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无纺布防蛀性能和生物性能研究

赵学芳;刘清芳

关键词:生物学评价, 防霉, 防蛀, 皮肤刺激, 致敏试验
摘要:目的 采用动物和寄生虫试验信息进行新型无纺布的生物学评价和防霉、防蛀的效果评价.方法 依据行业标准FZ/T2004-91和DA/T26-2000进行防霉药效和防蛀检测.依据ISO10993-10方法 通过家兔皮肤刺激试验和豚鼠致敏试验进行生物学评价.结果 试验样品原发刺激指数为0.0,在整个试验期,临床观察正常,未观察到致敏的证据,试样织物失重保护率为99.18%,织物受损害程度均为0,7d内未见霉斑.结论 试验样品无皮肤刺激作用,无迟发性致敏作用,防霉防蛀药效合格.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呼出气CO2监测用于开胸术中双腔管定位的临床观察

    胸科手术中常需进行单肺通气,双腔管(DLT)插管是否定位准确症.目前使用的DLT主要是Robertshaw导管,因其无隆突钩,故插入气管较为方便,且不易损伤气道,但导管就位准确与否存在不确定因素.听诊定位法简单易行,但其主观性较大,特别是在肺隔离不全时易漏诊.该文拟研究听诊法和PET CO2波形分析法判断插管后双腔管位置的准确性并作出比较.

    作者:王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大肠埃希菌ESBLs的检出及耐药性比较

    目的 为了解苏大附二院近3年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的检出情况及与非ESBLs株的耐药性比较.方法 采用WHONET5.1分析统计软件对2003年至2005年的大肠埃希菌及其对17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 进行回顾统计分析.结果 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三年总感染率为35.1%,各类头孢菌素及氨曲南、哌拉西林在ESBLs株均有严重的耐药性,耐药率几乎均大于90%,而三、四代头孢菌素在非ESBLs株仍保持较低的耐药性,耐药率为10.6%~39.7%,亚胺培南及含酶抑制剂的药物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结论 ESBLs株与非ESBLs株药敏结果 存在显著差异,但检出比例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作者:秦陈浩;周惠琴;朱雪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和优势.方法 设导管引流组26例和常规抽液组29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两组均行全身化疗和短程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结果 导管组胸水消失时间、症状好转时间、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小于抽液组(P<0.01).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优势明显,有效减少并发症和降低住院天数,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金明华;徐利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椒苯酮胺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研究椒苯酮胺(peperphentonamine,PPTA)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比格犬iv PPTA 2.63,5和10mg·kg-1,用反相HPLC-UV法测定在不同时间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比格犬iv PPTA其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三个剂量的血浆清除半衰期t1/2分别为0.76±0.10、1.26±0.46、1.32±0.35min,各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4905±1421、10253±3616、24256±5471 ng·min·mL-1(比例为1∶2.1∶4.9),与给药剂量成正比例增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8).结论 PPTA在2.63~10mg·kg-1范围内给比格犬给药,其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AUC增加与剂量增加成比例,显示出线性动力学特征.

    作者:牟英;孟志云;窦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联合血液灌流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在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床边血液灌流.观察两组治愈率、呼吸机维持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和阿托品用量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愈率明显提高、呼吸机维持时间和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明显缩短、阿托品用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机械通气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杨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诊治体会

    老年人患自发性气胸(SP)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常较重,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我院1996年~2004年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SP患者40例,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福其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切缘和肺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支气管切缘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肺癌局部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二步法)检测47例NSCLC和10例肺部良性疾病手术切除标本的支气管切缘(切缘病理无癌残留)、病灶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Survivin表达,并随访了解术后切缘癌复发与癌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12例(25.53%)肺癌支气管切缘和28例(59.57%)肺癌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正常肺组织和良性病变肺组织Survivin表达均阴性.支气管切缘Survivin阳性组术后随访6~16月,4例(33.33%)发生支气管残端癌复发,而Survivin阴性组术后无残端癌复发.手术切缘Survivn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5.0%和54.29%,肺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2.14%和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切缘Survivin表达阳性可早期预测部分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残端癌复发,肺癌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陈妍;黄凯丹;许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咪达唑仑自控镇静与医师控制镇静的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自控镇静与医师控制镇静这两种镇静方法 的区别.方法 选择外科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60例:P组,咪达唑仑自控镇静组;D组,咪达唑仑常规镇静组.病人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术前访视病人时讲解PCA泵使用方法 .人室后连续监测HR、ECG、BP、SPO2.P组使用Graseby9500型PCA泵,配方:咪达唑仑20mg+生理盐水至100mL.负荷量0.02mg·kg~,维持速度为0.001mg·kg-1·h-1,PCS为0.02mg·kg-1,锁定时间为3min,PCS给药时间为30s.A组以咪达唑仑使用Graseby3500型微量泵持续输注镇静,负荷量0.02mg·kg-1,维持速度为0.001mg·kg-1·h-1,每隔10min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深度,如达不到或超过理想的镇静深度(Ramsay镇静评分4分),则增加或减少50%的速度,直至达到理想的镇静深度.镇静开始前给病人观看图片3张,术后12h询问病人记忆情况.使用VAS评分评估病人满意度.结果 两组病人咪达唑仑用量分别为P组(10±4)mg,A组(9±3)mg,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均有良好的顺行性遗忘,遗忘率P组87%,A组8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P组(89±6)、A组(71±8),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咪达唑仑自控镇静与常规镇静这两种镇静方法 均有良好的顺行性遗忘作用,病人更满意自控镇静.

    作者:田阿勇;白涛;王俊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黄芪和丹参液联用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索黄芪和丹参液联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24例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2例)、黄芪和丹参液联合治疗组(12例).对两中毒组患者分别在第1、3、5、7d采取静脉血作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8例健康对照组门诊检测一次.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毒组患者初期红细胞数(RBC)、血小板(PLT)、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黄芪和丹参液联合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恢复明显较常规治疗组快,二者相差显著(P<0.05或P<0.01).结论 黄芪和丹参液联用可有效改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血液流变学.

    作者:任清华;鲁传冬;石立宣;郝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325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与新生儿窒息相关的产科因素,提出预防和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2月分娩的325例新生儿窒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第一位是脐带因素,占34.15%;其次为产程及胎位异常占27.69%;胎盘功能不全占17.54%;占67.08%的新生儿窒息是胎儿窘迫的延续.结论 脐带因素、产程及胎位异常、胎盘功能不全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产科因素.

    作者:胡少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奥扎格雷与阿司匹林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抗血小板作用的比较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与奥扎格雷对老年动脉硬化高危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浆TXB2的影响及安全性判断.方法 筛选81例在我科住院具有动脉硬化高危因素的患者随机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与奥扎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和空白对照.治疗前后测定全血血小板大聚集率和血浆血栓素B2水平,并观察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结果 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血栓素B2水平显著下降,奥扎格雷组仅血栓素B2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奥扎格雷组耐受性更好.结论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显著又经济,奥扎格雷尚不适合预防用药.

    作者:王敏红;吴永华;汪宪平;石冬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的生物相容性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在体外及体内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兔MSCs分别与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体外复合,并经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L-抗坏血酸诱导分化,然后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皮下.体外实验中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测定;体内实验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植入物的成骨情况.结果 体外实验中NSCs在两组材料上均能贴壁生长,珊瑚材料组见少量细胞坏死,各组细胞数量均有所增加,体外培养第12d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组多于珊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ALP值均明显升高,珊瑚组各时间点ALP值均高于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内实验显示,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各时间观察点均可见骨组织生长和单核或多核巨细胞,无炎症细胞,12周材料已全部降解;珊瑚组各时间点可见骨组织、单核或多核巨细胞及少量炎症细胞生长,12周材料大部降解.结论 体外和体内的实验表明,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和珊瑚均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前者较后者的相容性更好.

    作者:宋斌;吴锦春;孙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眼底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治体会

    眼底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单纯中医四诊难以准确辨证,笔者在临床上注重两点:一方面要根据西医诊断,明确眼底出血的原发病因,针对病因采取必要的西药治疗;另一方面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有关检查及论述进行辨证施治,多获良效.现将临诊中应用现代医学辅助中医辨证施治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何美冬;孙汉英;黄伟;刘文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第十二届日本血液流变学学术会议概要

    第十二届日本血液流变学学术会议于2005年11月17~18日在日本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京都召开,会议由日本血液流变学学会主办,会场设在京都府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来自日本全国各地120余名代表和16个参展商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2篇,其中45篇在大会上发言.此次会议学术交流涉及血液流变学的基础研究、细胞流变学、临床血液流变学、可视化血液流变学技术的应用、药物对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以及生活方式和食物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作者:刘剑刚;王丹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结肠癌患者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肠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结肠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及结肠癌组织中MMP-9表达,分析与结肠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 1.结肠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ukes C期、D期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A、B期(P<0.01),低分化者血清MMP-9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2.结肠癌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结肠组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ukes分期C+D期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B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 MMP-9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俞文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粘度血症患者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后的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

    目的 研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对单纯性高血粘度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以了解阿司匹林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对口服阿司匹林三个月以上的高血粘度患者,连续三个月每个月定期进行一次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能力测定.结果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血液流变学特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能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结论 对单纯性的高血粘度患者不必用阿司匹林作为预防用药.

    作者:苏海洪;王天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放射性脑损伤大鼠早期血脑屏障的改变

    目的 研究大鼠受到全脑照射后早期血脑屏障(BBB)的改变.方法 建立清醒状态下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采用4MeV电子线作30Gy的单次全脑照射.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假照射组,分别于照射前即刻、照射后6h、1 d、1周和1月时记录磁共振成像(MRI)T1加权、T2加权的信号强度及其增强率,测定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含量,免疫组化分析海马区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观察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照射组照射后T1加权的信号强度降低,T2加权的信号强度和信号强度的增强率升高,脑组织EB含量在照射后6h、1周和1月时及照射后6h VEGF表达较假照射组升高(P<0.05或0.01).结论 放射性脑损伤后早期,VEGF表达上调,BBB通透性增加,导致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

    作者:王琛;田野;徐府奇;谢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腹腔镜用于妇科病人的手术配合

    目的 了解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方法 ,使更多的病人接受内窥镜治疗.方法 总结100例妇科病人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结果 腹腔镜用于妇科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被临床所接受.

    作者:蒯建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维思通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74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维思通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7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开放性研究,维思通剂量为2~8mg/d,平均3.12±0.67mg/d,疗程16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精神症状变化,以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总有效率90%,显效率72%,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有失眠(7例)、口干(6例)、困倦、头晕、静坐不能(4例)、恶心呕吐(4例)、震颤(4例),其他不良反应轻.结论 作者认为,维思通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肯定,锥体外系副反应(EPS)少且轻,因而是可行的.

    作者:沙东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6MeV电子线照射后大鼠脑组织自由基的变化

    目的 观察超大剂量6MeV电子线照射后大鼠脑组织自由基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SD大鼠用6MeV电子线进行20Gy全脑单次照射,分析大鼠脑放射性损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水量在照射后一个月内的动态变化.结果 大鼠全脑受照射后24h,就存在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活力下降和脑水肿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这种变化持续在整个观察期.结论 证实自由基在大鼠急性放射性脑损伤中起作用,这种作用至少持续一个月.

    作者:王利利;涂彧;周菊英;俞志英;秦颂兵;徐晓婷;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