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992-2002年巍山县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

严德量;赵吉斌

关键词:巍山县, 晚期血吸虫病人, 世界银行贷款血防项目, 综合防治措施, 现报告如下, 防治效果, 钉螺面积, 云南省, 大山区
摘要:魏山县是云南省大山区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全县11个乡(镇)均流行血吸虫病,累计钉螺面积5 674 hm2,累计血吸虫病人6.4万余人,晚期血吸虫病人5 671例.1992年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血防项目,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食管静脉出血和再出血的新方法[1].我院自1999年以来共收治EVL患者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育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氯硝柳胺悬浮剂杀螺效果研究

    目的评价25%氯硝柳胺悬浮剂(SCN)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室及现场浸杀和喷洒法进行SCN杀螺试验,同时以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和清水做对照试验.结果室内浸杀:SCN 24 h LC50为0.047 4 mg/L;WPN LC50为0.094 7 mg/L;二者间杀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室内喷洒:用SCN 0.25、0.50、1.00、2.00 g/(L@m2)各浓度组杀螺率均高于对应的WPN各浓度组的杀螺率.现场浸杀:用SCN 2 mg/L(有效浓度0.5 mg/L),对投收的螺袋内钉螺和沟内泥土中筛取钉螺的杀螺率均高于WPN 2 mg/L(有效浓度1.0 mg/L)浸杀.现场喷洒也同样显示2 g/(L@m2)SCN杀螺率高于2 g/(L@m2)WPN的杀螺率.结论2 mg/L或2 g/(L@m2)SCN浸杀或喷洒,其杀螺率高于2 mg/L或2 g/(L@m2)WPN;SCN是一种高效、价廉、使用方便的新剂型;建议在进一步扩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推广使用.

    作者:戴建荣;梁幼生;徐年凤;徐明;李洪军;许永良;蔡刚;赵勇进;朱荫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型血吸虫病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病理、临床过程中的CT特点,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脑型血吸虫病CT分型表现结合2例病理切片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脑组织CT表现异常,其中脑炎型12例、梗塞型2例、肉芽肿型10型.8例误诊为其它脑部疾病.11例抗病原治疗后,CT复查脑组织结构恢复正常7例,病灶明显缩小4例.脑组织CT扫描正常4例.结论脑型血吸虫病的CT表现不具有特征性.但可确定脑组织内部病灶的大小范围和类型,并且CT随访,可观察其疗效和判断其预后.

    作者:周斌;黄发根;周玉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杭州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监测

    杭州市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于11个县(市、区)82个乡,902个行政村,流行区人口为115.25万人.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156 185例,其中晚期病人3 634例,钉螺面积7 642.9hm2,病牛10 248头.

    作者:竺杭西;方必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诊断血吸虫病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诊断血吸虫病应用价值.方法用DDIA检测急性、慢性血吸虫病和健康人,观察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用DDIA、IHA和ELISA筛查5个血吸虫病流行村的677人,比较3种方法的结果.结果急性、慢性血吸虫病人DDIA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6.2%,健康人均为阴性.DDIA、IHA和ELISA在5个流行村的阳性率分别为25.8%、24.2%和24.1%,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DDI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现场快速诊断和大规模筛查.

    作者:周水茂;徐明星;刘勇;李秋玲;付秀章;耿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江阴市石庄镇血吸虫病3年监测结果分析

    石庄镇位于江苏省江阴市西北部,濒临长江,与常州市武进区接壤.该镇下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 23 739人,历史上血吸虫病流行村4个,1981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作者:卫文学;赵荣兴;翟建裕;周菊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德兴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18年疫情监测报告

    德兴市地处赣东北地区,属山丘流行区.历史上有3个乡(镇)、12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累计有螺面积612.95 hm2,累计血吸虫病人4 505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221人,病牛147头.

    作者:朱明;杨根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弓形虫P30抗原诱导小鼠抗弓形虫感染免疫保护的研究

    目的探讨弓形虫主要表膜p30抗原免疫小鼠后的抗感染保护作用.方法用单克隆抗体分离纯化的p30抗原免疫小鼠,然后用RH株速殖子和Fukaya株包囊攻击感染,观察急性感染后小鼠死亡时间及慢性感染脑包囊形成的影响,并观察感染后不同时间抗体水平、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p30抗原免疫小鼠后对攻击感染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减少脑包囊的形成数量.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及IFN-γ、IL-2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而且免疫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在感染早期升高较快,第4周达高峰,CD4+/CD8+比值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p30抗原免疫小鼠对攻击感染能特异性刺激小鼠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

    作者:陈秀春;李永华;刘锦华;杨春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血吸虫DNA重复序列的研究进展

    DNA重复序列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真核生物基因组的重要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它们在基因组中的分布,DNA重复序列主要被分为两类:①成簇排列的重复序列,即串联重复序列,也称卫星DNA,主要分3类;第1类:微卫星DNA序列,在基因组的间隔顺序和内含子等非编码区广泛存在,由2-5 bp作核心单位,在多串联拷贝上重复而成.

    作者:郭肖岩;何纳;姜庆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硼镁石粉氯烟复合物在山丘地区的灭螺效果

    目的了解硼镁石粉、氯烟复合物在山丘地区的灭螺效果.方法采用硼镁石粉80 g/m2干撒,氯烟复合物0.8 g/m2喷洒,同时与氯硝柳胺2 g/m2喷洒和空白对照作对比.结果硼镁石粉撒药后7 d,其灭螺效果不如氯硝柳胺,但15 d及30 d后其活螺密度即与氯硝柳胺差异无显著性,钉螺死亡率在30 d显著高于氯硝柳胺,活螺密度持续下降.氯烟复合物灭螺效果不明显.结论硼镁石粉灭螺效果较好,随着时间延长,其灭螺效果逐渐上升.

    作者:吕大兵;汪天平;吴维铎;王彩霞;张世清;张功华;汪奇志;姜庆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江苏省江滩地区感染性钉螺动态观察

    目的掌握江苏省江滩地区感染性钉螺(以下简称阳性钉螺)的现状分布和消长规律,为控制成批急性血吸虫感染(以下简称急感)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县(市、区)为单位,随机抽检5-10个有螺滩,每滩采样5-10个点,每点捕捉钉螺50-100只,然后由专业人员采用解剖镜检法检测钉螺的自然感染情况,同时对查出的阳性钉螺滩块及螺点即时进行药物杀灭.结果5年共检测沿江有螺滩467个(条块),捕捉钉螺1 69 200只,检出阳性螺滩(条块)102个和阳性钉螺433只,覆盖于12个县(市、区),已占全省沿江县(市、区)的75.0%(12/16).结论经连续5年的观察,江滩阳性钉螺面积和阳性钉螺的螺口数呈逐年增长态势,存在着发生成批急感的潜在威胁.因此,加强江滩和通江河道的治理,提高阳性滩地的灭螺覆盖率和灭螺质量以及反复查治江滩散养畜牧的是今后工作的关键.

    作者:吴锋;姜玉骥;洪青标;黄轶昕;孙乐平;奚伟萍;张燕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湖北省血吸虫病联防协作经验与成效

    湖北省地处中原,江河纵横、湖泊众多、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很适于钉螺的孳生繁殖,是血吸虫病的严重流行区.

    作者:洪志华;余秉圭;王金国;廖洪义;钟国体;丁红;曹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000-2002年宁波市疟疾疫情分析

    宁波市地处浙江东部沿海,辖6个区5个县(市),总面积9 365 k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人口546万余人.间日疟为本地区主要的疟疾流行虫种,中华按蚊是唯一传播媒介.从1950年以来疟疾曾出现过3次大流行,即1954、1963、1973年,年发病率分别为2 592.20/10万、4 575.1 9/10万和343.85/10万.

    作者:潘斌;叶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切脾术的效果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晚血)肝功能尚处于代偿期患者切脾麻醉用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Ⅰ组)与单纯全麻(Ⅱ组)2种不同方法用于晚血巨脾切除术.结果Ⅰ组维持氨氟醚浓度为(0.5±0.1)%,低于Ⅱ组(1.2±0.5)%;术中监测时段的HR、MAP变化,Ⅰ组均较Ⅱ组小且稳定.结论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符合门脉高压麻醉时用药原则,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作者:刘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查螺员的年龄和业务培训对钉螺检出率的影响

    苏州市曾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于1995年达到了传播阻断标准后,转入监测巩固阶段.但由于该市很多乡(镇)村已多年未查到钉螺,加上农村改革形势的变化,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查螺工作厌烦、麻痹松劲,以及村级查螺员年龄偏大、年轻查螺员业务知识匮乏等问题.

    作者:刘永元;袁首刚;储金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星子县疟疾防治情况回顾分析

    星子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南临鄱阳湖,北连庐山.境内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全年平均气温17.3℃.疟疾曾是严重危害该县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地方病,1969年疟疾发病率高达91 8.82/万,占到该县同年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2.65%.

    作者:朱洪东;陈彩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弓形虫诱导巨噬细胞COX-2的表达增加PGE2合成

    目的探讨弓形虫侵染巨噬细胞过程中前列腺素E2(PGE2)的产生途径.方法用LPS及弓形虫作用于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系.用气相色谱、ELISA方法分别检测培养上清液中PGE2及花生四烯酸(AA)含量;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环加氧酶-1(COX 1)、环加氧酶-2(COX-2)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特异性抑制剂阻断作用于细胞后检测PGE2含量,COX-1/COX 2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PGE2的合成在弓形虫侵染巨噬细胞4-8 h开始升高,12-16 h后达到饱和水平;COX-2 mRNA表达在4-8 h出现高峰,在特异性COX-2抑制剂Nimesulide及Indomethacm作用下其表达水平下降,而蛋白质表达水平不受影响.COX-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在抑制剂处理前后及不同的时间点都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弓形虫可能通过诱导巨噬细胞表达COX-2增加PGE2的合成.

    作者:彭碧文;章涛;蒋明森;林建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葛洲坝库区2个血吸虫病流行村15年监测结果

    葛洲坝库区血吸虫病流行区有2处,即长江南岸点军区点军乡的紫阳村(葛洲坝库区右岸)和长江北岸伍家区伍家乡的共联村.钉螺分布以长江小支流为主.

    作者:秦长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001年汉寿县五一村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目的掌握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为优化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设框查螺.整群抽取5-65岁居民为观察对象,建立个案卡,询问接触疫水史及体检,并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和Kato-Katz法粪检查病,用集卵孵化粪检法对耕牛查病.垸内有螺环境进行药物灭螺,对粪检阳性、血检阳性和频繁接触疫水者以及全村所有耕牛予以化疗.结果垸外湖洲活螺框出现率76.71%,活螺平均密度2.26只/框,钉螺阳性率0.11%;垸内活螺框出现率1.04%,活螺平均密度0.02只/框,未发现阳性钉螺.居民疫水暴露率43.1%,症状、体征阳性率分别为14.4%和37.5%,IHA阳性率36.4%,粪检阳性率12.3%;耕牛粪检阳性率6.06%.结论五一村仍属重度流行村,血吸虫重复感染严重,应采取健康教育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综合性防治对策,才能控制血吸虫病.

    作者:侯国弘;张献忠;姚孝明;周应彩;屈贵顺;田子英;刘德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2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腹水的护理

    1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共收集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2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小的18岁,其余都在35-78岁.腹水史3-6年,均有门脉高压症、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脐外凸,腹围80-100 cm,不同程度全身浮肿和贫血;血吸虫免疫学检查均为阳性.

    作者:朱玉芳;王成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