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钟莉;李晓忠

关键词:甲基强的松龙, 过敏性紫癜
摘要: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选择1999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应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剂量5~10mg/kg/次,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应用1~2周后改为强的松1mg/kg/d口服治疗;(2)治疗组:应用甲基强的松龙2~4mg/kg/次,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1h滴注完毕,每日1次,连续应用1~2周后改为强的松口服治疗.治疗后观察皮疹消退情况及其它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皮疹消退、腹痛消退、关节症状消退及肾损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紫癜复发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0%),P<0.05.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过敏性紫癜安全有效,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肱骨头置换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的适应症及早期结果 .方法 对5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及分析,采用改良UCLA评分法评价.结果 良好,改良UCLA评分在29~33分,患者主观满意.结论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可切除的恶性骨肿瘤是人工肱骨头置换的适应症,近期效果满意.

    作者:刘亦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12例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TCD观察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由Aaslid博士[1]1982年首次推出.在诊断脑血管病,研究脑循环中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2].本文将112例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的TCD检测结果总结分析如下,以供探讨.

    作者:刘翠霞;陈丽亚;张康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和优势.方法 设导管引流组26例和常规抽液组29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两组均行全身化疗和短程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结果 导管组胸水消失时间、症状好转时间、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小于抽液组(P<0.01).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优势明显,有效减少并发症和降低住院天数,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金明华;徐利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关于普利生LBY-N6C全自动血流变仪的使用心得

    目前,随着血流变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各项指标的普及和应用,对于临床所起的参考价值引起广泛关注.规范化、标准化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测定,是保证实验结果正确性的重要基础.其与实验人员良好的职业素质、仪器良好的质量及良好的工作状态密不可分.普利生LBY-N6C根据人体生物工程学的原理设计组合式操作,由全自动椎板仪和微量毛细管仪联机使用,为临床提供全血和血浆粘度检测.下面试述普利生LBY-N6C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验心得.

    作者:孙伟峰;谢国强;陈国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579例健康体检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分布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健康体检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分布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579例健康体检者血液进行高灵敏度的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男女健康体检者CRP值呈偏态分布,男女CRP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年龄的增大,CRP值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根据百分位数分析,检测对象CRP的中位数值为0.58~0.89mg/L,CRP值>3.0mg/L者占受检人数14.51%.TC、TG合适水平者在CRP>3.0mg/L组占42.9%,CRP≤3.0mg/L组占63.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RP>3.0mg/L组主要见于Ⅳ型及低HDL-C型,CRP≤3.0mg/L组主要见于低HDL-C型.结论 高血脂患者体内存在一定的炎症过程,追踪观察血清CRP与血脂的变化,对判断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董青;杨达人;叶泓;方建伟;张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低血糖反应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探究

    目的 提高对低血糖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疑诊急性脑血管病的老年低血糖反应患者的头颅CT及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头颅CT检查阴性,血糖<2.8mmol/L患者给予高张糖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消失.结论 对于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头颅CT检查阴性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提高低血糖反应的早期诊断,为治疗争取时机.

    作者:王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6MeV电子线照射后大鼠脑组织自由基的变化

    目的 观察超大剂量6MeV电子线照射后大鼠脑组织自由基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SD大鼠用6MeV电子线进行20Gy全脑单次照射,分析大鼠脑放射性损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水量在照射后一个月内的动态变化.结果 大鼠全脑受照射后24h,就存在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活力下降和脑水肿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这种变化持续在整个观察期.结论 证实自由基在大鼠急性放射性脑损伤中起作用,这种作用至少持续一个月.

    作者:王利利;涂彧;周菊英;俞志英;秦颂兵;徐晓婷;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Wnt和Notch信号通路在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受自身内在基因和其所处微环境信号的共同调控.两条经典的发育调控通路Wnt,Notch信号通路在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证实Notch信号对Wnt信号介导的维持造血干细胞末分化状态是必需的.在此对Wnt和Notch信号在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调控中的作用,尤其是二者的串话作一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作者:朱艳;刘文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NOS、eNOS及iNOS表达的变化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中晚期三型NOS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人脑皮层NOS的表达.结果 三型NOS在缺血再灌注12、24、72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加.iNOS在12~72h表达逐渐增加,nNOS在12~72h表达逐渐减少,eNOS在12~72h表达呈逐渐减少趋势.结论 缺血再灌注12~72h,随着时间的延长及神经元损伤程度的增加,nNOS、eNOS所起的作用逐渐减弱,而iNOS的表达却越来越强,可见在缺血再灌注中晚期损伤的病理进程中三种NOS担当着不同的作用,提示在此期间选择应用iNOS抑制剂有可能减少迟发性神经元损伤.

    作者:聂莹雪;郭玫;禹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新型无纺布防蛀性能和生物性能研究

    目的 采用动物和寄生虫试验信息进行新型无纺布的生物学评价和防霉、防蛀的效果评价.方法 依据行业标准FZ/T2004-91和DA/T26-2000进行防霉药效和防蛀检测.依据ISO10993-10方法 通过家兔皮肤刺激试验和豚鼠致敏试验进行生物学评价.结果 试验样品原发刺激指数为0.0,在整个试验期,临床观察正常,未观察到致敏的证据,试样织物失重保护率为99.18%,织物受损害程度均为0,7d内未见霉斑.结论 试验样品无皮肤刺激作用,无迟发性致敏作用,防霉防蛀药效合格.

    作者:赵学芳;刘清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眼底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治体会

    眼底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单纯中医四诊难以准确辨证,笔者在临床上注重两点:一方面要根据西医诊断,明确眼底出血的原发病因,针对病因采取必要的西药治疗;另一方面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有关检查及论述进行辨证施治,多获良效.现将临诊中应用现代医学辅助中医辨证施治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何美冬;孙汉英;黄伟;刘文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维思通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74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维思通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7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开放性研究,维思通剂量为2~8mg/d,平均3.12±0.67mg/d,疗程16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精神症状变化,以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总有效率90%,显效率72%,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有失眠(7例)、口干(6例)、困倦、头晕、静坐不能(4例)、恶心呕吐(4例)、震颤(4例),其他不良反应轻.结论 作者认为,维思通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肯定,锥体外系副反应(EPS)少且轻,因而是可行的.

    作者:沙东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95例妊娠合并贫血血清铁、叶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贫血血清铁、叶酸值的关系及对血总雌三醇、胎膜早破发生的影响.方法 常州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3月~2005年9月间分娩的95例妊娠合并贫血孕妇及158例正常孕妇临床资料血清铁、叶酸、血总雌三醇值的测定.结果 (1)正常孕妇及妊娠合并贫血孕妇均存在血清铁降低,而叶酸值在正常范围内.(2)轻度妊娠合并贫血对血总雌三醇值影响不大.(3)妊娠合并贫血胎膜早破发生率高.结论 孕期均需补充铁剂,贫血者加服叶酸片,孕期纠正贫血可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方皖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空腹吸烟对人体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研究空腹吸烟对人体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自愿者20名,上午空腹连续吸烟两支,吸烟前、吸烟后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分别检验受试者甲襞微循环的管袢形态指标,血液流态指标及袢周状态指标.结果 吸烟后30min人体甲襞微循环管袢中红细胞聚集加重,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吸烟后90min人体甲襞微循环管袢中红细胞聚集程度减轻,血流速度有所恢复.吸烟后120min人体甲襞微循环管袢中红细胞聚集、血流速度基本恢复到吸烟前状态.结论 吸烟对人体有害,对人体微循环有明显的影响,减少吸烟或戒烟,有利于预防心血管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张周良;李斌;张黎君;马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观察

    目的 对腰麻、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进行观察对比,对两种麻醉方法 的起效时间、循环干扰程度、镇痛及肌松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足月妊娠产妇,分为腰麻组(S组),硬膜外麻醉组(E组),各50例.S组麻醉穿刺点选择L2-3或L3-4,注入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0.75%布比卡因2mL+5%葡萄糖注射液1mL)或1∶1∶1复合液(丁卡因重比重液,1%丁卡因1mL+3%麻黄碱1mL+5%葡萄糖注射液1mL)2mL;E组麻醉穿刺点选择L2-3,局麻药用利多卡因和丁卡因的复合液(利多卡因浓度为1%,丁卡因浓度为0.25%),总量13~35mL.监测记录注入局麻药至手术开始的时间、所达到的高感觉阻滞平面、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并对镇痛及肌松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与E组相比,S组从注入局麻药至手术开始的时间短,能达到的痛觉阻滞平面高,镇痛及肌松效果优,且差异显著;S组低血压的发生率较E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麻的麻醉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只要加强麻醉管理及监测,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术是安全的.

    作者:杨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病后3d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水肿体积、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中小量急性脑出血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从发病第3d开始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对血肿体积、水肿体积、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功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观察组在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两周后血肿体积由23.88±9.62mL变为14.86±8.62mL,水肿体积由16.37±5.23mL变为25.37±7.23mL,而对照组血肿体积由24.08±+9.13mL变为22.68±9.86mL,水肿体积由15.97±7.43mL变为34.26±10.27mL,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够减少血肿体积、减轻血肿周围水肿、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车玉琴;聂莹雪;高旭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脑钠肽在心血管疾病诊疗应用中的研究

    1 脑钠肽(BNP)的概述脑钠肽(BNP)是钠尿肽家族中的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除了一个由位于两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双硫键闭合的含有17个氨基酸的中心环外还有由9个氨基酸组成的氨基末端和由6个氨基酸组成的羧基末端.BNP主要由心室肌合成并分泌,其合成受到左心室室壁张力和多种神经激素作用的调节,以脉冲方式由冠状窦释放入血,主要在肾脏降解.半衰期为22min,而无活性的NT-Pro BNP半衰期为120min.血浆BNP的水平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压力、肺毛细血管楔压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作者:邴艳霞;孙绍军;宋珍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不同亚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调查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亚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3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20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型和频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肝硬变患者外周血CD4+、CD4+/CD8+比值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以肝炎肝硬变下降显著,慢性病毒携带者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和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HBV DNA病毒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数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其下降程度与病毒复制水平无相关性.

    作者:钟荀华;杨桂林;黄华;姚红艳;舒丹;李美忠;王平;曾丽红;胡毅文;许诚;李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血压患者活血分析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活细胞形态、凝聚状态、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状况.方法 用美国产布氏多功能生物显微镜(5型)对41例高血压患者和35例正常人进行活血分析并测定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发现高血压患者的红细胞聚集率、白细胞活化率、血小板活化率、血小板聚集率、循环内团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发现高血压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还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值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结论 高血压时出现高粘、高凝血状态,血脂代谢紊乱,纤维蛋白原增多,从而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在许多心脑血管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赵爱婷;杨磊;李洁;经先振;杨瑞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中的动态改变与肝脏损伤变化的关系.方法 24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及假手术组.SAP模型经胆胰管内加压注射4%牛磺胆酸钠溶液1mL/kg完成.建模后24h、48h、72 h 3个时间点将大鼠处死,留取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下观察肝脏病理情况,外周血检测ALT水平,应用TransAM NF-κBp65试剂盒检测肝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 48h肝脏病理示3区出现点状坏死,72h呈灶性坏死,均见核皱缩、碎裂,周围散在炎症细胞;SAP组NF-κB活性与ALT水平各时点渐次升高(P<0.05),各时点SAP组NF-κB活性与ALT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存在肝损伤,病理出现缺血性肝脏损伤变化,随炎症的持续肝损伤加重,肝脏核因子-κB在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田勇;谭纪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