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活动受限患者经口盲探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宋汝峰;马卫东

关键词:颈椎疾病, 气管插管, 临床运用
摘要:颈椎外伤等严重颈椎疾患病人,采用头颈后仰位喉镜直视下气管插管可能加重颈椎损伤,甚至导致颈髓受压而致呼吸心跳骤停.为此我们固定颈椎保持头颈中立位,采用经口盲探法行气管插管,获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中药化学》课程教学的探讨

    中药化学的教学首先应介绍其发展史及展望,其次应有启发性,另外可尝试其他教学方法以及加强习题的训练.

    作者:殷勇冠;朱全红;吴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留针时间研究近况

    通过对近10年来有关针刺留针的文献进行整理,从留针时间长短与针刺疗效关系进行归纳总结,认为留针是针刺取效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建立客观可行性的留针时间标准是针刺发展的方向之一.

    作者:严伟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8例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约占胃炎的24.2%.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幽门功能紊乱或胃切除术后引起的胆汁和碱性肠液返流入胃,反复刺激胃黏膜,直接损害胃粘膜屏障,导致胃粘膜散在充血、水肿及多发性的胃粘膜糜烂、出血斑点,是浅表性胃炎的一个类型.随时间推移,可进一步引起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也是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之一.笔者近年运用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以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38例,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明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枣百宁神汤治疗精神分裂症116例

    目的 统计枣百宁种汤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副反应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对1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常规搞精神病药加服枣百宁神汤煎剂结合治疗,与128例单用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阳性症状评宁量表(SAP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1]综合评定.结果 治疗后枣百宁神汤组(治疗组)患者的CGI-GI分值和BPRS、SAPS、SANS量表的总分及因子分均低于单用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TESS总分与RSESE总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治疗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较好;对阳性、阴性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副反应显著较少,安全度较好.调畅各脏腑机能与气机的运动形式,内通外达是其作用机理.

    作者:马宝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一贯煎应用举隅

    一贯煎具有滋阴疏肝之功效,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运用一贯煎在高血压;糖尿病;神经官能症;痛经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颇有心得.

    作者:严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2006年6月-2007年6月在我科行康复训练的57例脑卒中偏瘫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与2004年1月-2005年3月在我科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伴肩关节半脱位的57例患者进行内科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肩关节的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于治疗三个月后进行评价,康复护理干预组肩关节恢复率61.4%,常规护理组29.8%.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有促进作用.

    作者:安巧;苏慈宁;司彤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茵栀黄加丹参治疗小儿黄疸30例

    目的 观察茵栀黄加香丹注射液治疗小儿黄疸疗效.方法 60例小儿黄疽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中药茵栀黄注射液及丹参注射液,对照组30例,用西药激素,酶诱导剂及血浆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1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结论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作者:刘文选;包小永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医病名是去还是留?——中医外科教学与临床中的一些思考

    在多年的教学与临床实践中,对中医病名每每觉得甚是苦恼,与西医病名相比较,固然是在很多方面没有西医病名来得普及,很多人不能了解;但另一方面,中医病名自身在命名方面的很多不足也确实使得它在教学和临床中遭遇很多尴尬.以<中医外科学>(1)为例,参考目前临床使用的<中医病历规范书写手册>(2)(以下简称<手册>),我认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作者:高国宇;王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和胃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之间的关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及时治疗、预防癌变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自2005年6月~2007年10月,我们应用和胃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病辨证及其证型的疗效评价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病的辨证及其证型的疗效评价规范化方法;方法应用老年病文献调研和老年病前瞻性临床诊断试验,对357例门诊病例作症状的系统聚类分析筛选出25项症状,对含血脂等理化检查的40例筛选出4项计量指标;结果 40例病例的29项指标的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辨证结果相符;结论在老年病范畴内的辨证和证型的疗效评价可以通过对29项指标的量化进行规范.

    作者:彭明德;杨殿兴;林红;李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从中医温病理论看亳州市轻症小儿手足口病

    继安徽省阜阳市出现小儿手足口病暴发流行以来,毫州市亦出现小儿手足口病流行,且人数居安徽省第二位,安徽省毫州市华佗中医院被确定为收治小儿手足口病定点医院.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我院主要承担轻症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救治工作,作为全市唯一一家二甲中医院,我院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采用中西医并重的方法防治小儿手足口病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碧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关于《针灸问对》治病无定穴的思考——浅议针刺辨病选穴

    应用针灸医术治病许多人往往治疗某病则用某几穴为主,或强调单穴的功能.对此问题,笔者进行了一番思考,翻阅古代文献,发现前人对此问题早有论述.

    作者:梁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胆源性胰腺炎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7年26例胆源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11例行早期手术治疗,治愈11例,8例经保守治疗7-10天手术,治愈8例,另有4例于急性期后3周~3个月接受择期手术治疗,治愈4例,其余3例拒绝手术,复发2例.结论 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应以去除原发胆道疾病为根本,以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治疗措施为基础,根据具体病情,实旌个体化治疗方案,注重临床表现及腹部体征,依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和降低死亡率.

    作者:卢小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方案

    目录一、疫情监测二、食品卫生三、饮水卫生四、环境卫生五、病媒生物防制六、消毒处理七、化学中毒预防和处理八、尸体处理九、心理危机干预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8例的护理

    目的 探讨和总结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体会.结果 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结论 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李梅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专护生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考核失误原因及分析

    无菌技术是护生在学习<基础护理学>中的重要章节,是临床护理中常用的基本技能操作,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和安全.

    作者:姬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烧伤病因病机浅析

    火热是烧伤的首发病因.火热侵害人体,首先成伤.外伤形体,内伤阴液,出现瘀滞,腐烂的烧伤创面,继之,邪毒侵袭,化热攻里,瘀、腐、毒反过来,更加重了伤,以致变证峰起,病情复杂,均系于伤、瘀、腐、毒胶结而难解,此乃病机之关键.因此.临床救治,要求疗伤必须重视内外同治,外应积极修护毁伤之形体,蔽护人体的完整统一,不仅可以防止津脱液失,血气耗伤,又能有效阻止邪毒的侵袭;内应补液养阴,顾护正气,恢复体内阴阳平衡,鼓舞正气,祛邪解毒,促进创面愈合.化瘀通络,祛腐生新,防治邪毒感染,无疑是正确疗伤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手段.

    作者:侯新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酒石酸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后酒石酸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择期下腹部手术5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25),芬太尼6mg+氟哌啶5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布托啡诺组(B组n=25),布托菲诺8mg+氟哌啶5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两组病人均在全麻下手术,术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mg,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布托啡诺0.02mg.kg-1,芬太尼2μg.kg-1,丙泊酚2mg.kg-1,阿曲库铵0.5mg.kg-1,麻醉维持:丙泊酚6mg.kg-1.h-1,阿曲库铵0.5mg.kg-1.h-1,吸入异氟醚1%.手术结束后,B组静注布托啡诺1mg,F组静注芬太尼0.1mg作为负荷量,然后接静脉PCIA泵,参数设定:输入速度2mg.h-1 自控剂量2ml/次,锁定时间30min.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镇痛效果,用镇静评分法(RSS)评价镇静效果,同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镇痛并发症.结果 两组病人镇痛效果都较为满意B组VAS评分低于F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RSS评分低于F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BCS评分高于F组(p<0.05).B组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少于F组(p<0.01).结论 酒石酸布托啡诺静脉术后镇痛效果可靠副作用少,可以安全有效应用于临床.

    作者:钱伟民;崔敬伟;杨佰梅;王福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临床脑梗死性中风病因病机分析

    脑梗死即缺血性中风,发病率逐年上升,约占脑血管疾病的75%,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年龄趋向年轻化的趋势.致残率高、恢复期长、易复发等特点,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其病因分析较为重要,即可以指导治疗,有防止预防脑梗死性中风的发生.

    作者:严宝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角膜炎

    目的 评价抗菌素药物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角膜炎95例,以抗菌素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共41例,抗菌素药物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共54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刘中文;杨涛;谭洪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