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龙霞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病人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四组,分别服用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用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B),将用药前后血脂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普萘洛尔组治疗后TG明显升高,HDL C明显下降,差异显著.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组治疗后TG、LDL C明显升高,HDL C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比索洛尔组治疗后TG明显升高,HDL C明显下降,差异显著.结论研究结果提醒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考虑到β受体阻滞剂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应定期复查血脂,长期治疗可使冠心病恶化,若高血压病伴严重高血脂症慎用,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闫吉霞;张学军;何平;王学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三叉神经鞘瘤临床表现多为三叉神经损害症体和体征,主要依靠CT及MRI诊断,本组中颅窝型9例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切除,后颅窝型6例采用枕下乳突后入路切除,哑铃型6例分别采用颞下入路、枕下乳突后入路、或幕上、幕下联合入路切除.本组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2例.结论三叉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是佳方法,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肿瘤全切除的前提条件.
作者:李尧;邱永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肝豆状核变性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铜在各脏器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蓄积,临床上可出现复杂多样的症状,极易误诊.现将我院1989~2001年诊治的21例肝豆状核变性(HLD)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升;胡宛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均有胰岛素抵抗,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达20%~40%.本文收集我院1998 02~2001 04间78例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卡托普利的降压疗效.
作者:杨雨旺;刘勤;张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常见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HIE发病机制复杂,治疗较困难,在完善的支持治疗和积极的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我科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HIE 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九红;徐廷亚;刘自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顽固性的常见病,尤其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更是如此.西医、中医的治疗方法很多,但都有一定利弊.如何从众多的治疗方法中选出更能针对病因,并且疗效高而巩固,年老体弱皆易耐受的好方法是大家期盼的.本文通过对57例病人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原发性神经痛,相互取长补短,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彦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弥可保肌肉注射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132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及(或)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人在常规的降血糖及治疗脑血管病的基础上肌肉注射弥可保治疗,500μg/次,隔日1次,4~6周后改口服腺苷钴胺片750μg/次,3次/d维持治疗.结果于用药4周后病人自发性肢体疼痛症状改善90 5%,肢体感觉减退,麻木感改善为90%,腱反射改善为83 8%,脑神经受损改善61 5%.未发现明显严重副作用.结论弥可保是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及周围神经损害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王培霞;孟冰辉;耿青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8岁,因头痛、精神抑郁、少言寡语半月来诊.
作者:杜忠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自1998 01~2001 12间收治经CT诊断的出血性脑梗死(HI)共24例,现就其临床表现和CT所见分析如下:
作者:白振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原发性眼睑痉挛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原因不明,病初眼睑微细抽动,重则一侧全部面肌阵挛和强直性收缩,常致眼睑闭合而影响视物.目前单纯服药治疗没有明显疗效.近年来我们采用针刺治疗原发性眼睑痉挛,获得满意疗效,现将其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侯丽;董明栋;吴红新;刘继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在老年脑梗死病人中,部分可发生心房颤动[1].为了探讨老年脑梗死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作者回顾分析了我院452例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单若莹;赵施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尿溜留在精神科临床上较多见,为掌握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对26例尿潴留病人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有的放矢地护理病人,及时解除病人的痛苦.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和纤溶功能随年龄增加而改变是老年人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对老年人进行溶栓等治疗的年龄限制逐渐放宽.采用与老年人相应的实验室指标,对合理的抗栓治疗十分必要,为此,我们测定了63例健康老人抗凝血酶原(AT Ⅲ)、凝血酶原时间(PT)及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指标,得出本实验条件下老年人上述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作者:张云普;赵晓武;侯天德;王继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1999 05~2001 05,我们采用复方丹参、路路通注射液静滴,加化淤通络汤口服和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9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云;刘金峰;姜义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从根本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时间越早,疗效越好.
作者:王艳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40岁以下年轻人脑梗死的报道逐渐增多,我国报道年轻人病例约占全年龄组脑梗死的9 2%.其发病机制和病因是复杂的.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脑梗死发病低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3年来我科共收治该种病人28例,经临床观察发现年轻人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
作者:金红;高冬梅;宋红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一年来,我们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使用尿激酶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素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8年来收住的925例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后出血与大面积梗死、合并房颤、皮质梗死相关,且大面积脑梗死是其中强的危险因素,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前是否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半年),病后是否使用抗凝剂、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药,是否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二尖瓣病变,既往有无脑梗死病史无关.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合并房颤疑为脑栓塞或皮质梗死病人宜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的可能,及时复查头颅CT以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余青云;余仲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34例经脑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显效率达73 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无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李晓芳;王龙安;崔淑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脑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型脑出血41例,与常规治疗的40例作比较.10~15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特征、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 68%,显效率为82 92%;对照组分别为77 5%和55 0%,经χ2检验两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 05);治疗组的意识障碍及发热的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 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增强脑细胞活力,改善供氧,对急性重型脑出血有良好疗效,特别是对伴有意识障碍及发热者效果更好.
作者:郝清华;杨苗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