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脑梗死与心房颤动关系探讨

单若莹;赵施竹

关键词:老年人, 老年脑梗死, 心房颤动, 临床资料, 病人
摘要:在老年脑梗死病人中,部分可发生心房颤动[1].为了探讨老年脑梗死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作者回顾分析了我院452例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34例临床分析

    现将我科三年来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34例,对其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高根方;吴双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带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手背岛状皮瓣修复拇、食指掌侧皮肤缺损

    近年来随着个体手工业发展,又不注重安全生产,手外伤呈明显增多趋势.我院1997 08~2002 08开始利用带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丛的手指岛状皮瓣修复拇指、食指掌侧缺损2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汪瑞东;汪爱群;李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弥可保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及周围神经病变132例观察

    目的观察弥可保肌肉注射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132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及(或)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人在常规的降血糖及治疗脑血管病的基础上肌肉注射弥可保治疗,500μg/次,隔日1次,4~6周后改口服腺苷钴胺片750μg/次,3次/d维持治疗.结果于用药4周后病人自发性肢体疼痛症状改善90 5%,肢体感觉减退,麻木感改善为90%,腱反射改善为83 8%,脑神经受损改善61 5%.未发现明显严重副作用.结论弥可保是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及周围神经损害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王培霞;孟冰辉;耿青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128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与高血压病的关系分析

    腔隙性脑梗死现认为是常见的一种高血压性脑血管病变,也愈来愈常见.现就我院近3年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综合分析,探讨其与高血压病的相关因素.

    作者:惠大贵;郭香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糖尿病病人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是近年来糖尿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研究糖尿病人与血脂检测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通过对118例健康人和81例糖尿病人用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胆固醇、甘油三酯试剂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牛晓美;周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我院神经内科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进展性脑梗死10例病人进行治疗,收到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有运;余振伟;刘君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脑血栓形成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体会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NS 100ml+尿激酶100万U,iv gtt 结果22例溶栓患者中,溶栓后半小时肌力增加2级者12例,增加1级者8例,肌力无变化者4例,未发现出血等严重副作用.结论脑血栓形成用尿激酶超早期溶栓治疗疗效可靠.

    作者:张德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成功后再瘫痪16例分析

    脑梗死发病1~6h内称超早期,我们把发病6~24h内的脑梗死称急性期.我院自1999~2001年期间,采用小剂量尿激酶50万U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根据临床判断,24h内再通46例,溶栓成功后均继以抗凝治疗,每日监测血液凝集及纤维溶解系统,使APTT维持于溶栓前的1 5~2 5倍,持续1周.其中16例于1周内再瘫痪,根据进一步治疗及24h后复查脑CT结果等,证实再梗死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脑出血(灶内)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纯文;王来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60例静脉留置套管针病人的临床观察

    静脉留置套管针技术,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近些年来,此项技术在国内应用也逐渐增多,临床实践表明,静脉留置套管针可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及取血检验的恐惧心理.减轻患者及其家属对静脉输液及取血检验引起疼痛的顾虑,并更好地保护血管,为患者提供佳服务与治疗.减轻护理工作量、本调查旨在了解病人使用套管针后的感受与需求,以进一步做好病人的护理,使此项技术得到更好地推广.

    作者:张继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颈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颈动脉溶栓及静脉溶栓的疗效,寻求更好的溶栓途径和方法.方法将入选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颈动脉溶栓组(简称A组)50例,给以尿激酶30万U,用普通输液针由病灶侧颈动脉穿刺推注;静脉溶栓组(简称V组)50例,将尿激酶120万U稀释后静滴,两组辅以相同的常规治疗,14d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基本痊愈18(36%),显效21例(42%),总有效率为92%.V组:基本痊愈11例(22%),显效14例(28%),总有效率74%.A组出血发生率为4%,V组出血发生率为10%.结论颈动脉溶栓的疗效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的疗效(P<0 05),且出血发生率低.

    作者:王慎付;赵岚;文斌;秦志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华法令在预防心房颤动病人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心房颤动(af)病人心房内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栓塞并发症的潜在危险,是脑卒中的常见原因之一.老年af患者较无af人群脑卒中发生率增高6倍[1].适当应用华法令可使其发生率降低70%,并可避免其出血并发症.本文复习53例病人疗效并与阿司匹林抗凝组38例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王贵锋;王建祯;刘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45例护理体验

    应激性溃疡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自1999~2001年底我院共收治颅脑损伤198例,按GCS分型有重型颅脑损伤98例,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45例,我们对其进行精心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异位妊娠破裂腹腔内出血并休克的护理

    目的异位妊娠破裂腹腔内出血并休克的护理.方法对病人必须紧急救治,以熟练操作技能,积极扩容,从速完成术前准备,及早手术止血,同时做好各项护理.结果密切监测病情动态变化,认真做好各项护理,促进术后早日康复.结论落实各项抢救措施和护理措施,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洪春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桥小脑角区肿瘤手术及其并发症

    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 P角)系指脑桥、延髓与其背方的小脑相关的地带.我科自1997 01~2001 01手术切除CP角区肿瘤15例,现就其手术切除及并发症作探讨.

    作者:吴祖新;徐德康;舒发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一年来,我们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使用尿激酶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素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川芎嗪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我院近年来采用川芎嗪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郑云栓;王晓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β2 微球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β2 M测定,并与43例健康成年人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1).结论β2 M测定对急性脑梗死有诊断价值.

    作者:孙宏春;张锋;张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误诊情况,以期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地对新乡市中心医院1991~2002年间收治的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初期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初期误诊5例,初期误诊率为62 5%.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情复杂,误诊率高,预后差,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崔胜春;王鹏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豆状核变性21例误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铜在各脏器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蓄积,临床上可出现复杂多样的症状,极易误诊.现将我院1989~2001年诊治的21例肝豆状核变性(HLD)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升;胡宛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七叶皂苷钠与甘露醇合用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2000 03~2002 06我们对10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七叶皂苷钠、甘露醇及单独应用甘露醇治疗后对其疗效及副反应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