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低钠低氯为首要表现的结核性脑膜炎1例报告

杜忠德

关键词:低钠, 低氯, 结核性脑膜炎, 精神抑郁, 病例报告, 头痛, 男性, 患者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8岁,因头痛、精神抑郁、少言寡语半月来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乌拉地尔治疗重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大综资料前瞻性回顾表明,血压升高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相对危险性呈对数线性关系.同时与持续升高有强关联性[1,2],迅速有效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对避免或逆转高血压对靶器官损伤,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治疗高血压急症选用硝普钠取得了较好疗效,但易引起心率加快,加重重型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乌拉地尔(商品名:压宁定Urapidil)治疗重症高血压,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对靶器官损伤相对较轻[3],笔者对144例重型高血压随机分组进行治疗,其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沈亚民;岳丽英;孔庆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近1年来,我科应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文慧;刘春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38例临床分析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在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们于1994~2001年间收治的38例脊前动脉综合征病例总结如下:

    作者:杨海申;陈志荣;张玉静;谭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股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做临时血管通路的建立与护理

    建立并维护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净化的基本条件.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并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是急诊血液净化的必备条件,如ARF(急性肾衰)、CRF(慢性肾衰)并肺水肿、左心衰、高钾血症及急性药物、毒物中毒等,往往需要行急诊血液净化治疗.我院急诊血液净化主要采用股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做为临时血管通路.现将2001 01~2002 06在我院用股静脉穿刺留置双脉导管行急诊血液净化的治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唐勇;李佩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老年人脑梗死与心房颤动关系探讨

    在老年脑梗死病人中,部分可发生心房颤动[1].为了探讨老年脑梗死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作者回顾分析了我院452例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单若莹;赵施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脑血管病与其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分析

    本文对500名55岁以上的普通人群进行了系统的体格检查,查出脑血管疾病32例,其中脑梗死30例,脑出血2例,伴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为100%,两种以上危险因素共存的占半数.分析如下:

    作者:刘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龄隐球菌脑膜炎1例诊疗体会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75岁.反应迟钝1a于1999 02 24入院.

    作者:吴小炼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及降纤酶干预治疗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规律及降纤酶抗凝的临床意义.方法ADP为诱导剂,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用比浊法测血浆内纤维蛋白原浓度并与2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1)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2)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发病时显著高于正常值,降纤酶治疗3d后降到正常.血小板聚集率发病时增高,降纤酶治疗后缓慢下降,到7d后降到正常水平.(3)血浆内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在用降纤酶抗栓治疗后,纤维蛋白原降低幅度比血小板聚集率显著.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增高,表明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为降纤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降纤酶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降低幅度比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因降纤酶主要为纤维蛋白的溶解剂,通过降纤酶降低纤维蛋白原,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率.

    作者:王晓娟;邢广栋;孙俊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健康老人部分凝血及抗凝功能测定值的报告

    和纤溶功能随年龄增加而改变是老年人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对老年人进行溶栓等治疗的年龄限制逐渐放宽.采用与老年人相应的实验室指标,对合理的抗栓治疗十分必要,为此,我们测定了63例健康老人抗凝血酶原(AT Ⅲ)、凝血酶原时间(PT)及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指标,得出本实验条件下老年人上述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作者:张云普;赵晓武;侯天德;王继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3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钻颅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8例Glasgow昏迷评分<8分的重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种清除术治疗.结果微创治疗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患者,治愈率和好转率也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显著改善重型脑出血的预后.

    作者:吴秋义;樊栋良;胡翼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以单瘫为表现的周期性瘫痪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因右上肢瘫痪6h,于2002 3 12入院.

    作者:秦宏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后再次出血的治疗对策

    目的寻找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再出血的防治对策,有效提高脑出血病人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方法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对锥颅病人再出血做详细比较,并在手术部位直接注入止血药.结果在不同时间里采取上述措施,再出血发生率不同,出血3d后行锥颅手术,并注入立止血,能有效防止再出血.结论掌握锥颅手术时机,并注入立止血是治疗再出血的良策.

    作者:赵幸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酒精中毒并发颅内出血31例观察及护理

    自1996 07~2001 12,我科收治31例酒精中毒并发颅内出血病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华法令在预防心房颤动病人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心房颤动(af)病人心房内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栓塞并发症的潜在危险,是脑卒中的常见原因之一.老年af患者较无af人群脑卒中发生率增高6倍[1].适当应用华法令可使其发生率降低70%,并可避免其出血并发症.本文复习53例病人疗效并与阿司匹林抗凝组38例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王贵锋;王建祯;刘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1例报告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报道较少,现将我科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魏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三叉神经鞘瘤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三叉神经鞘瘤临床表现多为三叉神经损害症体和体征,主要依靠CT及MRI诊断,本组中颅窝型9例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切除,后颅窝型6例采用枕下乳突后入路切除,哑铃型6例分别采用颞下入路、枕下乳突后入路、或幕上、幕下联合入路切除.本组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2例.结论三叉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是佳方法,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肿瘤全切除的前提条件.

    作者:李尧;邱永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是一组体内分布广泛的具有生长因子活性的多肽,由机体组织自身合成,通过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因能明显地促进成纤维细胞的有丝分裂作用,故而称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又因和肝素有很高的亲和力,故而又称为肝素结合生长因子(Heparin binding growth factor).

    作者:易伟;陈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血压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降压治疗

    我科自2000 01~2001 12对高血压并发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使血压维持在不同的水平,观察疗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就本科对这类病例的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刘校杰;柴银朋;刘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比较.方法收集患者病史将确诊为高血压病的136例患者随即分为3组.A组患者给予卡托普利片12 5mg,3次/d口服,连续观测血压3个月.B组患者给予双氢克尿塞片12 5mg,2次/d口服,连续观测血压3个月.C组患者给予卡托普利片6 25mg 3次/d口服,同时给予双氢克尿塞片12 5mg,1次/d口服,连续观测血压3个月.结果A组与B组降压效果一般,出现副反应较多,C组降压效果明显,副反应出现较少.结论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理想,而且副反应发生较少.

    作者:李彦宏;葛宏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糖尿病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其中以周围神经及植物神经病变为常见.但还有一些较少见的症状,以下报道3例这种少见的并发症,以提高对糖尿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

    作者:张昆林;马莎;蔡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