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腹水的护理

朱玉芳;王成兰

关键词: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腹水, 晚期血吸虫病, 门脉高压症, 临床资料, 静脉曲张, 肝脾肿大, 免疫学, 阳性, 收集, 贫血, 女性, 年龄, 男性, 检查, 患者, 腹围, 腹壁, 浮肿
摘要:1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共收集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2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小的18岁,其余都在35-78岁.腹水史3-6年,均有门脉高压症、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脐外凸,腹围80-100 cm,不同程度全身浮肿和贫血;血吸虫免疫学检查均为阳性.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晚期血吸虫病切脾术的效果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晚血)肝功能尚处于代偿期患者切脾麻醉用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Ⅰ组)与单纯全麻(Ⅱ组)2种不同方法用于晚血巨脾切除术.结果Ⅰ组维持氨氟醚浓度为(0.5±0.1)%,低于Ⅱ组(1.2±0.5)%;术中监测时段的HR、MAP变化,Ⅰ组均较Ⅱ组小且稳定.结论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符合门脉高压麻醉时用药原则,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作者:刘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血吸虫DNA重复序列的研究进展

    DNA重复序列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真核生物基因组的重要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它们在基因组中的分布,DNA重复序列主要被分为两类:①成簇排列的重复序列,即串联重复序列,也称卫星DNA,主要分3类;第1类:微卫星DNA序列,在基因组的间隔顺序和内含子等非编码区广泛存在,由2-5 bp作核心单位,在多串联拷贝上重复而成.

    作者:郭肖岩;何纳;姜庆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001年汉寿县五一村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目的掌握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为优化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设框查螺.整群抽取5-65岁居民为观察对象,建立个案卡,询问接触疫水史及体检,并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和Kato-Katz法粪检查病,用集卵孵化粪检法对耕牛查病.垸内有螺环境进行药物灭螺,对粪检阳性、血检阳性和频繁接触疫水者以及全村所有耕牛予以化疗.结果垸外湖洲活螺框出现率76.71%,活螺平均密度2.26只/框,钉螺阳性率0.11%;垸内活螺框出现率1.04%,活螺平均密度0.02只/框,未发现阳性钉螺.居民疫水暴露率43.1%,症状、体征阳性率分别为14.4%和37.5%,IHA阳性率36.4%,粪检阳性率12.3%;耕牛粪检阳性率6.06%.结论五一村仍属重度流行村,血吸虫重复感染严重,应采取健康教育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综合性防治对策,才能控制血吸虫病.

    作者:侯国弘;张献忠;姚孝明;周应彩;屈贵顺;田子英;刘德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粪检在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查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粪便检查在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查病的现场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一血吸虫病低度流行村,对6-65岁居民应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和改良加藤氏法同时进行粪便检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受检463人,孵化法阳性率为3.5%(17/463),加藤法阳性率为1.9%(9/463),经x2测验,两法差异有显著性.本次调查,共查出粪检阳性18例,其中两法阳性8例,孵化法阳性加藤法阴性9例,加藤法阳性孵化法阴性1例,孵化法漏检率为5.6%(1/18),加藤法漏检率为50.0%(9/18),两法漏检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比改良加藤氏法阳性检出率高,漏检率低,更适宜作为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查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作者:宋鸿焘;梁幼生;戴建荣;纪长生;神学慧;殷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000-2002年宁波市疟疾疫情分析

    宁波市地处浙江东部沿海,辖6个区5个县(市),总面积9 365 k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人口546万余人.间日疟为本地区主要的疟疾流行虫种,中华按蚊是唯一传播媒介.从1950年以来疟疾曾出现过3次大流行,即1954、1963、1973年,年发病率分别为2 592.20/10万、4 575.1 9/10万和343.85/10万.

    作者:潘斌;叶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江阴市石庄镇血吸虫病3年监测结果分析

    石庄镇位于江苏省江阴市西北部,濒临长江,与常州市武进区接壤.该镇下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 23 739人,历史上血吸虫病流行村4个,1981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作者:卫文学;赵荣兴;翟建裕;周菊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2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腹水的护理

    1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共收集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2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小的18岁,其余都在35-78岁.腹水史3-6年,均有门脉高压症、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脐外凸,腹围80-100 cm,不同程度全身浮肿和贫血;血吸虫免疫学检查均为阳性.

    作者:朱玉芳;王成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德兴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18年疫情监测报告

    德兴市地处赣东北地区,属山丘流行区.历史上有3个乡(镇)、12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累计有螺面积612.95 hm2,累计血吸虫病人4 505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221人,病牛147头.

    作者:朱明;杨根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马鞍山市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和传播阻断地区疫情调查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非流行区和已消灭地区血吸虫病的疫情以针对性地做好监测工作.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方法在疫点查螺.对血吸虫感染者和接触疫水者作个案调查.结果1998-2001年马鞍山市非疫区和消灭地区共发生血吸虫病疫情4起,其中发现螺、病情2起,未发现钉螺但发生病情2起.发现钉螺面积28.6 hm2.IHA≥1:10的194人,感染率为10.6%.结论与血吸虫病流行区毗邻的非疫区和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极易受到钉螺输入和传染源输入的威胁并可造成血吸虫病的流行.应加强这些地区的螺、病情监测,并积极开展血防健康教育.

    作者:冯青;郑训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查螺员的年龄和业务培训对钉螺检出率的影响

    苏州市曾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于1995年达到了传播阻断标准后,转入监测巩固阶段.但由于该市很多乡(镇)村已多年未查到钉螺,加上农村改革形势的变化,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查螺工作厌烦、麻痹松劲,以及村级查螺员年龄偏大、年轻查螺员业务知识匮乏等问题.

    作者:刘永元;袁首刚;储金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靖江市慢性丝虫病调查

    靖江市曾是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1996年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为掌握慢性丝虫病现况和评价防治工作,按照<江苏省慢性丝虫病现状调查实施方案>,于2002年在全市开展了慢性丝虫病(简称慢丝)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耿国旺;刘金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硼镁石粉氯烟复合物在山丘地区的灭螺效果

    目的了解硼镁石粉、氯烟复合物在山丘地区的灭螺效果.方法采用硼镁石粉80 g/m2干撒,氯烟复合物0.8 g/m2喷洒,同时与氯硝柳胺2 g/m2喷洒和空白对照作对比.结果硼镁石粉撒药后7 d,其灭螺效果不如氯硝柳胺,但15 d及30 d后其活螺密度即与氯硝柳胺差异无显著性,钉螺死亡率在30 d显著高于氯硝柳胺,活螺密度持续下降.氯烟复合物灭螺效果不明显.结论硼镁石粉灭螺效果较好,随着时间延长,其灭螺效果逐渐上升.

    作者:吕大兵;汪天平;吴维铎;王彩霞;张世清;张功华;汪奇志;姜庆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60例急性血吸虫病误诊分析

    1996年2月至2002年3月,我院收治急性血吸虫病(急血)60例.由于误诊,入院前曾在当地基层医院及多家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5 d至30 d.现将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林志强;李开顺;周世国;王静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000-2002年新湖村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血吸虫病在湖沼水网型地区的疫情变化情况,为制定该类地区的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的监测方案,每年对监测点的病情、螺情及其它相关资料进行监测调查和分析.结果通过3年的人畜化疗、血防宣教及易感地带灭螺等主要防治措施的实施,新湖村2002年各项疫情指标均有大幅度下降.结论保质保量地做好化疗、血防宣教及易感地带灭螺,对湖沼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防治效果是明显的,血吸虫病危害是可以得到控制和减轻的.

    作者:董相林;舒克刚;柯善道;王能日;袁修柏;夏柱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江苏省苏南地区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江苏省苏南地区农村人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和特点,以制订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在江苏省苏南地区中签的8个点中的4 082人进行粪检.结果寄生虫平均感染率为6.71%,男、女感染率分别为4.77%和8.42%,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共查见寄生虫5种,感染率分别为蛔虫0.44%(18/4 082)、钩虫5.46%(223/4 082)、鞭虫0.78%(32/4 082)、姜片虫0.02%(1/4 082)、蛲虫2.19%(9/411).有2种虫感染者占感染人数的3.30%.蛔虫、鞭虫、蛲虫感染率15岁以下年龄组高,钩虫感染率高的是5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江苏省苏南地区人体寄生虫感染率较10年前已有大幅度下降,感染虫种以钩虫为主,而且以美洲钩虫为优势虫种,少数未系统防治的乡、村,中、老年女性和儿童为今后防治寄生虫病重点地区和人群.

    作者:陈锦英;孙凤华;钱益新;赵兰凤;曹汉钧;徐振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葛洲坝库区2个血吸虫病流行村15年监测结果

    葛洲坝库区血吸虫病流行区有2处,即长江南岸点军区点军乡的紫阳村(葛洲坝库区右岸)和长江北岸伍家区伍家乡的共联村.钉螺分布以长江小支流为主.

    作者:秦长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铜陵县江滩地区耕牛血吸虫病调查分析

    铜陵县有4个江心洲,至2000年底沿江有8个乡镇49个村流行血吸虫病,耕牛4 109头(主要是水牛),江洲滩钉螺面积2 389.21hm2,占全县总有螺面积76.65%,当地农民牵牛上滩散养,致使耕牛成为江滩型地区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作者:金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弓形虫诱导巨噬细胞COX-2的表达增加PGE2合成

    目的探讨弓形虫侵染巨噬细胞过程中前列腺素E2(PGE2)的产生途径.方法用LPS及弓形虫作用于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系.用气相色谱、ELISA方法分别检测培养上清液中PGE2及花生四烯酸(AA)含量;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环加氧酶-1(COX 1)、环加氧酶-2(COX-2)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特异性抑制剂阻断作用于细胞后检测PGE2含量,COX-1/COX 2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PGE2的合成在弓形虫侵染巨噬细胞4-8 h开始升高,12-16 h后达到饱和水平;COX-2 mRNA表达在4-8 h出现高峰,在特异性COX-2抑制剂Nimesulide及Indomethacm作用下其表达水平下降,而蛋白质表达水平不受影响.COX-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在抑制剂处理前后及不同的时间点都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弓形虫可能通过诱导巨噬细胞表达COX-2增加PGE2的合成.

    作者:彭碧文;章涛;蒋明森;林建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小学生暑假前血防健康教育效果

    暑假学生离校时间长,又是血吸虫病易感季节,暑假前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为此,在1998-2001年对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学校进行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常跃钢;郑水芳;廖玉生;李坚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食管静脉出血和再出血的新方法[1].我院自1999年以来共收治EVL患者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育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