征.病死率较高,存活者也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2004-01~2008-01共收治38例,现将临床识别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胥素平;赵梅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不断增高,且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研究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特点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身心合一的整体护理策略,对降低卒中病死率,减轻致残程度,提高治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近几年急性脑卒中非昏迷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策略分析如下.
作者:于素贞;徐琳;张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舒乐安定为新型抗焦虑药,具有用量少、疗效显著、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其镇静催眠作用比硝基安定强2.4~4倍,临床上已经广泛使用,测定该药的方法有薄层分析法[1]、紫外分光光度法[2]、气质联用技术[3]、高效液相色谱[4]、及荧光法[5]等.本文应用硫酸显色反应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血清中的浓度进行测定.
作者:李淑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致偏头痛、痴呆、妊高症、抑郁症等多种疾病,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及与部分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马聪敏;李亚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随机将82例癌症化疗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探讨心理干预对癌症化疗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评症状量表(SCL-90)对2组病人进行心理状况评定.结果 干预后2组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总均分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住院时间对照组(15.8±3.90)d,观察组(10.8±2.10)d,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示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减轻化疗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姚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