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规则抗体筛检在围产期孕妇产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凌晨;毛菊珍;郑元;周毓菁;沈倩;王雪明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筛检, HDN, 产前检查
摘要:目的 探讨围产期孕妇在产前做不规则抗体筛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81例围产期孕妇运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用盐水,抗人球蛋白法,结合谱细胞和各种血型试剂确定抗体特异性,并测定其抗体效价.结果 1,181例围产期孕妇检出不规则抗体6例,阳性率0.508%.结论 围产期孕妇产前不规则抗体筛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应将其列入产前血清学检查常规项目.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破裂脑动脉瘤的早期综合救治

    目的 探讨185例破裂脑动脉瘤采用急诊或早期综合救治措施的效果.方法 所有患者均急诊行头颅CT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应用相关的措施和药物改善和纠正病人生命体征、高颅压、高血压、低氧血症等,尽早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急诊或72h内行显微外科夹闭126例,介入栓塞59例.术中、术后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防治脑血管痉挛、脑水肿、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185例不同程度病情的患者预后良好131例,总预后良好率为71%.其中开颅显微手术夹闭126例,预后良好87例,良好率为69%,轻残15例,重残9例,植物状态6例,死亡9例(7.2%);介入栓塞59例,预后良好44例,良好率为74.5%,轻残7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3例(5.1%).两组预后良好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致残率、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尽早明确诊断,加强围手术期救治管理,急诊或早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开颅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消除动脉瘤再出血破裂危险,利用早期综合救治措施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朱文焕;穆士卿;周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胸腔积液和乳酸脱氢酶对急性胰腺炎严重度评估的价值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和乳酸脱氢酶在急性胰腺炎严重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123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按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76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47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及ROC曲线分析入院后24h内乳酸脱氢酶和C-反应蛋白、72h内胸腔积液与急性胰腺炎严重度的相关性.结果 胆道疾病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的原因(55.28%),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轻症组和重症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三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8、0.875、0.873;经Z检验,胸腔积液与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两指标ROC曲线下面积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13),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两指标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976);胸腔积液和乳酸脱氢酶联合应用其平行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73、0.548,其序列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23、0.939.结论 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对急性胰腺炎严重度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沈阳;许春舫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膝关节镜微创术后臭氧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中重度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8例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膝关节镜微创术后臭氧(O3)配合玻璃酸钠(SH)关节腔内注射治疗中重度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行膝关节镜微创术后中重度单膝关节O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辅助治疗策略分为联合治疗组 (O3 +SH) 78例、O3组66例及SH组72例.采用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评估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0d、90d及180d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0d后,与O3组和SH组比较,联合治疗组WOMAC总分、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1);O3组僵直评分较SH组显著降低(P<0.01),但与联合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三组间功能丧失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90d后,与O3组和SH组比较,联合治疗组WOMAC总分、疼痛评分、功能丧失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1);与SH组比较,O3组疼痛评分、僵直评分显著降低(P均<0.01);联合治疗组僵直评分也较SH组显著降低(P<0.01),但联合治疗组和O3组僵直评分无显著差异;而SH组功能丧失评分较O3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180d后,与O3组和SH组比较,联合治疗组WOMAC总分、疼痛评分、僵直评分、功能丧失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1);与SH组比较,O3组僵直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 膝关节镜微创术后对中重度单膝关节OA患者进行关节腔内O3配合SH注射治疗能尽早显著减轻患者膝部疼痛、改善膝关节整体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预后,远期获益显著.

    作者:王承胜;何利雷;司徒晓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七氟醚与丙泊酚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且未服用影响神经精神系统功能的药物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65~80岁)4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n=20)患者以七氟醚、芬太尼、维库溴铵全麻诱导并维持麻醉;Ⅱ组(n=20)患者以靶控输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全麻诱导并维持麻醉.术中监测麻醉期间心率、无创血压、脉氧、呼末二氧化碳值、脑电双频指数,并根据以上监测调节麻醉深度;术后镇痛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前、术后1d、7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麻醉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1d及7d与术前比较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作者:毛一群;嵇福海;钟丽敏;姜宏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未分类肾细胞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未分类型肾细胞癌(URC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收集2001年~2009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常规外检肾细胞癌(RCC)422例,对10例未分类型肾细胞癌,作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URCC患者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67岁),男性5例,女性5例,肿瘤大径6~12cm(平均直径8cm),5例伴有肾包膜侵犯,2例伴有肾门淋巴结转移,1例伴有远处肺转移.组织学:各例均未伴有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集合管癌等细胞学特征,10例肿瘤瘤细胞均显示出多形性,部分区域排列成腺管状,滤泡状,条索状,或呈实性片状,可见梭形瘤细胞区域及瘤巨细胞.瘤细胞胞浆丰富,核仁明显.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均Vimentin(+),CK、EMA、CD10、CK7部分阳性,CK20、34βE12均阴性,P53阳性率30%~70%.随访8例,均死亡.结论 未分类肾细胞癌为目前现有WHO组织学标准难以分类的一组肾细胞癌,具有形态的多形性及临床高侵袭性特点,预后多不佳.其发病率低,文献资料少,尚有待于更大样本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研究总结.

    作者:詹升华;康苏娅;邓敏;吴德明;顾冬梅;虞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Nemo-like kinase(NLK)在胶质瘤细胞U87MG凋亡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Nemo-like kinase(NLK)在胶质瘤细胞U87MG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NLK的过表达和小干扰质粒干扰NLK在胶质瘤细胞株U87MG中的表达.CCK-8和细胞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NLK和胶质瘤细胞U87MG凋亡指标caspase-3的关系.结果 构建的过表达和小干扰质粒能明显地影响NLK的表达.CCK-8和细胞免疫印迹的结果显示NLK能够诱导胶质瘤细胞U87MG的凋亡.结论 NLK能够通过激活经典的凋亡途径而诱导胶质瘤细胞U87MG的凋亡.

    作者:王津津;李向东;惠国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目的 该研究旨在建立大鼠脑出血的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观察VEGF在出血灶周脑组织中的细胞定位和动态表达.从而探讨VEGF的表达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组织损伤及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脑内立体定向仪,采用二步法自体血注入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分别于6h、24h、2d、3d、5d、7d后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脑内VEGF表达变化;显微镜下计数脑内VEGF表达阳性的细胞.结果 脑出血组VEGF表达阳性细胞数随时间逐渐增多,随着出血时间延长,表达VEGF的内皮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存在较多微血管和血管样结构.结论 脑出血灶周VEGF的表达增加,7d达高峰,但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提示VEGF可诱导新生血管的生成,对脑出血后继发性缺血性损伤起修复作用.

    作者:刘娜;徐树军;任中秀;耿红梅;王淑荣;朴影;李春双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不规则抗体筛检在围产期孕妇产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围产期孕妇在产前做不规则抗体筛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81例围产期孕妇运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用盐水,抗人球蛋白法,结合谱细胞和各种血型试剂确定抗体特异性,并测定其抗体效价.结果 1,181例围产期孕妇检出不规则抗体6例,阳性率0.508%.结论 围产期孕妇产前不规则抗体筛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应将其列入产前血清学检查常规项目.

    作者:凌晨;毛菊珍;郑元;周毓菁;沈倩;王雪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胸部结节病17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通过对胸部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分析以提高结节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7例胸部结节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胸部结节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影像常为唯一依据,CT检查有助于胸部结节病的诊断.

    作者:吴忠良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人参皂甙Rd对高黏血症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d(GSRd)对高分子右旋糖酐(HMD)所致高黏血症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溶媒组、HMD组、GSRd+HMD组(GSRd组).分别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CT).结果 GSRd可以明显降低高黏血症大鼠的全血黏度(200s-1、30s-1、5s-1、1s-1 ),同时降低血浆黏度(100s-1)和ESR,升高HCT.结论 GSRd可以明显降低HMD所致高黏血症大鼠的血液黏度,改善高黏血症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性质.

    作者:赵丽霞;程菊;周大蕴;孙秋;范富林;白德成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在不同年龄组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31~60岁的体检人员.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女性257人,男性455人.胆固醇指标增高,女性512人,男性1,145人.甘油三酯指标增高,女性642人,男性2,032人.结果 31~40岁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其它两组增高明显;41~50岁组胆固醇、甘油三酯较其它两组增高明显.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国钰梅;张建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小于胎龄儿尿微量蛋白检测和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小于胎龄儿尿微量蛋白(SGA)和血BUN、Cr的变化探讨尿微量蛋白在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肾脏损害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小于胎龄儿组新生儿40例(足月小样儿组20例,早产小样儿组20例),对照组分别为40例足月适于胎龄儿、30例早产适于胎龄儿,于生后48h内留取新鲜尿液检测尿微量蛋白: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 D-氨基葡萄糖苷酸酶(NAG)、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采静脉血检测血BUN、Cr.结果 足月小样儿组与足月适于胎龄儿组比较:尿α1-MG、β2-MG、NAG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尿TRF、IgG 、血BUN、Cr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小样儿组与早产适于胎龄儿组比较:尿α1-MG、β2-MG、NAG、TRF、IgG 、血BUN、Cr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1).足月小样儿组与早产小样儿组比较:尿α1-MG、β2-MG、NAG水平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尿TRF、IgG和血BUN、Cr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小于胎龄儿尿微量蛋白水平有明显变化,可以作为新生儿宫内发育不良肾脏损害早期的判断指标.

    作者:王粉;丁晓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RP水平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住院的205例SLE患者,按影像学有无浆膜腔积液表现将其分为有、无浆膜腔积液组,按SLEDAI评分分为有、无活动两组,按统一法获得各观察参数指标数据,分析CRP水平与SLE活动性及浆膜腔积液的关系,并比较分析ESR、C4、C3、IgG与浆膜腔积液的关系.结果 通过分析205例SLE患者,有积液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无积液组(P<0.001),活动组的CRP水平与非活动组无明显差异(P>0.05),ESR、C4、C3、IgG与浆膜腔积液无相关(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CRP水平升高与浆膜腔积液的存在有显著相关性(OR= 86.04,95%CI17.85~373,P<0.001).结论 SLE患者的CRP水平在反映疾病活动性方面意义不大,但CRP水平升高与浆膜腔积液的存在显著相关.

    作者:贾凤云;顾美华;王鸣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心率变异性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

    目的 研究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方法 该试验为随访研究,对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心率变异性中度降低组(窦性R-R间期的总体标准差<50ms)和心率变异性轻度降低及正常组(窦性R-R间期的总体标准差≥50ms).主要终点是180d随访时死亡,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是180d随访时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难治性心肌缺血.结果 共有384例患者入选,180d随访时,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心率变异性中度降低组5.9%,心率变异性轻度降低及正常组0.5%(P=0.01),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心率变异性中度降低组30.2%,心率变异性轻度降低及正常组10.2%(P=0.00).180d随访时心力衰竭发生率心率变异性中度降低组14.8%,心率变异性轻度降低及正常组5.6%(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性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心率变异性降低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预测指标.

    作者:王诗俊;李渊;徐卫亭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苏州市吴中区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了解苏州市吴中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08年4月~2010年4月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628例,入院后48h内采集患儿血清标本,应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结果 62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阳性164例,阳性率26.11%,其中男116例(18.47%),女48例(7.64%),无明显性别差异.全年均可检出RSV,发生率高的是10~12月(33.04%),低的是4~6月(11.65%).RSV感染多见于3岁以下,尤以6个月以下患儿感染率高(38.19%).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吴中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特别是婴幼儿感染率高.

    作者:丰惠元;顾晓玲;高兰平;彭国玉;王晓梅;周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输尿管阴性结石与阳性结石非增强螺旋CT的比较

    目的 应用非增强螺旋CT(NCHCT)比较输尿管阴性与阳性结石不同位置的结石大小和CT值差异,评价NCHCT诊断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临床资料和NCHCT影像数据,与同期有NCHCT资料的47例输尿管阳性结石进行比较.结果 输尿管阴性结石者54例(53.5%),阳性结石者47例(46.5%),输尿管阴性结石与阳性结石CT值分别为399.4±254.2Hu和676.4±364.0Hu(P =0.021),大小分别为6.3±2.3mm和8.0±3.1mm(P=0.016),阴性结石组与阳性结石组的上段结石大小分别为6.4±3.6mm和8.6±2.2mm(P=0.020),中段结石大小分别为7.0±1.7mm和9.8±3.7mm(P=0.020),下段结石的平均大小分别为5.5±2.5mm和6.5±1.3mm(P=0.009),差异显著.结论 输尿管阴性结石与阳性结石的大小有显著性差异,阴性结石普遍较阳性结石小;NCHCT是诊断输尿管阴性结石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张锦;李纲;浦金贤;严春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凝血状态的探讨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 对426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合并NAFLD组70例及不合并NAFLD组356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血清转氨酶等指标,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发现T2DM患者中NAFLD的患病率为16.43%,男性为11.21%,女性为22.6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NAFLD组与不合并NAFLD组相比,BMI、LDL-C及HOMA-IR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PT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NAFLD与BMI、LDL-C及HOMA-IR密切相关.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存在明显的超重、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及高凝状态,故临床上在强化血糖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减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脂、抗凝,从而有利于阻止或延缓病情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于轶楠;张克莹;都健;曹鹏;李赟;罗红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高寒地区健康成人血黏度值调查

    血液黏度是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指标,对某些疾病,尤其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呼伦贝尔地处北疆、气候寒冷时间长,居民饮食结构不同于其他地区,喜爱牛羊肉等脂类偏高食品.

    作者:敖敏高娃;王平;焦湃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尿微量白蛋白在脑梗死复发中预测作用的探讨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对脑梗死复发是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以便更好地做好二级预防,减少脑梗死的复发.方法 通过对99例脑梗死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以尿微量白蛋白是否在正常范围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观察,并随访一年以上,进行分析.结果 异常尿微量白蛋白组47例与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52例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血糖、平均动脉压、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颈动脉斑块等临床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经随访,异常尿微量白蛋白组复发16例,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复发4例,两组复发的生存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推测尿微量白蛋白对脑梗死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谈鹰;方琪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丁基苯酞对蒙古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及Caspase-3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丁基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对蒙古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0min再灌注,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沙土鼠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CON);2)模型对照组(I/R);3)NBP治疗组(NBP).采用Niss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锥体细胞形态及数量的改变,通过蛋白印迹检测海马组织Caspase-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完整,细胞大而圆,尼氏体位于胞浆,深染;模型对照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紊乱,胞体缩小、变形、核固缩,并向四周扩散;NBP治疗组锥体细胞排列较整齐,细胞大而圆,尼氏体深染,但仍可见少量胞浆浓染.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锥体细胞数量明显减少,NBP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锥体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蛋白印迹检测发现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海马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有显著性差异(P<0.01);NBP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海马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下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丁基苯酞对海马区锥体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aspase-3的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作者:耿海威;李嘉姝;王欲立;聂莹雪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