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嘉
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重要因素.对于初诊T2DM的老年患者,如不及时针对IR进行治疗,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将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产生[1,2].噻唑烷二酮类和二甲双胍均有降低IR、改善糖代谢和β细胞功能的作用,但两者作用机制和部位不同.本文着重比较2种药物在改善初诊老年T2DM的疗效差异.
作者:党治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明确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是通过具有某种目的性的作业及活动,促进其健康生活的一种保健专业[1].
作者:陈立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84岁.因突发晕厥20 min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病史,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阻滞,近2月来口服呋塞米(商品名:速尿)20 mg/d,螺内酯(商品名:安体舒通)40 mg/d,贝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10 mg/d.
作者:郭丛兰;王瑞芳;李正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有所增加,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也越来越多,血糖高低直接影响这类患者手术的耐受性及预后,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对疾病的恢复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58例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邵秀娟;郑灵芝;张慧珠;颜勤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老年血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将16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尿酸酶法检测其血UA浓度,采用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血UA和冠脉病变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冠心病组血U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UA和冠脉病变计分呈显著正相关(r=0.23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UA对冠脉病变计分呈独立的正相关影响. 结论血UA升高可能是老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刘昌慧;白玉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骨密度(BMD)的关系,并分析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14例老年女性T2DM患者和47例健康体检者的BMD,收集相关生化指标. 结果老年女性T2DM患者股骨颈BMD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P<0.01),B组高于临床白蛋白尿组(C组)(P<0.05);B组Ward三角BMD明显高于C组(P<0.01).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钙/肌酐(Ca/Cr) A组低于B组(P<0.01和P<0.05),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Ins)、骨钙素(BGP)A组高于B组(P<0.01),FPG和2hPG、尿Ca/Cr B组低于C 组(P<0.01和P<0.05),2hIns、BGP B组高于C组(P<0.05、P<0.01). 结论老年女性T2DM患者随着UAER增高,肾脏损害的加重,BMD下降,可能与胰岛功能受损、血糖增高有关,良好血糖控制、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作者:梁立新;陈治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冠心病与骨质疏松骨量的关系.方法 93例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绝经后女性,其中无高血压和冠心病组(A组)53例,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组(B组)40例,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髋部骨密度,生化检测各项血脂指标即总胆固醇(TC) 、三酰甘油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比较2组血脂及各部位骨密度的相关性变化.结果 2组患者TC、LDL-C 及腰椎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TC 、LDL-C均高于B组, 腰椎骨密度低于B组;Ward三角、左侧股骨近端总骨密度、TG、HDL-C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咏梅;林华;王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浆内皮素-1(ET-1)、脂蛋白(a)[Lp(a)]的关系. 方法对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病变的不同分为颈动脉无斑块(NCP)组、硬斑块(HCP)组、软斑块(SCP)组,并测定上述患者ET-1,血清Lp(a)的含量. 结果颈动脉有斑块(CP)组与NCP组比较,ET-1及Lp(a)含量明显增高(P<0.01) ,SCP组与HCP组比较Lp(a)含量明显增高(P<0.01).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Lp(a)代谢异常有明显关系.
作者:李虹;浦剑虹;王芬蝶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胃固体排空功能及其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 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组71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13C-辛酸呼气试验技术检测胃固体排空功能,并行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评估. 结果 (1)糖尿病患者胃半排空时间(GET1/2)、延迟相(Tlag)及120 min胃残留率(Ret120 min)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2)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延迟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1);(3)糖尿病合并胃排空延迟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病率明显高于胃排空正常糖尿病患者(P<0.05);(4)糖尿病组GET1/2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53,P<0.01). 结论 (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胃动力明显下降,胃固体排空延迟常常与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合并存在.(2)13C-辛酸呼气试验是检测胃排空的理想选择.
作者:娄青林;卞茸文;顾刘宝;夏晖;欧阳晓俊;朱一丹;朱彬;张建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脑血管意外的大量患者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救治得以存活,但同时成为重度、长期残疾的主要人群.现就有关卒中综合病区、半暗区和强制诱导运动治疗方面的进展分述如下.
作者:周士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调查458例≥80岁老年人的视力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常规检查≥80岁老人日常生活视力及眼部情况,对合作者验光矫正屈光不正,对疑似眼病采用相应的辅助检查;统计老年人视力并比较验光矫正前后的视力;分析影响视力及致盲和低视力的原因. 结果≥80岁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视力平均0.57±0.44,盲和低视力患病率分别为3.9%和5.5%;矫正屈光不正后平均视力0.72±0.43,较验光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80岁老人平均患有2种眼病,常见眼病是白内障,严重影响视力的眼病主要是老年性黄斑病变,其次为青光眼和各种类型的视神经萎缩. 结论≥80岁老人视力下降既有眼病因素,也有屈光不正和生理老化因素.为改善老年人的视力,除积极治疗相关眼病外,还应重视屈光不正的矫正.
作者:夏群;王铮;张伟;张尧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即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NMD)、血浆血管内皮活性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水平以及普罗布考对上述指标及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的影响. 方法分别于口服普罗布考(0.5g,每日2次,持续12周)前后检测43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肱动脉的FMD及NMD;同时测定NO、ET和TC水平,并与40例健康老人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肱动脉的FMD及NMD均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P<0.05),NO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而ET却显著高于健康老年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口服普罗布考12周后的FMD和NM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TC水平显著降低(P<0.05),NO水平显著升高,ET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结论 (1)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肱动脉FMD及NMD均受损;(2)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3)普罗布考能降低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陈德友;范利;刘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由于人口的老龄化,>70岁冠心病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手术(PCI)明显增多.在PCI后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已成为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性并发症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旨在探讨>70岁老年患者联合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缪京莉;侯晓平;尹巧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临床特点. 方法对273例可疑患者用多导睡眠图仪(PSG)诊断后,分析老年SAHS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全身各系统并发症和PSG结果. 结果老年SAHS中打鼾、夜间憋醒、夜间尿频、性别比、体质量指数及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并发症与中青年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而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失眠、颈围及内分泌系统并发症2组间无明显差别.PSG检测显示老年SAHS患者总的睡眠时间(TST)和Ⅲ、Ⅳ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氧减指数明显比中青年患者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可明显降低老年SAHS患者的AHI和氧减指数,而对微觉醒指数和睡眠结构无明显影响. 结论老年SAHS具有区别于中青年SAHS的临床特点,识别这些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皇甫秋强;王国付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近年来,肺部真菌感染明显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疾病之一[1],尤其是肺癌患者,由于肿瘤的侵入与损害,气道的阻塞,长期应用抗生素,接受放疗、化疗、激素药物治疗,以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等使肺癌患者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呈增多趋势,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陆一平;李晖;陈艳华;雷考宁;李佩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以持续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大危害是其并发症,主要有大血管病变(脑卒中、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肾病)以及外周神经病变,常常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并发症发生时间有缩短倾向.
作者:江钟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身体健康,它还包含心理、社会及功能,三者达到完美状态才是真正的健康,也就是整体健康.因此,要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去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1].本文对兰州地区部分军队离退休干部进行心理健康分析,旨在为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线索和依据.
作者:杨峰;万东君;罗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更为多见.我们通过观察对清晨血压升高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讨其与清晨高血压之间的关系.
作者:胡健;符晓苏;应单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心力衰竭(心衰)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要在于心室重塑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激活.本文通过应用氯沙坦和开搏通治疗58例老年心衰患者,旨在探讨氯沙坦和开搏通对其左室容量的影响和临床意义.
作者:赵瑞革;赵月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近年来我们将鼻内窥镜与射频技术结合起来,治疗老年性鼻出血,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温晓霞;姜涛;季文樾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