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孤立性肺结节外科治疗的共识与争议

刘军

关键词:
摘要: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肺实质内单发、类圆形、大直径< 30mm的结节,不伴有淋巴结肿大、肺不张和肺炎等其他病变[1].SPN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肺内孤立的球形病变,常以原发性肺癌、结核球、炎性假瘤、错构瘤居多.由于病灶直径小,对肺的结构、功能无明显影响,故临床症状很少.但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的加强,体检人数不断增多,SPN的发现率也越来越高.SPN对患者的危害逐渐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良性SPN本身的进展会使病变增大,增加手术难度;而恶性SPN的发展往往会使病人失去佳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另一方面,SPN的发现和存在,使患者长期背负极大的心理负担,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埃索美拉唑治疗高危老年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

    目的 观察大剂量与常规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高危老年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以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96例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Rockall评分>5分)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在内镜下成功的止血,2组患者的一般治疗方案相同,治疗组采用1次静滴埃索美拉唑80 mg后(30 min),接着以8m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埃索美拉唑,71.5 h后改为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1次/d),持续观察至第30天;对照组静滴埃索美拉唑80 mg(1次/d),3d后改为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1次/d),持续观察至第30天,观察2组的再出血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再出血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有明显的降低(P均<0.05).结论 对高危的老年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而言,静脉大剂量使用埃索美拉唑是有效、合理的.

    作者:唐祖胜;刘伟;张小兰;屈红;潘庆敏;张小乔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术前呼吸操训练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呼吸操训练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7例在本院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术前呼吸操训练.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氧饱和度(SpO2)、肺部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SpO2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71;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7±1.5)d,低于对照组的(16.6±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呼吸操训练能够改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风险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作者:董明;李大鹏;任承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08例85岁以上高血压老年人超声心动图分析

    目的 通过对>85岁伴有高血压的老年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高血压老年人的心脏结构特征.方法 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就诊的108例>85岁合并高血压的老年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主动脉瓣口面积(AVA),主动脉、左心房、室间隔、左心室后壁直径(LPW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量(CO)和心指数(CI).结果 本组研究对象中糖尿病、冠心病和腔隙性脑梗死为常见伴发疾病,分别为33例(30.6%),31例(28.7%)和23例(21.3%).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直径(AOD) (3.0±0.3)cm,左心房内径(LAD) (3.5±0.5)cm,室间隔厚度(IVS)(0.9±0.1) cm,LPWd(0.9±0.1) cm,LVDd(4.5±0.4) cm,AVA(1.8±0.2)cm2,LVEF(64.8±3.9)%,CO(4.2±1.0) L/min,CI(2.6±0.5) L/(min·m2).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107例(99.0%),收缩功能减退2例(1.8%),左心房扩大者25例(23.1%),轻度主动脉瓣狭窄(伴或不伴钙化)7例(6.5%),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9例(8.3%),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0.9%),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6.5%),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6例(5.6%),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0.9%).结论 >85岁高血压老年人心脏结构改变以左心房扩大为常见,心室无明显肥厚表现,CO处于正常低值.

    作者:王岚;丁林锋;赵坚;李静;王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水平改善的研究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及时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1~2级老年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和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联合组,分别治疗12周,每周测血压2次,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除联合组显示降脂外,2组在降低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联合组治疗后较贝那普利组治疗后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 贝那普利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有效降低1~2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作者:王湘富;贺志伟;张平;李文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阻抗法无创心功能仪监测下抬腿试验与补液试验对心脏前负荷评估一致性的研究

    心功能监测是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其中心脏前负荷直接关系到诊疗过程中的液体出入控制情况,临床意义显著.而心脏前负荷动态监测结果比静态绝对值检测结果更具有临床意义[1].补液试验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监测液体反应性的经典方法,但由于每次监测均需要输注液体,对于心功能处于临界状态的患者有一定的风险.因此临床上需要更为安全、可重复的监测方法.抬腿试验是一项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评估液体反应的临床试验,之前主要在有创监测技术下进行心功能评估.Thiel等[2]学者研究显示在心脏彩超监测下,抬腿试验可以评估液体容量反应性.

    作者:赵军;朱宝华;李蓬;张慧玲;吴群;孙峰;丁茂倩;肖青叶;孙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江苏盛泽农村老年高血压患病现况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江苏盛泽农村地区老年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知晓率、控制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当地19个村≥60岁的全部居民进行现况调查,并根据性别、年龄分层从中随机抽取3181名居民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查.结果 该地区≥60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64.9%,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接受治疗患者血压控制率分别为73.5%、65.3%、53.4%.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升高(X2=27.2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1.197)、饮酒(OR=1.181)、超重与肥胖(OR=1.252),腹型肥胖(OR=1.651)、血糖异常(OR=1.461)、高尿酸血症(OR=1.826)、高三酰甘油血症(OR=1.371)、高胆固醇血症(OR=1.227)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江苏盛泽农村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治疗率、知晓率及控制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通过健康宣教和规律体检进一步加强上述危险因素的防治.

    作者:杨可名;陶小萍;贾坚;茆丽娜;顾静彧;门琛;占伊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孤立性肺结节临床处理选择

    老年孤立性肺结节对于胸外科医生来说是一个常见的棘手问题,它的病因复杂,既可以是肺内炎症、结核病灶、良性肿瘤等良性疾病,也可以是肺癌、癌前病变等恶性疾患,如何快速明确结节良恶性,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式成为了目前肺癌诊治的一个热点.1 老年孤立性肺结节定义目前对于老年肺内小结节的定义为单一的,周围边缘光滑的,影像学上表现为≤30 mm直径的,周围完全由含气肺组织所包绕的病变,没有肺不张,肺门增大和胸腔积液的表现的肺部结节[1-2].肺内小结节可以由很多因素导致,恶性疾病如支气管肺癌、恶性淋巴瘤和其他肿瘤的肺转移,也可以是一些良性疾病,如错构瘤等.对于老年病人来说,随着年龄增大,结节恶性程度也随之上升[3].

    作者:罗清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北方汉族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募集40例T2DM患者作为病例组和127例无T2DM者为对照.以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技术对PPARγ基因中的13个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后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在不同遗传模式下分析各基因型与T2DM的相关性.结果 rs2972164在显性模型中与T2DM发病风险相关,CT+TT较CC能够降低T2DM发病风险(OR=0.21,95% CI:0.04~0.99,P=0.049),CT较CC有降低T2DM发病风险的趋势(OR=0.21,95%CI:0.04~ 1.03,P=0.050).结论 PPARγ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北方汉族人T2DM遗传易感性相关.

    作者:刘瑜;赵玉生;吴宁;杨翔;万文辉;钱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孤立性肺结节的定位方法及进展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排螺旋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老年患者肺内小结节和肺内磨玻璃样影(GGO)的检出率日益上升[1].由于肺内小结节的恶性概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升高,因此对于老年患者,需积极采取外科手术处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手段,诊断准确率近100%,肺楔形切除可完整切除病灶[2].

    作者:刘彦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13例老年期痴呆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痴呆是指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和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痴呆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国痴呆患病率在>60岁人群中为0.75% ~4.69%,而在>85岁人群中则>40%,目前已成为老年人常见死亡原因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和影响[1].80%确诊的痴呆患者在5年之内死亡,在缩短老年人的生存时间这一点上,它的危害仅次于恶性肿瘤.本文讨论的病例限于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及混合性痴呆.本研究通过临床资料的分析,总结此类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死亡因素,以提高临床诊治能力.

    作者:徐英;潘彩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糖代谢异常/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相关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2型糖尿病(T2DM)、空腹血糖受损/葡萄糖耐量异常(IFG/IGT)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152例在我院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或治疗的患者,依据血糖情况分为3组,其中T2DM组42例,IFG/IGT组38例,正常对照(NGT)组72例,采取空腹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RDW、血红蛋白,多功能血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和空腹血糖,同时统计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并分析其关系.结果 RDW在T2DM组、IFG/IGT组和NGT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T2DM组和NGT组、IFG/IG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FG/IGT组与NG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P<0.0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是RDW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T2DM患者RDW升高,RDW的变化与空腹血糖水平相关.

    作者:杨文;王玉柱;于晓红;杨志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以头痛为首要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77岁,主因活动后头痛半月,加重3h入院,患者自述半月前活动后出现头痛,伴面颊部胀痛,休息3~5 min后缓解,不伴胸痛,胸闷、发憋,气短,无放射性肩背部不适,未口服药物治疗,近2d上述症状加重,头痛发作时测血压为140/100 mmHg,前往保定市某医院行头颅CT检查,结果示腔隙性脑梗死,在单位医院给予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3h前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头痛加剧,小便时出现一过性头晕、黑朦、意识丧失,测血压为75/40 mmHg,立即给予对症处理,未伴有大小便失禁,无意识丧失.

    作者:王丽娜;汪明慧;江明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国外老年痴呆症预防研究现状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症患病率逐年上升.据国际老年痴呆症协会预估目前约有3600万人患有老年痴呆症,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1.15亿人[1].直到目前为止,虽已有较多药物能延缓症状的发展,但尚无彻底的治疗方法.控制一些危险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国外对此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本文对老年痴呆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展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1老年痴呆症的危险因素1.1 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龄、遗传、性别、患有学习障碍和唐氏综合征等[2].有研究表明,≥65岁老年痴呆症患病率以每5年翻倍的速度持续增长[1].家庭成员中有患老年痴呆症的人患此病的风险将大大提高[2].英国国民健康服务(NHS)指出女性更易患老年痴呆症,有唐氏综合征的人群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极高,一般在30 ~ 40岁就有发病迹象,帕金森病患者也有极高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3].

    作者:章莹;付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自制按压带应用于老年病人输液拔针后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自制按压止血带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止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20例住院的输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试验组在输液拔针后采用按压止血带按压法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指按压法止血,观察2组拔针后止血效果及护患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穿刺处出血率、皮下淤血率、护理时间、护患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采用按压止血带按压法能有效降低拔针后出血、皮下瘀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梅群超;朱厚莉;刘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对49例老年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无脑梗死患者、43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HbA1c,血清Hcy与IMT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HbA1c、血清Hcy、IMT水平明显高于老年2型糖尿病无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中的IMT与HbA1c、血清Hcy、总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除严格控制血糖外,有必要检测HbA1c、血清Hcy与IMT,以早期预防或延缓大血管并发症的出现,从而降低脑梗死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柴旭兵;沈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团体心理干预对缓解城市空巢老人焦虑情绪的观察

    目的 观察团体心理干预对城市空巢老人焦虑情绪和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将乌鲁木齐市雪莲小区102名>60岁空巢老人随机分为2组,A组为团体心理干预组,B组为对照组,每组51例.对A组老人进行电话咨询和团体心理干预,B组仅进行电话咨询,共观察20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评估2组间焦虑情绪和幸福感的变化.结果 20周后,A组老年人HAMA评分明显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A组幸福感评分明显升高,2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能帮助城市空巢老人缓解焦虑情绪,提升幸福感.

    作者:周燕;江和新;江磊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前言——老年肺内孤立性结节诊治进展

    近年来由于胸部CT的广泛应用,临床发现的老年肺内孤立性小结节越来越多.尤其是胸部薄层高分辨CT检查,检出很多直径<10mm的微小结节或片状磨玻璃样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改变,肺内孤立性小结节具有病变微小、难以确诊、恶性概率高等特点,给临床诊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怎样应用现有的检查手段做出更准确的诊断,怎样选择手术时机和佳的手术方案,怎样获得好的疗效,目前对于这些问题主要依靠临床医生的经验.对于一个经CT发现的肺部孤立小结节,在不同医院或同一医院里不同的医生给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可能大不相同,因此,临床上亟待需要应用规范化诊疗来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许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低温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老年人处于低温环境中和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时可引起原发性低温,但在临床上有许多病理性原因也能引起继发性低温,或者低温能引起和促进某些疾病的发生[1-4].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低体温能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和促进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发生[1].本文简要讨论不同原因引起的低温在A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1低温是引起AD发病的危险因素正常人体温度(下简称体温)在36~37.5℃,体温低于正常水平称为低温.临床上一般将低温分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 ~ 32℃)、深度低温(17~27℃)和超深低温(2~ 16℃).目前认为低体温是引起和促进AD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1].

    作者:杨永录;卜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孤立性肺结节外科治疗的共识与争议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肺实质内单发、类圆形、大直径< 30mm的结节,不伴有淋巴结肿大、肺不张和肺炎等其他病变[1].SPN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肺内孤立的球形病变,常以原发性肺癌、结核球、炎性假瘤、错构瘤居多.由于病灶直径小,对肺的结构、功能无明显影响,故临床症状很少.但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的加强,体检人数不断增多,SPN的发现率也越来越高.SPN对患者的危害逐渐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良性SPN本身的进展会使病变增大,增加手术难度;而恶性SPN的发展往往会使病人失去佳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另一方面,SPN的发现和存在,使患者长期背负极大的心理负担,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作者: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研究

    目的 探讨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老年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98例进行机械通气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从资料中筛选出VAP老年患者并对VAP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病原菌耐药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98例进行机械通气患者中共有221例患者并发有VAP(发生率为36.9%),下呼吸道痰液共分离出251株致病菌,其中有30例发生2种病原菌感染;其中革兰阴性菌分离率高,占71.3%,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17.9%)、真菌(占10.8%);革兰阴性菌中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4.3%、17.9%、9.2%;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21.8%和22.2%,产ESBLs细菌检出率为53.6%.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分别为66.7%和64.7%.结论 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相关菌株耐药性逐渐增高,及时监测相关病原菌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作者:袁乐永;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