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勇;谭纪伏
血型鉴定是血库工作的一项常规试验,正确的定型结果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我科2004年4月~2005年8月使用微柱凝胶法对2万余份血型标本进行测定,除了技术和管理因素的干扰以外,发现了26例正反定型不合的现象,经整理分析后将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周志英;翟菊萍;王雪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国产静脉用两性霉素B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华北制药厂生产的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mg/d,用药天数8~66d,中数22d.结果 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75%,真菌清除率6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寒战、发热57.5%,低血钾40%,消化道反应20%,肾功能损害15%.结论 两性霉素B抗菌谱较广,且疗效好,为治疗IFI的高效药物,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大,限制其使用.研究表明:只要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该药仍是一相对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黄梅;周剑峰;张义成;孙汉英;邓金牛;张东华;刘文励;郭静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仍居首位.大部分的产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可治愈,但少数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为挽救生命需行子宫切除术,切除子宫意味着生殖功能的永久丧失,子宫不仅仅是一个生育器官,而且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
作者:朱月琴;马伟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比值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54例前列腺增生(BPH),32例前列腺癌(Pca)和38例正常男性的血清FPSA、TPSA含量,并计算FPSA/TPSA比值,讨论它们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结果 单独以血清TPSA大于4.0μg/L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76.2%.以FPSA/TPSA小于0.11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限定值,当血清TPSA小于4.0μg/L时,FPSA/TPSA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0%,68.1%;当血清TPSA大于10.0μg/L时,FPSA/TPSA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5%,69.1%;而当血清TPSA在4.0~10.0μg/L时,FPSA/TPSA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3%,90.5%.结论 当血清TPSA在4.0~10.0μg/L时,FPSA/TPSA比值可大大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王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支气管切缘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肺癌局部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二步法)检测47例NSCLC和10例肺部良性疾病手术切除标本的支气管切缘(切缘病理无癌残留)、病灶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Survivin表达,并随访了解术后切缘癌复发与癌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12例(25.53%)肺癌支气管切缘和28例(59.57%)肺癌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正常肺组织和良性病变肺组织Survivin表达均阴性.支气管切缘Survivin阳性组术后随访6~16月,4例(33.33%)发生支气管残端癌复发,而Survivin阴性组术后无残端癌复发.手术切缘Survivn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5.0%和54.29%,肺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2.14%和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切缘Survivin表达阳性可早期预测部分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残端癌复发,肺癌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陈妍;黄凯丹;许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外伤性脑损伤和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变化,探讨脑血流及其反应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TCD检测对照组、外伤性脑损伤(TBI)和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HIE),观察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收缩峰、舒张期末、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和阻力指数)变化,以及病程第1、3、5d的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评价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HIE与对照组相比,大脑中动脉舒张末流速与平均流速明显降低,而脉搏指数和阻力指数明显增加(P值均<0.05).TBI与对照组间除收缩峰流速外均无明显差异;而与HIE组相比,除阻力指数外,其它血流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HIE和TBI患者脑血管对二氧化碳反应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且脑血管的反应性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结论 不同类型脑损伤脑血流的变化不同,但其脑血管反应性的变化均可评估患者预后.
作者:李跃伟;刘励军;张玉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活细胞形态、凝聚状态、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状况.方法 用美国产布氏多功能生物显微镜(5型)对41例高血压患者和35例正常人进行活血分析并测定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发现高血压患者的红细胞聚集率、白细胞活化率、血小板活化率、血小板聚集率、循环内团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发现高血压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还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值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结论 高血压时出现高粘、高凝血状态,血脂代谢紊乱,纤维蛋白原增多,从而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在许多心脑血管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赵爱婷;杨磊;李洁;经先振;杨瑞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作用机理、技术优势、操作要点,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3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8条患肢)采用腔内钬激光治疗,切取部分经治疗过的静脉段作病理检查.术前术后对病人进行血D-二聚体水平测定.术前、术中、术后定期进行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均基本消失.27条患肢(71%)术中见治疗后大隐静脉腔内血流即刻消失.术后一个月起见大隐静脉管径变细、管壁增厚、内膜粗糙,腔内回声逐渐增强,全程无血流.15条患肢随访6个月以上无血管再通现象,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理检查显示经治疗过的大隐静脉内皮细胞消失,内、中、外膜均呈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平滑肌细胞断裂,细胞核固缩.结论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作者:褚雪峰;缪秀华;圣小平;张松贵;许晓萍;陈正言;龚就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在不同病理状态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其裂解酶(ADAMTS-13)活性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残余胶原结合实验及ELISA分别测定78例肺癌血浆ADAMTS-13和vWF,以ELISA测定血清TNF-α值.结果 肺癌患者vWF抗原(vWF:Ag)(107.7±43.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13±49.5)及肺良性疾病组(82.4±413)(P<0.05),而ADAMTS-13在肺癌患者(59.2±21.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6.6±1.8)和肺良性疾病组(79.4±13.3)(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肺良性(59.7±18.3)及恶性(74.2±19.7)疾病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3.8±17.1).(2)三指标在肺癌晚期广泛转移时较局限期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肺癌患者血浆vWF:Ag升高、ADAMTS-13降低及血清TNF-α水平升高,并与疾病进展有关.
作者:衡伟;王兆钺;刘芳;白霞;董宁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亚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3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20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型和频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肝硬变患者外周血CD4+、CD4+/CD8+比值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以肝炎肝硬变下降显著,慢性病毒携带者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和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HBV DNA病毒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数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其下降程度与病毒复制水平无相关性.
作者:钟荀华;杨桂林;黄华;姚红艳;舒丹;李美忠;王平;曾丽红;胡毅文;许诚;李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中晚期三型NOS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人脑皮层NOS的表达.结果 三型NOS在缺血再灌注12、24、72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加.iNOS在12~72h表达逐渐增加,nNOS在12~72h表达逐渐减少,eNOS在12~72h表达呈逐渐减少趋势.结论 缺血再灌注12~72h,随着时间的延长及神经元损伤程度的增加,nNOS、eNOS所起的作用逐渐减弱,而iNOS的表达却越来越强,可见在缺血再灌注中晚期损伤的病理进程中三种NOS担当着不同的作用,提示在此期间选择应用iNOS抑制剂有可能减少迟发性神经元损伤.
作者:聂莹雪;郭玫;禹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与奥扎格雷对老年动脉硬化高危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浆TXB2的影响及安全性判断.方法 筛选81例在我科住院具有动脉硬化高危因素的患者随机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与奥扎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和空白对照.治疗前后测定全血血小板大聚集率和血浆血栓素B2水平,并观察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结果 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血栓素B2水平显著下降,奥扎格雷组仅血栓素B2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奥扎格雷组耐受性更好.结论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显著又经济,奥扎格雷尚不适合预防用药.
作者:王敏红;吴永华;汪宪平;石冬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R-80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30例活动期和33例稳定期患者,并与3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活动期患者全血黏度(200s-1,100s-1,30s-1,1s-1)、血沉、红细胞压积、高切还原黏度、刚性指数、聚集指数、方程K值、高切相对黏度、低切相对黏度、变形指数;稳定期患者全血黏度(200s-1,100s-1)、高切还原黏度、刚性指数、聚集指数、高切相对黏度、变形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变化显著(P<0.05).同时动态观察,红斑狼疮经治疗缓解后,血液流变学趋于正常.结论 血液流变学变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相关,对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均有参考价值.
作者:王玉萍;浦春;陆进明;杨利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和优势.方法 设导管引流组26例和常规抽液组29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两组均行全身化疗和短程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结果 导管组胸水消失时间、症状好转时间、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小于抽液组(P<0.01).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优势明显,有效减少并发症和降低住院天数,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金明华;徐利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特点,有必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准确和系统掌握从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治疗的相关知识.目前临床教学中病人资源有限,尚不能充分适应上述要求.该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例阐明在脑血管病临床教学实践中引入脑血管病动物模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作者:赵炜疆;徐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解苏大附二院近3年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的检出情况及与非ESBLs株的耐药性比较.方法 采用WHONET5.1分析统计软件对2003年至2005年的大肠埃希菌及其对17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 进行回顾统计分析.结果 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三年总感染率为35.1%,各类头孢菌素及氨曲南、哌拉西林在ESBLs株均有严重的耐药性,耐药率几乎均大于90%,而三、四代头孢菌素在非ESBLs株仍保持较低的耐药性,耐药率为10.6%~39.7%,亚胺培南及含酶抑制剂的药物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结论 ESBLs株与非ESBLs株药敏结果 存在显著差异,但检出比例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作者:秦陈浩;周惠琴;朱雪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选择1999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应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剂量5~10mg/kg/次,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应用1~2周后改为强的松1mg/kg/d口服治疗;(2)治疗组:应用甲基强的松龙2~4mg/kg/次,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1h滴注完毕,每日1次,连续应用1~2周后改为强的松口服治疗.治疗后观察皮疹消退情况及其它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皮疹消退、腹痛消退、关节症状消退及肾损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紫癜复发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0%),P<0.05.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过敏性紫癜安全有效,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作者:钟莉;李晓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8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与2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乳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Fbg)含量、低切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显著性变化;手术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仍未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乳腺癌患者手术可显著缓解肿瘤导致的血液高粘滞高凝固状态.
作者:熊文;苏海洪;陈应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健康体检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分布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579例健康体检者血液进行高灵敏度的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男女健康体检者CRP值呈偏态分布,男女CRP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年龄的增大,CRP值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根据百分位数分析,检测对象CRP的中位数值为0.58~0.89mg/L,CRP值>3.0mg/L者占受检人数14.51%.TC、TG合适水平者在CRP>3.0mg/L组占42.9%,CRP≤3.0mg/L组占63.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RP>3.0mg/L组主要见于Ⅳ型及低HDL-C型,CRP≤3.0mg/L组主要见于低HDL-C型.结论 高血脂患者体内存在一定的炎症过程,追踪观察血清CRP与血脂的变化,对判断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董青;杨达人;叶泓;方建伟;张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前,随着血流变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各项指标的普及和应用,对于临床所起的参考价值引起广泛关注.规范化、标准化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测定,是保证实验结果正确性的重要基础.其与实验人员良好的职业素质、仪器良好的质量及良好的工作状态密不可分.普利生LBY-N6C根据人体生物工程学的原理设计组合式操作,由全自动椎板仪和微量毛细管仪联机使用,为临床提供全血和血浆粘度检测.下面试述普利生LBY-N6C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验心得.
作者:孙伟峰;谢国强;陈国千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