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皇甫秋强;王国付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打鼾, 老年人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临床特点. 方法对273例可疑患者用多导睡眠图仪(PSG)诊断后,分析老年SAHS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全身各系统并发症和PSG结果. 结果老年SAHS中打鼾、夜间憋醒、夜间尿频、性别比、体质量指数及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并发症与中青年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而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失眠、颈围及内分泌系统并发症2组间无明显差别.PSG检测显示老年SAHS患者总的睡眠时间(TST)和Ⅲ、Ⅳ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氧减指数明显比中青年患者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可明显降低老年SAHS患者的AHI和氧减指数,而对微觉醒指数和睡眠结构无明显影响. 结论老年SAHS具有区别于中青年SAHS的临床特点,识别这些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病人作业治疗应用

    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明确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是通过具有某种目的性的作业及活动,促进其健康生活的一种保健专业[1].

    作者:陈立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兰州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测评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身体健康,它还包含心理、社会及功能,三者达到完美状态才是真正的健康,也就是整体健康.因此,要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去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1].本文对兰州地区部分军队离退休干部进行心理健康分析,旨在为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线索和依据.

    作者:杨峰;万东君;罗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卒中康复治疗进展

    脑血管意外的大量患者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救治得以存活,但同时成为重度、长期残疾的主要人群.现就有关卒中综合病区、半暗区和强制诱导运动治疗方面的进展分述如下.

    作者:周士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心血管病康复进展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和有高危因素者养成日常大肌群节律性运动锻炼的习惯,可以产生心血管适应,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和肌力,改善生活质量,并有可能预防冠心病(CAD)的发生和发展[1].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应该熟悉并强调积极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2].

    作者:励建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人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颈、胸、腹三切口手术入路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治疗. 方法我院胸心外科老年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231例,根据年龄是否≥70岁及所采用的不同手术入路分为3组:Ⅰ组:年龄<70岁,左胸后外侧切口71例;Ⅱ组:年龄<70岁,三切口131例;Ⅲ组:年龄≥70岁,三切口29例. 结果Ⅰ组与Ⅱ组、Ⅲ组清扫的淋巴结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8.6%),但围手术期病死率(3.4%)与Ⅰ组(2.8%)相比差异无显著性;Ⅰ组、Ⅱ组与Ⅲ组术后并发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食管癌患者行三切口手术,可彻底清除各组区域淋巴结.对有适应证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可积极采取三切口手术治疗.

    作者:杜开齐;朱有才;张锦贤;张志豪;胡瑞行;施谷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80岁以上老年人外科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80岁患者外科疾病手术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对普外科收治的≥80岁外科手术治疗病人171例进行疾病种类、合并症、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的分析. 结果 79.5%(136/171)的病人存在不同类型的合并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0.4%(69/171),共69例,123例次:①感染82例次(肺部感染33例次,泌尿系统感染15例次,切口感染16例次,其他18例次),其中真菌感染15例;②器官功能不全29例次(急性心力衰竭12例次,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次,其他9例次);③其他并发症12例次.手术死亡9例,病死率5.3%(9/171). 结论高龄不是外科疾病的手术禁忌,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建平;张宗明;陈以安;李刚;宿砚明;黄庆荣;杨俊雄;袁炯;杨堂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及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8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探讨胸前导联ST段压低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以及ST段压低的可能机制.

    作者:黄耀月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重要因素.对于初诊T2DM的老年患者,如不及时针对IR进行治疗,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将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产生[1,2].噻唑烷二酮类和二甲双胍均有降低IR、改善糖代谢和β细胞功能的作用,但两者作用机制和部位不同.本文着重比较2种药物在改善初诊老年T2DM的疗效差异.

    作者:党治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肾病的骨密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骨密度(BMD)的关系,并分析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14例老年女性T2DM患者和47例健康体检者的BMD,收集相关生化指标. 结果老年女性T2DM患者股骨颈BMD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P<0.01),B组高于临床白蛋白尿组(C组)(P<0.05);B组Ward三角BMD明显高于C组(P<0.01).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钙/肌酐(Ca/Cr) A组低于B组(P<0.01和P<0.05),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Ins)、骨钙素(BGP)A组高于B组(P<0.01),FPG和2hPG、尿Ca/Cr B组低于C 组(P<0.01和P<0.05),2hIns、BGP B组高于C组(P<0.05、P<0.01). 结论老年女性T2DM患者随着UAER增高,肾脏损害的加重,BMD下降,可能与胰岛功能受损、血糖增高有关,良好血糖控制、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作者:梁立新;陈治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有所增加,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也越来越多,血糖高低直接影响这类患者手术的耐受性及预后,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对疾病的恢复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58例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邵秀娟;郑灵芝;张慧珠;颜勤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FasL蛋白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Fas 配体(FasL) 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 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L蛋白在32例手术切除的老年NSCLC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FasL在本组32例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98.7%,平均(62.0±32.0)%,其中在肺腺癌中的平均阳性表达为(80.5±21.2) %,在肺鳞癌中为(52.3±32.8)%,FasL蛋白在2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阳性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5) .但在不同分化程度和不同外科病理分期( pathological TNM stage,pTNM) 的NSCLC中FasL蛋白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FasL 在NSCLC 中的表达提示NSCLC具有反杀伤免疫细胞的能力,并可能是肺腺癌较易发生早期转移的重要原因.

    作者:郑世营;李印;葛锦峰;赵军;李小兵;吴广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普罗布考干预研究

    目的了解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即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NMD)、血浆血管内皮活性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水平以及普罗布考对上述指标及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的影响. 方法分别于口服普罗布考(0.5g,每日2次,持续12周)前后检测43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肱动脉的FMD及NMD;同时测定NO、ET和TC水平,并与40例健康老人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肱动脉的FMD及NMD均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P<0.05),NO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而ET却显著高于健康老年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口服普罗布考12周后的FMD和NM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TC水平显著降低(P<0.05),NO水平显著升高,ET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结论 (1)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肱动脉FMD及NMD均受损;(2)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3)普罗布考能降低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陈德友;范利;刘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氯沙坦和开搏通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容量的影响

    心力衰竭(心衰)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要在于心室重塑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激活.本文通过应用氯沙坦和开搏通治疗58例老年心衰患者,旨在探讨氯沙坦和开搏通对其左室容量的影响和临床意义.

    作者:赵瑞革;赵月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处理的探讨

    老年人常合并症较多,手术耐受力较差,围手术期病情比较复杂,总结我院1994~2004年间收治的90例≥70岁老年乳腺癌病例资料,探讨围手术期的处理.

    作者:雷玉涛;赵红梅;侯宽永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老年性鼻出血

    近年来我们将鼻内窥镜与射频技术结合起来,治疗老年性鼻出血,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温晓霞;姜涛;季文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高钾血症致心脏骤停1例抢救成功的启发

    1 病例资料患者,男,84岁.因突发晕厥20 min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病史,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阻滞,近2月来口服呋塞米(商品名:速尿)20 mg/d,螺内酯(商品名:安体舒通)40 mg/d,贝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10 mg/d.

    作者:郭丛兰;王瑞芳;李正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40例老年ACS患者[包括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17例对照组受试者血清sFas 的水平,其中ACS患者同时应用该方法进行血清肌钙蛋白I(cTnI)定量检测. 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sFa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CS患者中cTnI升高组与正常组血清sFas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高水平的血清sFas可能与ACS有关,血清sFas水平的变化早于cTnI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指标.

    作者:胡司淦;蔡鑫;高大胜;张恒;史晓俊;王洪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血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将16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尿酸酶法检测其血UA浓度,采用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血UA和冠脉病变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冠心病组血U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UA和冠脉病变计分呈显著正相关(r=0.23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UA对冠脉病变计分呈独立的正相关影响. 结论血UA升高可能是老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刘昌慧;白玉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人房颤临床分析

    心房颤动(Af)是老年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本文通过对老年Af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老年人Af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其治疗的状况.

    作者:张丹凤;夏向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糖尿病康复治疗进展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以持续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大危害是其并发症,主要有大血管病变(脑卒中、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肾病)以及外周神经病变,常常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并发症发生时间有缩短倾向.

    作者:江钟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