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姬;夏超明
目的验证硼镁石粉杀灭山区钉螺的效果及其对鱼类的毒性.方法喷洒杀螺试验:硼镁石粉80、200 g/m2、氯硝柳胺2 g/m2组和清水对照组进行比较.鱼毒试验:硼镁石粉1 000 mg/L、氯硝柳胺2 mg/L组和清水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喷洒杀螺试验:硼镁石粉80、200 g/m2组施药后30 d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明显下降,与清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氯硝柳胺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硼镁石粉80、200 g/m2组与氯硝柳胺组钉螺死亡率分别达到95.37%、93.66%和96.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硼镁石粉80、200 g/m2组与氯硝柳胺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硼镁石粉具有较好的杀螺效果,但不及氯硝柳胺.鱼毒试验:硼镁石粉1 000 mg/L大剂量环境下,未见鱼死亡,初步提示该药对鱼类低毒.结论硼镁石粉适合山区和水产养殖区灭螺.
作者:朱明东;闻礼永;陈军虎;张剑锋;韩成星;李土荣;郑伟;严德华;高璐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湖南省湘阴县青潭乡位于南洞庭湖的一个四面环水的湖岛上,1998年特大洪水后,部分居民迁移靠山建镇,现有居民1 230人,主要从事养殖、捕捞及运输业.建镇后,居民全部饮用自来水,家庭建无害化厕所,对中、小学生与居民进行血防健康教育.
作者:刘艳阳;蔡海英;陈佳榜;胡跃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鄱阳湖水位变化对洲滩钉螺分布的影响,为设计生态灭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既往鄱阳湖洲滩钉螺资料与水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鄱阳湖钉螺面积的94.55%分布于14-17m高程洲滩;水位变化的重要指标为洲滩水淹日数与显露日数,通常水淹日数为216-113 d(中位数160 d);显露日数为149-252 d(中位数205 d).结论鄱阳湖洲滩钉螺分布与水位变化密切相关,4-6月份由江西省境内5河洪水引起的洲滩水淹与显露日数比例是制约洲滩钉螺密度与分布的关键,2-5月洲滩显露有利于钉螺产卵,5月以后洲滩水淹则有利于螺卵孵化与幼螺的发育生长.因此,控制鄱阳湖水位,改变钉螺生态特性即可达到制约湖区钉螺的目标.
作者:宁安;陈年高;钟久河;陈红根;林丹丹;刘红云;高祖禄;刘跃民;胡飞;张绍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强螺杀粉剂现场喷粉灭螺效果及其现场应用价值.方法强螺杀粉剂采用动力喷粉法,螺灭杀可湿性粉剂采用机械喷洒法进行现场灭螺试验,比较两种剂型和两种方法的灭螺效果,同时对不同灭螺方法进行费用-效果分析.结果南京龙潭试验现场强螺杀喷粉灭螺后1、3、7、15 d钉螺校正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8.48%、96.26%、96.96%、95.67%和87.58%、95.40%、96.14%、96.67%;螺灭杀喷洒灭螺分别为69.15%、88.01%、86.46%、85.56%和75.27%、84.99%、87.50%、87.96%.扬州仪征试验现场强螺杀喷粉后1、3、7、15 d钉螺校正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73.65%、98.31%、99.22%、99.26%和69.30%、98.14%、98.84%、98.60%;螺灭杀喷洒灭螺分别为18.70%、63.11%、1.25%、12.60%和34.88%、89.02%、45.37%、46.59%.强螺杀喷粉灭螺单位成本为0.20元/m2,螺灭杀喷洒为0.21元/m2.前者喷粉灭螺后15 d钉螺校正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每1个百分点的费用为6.27-10.07元和6.21-10.14元;后者喷洒灭螺后15 d钉螺校正死亡率和活螺密度下降率每1个百分点的费用为7.36-83.33元和7.1 6-22.54元.结论强螺杀粉剂喷粉灭螺操作简单、喷布均匀、效果好、费用低、不需要水源,便于现场检查与质量管理,是适合现场需要的灭螺新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黄轶昕;孙乐平;洪青标;高扬;张科;杨坤;吴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方法1998年前,按高、中、低度各抽1个流行村连续跟踪监测.高、中度流行村用Kato-Katz法查病,并计虫卵数,低度流行村用免疫学(IHA)查病.1999-2000年,按防治工作方案现行分类要求,对一、二类村抽取10%以上不同类型流行村为疫情监测点,比例不足1个流行村的至少抽取1个,先用免疫学筛查,阳性者用Kato-Katz法查病,并计虫卵数.
作者:陈淮生;李利民;王宗明;胡平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2003年春季,一场突如其来且尚未被人类认识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向我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区袭来.
作者:洪志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亦称米氏田鼠(MicrotusMichnoi)、长江田鼠、沼泽田鼠、苇田鼠,俗称湖鼠,属啮齿目(Rodentia)、仓鼠科(Cricitidae)、田鼠亚科(Microcinae)、田鼠属(Microcus).
作者:姚利晓;林矫矫;蔡幼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应用硼镁石粉灭螺已10多年,灭螺效果良好.此药价廉,毒性低,雄性大鼠LD50 5 010 mg/kg,雌性大鼠LD503 690 mg/kg,无三致作用,对鱼、蚌无明显毒性,对皮肤、粘膜无刺激,使用方便.
作者:徐国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克百威的灭螺效果.方法室内浸杀:烧杯8个,每个放30只螺,分别加入克百威溶液6.4、3.2、1.6、0.8、0.4、0.2、0.1 mg/L,25℃,3 d观察效果.室内喷洒:用15对培养皿,内放入1 cm厚的潮湿泥土,每皿60只螺,分别喷洒克百威、氯硝柳胺2 g/m2和4 g/m2,3、7、15 d观察效果.现场:选择有螺江滩8块,每块2 m2,分别喷洒克百威、氯硝柳胺2 g/m2和4 g/m2,撒克百威颗粒剂2 g/m2和4 g/m2,7、15、30 d观察结果.结果克百威室内浸杀,6.4 mg/L钉螺死亡率为100%,LD50为0.513 0 mg/L.室内喷洒,克百威2 g/m2和4 g/m2,15 d钉螺死亡率均为100%.现场喷洒,克百威4 g/m2,15 d和30 d钉螺死亡率均为90%以上,克百威颗粒剂4 g/m2,30 d钉螺死亡率为100%.结论克百威杀灭钉螺的效果良好.
作者:杨佩才;徐国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掌握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建立3年来的疫情变化态势.方法建立12个疫情监测点,按<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方案>规定的方法,每年开展螺情及病情等纵向监测.结果全省大部分监测区螺情回升,江滩地区感染性钉螺快速增长;耕牛感染率下降,传染源趋于多样化;居民感染率较低且相对稳定,但存在发生重大疫情的可能.结论现有控制措施的力度虽能减缓疫情的发展速度,但难以阻断疫情的发展趋势.必须更深入地研究新的疫情特点和发展规律,探索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特点的更有效的防治对策.
作者:洪青标;黄轶昕;蔡刚;孙乐平;吴锋;周云;田启安;朱荫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在建立一种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的基础上,比较新模型小鼠与血吸虫感染常规模型小鼠血清IgG识别日本血吸虫抗原的差异.方法每只BALB/c小鼠经腹部皮肤人工感染(40±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20 d后,按300 mg/(kg@d)腹腔注射酚酶抑制剂一丙烯基硫脲,同时设立未用药感染对照组,至感染后第42天剖杀2组小鼠,从小鼠眼球取血制备血清,经western-blot观察血清IgG对日本血吸虫SWAP及SEA的识别差异.结果western-blot显示,2种模型小鼠血清IgG对SWAP的识别存在差异,明显的区别在于常规模型组可见1条90 kDa大小的清晰主带,而新模型组则表现为数条弱带.SEA与常规模型组小鼠血清IgG呈强阳性反应,而与新模型组小鼠血清IgG反应微弱.结论2种模型小鼠体内血吸虫诱导产生的抗体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导致新模型小鼠抗再感染力增强的体液免疫因素之一.
作者:何立;蒋明森;赵琴平;蔡国斌;杨孟祥;易新元;曾宪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从血水草中提取杀螺有效成分一血水草生物碱(ECA).方法采用70%乙醇渗漉提取,用减压浓缩、酸解、盐析等方法纯化,提取ECA原粉.结果ECA原粉的提取率为1.009%.结论本提取方法可靠,设备及工艺流程简单,提取条件易控制,且成本低,便于开发应用.
作者:杨华中;黄琼瑶;刘年猛;彭飞;周雪仙;周天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根据我国的实际,对灭螺药物的要求是:在低浓度时有较高的杀螺力,对人、畜、鱼、农作物等非靶生物低毒,药物进入食物链不产生副作用,药物稳定至少18个月,能直接溶解于水,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作者:陶海全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金湖县于1979年达到血吸虫病基本消灭标准,1997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现将1998-2002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长太;孙道宽;李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因吡喹酮抗性产生而导致曼氏血吸虫抗性虫株繁殖力发生改变的可能性.方法以抗性株与敏感株毛蚴和尾蚴定量感染光滑双脐螺和CD1小鼠,宿主体内观察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生物学特性:对螺感染率、感染性螺存活期、在螺体内产尾蚴量、尾蚴和虫卵开放前期及虫卵孵化率.结果单只螺暴露于单个毛蚴2 h,抗性株与敏感株对螺感染率为19.8%和8.9%,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6);逸蚴期间,塞内加尔抗性株感染螺存活率高于敏感株;用塞内加尔抗性株和敏感株毛蚴感染所获阳性螺产尾蚴量(尾蚴/螺)为6 875条和14 611条;塞内加尔抗性株和敏感株尾蚴开放前期为32.2 d和27.7 d.抗性株与敏感株鼠体内虫卵开放前期为42.8 d和45.5 d;虫卵孵化率为80.9%和78.0%.结论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实验室传代的光滑双脐螺具有高感染性,此生物学改变似与吡喹酮抗性产生相关;塞内加尔抗性株与敏感株间存在其他变化则被认为是曼氏血吸虫不同地理株间的差异.
作者: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李洪军;徐明;司进;许永良;杭盘宇;G.C.Coles;M.J.Doenhoff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初步了解洱源县小兽动物膜壳绦虫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捕鼠笼、鼠夹和电子捕鼠器等捕捉小兽,鉴定小兽种类,检查有无膜壳绦虫感染.结果共捕获小兽661只,分属3目5科8属17种,微小膜壳绦虫感染小兽63只,分属3目13种,感染率9.53%,其中以大足鼠、齐氏姬鼠、大绒鼠、斯氏家鼠感染率较高,分别为21.05%、13.64%、12.30%和9.09%.有20只小兽感染缩小膜壳绦虫,分属1目5种,感染率3.03%,以大绒鼠、大足鼠、锡金小鼠、齐氏姬鼠感染率较高,分别为6.56%、5.26%、5.00%、4.55%.结论云南省洱源县小兽膜壳绦虫感染率较高.
作者:李佳兴;李正红;杨文斌;王雨媛;高川;申丽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解决太湖芦滩灭螺与水产养殖、水质保护的矛盾.方法在现场采用生石灰撒粉法,剂量为6kg/m2,并作空白对照.结果撒粉后7、15、30 d和60 d土表钉螺死亡率均达到100%,土层钉螺死亡率达到99.06%-100%.结论生石灰撒粉法灭螺效果较好,对水产养殖及水质无不良影响.
作者:李乃洪;许雪明;朱伟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特殊人群的关系.方法以饲养员、屠宰工人、肉熟制品工人、兽医、孕妇、献血员、肿瘤病人等共450人为实验组,另外选择450人为普通人群对照组(样本量、年龄、性别、居住地分别与实验组对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这些人群进行抗弓形虫抗体IgG检测.结果实验组弓形虫感染IgG阳性率为7.6%,高于对照组(4.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实验组各类人群中,饲养员、兽医、献血员、肿瘤病人的感染率高(均为12%).结论无锡市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
作者:张立行;黄文光;袁建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郊河道钉螺分布特征、消长规律、扩散途径及其生态因素,为制定查灭螺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7-2002年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对上海市金山、松江区23条河道进行查螺及钉螺生态环境和水文调查.结果调查的23条河道中有11条发现47个螺点,全部分布在河滩,有螺框在水线下0.5 m、水线附近、水线上0.5 m处,比例为l:4.31:0.92.有螺滩漂浮物发现有钉螺吸附.钉螺扩散试验表明,漂浮物可作长距离和跨河转移,滩地是主要停靠点.钉螺河道扩散转移佳时机在汛期高潮位,河滩芦苇湿地对水流有阻隔作用,干、湿相交,易于钉螺孳生.结论黄浦江上游主干水系河道的河滩是漂浮物停靠着落点,也可能是钉螺扩散新的孳生地.查螺应以河道滩地和大小河道交汇点周边环境为主要场所,重点在常年水位线附近.
作者:江西均;王克泰;金仿贤;何铁城;黄德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解南通地区寄生虫病发病情况,对1992-2001年本院180例寄生虫病住院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陆佩芳;顾善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