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张鹏远
1995-04~2007-12我们对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舒适的护理干预,经过精心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桂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先进的、高精密、智能化的医疗设备成为各医疗单位进行医疗、科研、教学,以及预防保健等各项工作的基础.它为临床提供了许多便利,给患者提供许多可靠的诊断技术及治疗手段.大型、多功能、技术含量的医疗设备成为医院医疗水平的一种标志[1].因此充分发挥医疗设备在医院工作中的效能,是取得佳诊疗效果,好科研成果和好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的部位及容积与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出血性卒中患者的SCT扫描资料.结果 78例脑出血病人37%伴随脑室内出血,丘脑和脑干的血肿合并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7%和40%.结论 约1/3以上的脑出血患者发生脑室内出血,脑出血的部位和容积预示脑室内出血的可能.
作者:陈哲;郭君武;冯广森;李兆强;郑惠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混合性脑卒中是指脑内2个血管区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发生的出血和梗死[1].混合性脑卒中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因为它既有出血又有梗死,治疗存在着矛盾.治疗的共同点:卧床,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护理,防止压疮,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控制脑水肿,防止感染及应激性溃疡.
作者:许建国;贵航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在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 对4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2组在年龄、性别及APACHⅡ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监测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分析,观察自主拔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HR和RR减慢、MAP降低、SpO2和动脉血气结果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自主拔管率要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应用咪达唑仑治疗,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用药安全.
作者:李拥军;李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科学实施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提高标本送验质量,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 设置标本存放间,制订标本送验程序及管理条例,实行巡回护士、专职标本核对护士、病理室人员三级签名负责制.结果 保障病理标本的安全送验, 杜绝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结论 实施手术标本安全管理,保证了病人术后治疗的安全性,为手术人员自我防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作者:曾昭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随机将82例癌症化疗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探讨心理干预对癌症化疗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评症状量表(SCL-90)对2组病人进行心理状况评定.结果 干预后2组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总均分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住院时间对照组(15.8±3.90)d,观察组(10.8±2.10)d,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示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减轻化疗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姚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程度与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部位、大脑梗死面积、并发肺部感染和预后等的关系.方法 入选的68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05-04~2007-04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以往无脑卒中史,意识清醒,能正确提供病史,配合体格检查,理解一般指令,能接受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障碍程度评估.根据吞咽障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进行比较.结果 吞咽障碍程度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无明显关系(P均>0.05).与脑梗死部位、大脑梗死面积关系密切,重度吞咽障碍多见于脑干梗死和大脑大面积梗死患者(P<0.05、0.01).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明显多于轻、中度患者,预后也差(P均<0.01).结论 脑干梗死和大脑大面积梗死患者常合并重度吞咽障碍,并发肺部感染多见,预后也差,临床上应提高警惕.
作者:杨柳;王蕾;朱晓东;陈哲萌;尤克;丁美华;马娟妹;徐红卫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APN)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肌电图检测52例CAPN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和胫神经的NCV,并与26例健康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CAPN患者的NCV异常率为73.12%,明显高于对照组;下肢NCV异常率(80.77%)高于上肢异常率(76.47%);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82.73%)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75.26%).结论 NCV检测可作为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方法之一.
作者:陈雪芬;王灵芝;冯雪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要点.方法 做好入院评估及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术后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防压疮、防粘连,康复训练.结果 397例中367例伤口1期愈合,28例发生脑脊液漏后伤口延期愈合,19例经再次手术修补后愈合,2例死亡.多数患儿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做好小儿TCS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儿家长对手术治疗和护理的理解和配合,有助于及早防治并发症,大限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淑敏;武慧玲;刘福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学女教师在事业和家庭一肩挑,身体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方法 对2007-12 5所中学在册女教师60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600名女教师心理压力来源.结果 此次共发问卷600份,收回532份,有效卷503份.就不同调查内容、人数所占比率的调查,认为有思想压力的465人,占92.45%,无思想压力38人,占7.55%.结论 绝大多数女教师在事业和家庭一肩挑的情况下,当各种压力成为心理负担时,能自我想法调节,并希望得到有利于身心健康心理压力疏导.
作者:黄秀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肝性脊髓病是肝硬化较少见的并发症,以逐渐发生的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为主要特征,是继发于肝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神经系统继发症.我院自1990-2007年共收治该病1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予川;张自富;范波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52例脑外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29例和对照组(西医治疗)23例,治疗组采用西药、心理治疗并配合中药和手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西药和心理治疗,共治疗6周.结果 治疗组痊愈14例,好转4例,有效6例,无效5例;对照组痊愈7例,好转3例,有效6例,无效7例.2组比较采用Ridit分析,(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综合征优于常规西医保守治疗.
作者:王文彪;赵新利;王剑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降纤、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病后6~24h符合颈内动脉系统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给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测定及凝血功能测定,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得分2组治疗前后均有进步,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57%,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凝血功能检查,FIB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PLT、PT、INR、APTT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效果好.
作者:陈碧琳;涂冬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小儿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组织学上具有一般肿瘤的特性.临床上尚未见其恶变的报道,尽管小部分小儿血管瘤有时可因血管栓塞而消退,但生于头面部的血管瘤可能严重影响美观,因而,小儿头面部血管瘤还需要尽早积极治疗.
作者:楚天骄;雷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进展性卒中的效果.方法 将起病在72h内的85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连用14d,同时用低分子肝素钙0.4ml, 2次/d,腹部皮下注射,连续7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前后检测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TT、PT、APTT 轻度延长,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而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在治疗后2周、4周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较好,有利于进展性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卜淑芳;尹帅领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神经精神性狼疮的效果.方法 对72例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应用鞘内注射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I及脑脊液分析.结果 66例(91.7%)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35例(48.6%)患者复查头颅CT或MRI有好转,并且治疗后脑脊液压力下降.结论 甲氨蝶呤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是针对神经精神性狼疮行之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徐建银;刘泽有;郑献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DM)并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病因.方法 选取2005-2007年收治的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CT和临床资料研究发现32例并发无症状性脑梗死,对代谢控制状况进行检测,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DM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随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高血脂、年龄、病程的增高而升高.结论 高龄、病程长、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DM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段德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冠心病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供血不足和缺氧,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常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逐年增高趋势,尤以老年患者居多.
作者:闫保君;黄秋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置入喉罩静脉全麻与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手腕部神经损伤修复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诱导:A组瑞芬太尼2.5μg/ml+丙泊酚3.0μg/ml,B组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诱导后均置入喉罩.术中维持:A、B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3μg/ml),分别采用复合靶控瑞芬太尼和间断静注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各组麻醉前(T0)、诱导后(T1)、置入喉罩后(T2)、拔除喉罩(T3)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 2组诱导时间(A>B)、术毕睁眼时间(A>B)、定向力恢复时间(A>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诱导后心率明显低于A组;A组T1、T2、T3时收缩压明显低于B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置入喉罩静脉全麻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手腕部神经损伤修复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术后苏醒迅速,是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姚群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