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帕金森病与细胞凋亡

孙涛;杨天明

关键词:帕金森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 遗传易感性, 静止性震颤, 黑质致密部, 运动迟缓,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死亡机制, 老年人群, 发病, 调节功能, 病理特征, 选择性, 外源性, 内源性, 基底节, 肌强直, 多因素, 年龄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元变性 疾 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PD主要的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 的死亡、缺失,从而导致基底节神经调节功能的紊乱,在临床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 、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目前PD病因仍不清楚,许多因素如年龄、遗传易感性、霉素( 内源性或外源性)、氧化应激等被认为参与了发病。近年来在对PD神经元死亡机制的大量 研究中发现,细胞凋亡在PD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檗碱对老年痴呆早期防治的研究

    目的 为研究小檗碱对老年痴 呆临床前期人群的防治意义及机制。 方法 采用系列〔痴呆 简易筛查量表(BSSD)、视觉保持试验(VRT)、数字广度测验(DS)等〕效度良好的神经心理学 量表,评定了阿尔茨海默病(AD)轻异组(30例)和脑血管性痴呆(VD)轻异组(24例)小檗碱干预 前后的认知功能,并应用放射免疫(RIA)法测定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酶联免疫吸 附测定法(ELISA)检测了全血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 结果 服用小檗碱1疗程后,AD和VD轻异组BSSD等量表评定成绩提高,与治疗前比较 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AD<0.02、PVD<0.01),治疗前AD和VD轻 异组血清TNFα和全血Bcl-2基因的表达均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 ,血清TNF-α含量下降和全血Bcl-2上调。 结论 提示小 檗碱可改善痴呆高危人群认知功能,可能与血清TNFα水平下降和全血Bcl-2基因表达上调 有关。对慢性脑病变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作者:严镭;刘国林;王树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依膦联用钙剂及VitD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目的 旨在探讨依膦联用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疗效。 方法 将32例老年男性POP患者分成A(单用依膦)、B(间歇期连用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2组,连服2疗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BMD)、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P)、尿吡啶酚(PYD)及脱氧吡啶酚(DYD)、血清骨钙素(BGP),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疼痛缓解率及骨折发生情况。 结果 32例POP患者服用依膦后能够明显缓解腰背痛及改善髋、膝关节痛,其缓解率分别为85.2%、82.6%,无1例发生骨折。A、B 2组对疼痛缓解率无差异。A组治疗前后BMD、BGP升高明显(P<0.01,P<0.05)。sTr-ACP、PYD、DYD明显下降(P<0.005),而B组变化更显著(P<0.001)。 结论 依膦对POP患者具有较强抑制骨吸收,降低骨丢失率,提高骨密度及转换率,而间歇期连用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可增强依膦抗骨质疏松疗效。

    作者:黄明炜;徐剑刚;陶连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86例机会感染分析

    目的 对86例老年糖尿病人机会感染进行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常见机会致病菌及临床特点。 方法 从住院的老年糖尿病人中筛选机会感染者86例,分析其致病菌、感染部位、血糖、血浆蛋白、血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及尿蛋白等。 结果 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纤维蛋白原、低白蛋白血症和高血糖等。常见的感染部位是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双足、躯体皮肤及败血症;常见的机会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菌及链球菌。 结论 老年糖尿病人易发生机会感染,致病菌呈多样性,在抗感染治疗中应积极改善器官功能和支持治疗。

    作者:陈述林;张华芸;华秀峰;王大平;高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抑郁症流行病学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精神卫生问题,已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在老年期精神障碍中,老年期抑郁和老年期痴呆是常见的两种精神疾病。而老年期抑郁患 者的主观痛苦水平,却又远远高于老年期痴呆病人,并往往影响老年人可能患有的躯体疾病 ;此外,老年期抑郁也是老年人自杀常见的重要原因之一。抑郁症的主要精神症状是心情低 落,多不为人们所察觉或引起重视,因而未能及时诊治,估计有70%~90%被漏诊。但 就现有医疗水平来讲,抑郁症的可治疗性还是较高的,关键是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在老年期抑郁症流行病学调查中,其发病率界定为发病于老年期的抑郁症,但研究 患病率时,除了在老年期发病外,还可能包括首发病在60岁之前而目前仍在患病的病人。

    作者:陈昌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吲达帕胺引起老年高血压低钾血症临床分析

    吲哒帕胺(寿比山)是近年问世的一种新型降压药,具有利尿和钙拮抗剂作用,降压效应较好。该药廉价、服药方便,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该药顺从性较好。但该药引起低钾血症应予以重视。本文对自1994~1999年应用寿比山治疗老年高血压引起低钾血症16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男10例,女6例,年龄60~78岁,平均67.5岁。其中合并高脂血症、冠心病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脑血栓后遗症1例,糖尿病3例。16例患者血压波动范围在(210~150)/(110~95)mmHg。13例常规口服寿比山2.5mg每日1次,3例短期口服该药5mg,每日1次。服用时间为1周~2.5年不等。16例分别合用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脑血液供给、降糖、调节血脂药及小剂量其他类型降压药。

    作者:缪京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梗阻和出血

    目的 探讨和总结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梗阻与出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1984年以来经我科手术治疗的253例老年BPH患者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采用开放手术45.06%,经尿道电切54.94%,术前残余尿大于50 ml者56.12%,有尿潴留史者35.97%,以血尿为主诉者7.95%;术后需扩张尿道者12.25%,发生2次出血者5.52%。 结论 梗阻与出血是老年BPH的两大主题,诊断和治疗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应予以充分重视。

    作者:王宝太;郝民安;李洪亮;万恒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卡托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对老年高 血压患者血尿酸的影响。 方法 观察5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 药前后血尿酸、尿素氮(BUN)、肌酐(Cr)、血钾(K+)、血钠(Na+)、血氯化物(Cl- )的变化及临床症状。 结果 服药后血尿酸升高〔2、4周和6 周 分别为(375.63±114.01)μmol.L-1、(394.71±98.72)μmol.L -1和(352.44±138.81)μmol.L-1〕,与服药前〔(277.23±64.48)μ mol.L-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UN、Cr、K+、Na+ 、Cl无明显变化。服药后有40例患者血尿酸升高。其中,8例(14. 55%)血尿酸呈暂时性升高;32例(58.18%)血尿酸呈持续性升高,5例(9.08%)出现关节疼痛 、红肿等症状。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卡托普利,引起 血尿酸升高,严重时可出现关节症状,应该监测血尿酸变化。

    作者:邓学科;杨柏松;魏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卡马西平致呼吸肌无力并失音1例

    卡马西平是临床上用于治疗癫NB660及三叉神经痛的常用药物,因其致严重不良反 应者较少报道,本文就卡马西平引起呼吸肌无力并失音1例报道如下。  病例:患者,女性,72岁,农民。因偏头痛(10余年病史)来我院就医诊 断为三叉神经痛,经予口服 卡马西平,自服3片,1日3次,服用4次后出现全身无力、恶心呕吐,问语不能答,家属否认 其患其他病史,急送入我科做心电图,提示T波双相,U波明显。急查电解质血钾3.0 mmol .L-1,血钠136 mmol.L-1,请耳鼻喉科会诊,提示声带松弛,考虑与低 钾有关,立即停用卡马西平,对症治疗,静脉补钾治疗,补钾2 g后可回答提问,前述症状 消失,次日复查血钾3.6 mmol.L-1。

    作者:王喜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老年肺不张的病因分析

    老年人肺不张近年来有增多趋势,统计我院1992~1999年共收治肺不张57例,其中老年 肺不张51例行胸部X线摄片、胸部CT及纤支镜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中,男37例,女14例,年龄60~72岁,平均64.3岁,病程1周至 1年8月,所有病例均摄正、侧位X线胸片,同时做胸部CT检查,确诊为肺不张。主要症状: 咳嗽、咳痰49例,咯血或痰中带血30例,胸痛23例,发热31例。51例患者术前均检查心电图 及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再行纤支镜检查。

    作者:程治增;姚和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联合电切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35例

    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0年5月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BPH)3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年龄61~87岁,平均72岁。其中35例因尿潴留入院,5例残余 尿为175~500ml,1例系高龄患者作膀胱造瘘术2年。根据ROUS分度,前列腺增大Ⅰ度17 例,Ⅱ度14例,Ⅲ度4例。伴膀胱结石2例,冠心病4例,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2例,肾盂积 水2例,胃癌手术后2例。

    作者:邓金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食管源性胸痛112例病因分析

    食管源性胸痛是指由食管疾病引起的心绞痛样疼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随年龄的增长 ,发病率也增高,高发年龄在60岁以上。本文总结1997年2月~2000年2月我院经治的老年食 管源性胸痛112例,现就其病因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2例均系消化专科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82例,女30例,年龄60 ~83岁,平均67.22岁,病程0.5月~7.5年,平均2.42年,全部病例经有关特异性检查 ,排除心血管、肺、胸膜等脏器所引起的胸痛后,选择性作胃镜、病理活检、X线钡剂造影 、食管测压、食管滴酸试验等检查。

    作者:项小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抑郁症病因及临床表现

    老年抑郁症的病因非常复杂,通常认为老年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机体老化有 关,尤其是大脑组织发生老年退行性改变的同时,心理功能也随之老化,心理防卫及心理适 应能力也减退,一旦遭遇到精神挫折,缺乏社会支持,心理活动更难于维持平衡,促 使疾病的发生。老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 老年抑郁症的病因及发 病机制1.1 中枢神经系统生化的改变  随着增龄,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各种生化的改变,中枢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如去 甲肾上腺素系统、5-羟色胺系统、乙酰胆碱系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等变化,对老年 抑郁症的发病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瑞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抑郁症诊断

    抑郁症的诊断概念和诊断标准种类很多,国外有用于临床诊断的标准化精神检 查工具,有一系列条目组成,每一个条目代表一个症状或临床变量,每一个工具都有一定 的检查程序、提问方式及检查标准,这样,尽管检查者不同,都可获得同样的结果,但在实 际应用中较为繁琐。当前常用的诊断标准有:ICD-10(国际疾病诊断标准第10版)、DS M-Ⅳ(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及我国1994年公布执行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 案与诊断标准(CCMD-2-R),已为众多的精神科临床专业人员所接受。

    作者:张心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颅脑外伤108例特点分析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和各种事故增多,老年人颅脑外伤有所增加,死亡率也 较高,老年人颅脑外伤的救治已日益被重视。我院自1989~1999年共收住院60岁以上老年颅 脑外伤患者108例,本文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上应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总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老年组男63例,女45例,男:女为1∶1.14;年龄60~69岁58 例 ,70~79岁42例,80岁以上8例,平均为69.1岁。同期对照组非老年患者264例,男162例, 女102例,平均45.3岁。

    作者:倪红斌;梁维帮;陈明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腹部损伤52例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探讨老年严重腹部损伤的围手术期佳处理措施。 方法 对52例老年腹部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损伤程度、损伤脏器、合并伤、原发疾病、受伤后救治时机、手术并发症及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治愈45例,病死7例,病死率13.46%;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2例死于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死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各1例。 结论 老年腹部损伤死亡率高,快速有效的改善和纠正休克,及早手术,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积极处理原发病和合并伤,术后合理的综合治疗可提高老年腹部损伤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龚伟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1 000例超声心动图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人常见心血管基础病因以及导致的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改变。 方法 对1 000例老年人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按年龄、病因分组,分别测量左房内径(LAD)、短轴缩短率(FS%)、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右室舒张末左右径(RVDd)、右房收缩末左右径(RAD)、舒张早期大流速/心房收缩期大流速(E/A)。 结果 患者主要集中在60~69岁、70~79岁2个年龄组,病因主要集中在冠心病(39.3%)、高血压病(18.5%)。LAD、E/A,在60~69岁、80岁以上年龄组差异显著,冠心病、高血压病组LA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病组的IVST、PWT明显增高,E/A在各组均小于1,尤以冠心病、高血压病组为低。 结论 年龄及各种心血管疾病可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作者:金玉华;陆惠华;方宁远;郑迪辉;邬亦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口服避孕药与绝经后骨密度的关系

    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逆转因卵巢功能衰退对骨质的影响。但对绝经前曾口服 外源性雌激素,如避孕药,是否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有所影响,目前尚有争论。本文对1999 年来我院体检的妇女中,收集曾服过避孕药的自然绝经后妇女29例,以观察其应用口服 避孕药对骨密度的影响,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①观察组:29例,平均年龄为(60.1±6.8)岁,其服药1~5年 者13例,5年以上者16例。②对照组:选择相同条件的29例未用过避孕药的妇女,其 平均年龄为(62.1±4.8)岁。2组妇 女均排除有代谢性及内分泌疾病,或有过激素替代疗法(HRT)治疗者,以及使用对骨 密度有影响药物的妇女。

    作者:孔玉屏;盛一芳;李慧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年腰椎间盘退变52例CT分析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引起老年人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目前CT已成为诊断腰椎间盘病变主要 手段。现将我院52例老年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CT表现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我院1998年3月至2000年4月期间,无明确外伤史经CT诊断为腰椎间盘退变 的5 2例,其中男21例,女31例,年龄60~86岁,平均66.6岁。病程2周~10年,平均3.5年。 腰痛14例,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16例,腰痛伴单下肢放射痛16例,单下肢麻木、疼痛4例, 双下肢麻木、疼痛2例,间歇性跛行5例。

    作者:孙海辉;卢叶灿;王虎;李惠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与细胞凋亡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元变性 疾 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PD主要的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 的死亡、缺失,从而导致基底节神经调节功能的紊乱,在临床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 、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目前PD病因仍不清楚,许多因素如年龄、遗传易感性、霉素( 内源性或外源性)、氧化应激等被认为参与了发病。近年来在对PD神经元死亡机制的大量 研究中发现,细胞凋亡在PD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涛;杨天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前言——老年抑郁症的防治

    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 障碍。60岁以上人群中30%~65%出现抑郁症状。抑郁是老年人自杀的重要促发因素, 自杀是抑郁为严重的负性后果。然而抑郁仍有其他症状。抑郁常导致严重的情绪痛苦,从 而减 少社会和躯体的活动,失眠、厌食和功能不良。不幸的是,老年抑郁常未被识别和未得到治 疗。  具有内因性病变基础的抑郁,一般指脑部和神经系统的生物学和神经化学改变或内分泌系统 改变所引起的抑郁,通常称之为原发性抑郁。对各种丧失、应激、生活方式改变或外在事件 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则称之为境迁性或反应性抑郁。抑郁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或药物应用,属于 继发性抑郁。

    作者:翟书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