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新;陈治卿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有所增加,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也越来越多,血糖高低直接影响这类患者手术的耐受性及预后,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对疾病的恢复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58例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邵秀娟;郑灵芝;张慧珠;颜勤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40例老年ACS患者[包括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17例对照组受试者血清sFas 的水平,其中ACS患者同时应用该方法进行血清肌钙蛋白I(cTnI)定量检测. 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sFa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CS患者中cTnI升高组与正常组血清sFas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高水平的血清sFas可能与ACS有关,血清sFas水平的变化早于cTnI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指标.
作者:胡司淦;蔡鑫;高大胜;张恒;史晓俊;王洪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明确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是通过具有某种目的性的作业及活动,促进其健康生活的一种保健专业[1].
作者:陈立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和有高危因素者养成日常大肌群节律性运动锻炼的习惯,可以产生心血管适应,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和肌力,改善生活质量,并有可能预防冠心病(CAD)的发生和发展[1].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应该熟悉并强调积极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2].
作者:励建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更为多见.我们通过观察对清晨血压升高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讨其与清晨高血压之间的关系.
作者:胡健;符晓苏;应单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近年来我们将鼻内窥镜与射频技术结合起来,治疗老年性鼻出血,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温晓霞;姜涛;季文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心力衰竭(心衰)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要在于心室重塑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激活.本文通过应用氯沙坦和开搏通治疗58例老年心衰患者,旨在探讨氯沙坦和开搏通对其左室容量的影响和临床意义.
作者:赵瑞革;赵月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由于人口的老龄化,>70岁冠心病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手术(PCI)明显增多.在PCI后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已成为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性并发症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旨在探讨>70岁老年患者联合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缪京莉;侯晓平;尹巧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心房颤动(Af)是老年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本文通过对老年Af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老年人Af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其治疗的状况.
作者:张丹凤;夏向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颈、胸、腹三切口手术入路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治疗. 方法我院胸心外科老年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231例,根据年龄是否≥70岁及所采用的不同手术入路分为3组:Ⅰ组:年龄<70岁,左胸后外侧切口71例;Ⅱ组:年龄<70岁,三切口131例;Ⅲ组:年龄≥70岁,三切口29例. 结果Ⅰ组与Ⅱ组、Ⅲ组清扫的淋巴结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8.6%),但围手术期病死率(3.4%)与Ⅰ组(2.8%)相比差异无显著性;Ⅰ组、Ⅱ组与Ⅲ组术后并发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食管癌患者行三切口手术,可彻底清除各组区域淋巴结.对有适应证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可积极采取三切口手术治疗.
作者:杜开齐;朱有才;张锦贤;张志豪;胡瑞行;施谷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即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NMD)、血浆血管内皮活性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水平以及普罗布考对上述指标及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的影响. 方法分别于口服普罗布考(0.5g,每日2次,持续12周)前后检测43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肱动脉的FMD及NMD;同时测定NO、ET和TC水平,并与40例健康老人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肱动脉的FMD及NMD均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P<0.05),NO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而ET却显著高于健康老年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口服普罗布考12周后的FMD和NM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TC水平显著降低(P<0.05),NO水平显著升高,ET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结论 (1)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肱动脉FMD及NMD均受损;(2)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3)普罗布考能降低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陈德友;范利;刘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 神经康复基础理论的进展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巨大进展,神经康复理论在神经生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到脑的可塑性和大脑功能的重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大脑的功能重组;(2)随意运动调控的机制;(3)痉挛的机制及其系统的处理;(4)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干细胞等. 这些新的进展,使得我们对人类大脑有了更新的认识,也使得神经康复的理论和实践有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王茂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84岁.因突发晕厥20 min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病史,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阻滞,近2月来口服呋塞米(商品名:速尿)20 mg/d,螺内酯(商品名:安体舒通)40 mg/d,贝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10 mg/d.
作者:郭丛兰;王瑞芳;李正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近年来,肺部真菌感染明显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疾病之一[1],尤其是肺癌患者,由于肿瘤的侵入与损害,气道的阻塞,长期应用抗生素,接受放疗、化疗、激素药物治疗,以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等使肺癌患者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呈增多趋势,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陆一平;李晖;陈艳华;雷考宁;李佩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及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8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探讨胸前导联ST段压低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以及ST段压低的可能机制.
作者:黄耀月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以持续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大危害是其并发症,主要有大血管病变(脑卒中、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肾病)以及外周神经病变,常常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并发症发生时间有缩短倾向.
作者:江钟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临床特点. 方法对273例可疑患者用多导睡眠图仪(PSG)诊断后,分析老年SAHS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全身各系统并发症和PSG结果. 结果老年SAHS中打鼾、夜间憋醒、夜间尿频、性别比、体质量指数及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并发症与中青年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而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失眠、颈围及内分泌系统并发症2组间无明显差别.PSG检测显示老年SAHS患者总的睡眠时间(TST)和Ⅲ、Ⅳ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氧减指数明显比中青年患者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可明显降低老年SAHS患者的AHI和氧减指数,而对微觉醒指数和睡眠结构无明显影响. 结论老年SAHS具有区别于中青年SAHS的临床特点,识别这些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皇甫秋强;王国付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老年血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将16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尿酸酶法检测其血UA浓度,采用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血UA和冠脉病变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冠心病组血U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UA和冠脉病变计分呈显著正相关(r=0.23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UA对冠脉病变计分呈独立的正相关影响. 结论血UA升高可能是老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刘昌慧;白玉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老年人常合并症较多,手术耐受力较差,围手术期病情比较复杂,总结我院1994~2004年间收治的90例≥70岁老年乳腺癌病例资料,探讨围手术期的处理.
作者:雷玉涛;赵红梅;侯宽永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冠心病与骨质疏松骨量的关系.方法 93例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绝经后女性,其中无高血压和冠心病组(A组)53例,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组(B组)40例,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髋部骨密度,生化检测各项血脂指标即总胆固醇(TC) 、三酰甘油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比较2组血脂及各部位骨密度的相关性变化.结果 2组患者TC、LDL-C 及腰椎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TC 、LDL-C均高于B组, 腰椎骨密度低于B组;Ward三角、左侧股骨近端总骨密度、TG、HDL-C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咏梅;林华;王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