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严重交通伤患者漏诊的原因分析

冒山林;徐波;王洪飞;刘励军

关键词:ICU, 严重交通伤, 漏诊
摘要:目的 探讨引起综合ICU严重交通伤患者漏诊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01月~2010年03月综合ICU 收治的严重钝性交通伤患者,按是否出现漏诊分为漏诊组和无漏诊组.临床观测指标包括年龄、性别、GCS、ISS、APACHEⅡ评分、影像学检查、漏诊(包括漏诊率和引起漏诊的主要因素).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123例,其中漏诊组24例,无漏诊组99例.漏诊发生率为19.51%,漏诊主要部位是胸、腹部.76.09%引起漏诊的主要因素是可以避免的,常见的是评估不充分,其中不合理影像学评估是主要因素,其次是临床评估不充分.结论 在严重交通伤早期诊治中,引起漏诊的主要因素是评估不充分,包括临床评估不充分和不合理影像学评估.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根管充填材料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氢氧化钙类根管充填材料、氧化锌丁香油类根管充填材料、FR酚醛树脂根管充填材料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08年7月387例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Vitapex糊剂+牙胶尖,B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牙胶尖,C组采用FR酚醛树脂进行根充,对患者随访2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充填2年后成功率分别为A组93.2%、B组71.4%、C组90.7%.A、C组之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糊剂组、FR酚醛树脂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

    作者:王霞琴;沈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上颈椎损伤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对上颈椎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处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 选择11例上颈椎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注意牵引、体位、呼吸道管理及康复训练,并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 11例上颈椎损伤患者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患者康复情况良好.结论 熟悉上颈椎损伤的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医护人员在围手术期加强对患者呼吸、血氧饱和度的观测及吞咽困难的处理,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芳;陆红;张文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ICU严重交通伤患者漏诊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综合ICU严重交通伤患者漏诊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01月~2010年03月综合ICU 收治的严重钝性交通伤患者,按是否出现漏诊分为漏诊组和无漏诊组.临床观测指标包括年龄、性别、GCS、ISS、APACHEⅡ评分、影像学检查、漏诊(包括漏诊率和引起漏诊的主要因素).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123例,其中漏诊组24例,无漏诊组99例.漏诊发生率为19.51%,漏诊主要部位是胸、腹部.76.09%引起漏诊的主要因素是可以避免的,常见的是评估不充分,其中不合理影像学评估是主要因素,其次是临床评估不充分.结论 在严重交通伤早期诊治中,引起漏诊的主要因素是评估不充分,包括临床评估不充分和不合理影像学评估.

    作者:冒山林;徐波;王洪飞;刘励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两种方法的比较

    目的 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下手控辅助呼吸与静吸复合麻醉下机械通气两种不同方法,用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术的麻醉特点.方法 随机选择32例ASA(Ⅱ-Ⅳ)级患者,比较两种麻醉方法(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和不行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的手术时间、术中低氧血症及偶有躁动的情况.结果 与不行气管插管组比较,气管插管组术程术中低氧血症发生较少且程度轻,并且几乎没有躁动,手术过程较为顺利.结论 行DSA治疗的麻醉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

    作者:汪吉明;赵泽林;刘怀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

    目的 观察溶栓治疗在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7例应用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对选择恰当的病人可能是有效的.结论 正确地评估溶栓风险,对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进行溶栓治疗可能是可行的.

    作者:周铁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24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24(IL-24)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肿瘤细胞抑制因子,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形成.在信号转导方面,IL-24介导STAT1和STAT3的激活.研究表明,IL-24基因既能抑制肿瘤生长,又能表达刺激免疫系统蛋白;IL-24与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抗肿瘤效应.IL-24有望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梁光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TRAIL联合Res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DR和Caspase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TRAIL联合白藜芦醇(Res)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DR和caspase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表面DR4、DR5蛋白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相对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DR4、DR5及caspase-3、caspase-8 mRNA的表达.结果 50μmol/L和100μmol/L Res分别与50ng/mL TRAIL联合作用后,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分别与单独应用相应浓度的Res和TRAIL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50μmol/L和100μmol/L Res分别与50ng/mL TRAIL联合作用后,caspase-3、caspase-8的相对活性与对照组及单用TRAIL、Res比较均明显增强,差异显著(P<0.01).Res作用后,细胞表面DR4、DR5荧光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强.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Res作用后DR4、DR5 mRNA表达上调;与单独用药比较,TRAIL联合Res组caspase-3、caspase-8 mRNA表达上调.结论 TRAIL和Res联合应用对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协同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DR和caspase活性有关.

    作者:李岩;赵丹;刘新莉;马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系统性硬皮病累及食管的X线表现与早期诊断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皮病(PSS)累及食管的X线表现与早期诊断.方法 采用食道气钡双重造影,同时行立位及卧位多体位观察,并对其X线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PSS食道受累患者排空时间、管腔直径及黏膜均有不同程度异常.结论 食道气钡双重造影是观察食管功能的有效检查手段,对早期诊断PSS具有极高价值.

    作者:张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急性初发腔隙性脑梗死与血脂、Lp(a)、ApoAⅠ及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初发腔隙性脑梗死与血脂、Lp(a)、ApoAⅠ及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初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1例,同期59例性别和年龄相仿的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均做血脂、Lp(a)、ApoAⅠ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分别对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LDL-C、血糖、Lp(a)、ApoAⅠ、纤维蛋白原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腔梗组和对照组之间血尿酸、血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梗组和对照组总胆固醇、HDL-C、LDL-C、ApoAⅠ、纤维蛋白原和Lp(a)、甘油三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和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积极监测血脂水平,及时采取降纤、抗凝治疗,对预防脑梗死发病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贝;赵合庆;张辉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地尔硫卓预防冠心病病人气管插管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地尔硫卓对冠心病病人气管插管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人52例.随机分为两组:地尔硫卓组(n=24)麻醉诱导前2min静脉注射地尔硫卓0.2mg/kg;对照组(n=28)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1min、给药后2min、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即刻、气管插管后1min,3min和5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HR×SBP).插管前10min至插管后15min记录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 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即刻和插管后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心率收缩压乘积明显高于插管前;而地尔硫卓组除了在插管后1min心率明显增快外,在插管即刻和插管后各时点上述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增高,且分别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插管后动态心电图ST段和/或T波改变的发生率为56%,地尔硫卓组为26%,两组间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有两例发生ST段改变,地尔硫卓组无ST段改变.结论 气管插管可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冠心病病人还可诱发一过性心肌缺血,诱导前静注地尔硫卓0.2mg/kg具有预防作用.

    作者:方波;马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骨髓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骨髓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 部分骨髓外的肿瘤细胞经血源性转移至骨髓形成转移灶,骨髓被癌细胞侵润,造成骨髓结构的破坏和造血功能的紊乱.骨髓转移癌(metastatic carcinoma of bone marrow,MCBM)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现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骨髓涂片确诊的21例骨髓转移癌分析如下.

    作者:陈玉梅;潘建玲;石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七氟烷-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食道异物手术的临床观察

    小儿食道异物是五官科的常见疾病,食道异物取出术操作简单且时间短,由于患儿不配合医生操作,接受食道异物取出术的患儿常需镇静-镇痛.我们通常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来完成手术,但这种方法有经常导致患儿呼吸抑制,术中肌肉松弛不够,术后苏醒慢等缺点.

    作者:钱秋;徐毅明;陈尔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央型胎盘前置状态终止妊娠方式的比较

    目的 对中央型胎盘前置状态患者的终止妊娠方式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中央型胎盘前置状态患者共20例,根据其不同终止妊娠方式(A:剖宫流产术,B: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C:先行DSA下明胶海绵子宫动脉栓塞术,再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比较出血、终止妊娠及住院时间、胎盘植入的情况.结果 产时出血C

    作者:郭艳;沈宗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外科治疗克罗恩病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的发病、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10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5例克罗恩病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内科治疗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术后患者病情演变及预后.结果 25例患者中术前确诊8例,误诊率68%,该组患者表现以腹痛、腹泻和腹部肿块为主,分别占84%、32%、16%.25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手术原因以肠梗阻多,手术方法以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多,术后并发症5例,复发7例.结论 克罗恩确诊率低,术前误诊率高,可根据术中所见准确判断;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系统的药物治疗.

    作者:孙凤永;李海;赵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多发性肋骨骨折爪型钢板内固定12例

    目的 对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进行讨论.方法 对1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行肋骨切开复位、爪形钢板内固定.结果 术后胸壁稳定,反常呼吸消失,肋骨断端错位、胸廓塌陷畸形矫正,疼痛缓解,肺功能恢复正常,疗效满意.结论 对于严重的多发性肋骨骨折可行内固定治疗,用爪形钢板对部分肋骨骨折进行复位固定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作者:胡颜江;史建国;蔡建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β3GnT2、β3GnT8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胃癌AGS、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β3GnT8cDNASNP的分布

    目的 β3GnT2和β3GnT8的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RT-PCR法检测β3GnT2、β3GnT8在胃癌、胶质瘤、乳腺癌三类癌细胞株中的表达;PCR扩增带酶切位点β3GnT2、β3GnT8全长编码片段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β3GnT2、pEGFP-C1-β3GnT8.结果 β3GnT2、β3GnT8在上述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带酶切位点β3GnT2、β3GnT8全长编码片段成功扩增并连接至pEGFP-C1载体上;胃癌AGS、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β3GnT8 cDNA经测序鉴定存在4个一致的SNP位点.结论 β3GnT2、β3GnT8共同表达于多种癌细胞株中;成功克隆β3GnT2、β3GnT8全长编码片段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β3GnT2、pEGFP-C1-β3GnT8;发现胃癌AGS、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β3GnT8 cDNA SNP位点4个,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善成;胡水君;邹士涛;赵俊宇;韩洪伟;吴士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糖皮质激素对川崎病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CNKI等国内外大型专业数据库及相关儿科学杂志,初筛文献,经全文浏览确定终纳入文献.通过Meta分析,比较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退热时间、CRP水平的变化及治疗无反应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初筛得到22篇文献,经过严格筛选终纳入11篇文献,其中7篇将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用于川崎病的初始治疗,4篇将糖皮质激素用于对丙球无反应患儿的治疗即追加治疗.经Meta分析,①追加治疗组、激素联合初始治疗组急性期、治疗1个月随访后与丙球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热程比较:激素原发治疗组比丙球组热退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治疗无反应率的比较:在川崎病原发治疗时,激素联合丙球与单用丙球相比,治疗的无反应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激素联合丙球用于川崎病初始治疗或追加治疗时,与常规丙球治疗比较,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方面无差异,且可缩短热程,使炎症指标(CRP)下降更快,并可降低治疗无反应率或需丙球再治疗率.目前仍无单独应用激素作为川崎病初始治疗的依据,但对耐丙球或高危川崎病患儿可选择性慎用.要进一步验证激素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朱伯会;吕海涛;孙凌;张建敏;曹磊;贾红亮;严文华;沈月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可溶性L-选择素的变化及与LDL-C、HDL-C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可溶性L-选择素(sL-selectin)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0只)及实验组(70只),实验组给予高脂高糖饮食及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成模后0、4、8、12、16周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取血测空腹血糖、sL-selectin、LDL-C、HDL-C.结果 试验组大鼠血清sL-selectin明显高于正常组,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血清sL-selectin持续升高;血清sL-selectin与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sL-selectin在糖尿病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慧敏;张洁;刘璠;王丽娜;杨爱格;张庆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氟比洛芬酯对骨科老年男性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对骨科老年男性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60~75岁择期全麻下手术的骨科男性患者60例,体重45~75kg,体重指数正常.无高血压病史,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无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病史,无严重视觉及听觉功能障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排除消化道溃疡、哮喘、正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者.A组:麻醉诱导后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B组:麻醉诱导后静注脂肪乳5mL.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罗库溴铵、丙泊酚静注,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丙泊酚,吸入七氟烷.术中应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前及术后3h MMSE评分.结果 两组老年男性病人术后POCD发生率分别为30%和33%,术前及术后MMSE评分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及术后MMSE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氟比洛芬酯应用于骨科老年男性病人,不增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作者:田阿勇;崔湧;马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阿德福韦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耐药性慢性乙肝疗效比较

    目的 对于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采用阿德福韦联合拉米夫定用药,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耐药慢性乙肝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阿德福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联合用药组)22例,恩替卡韦治疗组(对照组)20例,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HBV-DNA等相关指标.结果 (1)治疗24周后,血清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4项指标两组比较,联合组分别为72.7%、68.2%、31.8%、9.0%,对照组分别为75.0%、70.0%、30.0%、10.0%.(2)治疗48周后,血清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4项指标两组比较,联合组分别为86.3%、81.8%、72.7%、36.3%,对照组分别为85.0%、80.0%、75.0%、30.0%.(3)治疗48周后,对照组发生变异4例(20.0%),联合组病毒变异无1例发生.两组病毒变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与恩替卡韦相似,但病毒耐药变异率较恩替卡韦低.

    作者:邰立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