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再出血16例临床分析

王宏涛

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微创术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复习有关文献,对我科122例微创术中16例再出血进行总结及原因分析.结果 本组16例病人中短拔管时间48h,长6d,经 CT证实血肿清除率为95%~98%,死亡6例,病死率37.5%.结论 多靶点微创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创伤轻微、疗程短.高龄体弱和重要脏器有疾病的患者也可采用.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很好方法,可降低其致残率及病死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脑康液颈总动脉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自2002-05~2004-04我们采用自拟脑康液颈总动脉注射治疗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军;李静;张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10例肝性脊髓病的临床分析

    肝性脊髓病是肝硬化较少见的并发症,以逐渐发生的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为主要特征,是继发于肝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神经系统继发症.我院自1990-2007年共收治该病1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予川;张自富;范波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电运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电运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对27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运用电运动治疗.结果 电运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总有效率为92.6%.结论 电运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有消炎、镇痛,解除腰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神经和组织营养代谢作用,使腰疼痛症状得以缓解.

    作者:崔豫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微创治疗分析

    我们于1999-07~2002-07,应用YL-1型特制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进行微创穿刺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ICH)119例(超早期),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军亚;杨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儿科病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调查一年内我院儿科住院病人1806例,进行医院感染因素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76例,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和消化系统感染为主.结论 针对医院感染因素,应以预防为主,加强管理,减少发病率.

    作者:杜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早期监护

    冠心病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供血不足和缺氧,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常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逐年增高趋势,尤以老年患者居多.

    作者:闫保君;黄秋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

    目的 选择适当的时机吸痰.方法 采用无菌吸痰方法,吸取病人的痰液.结果 病人呼吸道通畅,减少了支气管黏膜损伤.结论 适时吸痰是保证呼吸通畅,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王颀;吴开丽;张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的变化与分析

    我科在1998-2006年从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中共做脑脊液置换239例,脑脊液置换测得的脑脊液压力变化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玉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手术治疗后颅窝肿瘤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后颅窝肿瘤特点及显微手术方法、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45例后颅窝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理结果包括: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血管母细胞瘤、胆脂瘤、畸胎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血管畸形.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14例,大部分切除6例,术后死亡2例.结论 后颅窝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掌握手术原则,采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和术式,注意术中肿瘤切除与功能的保护,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光;张景龙;李治国;侯前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56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观察护理治疗是否合理及时,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存及愈后 .我院从2005-01~2007-12共收住院脑出血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56例,经进行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段慧玲;高重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血流动力学性脑缺血事件的发病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血液黏滞度的调节机制异常和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探讨脑梗死的预防性治疗新方法.方法 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综合征(GS)患者检出情况以及红细胞比积(Hct)与抗利尿激素(ADH)水平.结果 病例组GS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Hct和ADH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GS亚组的ADH分泌不随Hct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分水岭脑梗死的GS患者中,ADH有相对性的分泌不足,主要表现在Hct高水平时的峰值分泌不足.

    作者:刘运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静脉自控镇痛法用于神经外科头部手术患者镇痛的临床体会

    2004-07~2007-06我院对130例神经外科头部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报告如下.

    作者:王华;赵纯;王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血浆脑钠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对急性脑缺血期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影响.方法 应用美国Triage诊断仪检测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晨起空腹血BNP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BNP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BNP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结论 BNP水平与脑梗死以及梗死面积有相关性,且在经过治疗后BNP水平明显下降,BNP的利钠、利尿、扩血管作用致血压下降,血容量减少,使脑灌注减少,从而引起梗死周围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缺血进一步加重,造成坏死.同时也会减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水肿的发生.

    作者:骆金玺;魏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预防脑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29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性质和部位.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2%)明显高于对照组(34%).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8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50%).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动脉窦部多(49%),其次是颈总动脉(31%)、颈内动脉(20%).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并早期干预对于减少和推迟脑梗死发生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牛殿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致过敏反应1例分析

    1 一般资料患者发作性右侧肢体活动不便半天,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入院.共发作3次,发作时右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低,体检:神志清,伴轻微头晕及恶心.由于患者发作频繁,发作时右侧肢体完全瘫痪,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100ml尿激酶50U溶栓治疗.患者在静滴尿激酶后约2min出现胸闷憋气,考虑为尿激酶过敏所致.遵医嘱给予更换液体并静推氟美松5mg,持续吸氧,处理后患者胸闷憋气症状逐渐缓解并消失.

    作者:付春红;朱秀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护理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具有可比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疗程10d,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复方丹参20ml静滴疗程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78%.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其不良反应少,便于观察与护理.

    作者:吕文秀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程度与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部位、大脑梗死面积、并发肺部感染和预后等的关系.方法 入选的68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05-04~2007-04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以往无脑卒中史,意识清醒,能正确提供病史,配合体格检查,理解一般指令,能接受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障碍程度评估.根据吞咽障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进行比较.结果 吞咽障碍程度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无明显关系(P均>0.05).与脑梗死部位、大脑梗死面积关系密切,重度吞咽障碍多见于脑干梗死和大脑大面积梗死患者(P<0.05、0.01).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明显多于轻、中度患者,预后也差(P均<0.01).结论 脑干梗死和大脑大面积梗死患者常合并重度吞咽障碍,并发肺部感染多见,预后也差,临床上应提高警惕.

    作者:杨柳;王蕾;朱晓东;陈哲萌;尤克;丁美华;马娟妹;徐红卫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奥美拉唑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100例脑出血患者应用奥美拉唑对并发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40mg静滴,1~2次/d,共2周,其间观察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的指标以及对病死率等的影响.结果 预防组和对照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急性期病死率分别为2%、18%和19.4%、33.01%(P<0.01).结论 奥美拉唑不仅可明显降低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改善急性期的预后.

    作者:叶科军;冯国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小儿头面部血管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治疗研究

    小儿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组织学上具有一般肿瘤的特性.临床上尚未见其恶变的报道,尽管小部分小儿血管瘤有时可因血管栓塞而消退,但生于头面部的血管瘤可能严重影响美观,因而,小儿头面部血管瘤还需要尽早积极治疗.

    作者:楚天骄;雷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异位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垂体前叶细胞,位于蝶鞍内.垂体腺瘤发生在其他部位者极为少见,称为异位垂体腺瘤(EPAs).异位垂体腺瘤的诊断早在1909年就有报道,70年代后期以后随着诊断设备等技术的提高,报道例数逐渐增多.

    作者:高飞;张鹏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