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感染诱发性急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林春玲;赵延明

关键词:急性荨麻疹, 感染, 临床特征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感染诱发性急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83例感染诱发性急性荨麻疹的老年患者资料,分析总结其病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上呼吸道感染占感染诱发性急性荨麻疹病因的55?4%,所有患者躯干均出现红色风团伴瘙痒,感染诱发性急性荨麻疹的老年患者中相关实验室指标阳性率高的是前降钙素原(98?8%),白细胞升高占84?3%;95?2%的老年患者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内服抗组胺药治疗后获得良好疗效。结论病毒性感染尤其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引发急性荨麻疹的主要病因,相关实验室指标如前降钙素原是有效诊断指标。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不同冠脉病变程度与胆红素水平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不同冠脉病变程度与胆红素( TBI)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38例)、双支病变组(40例)和三支病变组(39例),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组患者TBI水平差异,并分析不同冠脉病变程度( Gensini 积分)与 TBI 的相关性。结果3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 BMI )、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T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TC、TG、LDL水平升高,HDL、TBI水平降低( 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BI等因素是影响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TBI水平降低与冠脉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相关,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病变程度。

    作者:黄玉艳;陈然;刘赵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及脉搏波传导速度对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2005年从北京地区干休所选定725例老年人,填写调查表,测量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2010年再次调查上述人群,复测baPWV,探讨导致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5年前高血压病史、吸烟及右侧baPWV增高是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baPWV增高可能独立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成为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作者:吕芳;赵玉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加速度计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帕金森病( PD)是一种常见神经变性疾病,包括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的运动症状和睡眠障碍、认知损害、嗅觉减退等非运动症状[1]。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以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作出客观、精准的判断,提高早期诊断率、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并对药物和其他治疗的疗效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

    作者:郑慧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脏康复及社会支持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及社会支持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2例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 n=22)和对照组( n=20)。康复组于手术前、后均给予逐渐递增的运动和适当的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术后2组均接受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简易医学问卷调查;2组均于手术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 SF?36)、6 min步行距离(6MWD)来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康复组SF?36中躯体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康复组6MWD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患者的社会支持与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与SF?36总分呈正相关( P<0?05)。结论心脏康复可以提高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生活质量,同时社会支持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患者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减轻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反应。

    作者:陈艳红;孙涛;李慧;薛俊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美罗培南输注时间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美罗培南输注时间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脓毒症的老年患者96例,治疗前随机分为延长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8例,延长组患者每次以输液泵输注美罗培南1 g,控制输注时间为3 h;常规组患者美罗培南1 g,每次以输液泵控制输注时间为30 min。其他治疗方法相同。观察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序贯器官衰竭( SOFA)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率、不良反应及28 d病死率。结果延长组抗生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SOFA评分、MODS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低于常规组( P<0?05),2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延长输注时间方法,可提高美罗培南治疗老年脓毒症的疗效。

    作者:谭云辉;冯丽;徐圣君;黄晓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肥胖相关基因rs9939609多态性与妇科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经研究者发现,肿瘤与细胞增殖周期的失调相关,尤其是G1期启动的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相关基因(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FTO)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发现的与体质量指数( BMI)显著关联的基因,正常人群中,携带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 rs9939609风险等位基因可使 BMI增加,肥胖发生风险增加[1]。李建新等[2]发现,女性更年期肥胖的发病率增高,且其肿瘤的发病率亦增加。到目前为止,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肥胖会提高一些肿瘤疾病的发病率[3],如乳腺癌、食管癌、肝癌等。有报道显示,在美国新确诊的肿瘤病例中有3?2%要归咎于肥胖[4]。

    作者:舒龙;张泽;袁超燕;李素萍;武玉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妇女围手术期管理新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老年人的定义为生理年龄≥65岁。随着社会人群期望寿命的提高,女性绝经后生命阶段也在延长,而老年女性的妇科疾病发病并不罕见,妇科手术人群的老年女性比例也在逐年增加。手术安全性对老年患者的手术实施非常关键,规范的围手术期管理是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刘晓燕;任慕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在我科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口服,600 mg,2次/d,对照组患者口服安慰剂,观察时间为1年,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加重频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CAT评分有无变化。结果终73例患者(治疗组36例,对照组37例)完成此研究,2组患者在年龄、FEV1、治疗前1年内急性加重频率及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急性加重频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FEV1、CAT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能减少高风险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发生。

    作者:尹义平;周琴;郭光云;杨力;艾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老年功能性腹胀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索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老年功能性腹胀( FB)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FB患者共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7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研究组27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对比2组腹胀积分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对照组治疗4周后腹胀积分为(3?30±0?37)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腹胀积分为(2?31±0?36)分,治疗4周时腹胀积分为(1?20±0?22)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92?59%)较对照组(74?07%)明显提高,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F?36量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及活力等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FB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腹胀症状及生活质量。

    作者:黄招兰;黄星;吴淑芳;郑小利;戴平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泌尿外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泌尿外科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诊疗及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资料,并对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386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145株,占37?57%;其次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11?40%和9?33%。不同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分别为96?52%和90?28%;粪肠球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00%;屎肠球菌对克林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达到100?00%、94?29%、91?43%。结论泌尿外科患者发生感染主要是由留置导尿时间较长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引起的,临床医师应规范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丹;万小旭;吴宝刚;王佳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人营养状况与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愈合的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入院时营养状况与手术切口延迟愈合之间的关系,为老年患者临床营养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简易营养评价精法( MNA?SF)评分和糖尿病筛查,将22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营养良好+糖尿病组、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糖尿病组。研究各组MNA?SF评分与传统营养指标、血清营养学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与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术前MNA?SF评分与血清营养学指标所反映的营养评价结果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共64例患者发生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为28?32%,其中营养良好组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3?57%)明显低于营养不良组(33?33%);切口延迟愈合组MNA?SF评分及其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正常愈合组。结论 MNA?SF营养风险评估是老年人营养状况评价的可靠方法,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和糖尿病与股骨颈骨折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紧密相关,MNA?SF营养风险评估和血清营养学指标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朱冬梅;刘国印;王梦茹;徐院生;王进;鲍磊;杨正倩;陈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出血风险与年龄、体质量指数相关性分析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手段主要以药物治疗和介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任何治疗方法都需要规范的抗血小板治疗支持。目前,中国登记的因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需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已经超过45万[1]。近年来,不少学者研究发现,老年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2?5]。我们设计前瞻性研究,通过长期观察,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期间出血风险与体质量指数( BMI)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乔树洲;刘丽华;党涛;白志冬;王煜;任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H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低增生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33例临床研究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加之环境污染的因素,目前老年白血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为主,约占全部老年白血病的50%以上。老年AMI是一类在生物学上和临床表现上与年轻患者不同的白血病。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加之老年AML患者常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且部分患者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而来等原因,导致此类患者对常规化疗耐受性较差、缓解率低、骨髓抑制时间长、合并症多、治疗相关死亡率高。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HAG方案治疗老年低增生性AML 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田培军;朱卫民;王晓军;陈芳;陈士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跌倒风险评估及多学科团队干预对住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的作用评价

    目的:探讨对住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及多学科团队干预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于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科住院的能独立行走或借助工具行走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52例作为干预组,均接受跌倒风险评估及多学科团队干预;选择2013年1~12月于北京老年医院同科住院的能独立行走或借助工具行走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39例作为对照组,均未接受跌倒风险评估及多学科团队干预;比较2组跌倒发生率和产生医疗纠纷的例数。结果干预组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60%比11?51%, P<0?05);干预组住院期间跌倒相关医疗纠纷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结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及多学科团队干预能有效减少住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发生率,减少相关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李文杰;李沫;郝智慧;母海艳;吕继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硬膜外与硬腰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硬膜外与硬腰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包括大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大感觉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大运动阻滞时间与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中心静脉压、心率、收缩压与舒张压。结果(1)观察组患者大感觉阻滞平面较对照组大,大感觉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长,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大运动阻滞时间均较对照组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2)术中2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心率、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术前,术中收缩压显著低于术前( P均<0?05),术中观察组中心静脉压、心率、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硬腰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好,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对稳定,安全可靠。

    作者:马燕;苑贵敏;章彦;王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开颅夹闭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12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采用显微外科夹闭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血管内介入法治疗,观察2组手术疗效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预后评估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GOS),并回顾性调查分析观察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各项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夹闭成功率为95?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9%( 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1%( 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Hunt?Hess 分级、CT Fisher 分级、合并高血压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外科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手术成功率高且并发症较少,Hunt?Hess分级、CT Fisher分级、合并高血压等因素是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永昌;杨明;李少泉;李亮;刘国昌;王艳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前言--重视老年妇科疾病的手术治疗

    老年妇女是否可以手术,尤其≥70岁妇女能否耐受手术?有哪些常见妇科手术?这些手术有无新进展以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本专题论坛所讨论的几个专题均是围绕老年妇科常见疾病,这些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的疾病,大多数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但老年人脏器功能衰退,且多数合并内科疾病,使得手术风险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妇产科医生充分了解老年女性妇科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决定患者能否手术、使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使手术真正能够给患者带来益处,是非常有益且必要的。

    作者:应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 TIA)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30 mg/次,2次/d,2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前后 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5);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CRP、MMP?9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EPO水平比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MMP?9及EP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于老年TIA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通过促进EPO水平,降低CRP、MMP?9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刘悦;刘向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感染诱发性急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感染诱发性急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83例感染诱发性急性荨麻疹的老年患者资料,分析总结其病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上呼吸道感染占感染诱发性急性荨麻疹病因的55?4%,所有患者躯干均出现红色风团伴瘙痒,感染诱发性急性荨麻疹的老年患者中相关实验室指标阳性率高的是前降钙素原(98?8%),白细胞升高占84?3%;95?2%的老年患者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内服抗组胺药治疗后获得良好疗效。结论病毒性感染尤其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引发急性荨麻疹的主要病因,相关实验室指标如前降钙素原是有效诊断指标。

    作者:林春玲;赵延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同期和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双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老年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选择同期和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受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9例。其中同期置换治疗患者为28例,分期置换治疗患者为21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2种手术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优势,而分期关节置换术在术后血红蛋白、术后引流量和术后输血量方面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在并发症方面,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分期治疗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膝关节功能评分( 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同期和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侧膝骨关节炎均能够取得理想的术后功能恢复,掌握好手术指征以确保取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潘风雨;罗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