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RP水平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贾凤云;顾美华;王鸣军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C-反应蛋白, 浆膜腔积液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住院的205例SLE患者,按影像学有无浆膜腔积液表现将其分为有、无浆膜腔积液组,按SLEDAI评分分为有、无活动两组,按统一法获得各观察参数指标数据,分析CRP水平与SLE活动性及浆膜腔积液的关系,并比较分析ESR、C4、C3、IgG与浆膜腔积液的关系.结果 通过分析205例SLE患者,有积液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无积液组(P<0.001),活动组的CRP水平与非活动组无明显差异(P>0.05),ESR、C4、C3、IgG与浆膜腔积液无相关(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CRP水平升高与浆膜腔积液的存在有显著相关性(OR= 86.04,95%CI17.85~373,P<0.001).结论 SLE患者的CRP水平在反映疾病活动性方面意义不大,但CRP水平升高与浆膜腔积液的存在显著相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抗甲状腺药物(ATD)致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ATD致粒缺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21~62岁,其中3例由丙基硫氧嘧啶所致,6例由甲巯咪唑所致;1例为男性患者,40岁,由丙基硫氧嘧啶所致.6例在服药后2个月内发生粒缺,3例在2~3个月发生,1例在9个月后发生.1例以低热、臀部皮肤感染起病,其余均以突发高热、咽痛起病.经治疗后均痊愈,粒细胞在停用ATD后2周内恢复.结论 粒缺为ATD应用中少见但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可预测,在甲亢开始ATD治疗的前2~3个月内,应高度警惕粒缺的发生.

    作者:宗海军;董吉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cell protein C receptor,sEPCR)的水平,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对65例NS及48名正常对照组血浆的sEPCR进行检测,同步检测各组血浆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结果 NS组患者血浆sEPCR(357.0±156.80ng/mL)较正常对照组(155.68±32.01ng/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S组中,膜性肾病组血浆sEPCR水平比微小病变组及系膜增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在各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PCR可能参与NS患者血栓形成过程,是高凝状态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赵里曼;卢国元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发作期的临床分析——附34例报告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感染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COPD感染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细菌清除率为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对照组总有效率85%,细菌清除率为8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两组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COPD感染发作期疗程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姚建华;郭小芙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肺炎相关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发病因素,进一步探讨抗生素应用对腹泻严重程度的影响以及微生态制剂治疗是否缩短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的病程.方法 对102例婴幼儿肺炎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微生态制剂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 婴幼儿肺炎并腹泻发生率35.66%,不同年龄组腹泻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122),肺炎并腹泻发生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45),抗生素应用时间长等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微生态制剂治疗可缩短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的病程.结论 合理应用抗生素,尤其应避免由低级到高级频繁更换抗生素.使用微生态制剂已成为婴幼儿肺炎相关性腹泻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沈美琴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摄取18F-FDG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测定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18F-FDG细胞结合率方法及用吉西他滨化疗后对A549细胞摄取18FFDG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条件下测定A549细胞的18F-FDG细胞结合率,细胞浓度5×104~1×107/瓶;18F-FDG放射性活度1.85~29.6KBq;反应时间20~120min;葡萄糖浓度0~11.1mmol/L.MTT测定加入不同剂量0~120mmol/L吉西他滨24h后细胞抑制率.测定加入不同剂量0~120mmol/L吉西他滨24h后18F-FDG细胞结合率.结果 18F-FDG细胞结合率随细胞数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高,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降低,与18F-FDG放射性活度无关;加入不同剂量吉西他滨后,细胞结合率随剂量增加而下降,两者呈负相关(r=-0.78,P<0.01).结论吉西他滨作用24h后引起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 18F-FDG细胞结合率下降,可用18F-FDG显像早期观测吉西他滨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作者:邹惠峰;邓胜明;章斌;吴翼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青春期肥胖超重儿大、中动脉内中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超声研究

    目的 分析青春期肥胖儿颈总动脉、足背动脉内中膜厚度,血流动力学变化与BMI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测量40名肥胖青少年、37名超重青少年和42名正常体重青少年颈总、足背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化分析法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与体重正常组相比,肥胖组和超重组的BMI、颈总及足背动脉IMT、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足背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率肥胖、超重组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肥胖超重组青少年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肥胖超重组青少年的颈总、足背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肥胖程度有关,提示肥胖超重组青少年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作者:张忠新;胡小蓉;徐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附5例临床报告)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该组5例神经内分泌癌患者,肿瘤位于胰头部3例,胰体尾部2例.其中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因肝脏、肾上腺、后腹膜及局灶转移仅行开关腹+肿块活检术.术后病理诊断均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显示突触素(Syn),嗜铬蛋白A阳性率高.4例患者存活至今,1例患者因多部位转移死亡.结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呈浸润生长,大多缺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CT为主)能辅助诊断,确诊依赖病理诊断,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改善预后,预后较好.

    作者:袁寅;朱兴国;赵宏;孙凤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42例麻疹患者的CT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麻疹患者进行胸部螺旋CT检查的价值及其胸部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麻疹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并分析期间进行的共58次胸部CT影像表现,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42例麻疹患者,有39例诊断为麻疹肺炎.麻疹肺炎的CT影像学表现有两侧多发的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毛玻璃样病变,部分患者CT影像学伴有小叶中心病变和肺实变,同时可有胸膜渗出等病变,麻疹合并肺炎患者经治疗后病变吸收和变化比较明显.结论 螺旋CT检查对于麻疹肺炎患者具有诊断价值,对于麻疹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敏;龚建平;陈光强;杨伟业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输尿管阴性结石与阳性结石非增强螺旋CT的比较

    目的 应用非增强螺旋CT(NCHCT)比较输尿管阴性与阳性结石不同位置的结石大小和CT值差异,评价NCHCT诊断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临床资料和NCHCT影像数据,与同期有NCHCT资料的47例输尿管阳性结石进行比较.结果 输尿管阴性结石者54例(53.5%),阳性结石者47例(46.5%),输尿管阴性结石与阳性结石CT值分别为399.4±254.2Hu和676.4±364.0Hu(P =0.021),大小分别为6.3±2.3mm和8.0±3.1mm(P=0.016),阴性结石组与阳性结石组的上段结石大小分别为6.4±3.6mm和8.6±2.2mm(P=0.020),中段结石大小分别为7.0±1.7mm和9.8±3.7mm(P=0.020),下段结石的平均大小分别为5.5±2.5mm和6.5±1.3mm(P=0.009),差异显著.结论 输尿管阴性结石与阳性结石的大小有显著性差异,阴性结石普遍较阳性结石小;NCHCT是诊断输尿管阴性结石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张锦;李纲;浦金贤;严春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放射治疗计划中勾画靶区的主观差异性研究

    目的 了解大体肿瘤靶区(GTV)勾画在不同年资、学科医师及不同时间方面的差异性,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针对鼻咽癌和肺癌患者的CT定位图像,安排12位医师进行了GTV勾画,其中放射治疗科医师9位(包括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各3位),影像诊断科医师(年资在十年以上)3位.计算患者GTV体积值、层面、冠状面X轴大值及其变化范围,比较两个学科医生和不同年资医生在先后三次勾画中所产生的差异性.结果 影像诊断医生勾画肿瘤GTV体积较肿瘤放疗科医生小.肿瘤放疗科医生年资越高,勾画GTV体积越小.除一例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外,各组医生勾画肺癌的GTV的层面和冠状面X轴大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医师先后三次勾画GTV体积、层面及冠状面X轴大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放疗科医生与影像诊断科医生勾画靶区存在明显差异.肿瘤放疗科各年资医生间在勾画靶区方面也存在差异.不同年资医生对肿瘤GTV勾画存在的差别应引起足够重视,应加强放射治疗科医生影像诊断水平,采用更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尽量多名医生共同参与来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

    作者:李莉;周菊英;莎莎;徐晓婷;俞志英;秦颂兵;王利利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3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5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肿瘤的部位及侵润程度,完整切除2例,姑息切除2例,1例仅做局部活检.1例右室梭形细胞肉瘤患者因术后出现灌注肺和肺部感染家属放弃治疗,其余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手术,结合术后化疗、放疗可使心脏恶性肿瘤的预后有所改善,但远期效果仍较差.

    作者:袁丰;沈振亚;于曙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代谢综合征与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入选20例MS患者,每天口服非诺贝特胶囊200mg,干预12周,干预前后采用氧化酶法测定血糖,酶法测定血脂,放免法测定胰岛素,ELISA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8(IL-18).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MS组患者血清CRP(2.70±0.59 vs.1.26±0.23,P<0.01)、TNF-α(17.34±4.46 vs.11.43±2.49,P<0.01)及IL-18(308.61±52.53vs.230.60±29.15,P<0.01)等炎症因子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干预后,CRP(2.70±0.59 vs.2.40±0.34,P<0.01)、TNF-α(17.34±4.46 vs.13.74±3.09,P<0.01)及IL-18(308.61±52.53 vs.291.19±30.54,P<0.05)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 非诺贝特能够显著降低M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孔颖宏;沈玄霖;成兴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RP水平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住院的205例SLE患者,按影像学有无浆膜腔积液表现将其分为有、无浆膜腔积液组,按SLEDAI评分分为有、无活动两组,按统一法获得各观察参数指标数据,分析CRP水平与SLE活动性及浆膜腔积液的关系,并比较分析ESR、C4、C3、IgG与浆膜腔积液的关系.结果 通过分析205例SLE患者,有积液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无积液组(P<0.001),活动组的CRP水平与非活动组无明显差异(P>0.05),ESR、C4、C3、IgG与浆膜腔积液无相关(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CRP水平升高与浆膜腔积液的存在有显著相关性(OR= 86.04,95%CI17.85~373,P<0.001).结论 SLE患者的CRP水平在反映疾病活动性方面意义不大,但CRP水平升高与浆膜腔积液的存在显著相关.

    作者:贾凤云;顾美华;王鸣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新型数字胃肠机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数字胃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数字胃肠下连续采集张闭口位全程影像,通过图像后处理,测量关节间隙并观察髁状突运动轨迹,作出诊断(将该方法简称为新方法),并与常规许勒氏位(传统法)对比.结果 数字胃肠透视下定位采集图像可清晰显示关节间隙及髁状突运动轨迹,通过成像后处理获得佳诊断图像,其显示颞下颌关节的异常改变的能力明显优于传统法,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54,P<0.05).结论 新方法一次定位可获得满意图像,提高了诊断效率.

    作者:张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病毒性脑炎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影响病毒性脑炎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 年 2月~2009 年 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8例病毒性脑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患者出院时的情况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两组:预后不良组(GOS1~4级)和预后良好组(GOS5级),并选取20个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在两组之间,性别、年龄、发热、精神行为异常、脑膜刺激征、巴宾斯基征、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红细胞数、脑脊液蛋白、头CT异常、肺内感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钾、血清钠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抽搐持续时间、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脑电图重度异常、头MRI异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5个因素代入Logistic 回归方程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头MRI异常与病毒性脑炎预后相关性高,抽搐持续时间为仅次于头MRI异常的因素.结论病毒性脑炎近期预后不良与头MRI异常和抽搐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吴哲;裴晓蕊;罗晓光;戚其学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48例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的方法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09年12月48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先行ERCP+EST,术后再行LC术治疗.结果 该组病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毛伯能;蔡海;张云;张学俭;曹惠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在不同年龄组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31~60岁的体检人员.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女性257人,男性455人.胆固醇指标增高,女性512人,男性1,145人.甘油三酯指标增高,女性642人,男性2,032人.结果 31~40岁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其它两组增高明显;41~50岁组胆固醇、甘油三酯较其它两组增高明显.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国钰梅;张建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与乳腺癌骨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有助于预测乳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乳腺外科行改良根治切除术的124例乳腺癌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52例发生骨转移.探讨骨转移与年龄、绝经状况、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ER、临床分期、HER-2、P53、肿瘤部位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骨转移好发于腰椎、胸椎、骨盆、肋骨,中位发生时间为31个月,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为41.9%(52/124),肿瘤大小≤2cm组骨转移率30.8%,2cm<肿块≤5cm组骨转移率40.4%,>5cm组骨转移率75.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分期Ⅰ-Ⅱ期组骨转移率19.8%,Ⅲ-Ⅳ期组骨转移率83.7%,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淋巴结阴性组骨转移率21.4%,淋巴结1~3个阳性组骨转移率40.9%,淋巴结4~9个阳性组骨转移率64.3%,>10个阳性组骨转移率72.2%,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HER-2阴性组骨转移率35.7%,HER-2阳性组骨转移率55.0%,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而与年龄、绝经状况、组织学分级、ER、P53、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HER-2是乳腺癌骨转移的高危因素,该类病例要开展密切随访及积极的综合治疗.

    作者:何战洋;何萍青;应学翔;林燕苹;王富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UF-100i全自动尿有形成份分析仪在脑脊液细胞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UF-100i全自动尿有形成份分析仪在脑脊液细胞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无菌采集脑脊液后,用UF-100i全自动尿有形成份分析仪对标本进行分析及传统手工方法分别计数脑脊液细胞,对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F-100全自动尿有形成份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白细胞与显微镜目测法计数经配对t检验,无显著差异.结论 全自动尿有形成份分析仪计数脑脊液中的细胞快速、结果准确且重复性好,适合临床常规检测脑脊液标本.

    作者:王金行;宋鉴清;潘莹;戚其学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及腹部平片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平片对小儿肠套叠的应用价值.方法小儿均摄立位腹部平片、诊断性空气灌肠与整复、整复失败者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 腹部平片可表现为:腹部大部分区域较为致密;呈完全性致密状,无任何小肠积气影;肠腔出现明显扩张和积液,呈多发阶梯状气液平面改变;在肠腔气体影衬托下显示肠腔内软组织肿块影.结论 腹部平片对诊断小儿肠套叠有明显的征象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兴波;徐洪俊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