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发作时的脑血管改变

周勇;徐树军;刘娜;伍丽红;袁玉英

关键词:老年,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TCD, 64排螺旋CT, 脑血管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患者的脑血管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发病时脑血管改变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应用TCD检查、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脑血管的改变.结果 TCD、64排螺旋CT检查脑血管改变异常92.9%、94%.结论 TCD、64排螺旋CT在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发作时检查诊断中对脑血管改变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说明脑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狭窄及并发颈椎病的发生,终导致后循环脑血流减少,脑组织低灌注,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症状,总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发作与脑血管改变、颈椎病关系密切.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胰岛功能分析

    目的 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胰岛功能的变化.方法 入选4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1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餐后2小时C肽(2hC-P),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1c和HOMA-IR显著下降,而FIns、FC-P、2hIns、2hC-P和HOMA-β显著上升.结论 对于血糖较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数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作者:姚丽琴;成兴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147例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的病因.方法 对2004年6月~2008年6月147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7例患者中,良性病变99例,占67.35%;非器质性病变34例,占23.13%;恶性肿瘤14例,占9.52%.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大部分是良性病变,年龄越大,出血距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

    作者:蒋俭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天然乳胶中过敏蛋白质的酶催化交联研究

    天然乳胶中普遍存在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的水溶性蛋白质.用谷氨酰胺转氨酶催化天然乳胶中的蛋白质使其发生不同结构层次上的改变,致使水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在提高乳胶强度等性能的同时解决蛋白质过敏问题.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获得了MTGase催化天然乳胶蛋白交联的优化条件.

    作者:冯屏;闫伟;田晓慧;程必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RBC和Hb与住院期间死亡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 b)水平与住院期间死亡的关系.方法 以849例初发AMI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院时人口统计学、血RBC计数和Hb等生化指标,收集住院期间死亡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入院时血RBC计数和Hb水平与住院期间死亡的关联关系.结果 死亡病例的入院RBC计数和HB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病例.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BC计数与住院期间死亡呈显著的关联关系(P<0.01),但经多因素分析后,这种关联变得无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分析,与Hb 120~140g/L组相比,Hb<100g/L组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危险性为2.716,但经多因素分析后,其OR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入院时血RBC计数和Hb水平可能不是AMI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预示指标.

    作者:焦阳;张明芝;高昕;张诗卉;张永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临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7年9月~2010年6月恶性实体瘤患者合并感染并明确病原菌病例共213例次,分析患者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临床危险因素等.结果 在所有恶性实体瘤合并感染患者中,呼吸系统(51.8%)为常见的感染部位,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48.4%)为主,革兰氏阳性菌占27.7%,真菌占23.9%.其中肿瘤分期为晚期以及近1月内曾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更易发生感染.结论 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合并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真菌感染比例有上升的趋势,提示必须加强癌症患者感染的预防,减少感染的潜在因素.

    作者:刘细友;程熠;邹艳梅;熊慧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692名门诊洁牙者流行病学特征的初步分析

    目的 对临床洁牙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门诊洁牙患者692名,对其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洁牙者洁牙原因、洁牙后感受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性别比为男:女=1.2:1,洁牙者中青年为主,问卷调查发现洁牙原因多为刷牙出血,洁牙过程舒适度较低.结论 苏州地区人群口腔保健意识较差,要加强宣传.

    作者:朱文伟;李仁静;丁敏娜;葛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观察

    直肠肿瘤的治疗一直是外科关注的焦点.以往对无法行肠镜切除的良性肿瘤和早期恶性肿瘤多采用开腹和腹腔镜肠切除术、直肠肿物局部切除术等.但各种术式都有其缺点且均无法覆盖整个直肠.

    作者:丁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三种根管充填材料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氢氧化钙类根管充填材料、氧化锌丁香油类根管充填材料、FR酚醛树脂根管充填材料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08年7月387例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Vitapex糊剂+牙胶尖,B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牙胶尖,C组采用FR酚醛树脂进行根充,对患者随访2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充填2年后成功率分别为A组93.2%、B组71.4%、C组90.7%.A、C组之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糊剂组、FR酚醛树脂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

    作者:王霞琴;沈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可溶性L-选择素的变化及与LDL-C、HDL-C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可溶性L-选择素(sL-selectin)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0只)及实验组(70只),实验组给予高脂高糖饮食及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成模后0、4、8、12、16周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取血测空腹血糖、sL-selectin、LDL-C、HDL-C.结果 试验组大鼠血清sL-selectin明显高于正常组,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血清sL-selectin持续升高;血清sL-selectin与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sL-selectin在糖尿病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慧敏;张洁;刘璠;王丽娜;杨爱格;张庆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右室舒张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右室舒张功能.方法 对HCM患者及对照组分别测量舒张期三尖瓣口的血流峰值速度E峰、A峰,并计算E/A;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隔叶及前叶瓣环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及Em/Am,并对两种检测方法和各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HCM组较对照组三尖瓣E峰减低,A峰增高,E/A<1,三尖瓣环Em减低,Am增高,Em/Am<1;HCM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能够反映HCM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作者:赵广明;吴晓萍;胡燕华;刘炯欧;李淑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多发性肋骨骨折爪型钢板内固定12例

    目的 对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进行讨论.方法 对1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行肋骨切开复位、爪形钢板内固定.结果 术后胸壁稳定,反常呼吸消失,肋骨断端错位、胸廓塌陷畸形矫正,疼痛缓解,肺功能恢复正常,疗效满意.结论 对于严重的多发性肋骨骨折可行内固定治疗,用爪形钢板对部分肋骨骨折进行复位固定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作者:胡颜江;史建国;蔡建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β3GnT2、β3GnT8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胃癌AGS、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β3GnT8cDNASNP的分布

    目的 β3GnT2和β3GnT8的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RT-PCR法检测β3GnT2、β3GnT8在胃癌、胶质瘤、乳腺癌三类癌细胞株中的表达;PCR扩增带酶切位点β3GnT2、β3GnT8全长编码片段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β3GnT2、pEGFP-C1-β3GnT8.结果 β3GnT2、β3GnT8在上述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带酶切位点β3GnT2、β3GnT8全长编码片段成功扩增并连接至pEGFP-C1载体上;胃癌AGS、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β3GnT8 cDNA经测序鉴定存在4个一致的SNP位点.结论 β3GnT2、β3GnT8共同表达于多种癌细胞株中;成功克隆β3GnT2、β3GnT8全长编码片段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β3GnT2、pEGFP-C1-β3GnT8;发现胃癌AGS、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β3GnT8 cDNA SNP位点4个,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善成;胡水君;邹士涛;赵俊宇;韩洪伟;吴士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肝病治疗仪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附6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肝病治疗仪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0年8月门诊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60例,所有患者采用肝病治疗仪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同时检测肝功能、甘油三酯、胆固醇及B超等.结果 轻度脂肪肝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改变不大(P>0.05);而中、重度脂肪肝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治疗90d后,各项指标改善明显(P<0.05).结论 肝病治疗仪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与脂肪肝严重程度及其疗效成正相关.

    作者:张帆;唐海燕;苏淑贞;方琦逍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原发性胃淋巴瘤46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9年在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及病理确诊46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病史资料,总结其特点.结果 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隐痛(39.13%)、胀痛(21.74%),实验室检查均有轻度贫血,病变部位主要是胃窦和胃体,上消化道内镜活检确诊率为70.59%,病理类型多为DLBCL(52.17%)和MALT(26.09%).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主要症状为上腹隐痛胀痛,病变部位多在胃窦胃体,病理类型以DLBCL和MALT多见,上消化道内镜活检仍是主要术前诊断方法,后腹膜肿大淋巴结有利于诊断.胃癌根治术仍是目前的主要手术方法.

    作者:罗苏青;管洪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上颈椎损伤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对上颈椎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处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 选择11例上颈椎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注意牵引、体位、呼吸道管理及康复训练,并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 11例上颈椎损伤患者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患者康复情况良好.结论 熟悉上颈椎损伤的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医护人员在围手术期加强对患者呼吸、血氧饱和度的观测及吞咽困难的处理,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芳;陆红;张文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七氟烷-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食道异物手术的临床观察

    小儿食道异物是五官科的常见疾病,食道异物取出术操作简单且时间短,由于患儿不配合医生操作,接受食道异物取出术的患儿常需镇静-镇痛.我们通常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来完成手术,但这种方法有经常导致患儿呼吸抑制,术中肌肉松弛不够,术后苏醒慢等缺点.

    作者:钱秋;徐毅明;陈尔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ICU严重交通伤患者漏诊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综合ICU严重交通伤患者漏诊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01月~2010年03月综合ICU 收治的严重钝性交通伤患者,按是否出现漏诊分为漏诊组和无漏诊组.临床观测指标包括年龄、性别、GCS、ISS、APACHEⅡ评分、影像学检查、漏诊(包括漏诊率和引起漏诊的主要因素).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123例,其中漏诊组24例,无漏诊组99例.漏诊发生率为19.51%,漏诊主要部位是胸、腹部.76.09%引起漏诊的主要因素是可以避免的,常见的是评估不充分,其中不合理影像学评估是主要因素,其次是临床评估不充分.结论 在严重交通伤早期诊治中,引起漏诊的主要因素是评估不充分,包括临床评估不充分和不合理影像学评估.

    作者:冒山林;徐波;王洪飞;刘励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发作时的脑血管改变

    目的 探讨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患者的脑血管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发病时脑血管改变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应用TCD检查、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脑血管的改变.结果 TCD、64排螺旋CT检查脑血管改变异常92.9%、94%.结论 TCD、64排螺旋CT在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发作时检查诊断中对脑血管改变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说明脑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狭窄及并发颈椎病的发生,终导致后循环脑血流减少,脑组织低灌注,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症状,总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发作与脑血管改变、颈椎病关系密切.

    作者:周勇;徐树军;刘娜;伍丽红;袁玉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两种方法的比较

    目的 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下手控辅助呼吸与静吸复合麻醉下机械通气两种不同方法,用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术的麻醉特点.方法 随机选择32例ASA(Ⅱ-Ⅳ)级患者,比较两种麻醉方法(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和不行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的手术时间、术中低氧血症及偶有躁动的情况.结果 与不行气管插管组比较,气管插管组术程术中低氧血症发生较少且程度轻,并且几乎没有躁动,手术过程较为顺利.结论 行DSA治疗的麻醉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

    作者:汪吉明;赵泽林;刘怀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央型胎盘前置状态终止妊娠方式的比较

    目的 对中央型胎盘前置状态患者的终止妊娠方式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中央型胎盘前置状态患者共20例,根据其不同终止妊娠方式(A:剖宫流产术,B: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C:先行DSA下明胶海绵子宫动脉栓塞术,再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比较出血、终止妊娠及住院时间、胎盘植入的情况.结果 产时出血C

    作者:郭艳;沈宗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