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营乡乙型肝炎发病率情况分析

祁瑞娟

关键词:乙肝病毒, 发病率, ELISA
摘要:为了解乙肝病毒感染发病率,我汇总了我乡2007年新农合组织本乡村民免费健康体检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中西药联合疗法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单纯西医疗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血糖、24小时尿蛋白定量、ALB、BUN、Scr、TC、TG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西药联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

    作者:刘国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试论县级公立医院人员劳资的现状与趋向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各行各业人员在劳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公立县医院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受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方面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劳资方面的独特现象.这对于县医院的发展特别是新医改政策出台后,县医院的发展趋向极具研究价值.

    作者:高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旋转三维立体成像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旋转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在超选择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HILIPS FD2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疑有血管迂曲病变的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先进行常规正位血管造影,然后选择合适的技术参数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 旋转DSA检查,50例(91%)造影图像均避开了多支血管相互的重叠,清晰地显示相关血管的来源和走向.其中5例病例旋转DSA检查多角度图像虽清晰显示出供血动脉但因其局部血管过度迂曲,局部血管走向显示欠佳.结论 旋转DSA技术能够更好地显示腹部病变的供血动脉和分支结构,多方位、清晰地显示迂曲动脉分支的走行,正常解剖和异常改变,是对常规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对肝癌病人的诊断与介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朱甲峰;冷静;徐锐;相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双管补液抢救糖尿病高渗昏迷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non-keto hypersmolar diabietic coma,NKHDC)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40%[1].

    作者:杨建强;包明哲;包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白虎汤治疗高热重症验案

    经方是后人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的方剂称谓.虽然年代久远,但现代仍对中医临床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步入岐黄二十余年,凡遇重症,应用经方,顿起沉疴.可以说获益匪浅.这里就本人应用经方治疗高热重症的一些案例,择举介绍,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张国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胫后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

    临床上因挤压、碾挫、撕脱等原因造成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不少见,足踝部骨折后局部软组织肿胀,切开复位时若掌握不好时机,加上术中对局部的皮肤软组织保护重视不够,常易造成局部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肌腱钢板外露.

    作者:冯付明;张萌;李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转胎汤矫正胎位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转胎汤(原名十三太保汤)对胎位不正进行临床矫正的疗效.方法 用中药炙黄芪、当归、炒白芍、枳壳、菟丝子、芥、炒川朴、艾叶、炙甘草、川贝等煎熬口服,连服三剂为1个疗程.结果 对104例患者进行治疗,成功占87例,占83.7%;失败17例,占16.3%,一般3~6剂生效,个别病例10剂后方可生效.结论 转胎汤在临床进行胎位矫正效果显著、安全.

    作者:毛旭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塞通胶囊治疗阿司匹林抵抗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运用血塞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 筛选出冠心病患者中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60例入选本研究,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口服血塞通胶囊+阿斯匹林及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均连服1个月后查血小扳聚集率.结果 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查结果 :治疗组下降率37.50%,对照组为14.5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塞通胶囊对阿司匹林抵抗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平启年;刘红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50例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以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0例,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好且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涛;牛福娟;庄志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归芎化瘀汤加减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价值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肥胖女性,临床常表现有血脉瘀阻,痰湿内蕴等证,故认为活血化瘀,燥湿化痰是本病有效治法之一.临床观察60例,以本法为主辨证治疗3~5个疗程,有效率95%,优良率85%.

    作者:程永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处方价值初论

    所谓价值,指事物的积极作用.处方作为医疗文书,作为发药凭证,作为治疗信息的载体,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多方面地认识其价值,对医学及其它相关学科有一定的意义,故今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李奕;赵建一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风恢复期的护理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很高.中风发病后如能及时抢救、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可安全度过急性期而进入恢复期.此时,令患者难以接受的是半身不遂致行动不便、口角歪斜、进食困难、讲话发音不清、大小便失禁等问题,使之惊恐、烦躁,甚至抑郁愤世,影响健康.

    作者:菅永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利培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目的 探讨利培酮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利培酮和奋乃静治疗,疗程4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利培酮组有效率为87.5%,奋乃静组为7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利培酮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优于奋乃静,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闻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浅谈中国医学史教学体会

    中国医学史是中医院校基础性课程之一,中国医史教学在开阔新生眼界,训练联系思维,为专科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笔者从事中国医学史教学多年,针对中国医学史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拟从针对性教学、讨论式教学、关联式教学、人文化教学等方面总结教学经验,期待与同仁沟通与交流,以提高中国医学史教学水平.

    作者:甄雪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络病理论辨治心血管病经验举隅

    络病理论自<内经>始发其端,惜后人发掘甚少[1].明清以来的近现代医家对络病理论研究者众多并把诸多原则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辨治心血管病方面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鉴于络病理论在心血管病领域的重大实践意义,特撰本文与同道共探其妙.

    作者:朱立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和药敏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湿热环境中,属于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伤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呼吸系感染、菌血症等,现已成为严重的院内感染病原菌[1],其中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常见,并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因此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了解其临床感染特点,对有效治疗和预防该菌感染非常重要.

    作者:李世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食管癌围手术期护理40例体会

    食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仍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手术耗时长,创伤大,加上气管插管等侵袭操作和病人术前进食困难、营养不良以至组织修复能力及免疫力能力均较差,使得并发症的发生率高,术后难以恢复健康.因此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08年6月至12月40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七叶皂苷钠治疗颈肩背痛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对颈肩背痛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9年2月至4月间对50例颈肩背痛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治疗组,给予七叶皂苷钠片60mg口服,加理疗,每天2次.B组为对照组,单纯理疗每天2次.均治疗2周.结果 A、B两组病人治疗前,根据疼痛的程度按照语言描述评分法均为③级中度疼痛,治疗后A组①级21例;②级4例;B组①级4例;②级12例;⑧级9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颈肩背痛病人临床中比较常见,虽有多种治疗方法 ,但治疗效果均难以满意,严重困扰病人的身心健康.采用七叶皂苷钠和理疗与单纯理疗治疗,其治疗效果,经统计学独立样本t检验.P=0.000<0.05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刘社庭;李晶晶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水蛭的炮制与临床应用浅谈

    本文概述了水蛭的酒润麸制、超微粉碎等炮制新工艺以及在治疗妇科疑难重症、高血粘、高血脂、食道痛、肺癌等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

    作者:孙爱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针刺配合透灸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42例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累及颞颌关节和(或)咀嚼肌系统,具有相关临床问题(如疼痛、弹响、开口受限等)的一组疾病的总称[1].多因过度咀嚼硬物,风寒湿邪侵袭等诸多因素引起.笔者采用针刺配合透灸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效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